比模量定义
比模量也称为粘结力或粘着力,是表示两个相同材料界面的内摩擦阻力特性的物理量。在研究材料流动时,假定材料是线弹性,当其内部产生应力或应变时,就会在材料中产生与外加拉应力成正比的应力应变,并且将此变化传给粘滞系数不等的材料表面上。内摩擦阻力(或粘着力)的大小决定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和表面状态,例如当粘着力超过材料破裂的抗拉强度时,它便促使材料发生破裂。 1。平均比模量是指由表征线弹性的体积变形速率所引起的内摩擦阻力与该材料的长度之比。它是材料内摩擦阻力随长度的变化的关系式。式中, ε~比模量;σ~线膨胀系数;τ~凝固温度;τ′~成型收缩率。比模量的单位是MPa/m, 1MPa=1000kgf/m。材料的比模量是材料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性能。一般来说,对实际应用的材料来说,比模量值越大,说明材料的比较软,其内摩擦阻力越大;比模量值越小,说明材料的比较硬,其内摩擦阻力越小。
6。膨胀比模量也称平均比模量,是以材料膨胀率为基准,以体积变形速率的百分数计算的比模量。材料在受热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会对其强度有很大影响,因而需要根据温度对变形的影响而改变比模量。这样,当比模量不再保持恒定值时,则会对材料的冷却曲线产生影响。 7。高温蠕变比模量是材料在常温条件下,其长期受拉伸应力作用时的比模量。 8。温度影响比模量是指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测得的比模量。 2。蠕变比模量又称松弛比模量,是蠕变试验后的比模量。 3。线膨胀系数材料在加热时线膨胀系数的变化与比模量成正比,即:线
- 1 -
膨胀系数,又叫“蠕变系数”,用χ表示。 9。内摩擦系数是描述流体内部摩擦作用的物理量。它可分为内摩擦系数与动力粘度两部分。内摩擦系数是描述流体内部摩擦作用的物理量,内摩擦系数表示材料流动时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10。粘度粘度是反映流体内部流体微观运动的内摩擦力。 11。动力粘度粘度是描述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的大小的物理量。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比值就是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反映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的大小的物理量。在流体流动中,内摩擦力所产生的阻碍运动的作用称为内摩擦力。外摩擦力是表面力的一种,因为摩擦力总是和相对运动的表面相联系的。 2。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