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淮河流域水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淮河流域水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淮河流域水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严辉

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淮河治理措施的加强,水质污染状况大为改善,但污染防控的压力依然存在,在了解当前淮河流域水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背后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对于淮河流域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4-0118-02 1 概述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全长10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淮河是我国第三大河流,也是我国最早实行“三河三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我国自1994年启动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以来,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淮河治污工作,也相继出台了专门的防治计划、条例等。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淮河流域水质有了显著改善,但目前仍然存在治污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沿淮居民环保意识差、执法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淮河流域水质现状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淮河流域的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现状,对86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为41.9%;Ⅳ~Ⅴ类为43%;劣Ⅴ类的为15.1%,其中主要的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以及总磷(TN)。根据对这86个国控断面结果分析,淮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但淮河支流总体污染呈现出中度污染状况,其中54个国控断面中,劣Ⅴ类的水质断面就占到了22.2%,与上一年度相比,水质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水质状况依然严峻。

淮河流域包括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 个县(市),总人口为1.65 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 人/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 人/km2 的4.8 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经过多年整治,淮河水质取得了明显改善。河南省位居淮河流域上游,全长437公里,其中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淮河流域(河南段)水质级别属中度污染,其中污染因子主要是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全省46个省控河流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有17个,占37.0%;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有9个,占19.6%;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有6个,占13.0%;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14个,占30.4%。竹竿河、臻头河、北汝河、澧河水质级别为优;淮河干流、浉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沙河水质级别为良好;汝河、泉河、黑茨河、涡河水质级别为轻度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染;洪河、颍河、大沙河、沱河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清潩河、贾鲁河、双洎河、黑河、惠济河、包河水质级别为重度污染。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最低位许昌市,最高位漯河市,分别为8.34吨和22.78吨,二者相差近3倍[1]。总体来看,淮河流域(河南段)水污染防治的形势不容乐观,流域水体污染尤其是支流污染比较突出。 3淮河流域水污染原因 3.1面源污染严重

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污染也相对较重。据统计,2011年河南省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38.99亿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其污染负荷已超过工业污水,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 3.2闸坝众多,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目前,淮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闸坝)5300多座[2],其中河南段修建的闸坝总数超过了千余座。这些大坝虽然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道流量,污染物自净能力减弱。闸坝上游的工业、生活污水长期集聚污染加剧,到了汛期为了泄洪需要又会使这些污水因得不到及时处理下泄至下游,很容易给下游水体造成污染事故。 3.3流域内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淮河流域两岸周边的造纸、食品加工以及化工等工业企业数量大量增加,有数据显示,2009年,淮河流域化工、造纸、饮料、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污染行业产值约占流域工业总产值的1/3,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流域工业源排放量的80%和90%,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3]。淮河流域(河南区域)属发展中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地方和群众出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建设了一批技术含量低、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政治力度,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大量工业超标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致使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水质恶化。 4对策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提出,“十二五”期间,在“东部开放、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淮河流域城镇化速度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污染问题将更加尖锐。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东线通水提出更高水质保障要求。因此,沿淮省份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做好污染防控

加大淮河流域周边工业的调整布局,尤其是对今后该地域工业项目的引入,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环保产业法规,对于高耗能、重污染的项目严格禁止引进,鼓励引进无污染、节水降耗和可资源循环利用的项目。通过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以及相关生产工艺的改造提升,从源头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减少污染物排放,逐步减轻淮河流域内的水环境压力。 4.2加大农业污染源防控

淮河沿岸的地方要做好合理规划城乡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乡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大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 4.3严格贯彻落实治淮方案

按照“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根据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地方性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4]。如2010年环保部制定了《淮河流域污水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河南省应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出台地方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可以将淮河流域河南段的水环境实行分区分级治理,即按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空间划分控制单元,再将其划分为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洛阳三个亚区的11个控制单元。方案制定出台后,沿淮各地要严格按照要求贯彻落实,通过工程、监管、等综合手段,结合本地实际推动淮河流域的污染防控工作。

4.4加大沿淮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

进一步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特别是对排入淮河流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要坚决做到“不达标、不予排放”;此外,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越是在保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越是要从源头上把住,从执法上管住,不能让污染企业违法排污,不能让已经关停的污染企业死灰复燃。即使在枯水期,淮河流域国家考核断面也必须达标,按时完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发布淮河流域城市水环境状况[N].河南日报,2008/7/16,第3版.

[2]董广霞,毛剑英.淮河流域污染“久治不愈”原因浅析及治理措施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6):75-78.

[3]章轲.淮河流域950万城镇人口饮水不安全[N].第一财经日报,2010/12/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张颖.信阳市水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8):39-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