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象的耳朵 优秀教学设计

大象的耳朵 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叨叨游戏网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似、耷、咦”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慢”等8个生字,会写“耳朵、扇子、遇到、兔子、后来、不安、毛病、头痛、最后、只要、人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和同学演一演这个故事。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5.学着课文内容,仿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都喜欢些什么动物?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2.学生自由汇报交流。

3.师:你们喜欢大象吗?大象的各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4.学生交流讨论。

5.师:那你们知道大象的耳朵都有些什么作用?

1 / 5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象的耳朵》。7.读课题,说说你想到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分男女生对读课文,注意孩子们对生字的阅读情况。(2)出示本课要求认的9个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读一读。(3)说说哪些生字在认识上有困难,请同学们帮忙认一认。(4)分类认生字。A.通过字形理解并认识生字:耷 竖 竿 舞 烦 B.学习感叹词:咦C.认识舞 痛D.了解多音字shì( 似 sì( ) ) 扇shàn( )shān( ) (5)同桌玩玩你指我认,我指你认的游戏。(6)把拼音宝宝的帽子脱了,看看你还认识吗?(7)把生字宝宝带到词语中,读一读,认一认。(8)带着刚学过的生字,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又通顺又流利?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大象的耳朵主要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2.学生总结汇报。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小结:大象耷拉着一对大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 2 / 5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最后,它又把耳朵放下来。

4.齐读课文,读出大耳朵身上发生的趣事。四、书写指导。

1.观察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2.同学们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3.分类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一般都是左窄右宽。如:慢 根(2)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一般是上窄下宽。如:安 最(3)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先外后里。如:扇 遇 痛。(4)对比书写:免和兔,免字少一点,兔字多一点。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5.学生书写生字。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抄写生字。3.抄写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上节课学生掌握的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二、熟读课文,了解大象耷拉的大耳朵。

1.自由读课文1~8自然段,了解大象那耷拉的大耳朵。(1)都有哪些动物认为大象耷拉的大耳朵有病?

(2)用横线勾画出小动物们说的话,看看针对大象那耷拉的大耳朵,小动物们都说了些什么?

(3)用波浪线勾画出大象说的画,看看它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4)说说大象的想法。2.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3.学生汇报交流。

3 / 5

(1)认为大象的耷拉的大耳朵有问题的小动物有: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2)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呢?

A.“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B.“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C.“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3)这是小兔和小羊说的话,它们的话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那是什么呢?

(4)对了,它们都认为大象的耳朵有病,不但是它们,连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要说大象的耳朵。你们觉得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5)学生汇报小鹿、小马、小老鼠可能说的话,但要提醒孩子,都要围绕一个意思,那就是:它们都认为大象的耳朵有问题。

(6)大象是怎么说的呢?A.“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B.“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7)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第一句:很坚定,认为自己的耳朵本就应该是耷拉着的,是生来就是这样的。第二句: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8)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因为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它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9)再读大象说的那两句话,体会大象那不同的想法,以及想象大象想法的转变过程。4.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3)学生学着说这样的词语。如:自由自在 自高自大 自生自灭(4)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习说话。三、再读课文,学习9~1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9~13自然段,想想大象是怎样把他的耳朵竖起来的?耳朵竖起来以后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4 / 5

3.学生交流汇报。

(1)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2)请学生汇报。

(3)用横线找出大象耳朵竖起来后的所有不习惯的句子,并读一读。(4)汇报:

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5)读了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的句子,想想:对于大象来说,究竟是把耳朵耷拉着舒服些,还是把耳朵竖起来舒服些?

(6)于是,大象又把耳朵耷拉下去了。大象是怎么说的?读一读。四、升华情感。

1.读了《大象的耳朵》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理解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符合自己的心意,自己舒服,就不用去管别人说什么。五、拓展延伸。

1.兔子的耳朵直立着,但只适合兔子使用。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却很适合大象用。别人的东西再好,也终归是别人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与众不同的,但又是最适合自己使用的呢?

2.学生分小班交流讨论。3.请小班的同学汇报。六、老师总结。

孩子们,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动听。我们也向《大象的耳朵》这篇童话故事学习,学着编一编这样动听的童话故事吧!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