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改革的对象是指( D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C、社会主义方向 D、社会主义具体
2.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D ) A、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 B、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相结合 C、国内技术和国外技术相结合 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 最先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论的是 C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 D、
4. 最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生产力的问题的是( A、 B、 C、 D、 5.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A ) A、改革能生产力
B、它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C、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手段 D、它是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捷径
6. 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 C ) A、要有宏观发展思路。 B、要勇敢赶超外国。
) 1
( B
C、要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改革开放。 D、实现。
7. “三个有利于”标准第一次完整地准确地提出来,是( A ) A、南方谈话 B、党的十四大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党的十五大
8.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和重要法宝的是( D ) A、繁荣文化 B、发展教育 C、统一战线 D、改革开放 9. 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先导是( A )
A、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C、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D、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 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 )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其性质是( C ) A、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C )
A、 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2
C、 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3. 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D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14. 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 B )
A、 改革是目的 B、发展是硬道理 C、稳定是绝对的 D、 稳定是动力
15.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B )
A、健全民主和法制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进行政治改革
16. 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D )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稳定 17. 实行对外开放是( B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B、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C、实现小康社会的 D、实行改革的辅助 18. 中国党领导的中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B )
A、艰苦奋斗 B、自主、自力更生 C、群众路线 D、实事求是 19.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就是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 A )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A、资源配置 B、党的领导 C、作用 D、计划管理
3
20.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不断完善( A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B、互利共赢、单元发展 C、安全低效、共赢共益 D、多元平衡、共赢共益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DE ) A、发展是目的 B、改革是前提 C、发展是手段 D、改革是动力 E、稳定是前提
2. 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所依据的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A、发展是硬道理 B、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E、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 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BD )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半封闭 D、宽领域 E、有限领域 4. 在对外开放与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中( ACD ) A、要把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坚持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 C、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D、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E、自主、自力更生就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5.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DE )
) 4
BC
A、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是对抗性的矛盾
D、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调整和改革得到解决 E、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6.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 CD ) A、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B、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生产力的问题
D、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7.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 ABC )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选择
8. 十七大报告两次提到“开放型经济”,强调“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将中国以往对外开放的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字定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新趋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CD )
A、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 B、是实现经济尽快成为GDP第一大国的现实要求
5
C、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
D、不但要紧抓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良好机遇,同时也要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9. 十七大报告指出:“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ABCD )
A、要看到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 B、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C、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初级阶段的国情作为制定路线方针的依据
D、要看到我们前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10.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BCD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具有对抗性,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调整和完善得到不断解决
1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 AB )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破除僵化,大胆改进 D、以上均正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