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4475341 U (45)授权公告日(45)授权公告日 2015.07.15
(21)申请号 201520086506.9(22)申请日 2015.02.09
(73)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16号(72)发明人陈腾飞(51)Int.Cl.
E02D 13/0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主要由卡箍、铅垂和刻度盘组成,卡箍由上卡箍和下卡箍组成,上卡箍通过上横杆连接到竖杆,下卡箍通过下横杆也连接到竖杆,铅垂线通过吊钩固定在上卡箍上,铅垂线下连接着铅垂,铅垂的垂尖接触到刻度盘,刻度盘固定在下横杆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为0.3%(小于规范要求为0.5%);施工过程中,桩身垂直度最大偏差0.5%(小于规范要求为1%),测量桩身垂直度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时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身垂直度,提高成桩质量,提高打桩进度。
C N 2 0 4 4 7 5 3 4 1 U CN 20447534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主要由卡箍、铅垂(10)和刻度盘(9)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由上卡箍(1)和下卡箍(2)组成,所述上卡箍(1)通过上横杆(3)连接到竖杆(5),所述下卡箍(2)通过下横杆(4)也连接到所述竖杆(5),铅垂线(7)通过吊钩(8)固定在所述上卡箍(1)上,所述铅垂线(7)下连接着所述铅垂(10),所述铅垂(10)的垂尖接触到所述刻度盘(9),所述刻度盘(9)固定在所述下横杆(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箍(1)和下卡箍(2)由两个圆钢筋弯曲成直径为550mm的1/4圆弧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3)、下横杆(4)和竖杆(5)由20mm×20mm×1mm的方钢管连接成半工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5)的中间套有把手(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盘(9)的精确度为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箍(1)与所述上横杆(3)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下卡箍(2)与所述下横杆(4)也在同一水平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3)与下卡箍(2)均垂直于所述竖杆(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11)与所述竖杆(5)平行。
2
CN 204475341 U
说 明 书
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级,混凝土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桩尖进入持力层后,经过强烈的挤压,桩端承载力比原状土提高80%~100%。设计选用范围广。对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址条件适应性强。造价低廉,其单位承载力价格仅为钢桩的1/3~2/3,并节省钢材。运输吊装方便,接桩快捷。单桩可接成任意长度,不受施工机械能力和施工条件。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文明施工。桩身耐打,穿透力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改进、应用,其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已广泛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工程中。[0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规定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规定压桩过程中应检查桩垂直度。施工过程中测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严格控制垂直度偏差,保证施工质量。
[0004] 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控制较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0005] 1、桩机塔架的垂直度调整[0006] 起吊第一节桩对位后,由桩机自身调整垂直度,桩机塔架的垂直度通过操作室内的水平盘观察,油缸调节。这种方法是在沉桩前的控制,而且在压桩过程中,司机在操作室内观察水平盘调整,并不是对桩身垂直度的直接检测,存在误差。[0007] 2、施工人员铅垂观测
[0008] 现场施工人员采用吊铅垂线的方式控制垂直度,肉眼观察凭经验判断,不能量化控制。而且往往施工人员为节省时间,只对一个方向进行测量,无法保证施工质量。[0009] 3、经纬仪观测
[0010] 从正面和侧面由两个铅垂成90°方向,用经纬仪观测。这种方法测量数据较为准确,但是需要两台经纬仪和更多的施工人员,不仅增加成本而且耗时。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11]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主要由卡箍、铅垂和刻度盘组成,所述卡箍由上卡箍和下卡箍组成,所述上卡箍通过上横杆连接到竖杆,所述下卡箍通过下横杆也连接到所述竖杆,铅垂线通过吊钩固定在所述上卡箍上,所述铅垂线下连接着所述铅垂,所述铅垂的垂尖接触到所述刻度盘,所述刻度盘固定在
3
CN 204475341 U
说 明 书
2/3页
所述下横杆上。
[0013] 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由两个圆钢筋弯曲成直径为550mm的1/4圆弧组成。[0014] 所述上横杆、下横杆和竖杆由20mm×20mm×1mm的方钢管连接成半工字形。[0015] 所述竖杆的中间套有把手。[0016] 所述刻度盘的精确度为1mm。
[0017] 所述上卡箍与所述上横杆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下卡箍与所述下横杆也在同一水平线上。
[0018] 所述上横杆与下卡箍均垂直于所述竖杆。[0019] 所述管桩与所述竖杆平行。[0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21] 经测试,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为0.3%(小于规范要求为0.5%);施工过程中,桩身垂直度最大偏差0.5%(小于规范要求为1%)。测量桩身垂直度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时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身垂直度,提高成桩质量,提高打桩进度。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使用方法示意图;[0024] 图中:1为上卡箍,2为下卡箍,3为上横杆,4为下横杆,5为竖杆,6为把手,7为铅垂线,8为吊钩,9为刻度盘,10为铅垂,11为管桩。
[00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26] 一种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垂直度的装置,其主要由卡箍、铅垂10和刻度盘9组成,卡箍由上卡箍1和下卡箍2组成,上卡箍1通过上横杆3连接到竖杆5,下卡箍2通过下横杆4也连接到竖杆5,铅垂线7通过吊钩8固定在上卡箍1上,铅垂线7下连接着铅垂10,铅垂10的垂尖接触到刻度盘9,刻度盘9固定在下横杆4上,上卡箍1和下卡箍2由两个圆钢筋弯曲成直径为550mm的1/4圆弧组成,上横杆3、下横杆4和竖杆5由20mm×20mm×1mm的方钢管连接成半工字形,竖杆5的中间套有把手6,刻度盘9的精确度为1mm,上卡箍1与上横杆3在同一水平线上,下卡箍2与下横杆4也在同一水平线上,上横杆3与下卡箍2均垂直于竖杆5,管桩11与竖杆5平行。[0027]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管桩11竖起在打桩机上;起吊第一节管桩11对位后,由桩机上自带的调整机构将桩身进行粗平调垂直校正;将上卡箍1、下卡箍2紧卡在管桩11桩身上;手握把手6,静止铅垂10,在刻度盘9上读出数值,记录数据,精确调整管桩11桩身垂直度;起动桩机,将桩身压入土内;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桩身垂直度,及时调整;沉桩完毕,打桩机移至下一桩位。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
[0028]
4
CN 204475341 U
说 明 书
3/3页
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5
CN 20447534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0447534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