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玉米研究团队2011

玉米研究团队2011

来源:叨叨游戏网
 玉米研究团队2011-2013年工作总结

一、团队概况

经过近5年的发展,**省农林科学院玉米创新团队共有成员22名,其中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6人,中级及以下研究人员9人。下设3个专业组,分别是种质资源组5人,玉米栽培专业组4人,品种选育专业组13人。团队首席专家为张文英研究员。团队自2008年成立以来,围绕团结协作和科技创新两个主题,统一组织,积极部署,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形成了团结高效的团队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定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工作会议进行交流,各成员单位间开展了育种材料的交换,统一组织了**省玉米新品种联合测试等工作。在团队的带领下,本院的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及科技服务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步。 二、团队项目谋划与成效

团队建立之初,核心专家组成员就特别注重大项目的谋划,根据团队研究方向涉及玉米资源、育种、栽培和植保等各方面,采取联合攻关大项目,承担小项目的方式使团队成员既开展合作,又能发展提高。例如2012-2014年院财政专项“亩产超800公斤夏玉米新品种选育及资源创新”、“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等就是及资源,育种,栽培为一体的联合攻关项目,而省科技支撑项目“高产广适夏玉米新品种选育” “耐密超高产、广适夏玉米新品种选育”及 “玉米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与整理” ,“热带种质对**省玉米核心种质的改良研究”和“粮食作物技术服务”等项目则是方向性专业性强的研究项目,同时玉米团队根据玉米生产的新变化及新品种的审定,认真谋划新项目,如2014年申报成功省科技厅和省农开办项目两项,市农开办项目一项,涉及经费160万元。十二五至今,玉米团队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及院立项目17项(表1),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即支持了我国及我省的玉米粮食生产,又扩大了影响,锻炼了队伍,培养了年轻科研人员,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 表1.十二五至今玉米团队承担项目表

项目名称 年限 类别 年经费(万)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试验站 2011-2015 农业部 50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衡水试验站 2011-2015 农业部 50 亩产超8 。

展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学术交流,促进玉米产业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第三届全国玉米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专家论坛 2013.11 南京 交流和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玉米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瞄准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实现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新突破。

第三届中关村全球生物论坛 2013.12 北京 农业生物领域最新进展报告,技术交流。 第十三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2013.12 广州 国内外玉米生产动态与趋势、抗逆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与高产高效生产、现代高新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等主题报告

**省玉米育种交流座谈会 2013.12 保定 育种相关技术报告,**育种现状、问题、方向的交流讨论。

四、如何应对玉米生产新形势新变化

目前玉米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⑴耕地不断减少,确保粮食增产,提高单产难度加大;⑵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适合全程机械化的品种基本没有;⑶农村劳动力因外出务工而持续减少,田间管理粗放,种植密度增加,倒伏风险加大。 目前我省玉米生产上急需适合全程机械化,特别是适合粒收的品种,同时应具备高产,耐密抗倒,抗病性强等优点,所以玉米团队从种质资源引进入手,注意筛选早熟,后期脱水

快,耐密抗倒的种质组成基础选系群体,按血缘关系进行骨干自交系的轮回选择,增加鉴定点数和质量,同时研究配套简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以期解决玉米生产的新问题。

五、主要研究进展 1、种质资源的收集

2011-2013年,团队共引进各类种质资源486份,共中通过项目合作,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引进新种质资源300份,通过“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和“中国-塞尔维亚优质和抗逆性强的玉米种质资源评价”等项目引进国外种质材料151份。交换引进国内成熟自交系35份。这些材料的引进对于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土化种植对这些材料重新进行了鉴定和评价,有的已经开始在育种工作中进行应用。 2、种质创新与自交系选育

2011-2013年共种植各代自交选系材料4.5万份,年度种植规模约250亩。其中包括常规自交选育200亩。单倍体诱导dh系50亩。创新和选育主要包括3个方向,一是抗倒耐密材料的筛选,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至9000株/亩,筛选不倒伏、雌雄协调、空秆少的优良穗行;二是早熟、快速脱水材料的筛选,利用国内外早熟种质改造国内核心种质的早熟和脱水特性,为下一步的机械化收获籽粒做好准备;三是高配合力材料的筛选,主要利用国外先锋公司等先进种质进行改良,通过dh系诱导等手段获得高配合力自交系。通过3年团队的共同努力,共获得优良自交系约50份,用这些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正在参加省级玉米试验或已通过审定。

3、杂交种选育 (1)、审定品种:

2011-2013年团队共审定玉米新品种4个,已开始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 表4:2011-2013年团队审定玉米新品种 品种名称 审定时间 审定编号 品种表现

衡单6272 2011年 冀审玉2011006 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7.66%,居第一位,抗病虫,结实性强,出籽率高(.2%),活秆成熟。 冀丰233 2011年 津准引玉2011005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1.2公斤,较对照纪元1号增产7.5% 冀丰223 2013年 晋引玉2013011

冀玉18 2013年 冀审玉2013032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42.9kg株高261cm左右,穗位114cm,出籽率86% (2)苗头品种

2013年团队共有14个品种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5个品种参加预备试验,其中5个生产试验品种有望在2014年通过审定。 表5:2013年院玉米创新团队区域试验参试表: 序号 品种名 参试组别 试验组别

1 冀ch0095 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 2 jf1023 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 山西省夏播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 3 衡玉175 **省春播组生产试验 国家东华北区试 生产试验 4 衡玉276 **省春播组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 5 冀5817 **省夏播早熟组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 7 衡玉321 **省、陕西省夏播区试 第一年区试

6 衡玉3029 **省夏播区试 第一年区试 8 衡单2221 **省夏播区试 第一年区试

9 冀ch2450 **省夏播早熟组区域试验 第一年区试 10 冀wp37 **春播组区试参试品种表 第一年区试 11 冀资6122 **省夏播低密组区域试验 第一年区试 12 冀h361 陕西省夏播区域试验 第一年区试

13 冀玉h670 宁夏引扬黄灌区中晚熟套种a、b组区试 第一年区试 14 冀zsg425 安徽省夏播高密度组区试 第一年区试 表4:2013年院玉米创新团队预备试验参试表: 序号 品种名 参试组别 1 冀zs761 **省夏播超密组预备试验 2 冀w502 **省夏播高密组预备试验 3 冀zs861 **省夏播高密组预备试验 4 冀ch2498 **省夏播低密组预备试验 5 冀zs1547 **省夏播低密组预备试验 6 冀ch24675 **省夏播早熟组预备试验 7 冀zs1527 **省夏播早熟组预备试验 8 冀zs601 **省春播玉米预备试验 9 冀w179 **省春播玉米预备试验 10 冀h1437 天津夏玉米预备试验

11 zs5 宁夏引扬黄灌区中晚熟单种组预备试验 12 冀wp1207 山西省夏播中晚熟组预备试验 13 衡玉1182、 **省夏播高密预备试验 14 衡玉1161 **省预备试验 15 衡玉1162、 **省预备试验 16 衡玉721 **省预备试验 17 衡玉123 **省夏播低密预备试验 18 冀单306 **省夏播高密预备试验 19 冀资4658 **省夏播高密预备试验 20 冀单355 **省夏播低密预备试验 21 冀资7301 **省夏播低密预备试验 22 冀单325 **省夏播早熟组预备试验 23 冀资9143 **省夏播早熟组预备试验 24 冀资n044 **省春播玉米预备试验 25 冀单615 **省春播玉米预备试验 主要苗头品种介绍:

1、冀5817:2011年参加**省夏播早熟组区域试验,比对照京单28增产3.37%,各点表现优秀。2012年试验平均亩产741.8公斤,较对照京单28增产4.6%,倒伏率0%,增产点数>70%,晋升2013年生产试验。有望2014年春通过审定。

2、冀ch0095:2011-2012连续两年参加陕西省夏播区试位列第一位,产量表现稳定突出,2013年推荐参加陕西省夏播生产试验,有望在2014年通过审定。

3、jf1023:2011年参加**省夏玉米区低密组8点次联合鉴定试验,7点增产,平均亩产687.1公斤,比对照增产8.2%。2011年参加陕西和山西省夏播区试试验,分别较对照增产8.1%和5.7%,2012年同时晋升两省生产试验。有望在2014年审定。

4、冀玉425:2011年参加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区联合鉴定试验(5000株/亩),在16个测试点中,平均较对照郑单958增产5.9%,列第一位,2012年晋升到高级组试验中(16个点次,三次重复),结果仍为第一位,平均亩产737.40公斤,比对照1郑单958增产2.88%,比对照2先玉335增产3.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