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
【2015 厦门】12.中华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建立。……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同盟会宣言》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2015 贵州安顺】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7.【2015福州】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B】
A.戊戌变法 B.辛亥C.南昌 D.西安事变
8.【2015龙岩】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A】 A.辛亥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新中国成立 10.【2015泉州】图3是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D】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2015佛山】7.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监督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C】
A.中国同盟会 B.武昌C.中华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8.【2015恩施】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8.【2015怀化】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C】
1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 D.北伐战争
7.【2015南京】右侧宣言指导的是【C】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 D.新文化运动
6、【2015玉林】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B】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
13.【2015鄂州】 “共和成,灭;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B】
A.戊戌变法B.辛亥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015济宁】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存现在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维新党分别是指【A】
A,顽固派、维新派和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10、【2015玉林】1913年北京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D】
A.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表明北京决心铲除三座大山 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2015•海南】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 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2 年,毕业于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4 年 6 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2
14 年 11 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 年 8 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 年武昌后,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 1912 年 2 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临时约法》。 1913 年以后,领导了“二次 、护国运动、运动等斗争。 1924 年 1 月,在广州召开“一大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 年 3 月 12 日,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 《商报》评价孙中山 “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 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 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
材料四 今年恰逢孙中山逝世 90 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
3 月 12 日,南京各界人士拜谒中山陵 请回答:
3 月 12 日,拍摄的纪 录片《永不放弃——孙中山北 上与逝世》在台北发布。该片 旨在发扬孙中山先生永不放弃 的精神,号召大家继续团结奋 斗,促进两岸和谐。
(1)据材料一,12 年至 14 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3 分)概括材料 中有关孙中山在 14 年—1912 年期间的具体活动。(4 分)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2 分)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 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2 分)
(3)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 分) 22.(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救国。(变化的顺序正确,每写出一点给 1 分,共 3 分。若写出“行医到救国”类似答案的,只按两点给 2 分)
3
活动:①组织兴中会;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学说;④建立中华 (或“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二者只能选其一给分);⑤颁布《中华临时约法》。(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每点 1 分,共4 分。如答案写成“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辛亥”的,不给分)
(2)理解:孙中山并非“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 外。(意思相近亦可酌情给分,共 2 分)
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每点 1 分,共 2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表述亦可酌情给分)
(3)现实意义: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 义精神,促进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围绕“两岸和谐”(或“祖 国统一”、)“民族复兴”而谈,言之成理即可,2 分)
【2015 贵州铜仁】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材料中的“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指谁?(3分)
(2)材料中为显示“救国之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3)在实现“建国之梦”的过程中,中国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什么?这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2分)
(4)材料中使我国实现了“强国之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
(5)为实现“我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会怎么做?(3分) 【参】(1)孙中山 (3分) (2)辛亥 三民主义(2分)
(3)井冈山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实事求是(2分)
(5)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奇斗等(学生言之有理可得分)(3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