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6期西建筑Vol.34No.6山2008年2月Feb.2008SHANXIARCHITECTURE
%323%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6032302
连拱隧道二衬偏压开裂整治技术
王恒平
摘要:根据崇遵高速公路开肩堡号隧道二衬偏压开裂整治的工程实际,详细分析了连拱隧道坍塌和二衬开裂的原因,并对综合治理的设计措施和施工控制进行了总结,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偏压,二衬,整治技术中图分类号:U457.2
文献标识码:A
初期支护间距拉得过远等不稳定因素。
1工程概况
开肩堡号隧道为双连拱隧道,位于贵州省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39+465~K39+580。隧道全长115m,最大埋深33.93m,最小埋深4.48m,设计行车速度60km/h。本隧道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段位于360m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上,纵坡为沿线路前进方向上坡,其纵坡为4%。
隧道区内地层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砂质粘土、碎石土,出口附近零星分布有崩塌石灰岩岩块,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石灰岩及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h2)钙质泥岩夹透镜状薄层泥质灰岩,隧道工程区位于新站向斜南翼,岩层倾向275 ~306 ,倾角25 ~58 ,地层综合产状:300 !30 ,地层呈单斜产出。隧道进口附近地形坡度5 ~38 ,植被不发育,残坡积土零星分布;出口附近地形较陡,地形坡度31 ~45 ,出口处植被较发育,隧道围岩类别为∀类,#类围岩。
q
2.2.3偏压荷载导致左洞二衬开裂
由于隧道出口岩层倾斜、滑移和坍塌,洞顶左侧围岩对隧道形成较大的偏压荷载,直接作用于左洞二衬上,同时隧道还承受松散体的压力,并且右洞开挖后失去了对中隔墙的支撑作用,致使K39+553~K39+580段中隔墙变形、左洞二衬混凝土剪切变形破坏和开裂。
3方案确定及实施3.1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K39+553~K39+580段左洞的二衬开裂并已漏水,需要对二衬进行加固处理和防水处理。2)K39+553~K39+580段隧道处于软弱夹层中,隧道承受偏压和松散体的压力大,需对岩体采取加固措施。3)K39+558~K39+580段右洞的二衬尚未施工,需采取措施完成二衬。4)K39+580~K39+595段路基左侧边坡存在明显的顺层,已发生开裂滑移现象,需要对出口段左侧边坡进行加固。
2病害情况及原因分析2.1病害情况
2003年12月16日晚,隧道右洞开挖还有不到1m就将完成,此时现场技术人员听到有些异常响声,不久又观察到洞顶有些小石块往下掉,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和作业机具撤离掌子面并在远处继续观察。约2h后右洞出口K39+558~K39+578段围岩坍塌,随后几天塌方不断扩展,直至塌顶通天,左洞上方山体也沿层面发生了较大滑塌。由于隧道出口的坍塌,洞顶左侧围岩对隧道形成较大的偏压荷载,进而造成隧道左洞出口K39+553~K39+580段27m二衬混凝土顶部及中隔墙多处开裂、起壳、漏水,裂缝最宽处达1.8cm,另外中隔墙上部向右侧倾斜外移,最大处有8cm,在墙身与基础交界处裂缝宽度最大达0.5cm,同时右洞出口K39+558~K39+580段22m正洞二衬无法正常施工。
3.2方案确定及实施
3.2.1K39+580~K39+595段左侧边坡治理
此段治理的关键是预应力锚索施工,其施工工艺如下:
1)钻孔:锚索孔采用CSJC110风动潜孔冲击钻机施钻,配12/73型电动空压机供风,开钻前先按照设计核查各项参数,并做好钻孔记录。2)锚索孔注浆:注浆采用P.O42.5水泥,采用孔底反浆法连续注浆,考虑到水泥浆的收缩性,采用掺加适量膨胀剂和多次注浆的方法,以保证孔内浆液饱满(采用浆液先稀后浓),注浆压力大于0.6MPa。3)锚索张拉:张拉分两次五级进行,即按预应力的25%,50%,75%,100%和110%张拉,前四次稳定时间为5min,最后一次为30min。
2.2原因分析2.2.1地质原因
开肩堡号隧道出口洞口段埋深较浅,只有8.7m~13.2m,围岩节理裂隙较发育,隧道开挖时易坍塌,侧壁不稳。塌方后可明显看到围岩受两三道横向裂隙的切割,并且洞口围岩纵向位于灰岩与钙质泥岩两种围岩互层中。在这种地质条件下:1)岩层容易发生坍塌,这也是造成此次塌方的主要原因;2)很容易对围岩的类别判定不准,错误地高估围岩的类别。
3.2.2K39+553~K39+580段偏压治理
1)K39+553~K39+580段洞顶左侧边坡进行清方减载,然后采用花管浅层注浆固结,花管采用6m长42mm钢管,间距按120cm∃120cm梅花形布置。2)注浆后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沿坍塌面从下至上布置5排共计13孔锚索,每孔锚索由9根15.24mm钢绞线组成,锚固段长8m,自由段长20m~25m,每孔锚索设计张拉力为1470kN。锚索按倾角20 钻孔,直径为140mm。锚座采用C40混凝土浇筑,嵌入坡面与锚索垂直。3)右洞K39+558~K39+572.5段拱顶采用单层16工字钢网架钢筋混凝土套拱进行加固支护,套拱顶采用M5浆砌片石回填1.5m~2m厚,浆砌片石之上再设置6根钢筋混凝土横梁,横梁高、宽及两横梁间净间距均为1.2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横梁的右端抵在
2.2.2施工因素
开肩堡号隧道在右洞施工时,因围岩的复杂性致使对围岩
的类别判定不准,由此导致所采取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妥当,出现对围岩过度挠动、初期支护不及时、支护不到位、二衬与
收稿日期:20071102
作者简介:王恒平(1955),男,工程师,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0
%324%
第34卷第6期西建筑Vol.34No.6山2008年2月Feb.2008SHANXIARCHITECTURE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6032403
预防隧道塌方的技术措施
潘学东
摘要:针对隧道塌方带来的危害性,根据不同的塌方先兆,总结了预防掌子面塌方和开挖成型段洞身塌方的技术措施,
指出在隧道塌方时及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可以避免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关键词:塌方,技术措施,隧道,施工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隧道塌方一般都是有先兆的,如果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一般可以避免发生大塌方,避免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将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
1概述
随着公路、铁路、引水以及矿山等工程的迅猛发展,隧道工程也越来越多,隧道的长度、跨度也不断加大,隧道所穿越地层地质尤为复杂多变,相对工期大幅度缩短。尽管隧道施工工艺在不断提高改进,但也无法应对隧道施工难度不断加大的趋势。右侧的稳固岩石上,左端抵在左侧边坡脚部以形成对隧道顶部左侧围岩的支撑。为保证支撑质量,在横梁左端设置了16根2m长25mm钢筋锚杆加强与左侧围岩的连接。
2预防掌子面塌方的技术措施2.1选择施工(开挖)方法
300mm∃8mm,间距60cm。贴钢板前先把需要贴钢板的位置凿3cm深,安装膨胀螺栓,配置环氧树脂砂浆,抹上后将钢板压上,利用膨胀螺栓拧紧;c.逐步拆除左洞临时钢支撑,进行左洞套衬施作。套衬与原二衬间采用16mm钢筋锚杆连接,锚杆按45cm∃45cm梅花形布置。
3.2.3K39+558~K39+580段右洞二衬处理
由于偏压隧道出口段中墙向右有偏移,导致中隔墙产生裂缝,所以先对右洞塌方体进行注浆固结,使之形成防止中隔墙进一步变形的反推力,同时对右洞二衬钢筋进行加强,具体为:右洞出口段22m二衬钢筋主筋由22mm改为25mm,间距由25cm加密至15cm。施工时按照&短进尺、快封闭、紧衬砌∋原则分段完成二衬施工,原则上按每1m一个循环进行施工,在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量测调整到2m一个循环。已作套拱段二衬与套拱间空隙采用与二衬同标号混凝土回填,回填与二衬施工同步进行。
4施工控制要点
病害治理时,施工顺序对治理效果有极大的影响,病害治理的合理施工顺序如下:
1)对隧道K39+553~K39+580段左洞用钢架临时加固。2)对隧道K39+553~K39+580段左洞进行洞内钢花管注浆。3)对隧道出口左侧松动岩石清除,采用浅层注浆花管注浆加固。4)在隧道右洞按设计完成套拱、浆砌片石加填和钢筋混凝土横撑。5)施工隧道洞顶及K39+580~K39+595段左侧边坡的预应力锚索。6)施工隧道右洞剩余二衬,并完成洞顶回填。7)综合处理左洞K39+553~K39+580开裂段及中隔墙裂缝。
3.2.4K39+553~K39+580段左洞二衬开裂及漏水的整治
左洞27m开裂段的治理分成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
1)对隧道K39+553~K39+580段左洞采用20a工字钢闭合钢拱架加固,以帮助开裂的衬砌共同承担所受的压力,抑制左洞变形进一步的发展。2)对二衬开裂段的左洞拱部和左边墙进行洞内花管注浆加固,改善和减轻隧道的受力状况及隧道渗漏水现象。3)对隧道内裂缝采用注环氧浆液和贴钢板加强的措施。具体操作过程为:对左洞二衬裂缝用清水压注冲洗干净后,用封缝粉和堵漏王进行裂缝封闭,然后采用TK型注缝胶甲液、乙液,按甲液与乙液2(1配合后用专用注射器进行注浆。贴钢板加强措施同左洞二衬处理措施一起实施。4)利用目前隧道的净空,对隧道表面凿除5cm~8cm厚的混凝土后,再采用模筑或喷射C25防水钢纤维混凝土形成18cm厚的钢筋混凝土套衬。实施如下:a.对左洞开裂二衬混凝土按隔墙凿除8cm,拱顶及边墙凿除5cm进行混凝土凿除;b.对左洞裂缝贴钢板加固,钢板规格300mm∃
5结语
开肩堡号隧道在采取了上述措施后,顺利完成了右洞剩余二衬,并保证了通车目标。通过对开肩堡号隧道出口坍塌和二衬偏压开裂等病害的综合治理后的监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未见异常,治理效果良好,其整治措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JTJ042200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2]贵州省交通规划研究设计院.开肩堡号隧道出口塌方段综合治理设计图[Z].2005.
[3]韩继勇.连拱隧道施工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4):
321322.
Theregulatingtechniqueofthesecondliningbiasvoltagecrackofarcadetunnel
WANGHengping
Abstract:AccordingtotheprojectrealityoftheregulatingtechniqueofthesecondliningbiasvoltagecrackofKaijianbaoNo.1arcadetunnelofChongZunfreeway,itspecificallyanalysesthereasonsoftheslumpingofarcadetunnelandthesecondliningcrack,andsumsupthedesignstepsandconstructioncontrollingtothecombiningmanagement,thishascertainreferencevaluetotheconstructionofsimilarprojects.Keywords:freeway,arcadetunnel,biasvoltage,secondlining,regulatingtechnique
收稿日期:20071029
作者简介:潘学东(1976),男,工程师,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