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文化略论

城市文化略论

来源:叨叨游戏网
Q Q:垫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学术论坛 城市文化略论 宫天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048)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我们对城市竞争力中的核心竞争要素——城市文化的格外关注。 本文试图从系统平衡的角度对城市文化相关基本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城市文化的定义,特点以及功能。 关键词:城市文化 定义 特点 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一0218--02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 1世纪国 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之间的竞 赛。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 文化。城市文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 若想维持,必须经过其内部各个因子之间, 各个因子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化、交换、补 偿、制约后达到平衡。 市的外在表像,是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各种城 市基础设施、城市建筑街道、城市的整体布 局、各种流通的商品、各种文化载体以及城 市人的衣着打扮、城市的自然环境等城市外 步。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把“比较”转向国 壳。城市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系统的表层, 外那些经过历史岁月洗礼却光彩不减的魅力 是人对城市的最直接的认识,是城市制度文 城市时,我们看到了中国城市的差距:城市化进 化和城市精神文化的折射。 程加速了,但城市建设质量不高,城市社会发生 制度文化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 了变化,但缺少长期规划,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改 治制度。城市中形成的一套人与人之间,个 善了,但精神生活却相对空乏;城市的面貌变新 人与群体之间的交往需求关系。以城市物质 了,但却更相同了,城市目前的繁荣难掩持续发 文化为基础。 展面临的困境。比较中我们发现,对城市竞争力 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深层次系统,是物 中核心竞争要素一一城市文化的忽视是导致 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是城市政治、经济等 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的发展要“量”更要 发展的综合产物,包括城市的习俗、信仰、知识 “质”,要“强”更要“久”,这就需要城市文化的支 水平、道德修养、意识层次、精神追求、艺术等长 撑。 久形成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本文试图从系统平衡的角度对与城市文 化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城市文化的 3本文对城市文化的定义 定义、特性、功能。对城市文化基本问题的系统 借鉴广义城市文化的定义,结合我国实 分析和定性有利干抓住城市文化建设的精髓, 际,提出本文对城市文化的理解认识: 为分析和解决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 城市文化是以城市所具有的突出的或者 供理论指导。 特别的、物质的或者非物质的文化因子为载体, 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用以区别其它城市并且 1城市与城市文化 被全部或者部分群体所认同的,具有城市特色 理解城市文化,必先理解城市。“美国 的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或城市素质。这种文化因 城市社会学家R・E帕克曾说过,城市决不仅仅 子可以是城市所特有的建筑群,可以是城市的 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也不单单是各种社会设 规模产业,可以是城市所特有的民间曲艺,可以 施,诸如街道、建筑物、电灯、电车、电话等的聚 是城市中有个性的人群和行为。 合体t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 城市文化外在表现为城市的标识,用以做 如法庭、医院、学校、和各种民政机构人员 城市之间的区分。城市文化内在表现为一种城 的简单聚集。城市还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 市群体认同,这种认同以城市的内在群体为主 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换言之,“城市决非 要支撑,能够凝聚城市中的人,让生活在这个城 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 市中的人获得幸福感及自豪感。在城市文化形 已同其居民各种重要活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成之前,城市内的文化因子是活跃着的,不稳定 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城 的。一但形成,必然是城市中的各个文化因子在 市是城市文化的容器,城市文化附着在城市这 进行较量、吸收等活动之后处于相对静止的状 个在载体中,渗透于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 态,是城市活动中一点一滴自觉行为的积累,进 面,记录着城市的兴衰历程,指引着城市的发展 而上升为一种精神,短时期之内,很难破坏。 方向,是城市的“精气神”。 4城市文化的特点 2城市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生态学断言,文化特征由资源及 被学者普遍认同的城市文化分为狭义的 周围环境的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 和广义的。狭义的城市文化主要指意识形态、知 化。 “文化生态是与自然生态相对的范畴, 识形态等城市的精神财富。广义的城市文化是 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文化大系统内部 城市在发展中由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诸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 广义城市文化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约的方式和状态。” 就此而言,国家文化是个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大的生态系统,城市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 “物质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成果 城市文化系统由城市中的文化因子和非文化 和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的总和。竹3它是城 因子共同组成,彼此之间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作者简介:宫天文(1982一),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行政管理学硕士。 21 8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4.1差异性和共性并存 城市文化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城市的地 域性。城市的地域性可以体现在城市的规划布 局、建筑形象、城市景观、社会风气以及心态、生 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各方面。如重庆依山布 局、苏州临水设街,北方建筑物敦厚稳重、色彩 浓艳,南方建筑物轻盈通透、色彩淡雅,苏州人 秀丽柔和、朴素淡雅;北京市民展现“精度气 派”、“燕赵侠骨”;上海则表现出从实际出发、讲 究实惠、潇洒开朗乐于创新等特点。城市文化特 色与城市的经历密不可分,是城市地理环境、历 史文化传统、城市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长期 积淀、演变的结果。 城市是一个国家中观层面的组成要素,早 在城市出现之初,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就已 经打上了国家和民族的烙印。城市在一国社会 变迁和民族文明进步的历史中不断经受着洗 礼、发生着改变,这就注定了城市的一切都要与 国家和民族发生联系,包括城市的文化。城市文 化植根于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中,无数 个城市的文化是国家文化的根根血脉,代表了 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前进的方向和进步的程 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主流文 化和核心价值观念凝聚国人精神,规范城市文 化方向。城市文化虽然有广阔的外延,但绝不能 挣脱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导,绝不能背离一个国 家的核心价值观。 4.2开放性与性并存 任何优秀的文化都是在开放中不断汲取 营养丰富起来的。城市文化的形成历来不是 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产生于不同文化的交 融。尤其是现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 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交通、通讯业等相关产 业的迅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 市之间的文化“碰撞”机会更加频繁,城市 文化的开放性也越来越突出。西方城市在经 济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 文明,中国的部分大都市在学习和效仿中也 不乏成功的案例。中国的城市文化系统是开 放着的,并且受全球化的影响,开放的广度 和深度还会不断的加深。 但是,性应该是城市文化的本质属 性,这是由城市文化的差异性决定的。城市 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应该在开放性 中保持一份自信的,我们的学习和借鉴 学术论坛 是在保持性基础上的借鉴,是在融合、 吸收后内化为自己特色的借鉴,而不是盲目 的复制和照搬,开放性应为性服务。 4.3历史延续性与现代创新性并存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是现 代的表现和反映,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它产生于历史、立足于当 代,历史是根基,现实是依据,即使一个新 建城市也不能说自己是脱离了历史的影子和 现实的需要而存在的。正所谓“观今宜鉴 古,无古不成今”。 不可否认,我国大部分城市拥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遗产,这其中包括物质的以及非物质的。 文明都有所收获的、城市人思想观念升华、 道德素质提高的、社会关系和谐的象征。城 市人需要心灵的依托,精神的支撑,需要新 的身份认同。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 化大国来说,我们的城市基本上都是由农村 转化而来的,原有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迅速消失,原有的“血 发展的历史舞台。文化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 在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以及文化吸引 力和文化元素所带来的经济附加值。我国各 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大多以简单的传统制造业 为主,科技含量较低,在科技发展不充分的 条件下,利用城市特有的文化元素无疑是明 智的选择。将简单的商品植入传统文化、特 色文化、和独特的城市标识要素,对商品进 行“二次加工”,创新产品形式,发挥城市 品牌的效应,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经济附 加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如此,城市 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在发展城市旅游 产业的同时能扩大城市影响力,吸引资本、 缘”和“地缘”关系逐渐瓦解,新型的关系 急需建立。而城市文化是新型关系形成的肥 沃而湿润的土壤。城市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 共同的生活追求、价值信仰、发展能力、相 处意识等。好的城市文化会让外界在接触这 座城市和城市市民时顿生敬佩之心、憧憬之情, 但是在全球经济、社会普遍发展的大背景下,当 代中国经历了并且正在经历着新一轮更深层 次的改革开放。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 全面开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并且需求结 构发生变化,文化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发生改 变,更先进的文化价值体系正在形成。中国先进 的价值观以及新的城市形象需要新的文化要 素以及新的传播手法的巩固和深化。 5城市文化的功能 [美]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第十一 版)》中介绍了文化分析的三个视角。其中从功 能主义视角来看,一个特定的文化特征的存在 是由于其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功能主 义是文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在回 答为什么某个文化特征能够存在的问题时,功 能主义论者会进一步提问:“它承担了什么功 能?”这一视角强调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文化 整体所做的贡献,既包括在正向的贡献,也包括 反向的贡献。本文所论述的是城市文化的正向 贡献。对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城市 文化建设的方向。城市文化的功能应是能够在 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环境之 间、人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社会 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影响环境效益。 5.1城市文化可以实现社会效益 城市文化是对城市的“体恤”。事实 上,城市像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个体,而且 这个生命的存在程度来源于城市人的理解深 度。也就是说,城市的生命是城市人赋予 的。生命若想焕发出无尽活力,便需要精神 的支撑,这便是城市文化,它是城市生命的 “血脉”,贯穿于企业、社区、学校等城市 的不同角落,把城市中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的人群联系起来,心系城市命运、共谋城市 发展、奉献城市建设、增强责任意识,这种 强烈的共振以其特有的“魔力”向城市周围 发射出强烈的电磁波,不断吸引着来自五湖 四海的朋友与城市人一起投身这座城市的建 设,使城市这颗“活力之树”,可以万古长 青。 城市文化要实现对人的关怀。城市作为 “人类属性的产物”,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类 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城市应是人类文明和 物质财富的聚集地,应该符合人性化发展的原 则,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不仅要城市化 下经济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城市真正成 为适宜人类居住并且生态环境良好的、两个 会因能生活在这做城市而感到向往,进而加深 技术和人才。 该地区的城市居民自豪感、心理满足感、归属感 5.3城市文化影响环境效益 以及更强的进取动力,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 城市文化塑造的过程实际上是用人本的 之间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来弥补原有“血 思想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反应 缘”关系断裂后心里寄托的缺位。 生态文明的特征。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大 城市文化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良好的城 拆大建的过程以及盲目追求城市经济增长的 市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法律的 过程中,城市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归 强制和制度的规范,但是这样的控制主要来自 根结底,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上陷入了误 外部压力,是被动的“堵”。若想得到自觉性的和 区,没有把城市看成是有生命的个体,城市 谐,在“堵”的同时,需要借助“疏”的力量,也就 发展中人文和自然关怀理念的缺失以及精神 是源干城市人自身的主动维护。城市文化承担 内容的空乏导致“征服精神”的过度膨胀。 着这样的角色。城市文化构筑的过程中人们交 另外,从经济发展模式来讲,近年来,我国 流、协作,沟通感情,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 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式的,对城市环 任,当城市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周围的人际环境 境的污染相当严重。城市文化的经济推动力 以及城市的时候,便会自觉的维护它的一切。文 具有污染小、低消耗、高产出等特点,直接 化作为一种城市管理手段所起到的约束教化 为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支 作用,比法律司法等手段更有效,能够从根源上 持。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第一、 扼制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财产的行为的发生, 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步伐,有利于减 并且减少行政成本。比如说一种以“奉献”为主 少污染、解决城市发展的环境效益问题,实 流价值观念的文化能够激发城市人的奉献自 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觉,相反,一种“利己”为主流价值观念的文化很 容易导致损害他人利益事件的发生,引发犯罪 参考文献 率提高。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相 [1]肖红缨.论城市精神[J].Jianghan Tribune. 得益彰,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端正社会 2004(8). 风气、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 【2】[美】R-E,帕克等,宋俊岭等译.城市社会 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互信互助、追求社会责任 学[M].华夏出版社,1987:1-2页 和崇尚奉献精神的良好氛围。 [3】张旭敏.论城市文化中的几个问题[J】.南京 5.2城市文化可以带动经济效益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 城市文化带动经济效益而不是实现经济 [4]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 效益,这说明把城市文化的社会效益功能放 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在首位,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城市的 【5¨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 经济和城市文化具有共生性。“今天的文化,明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6—88. 天的经济”,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城市经济 [6孙卫卫.文化生态与先进文化的发展【6]J].理 进步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为文化的发展提 论探索,2004(3). 供基础性的资金和技术等物质支持。而城市文 化的塑造又可以创新消费领域,为经济发展方 向提供指导,为经济发展模式提供要素和补充。 经济文化一体化程度成为各个城市提高综合 竞争力的有力表现。不仅如此,一个城市的经济 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消费者的消费方式 以及其它经济活动无不渗透着城市中特有文 化底蕴形成的思想意识。 城市中的文化元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 推动作用。这种文化要素不仅包括历史遗留 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要素,还包括对一个城 市的文化进行高度提炼、抽象而成的城市文化 标识。文化已作为除资本、劳动力等生产力要素 以外的另一种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登上经济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1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