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探索与争鸣 N基WS RESEARCH 校园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研究 口吕剑红 【摘 要】校园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影响校园稳定,危及师生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安宁 幸福。文章剖析了校园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针对突发事件发生演变不同阶段特点,提出强化校园媒体功能有效应 对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校园媒体;校园安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会机体最活跃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 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高校 影响面的冲击性、处置上的艰巨性等特 事件不容忽视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 点,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各种思想不断交汇交合交锋,各类群体 络引发或发酵 当前在校大学生都是8O后、90后, 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道德品质、人 1.绝大部分校园突发事件经由网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忽略了对他们综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 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 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也引起和社 络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 力参差不齐,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 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给处在转型期的高 部分。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平等性 一些学生过于敏感脆弱,消极自卑,个 校稳定和谐发展带来不小压力。很多高 和互动性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平 别学生行为偏激偏执,动辄引发矛盾冲 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别是在媒体曝光 台,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中 突,甚至自残自杀、伤人杀人等极端事 后感到措手不及,普遍缺乏校园突发事 枢。但其虚拟性、隐蔽性、无约束性也 件,马加爵、药家鑫等事件频出不是偶 件的媒体应对机制和经验。在校园突发 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分、藏污纳垢。高 然。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有10%的大 事件中,对媒体传播的运用如何,直接 校是网络运用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有 学生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人格障 影响到突发事件的传播与处置效果。本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网民中2l~35岁的 碍,因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退学大学生 文试从校园媒体视角,探讨如何有效提 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大 占退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因不懂得如 升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一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论坛发帖 何妥当处理人际关系,不能正确对待婚 、校园突发事件的特点趋势 灌水、网络交友游戏,少数大学生沉浸 恋情感问题,因就业竞争激烈,家庭经 校园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高校范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肆意放 济困难或突遭变故等导致的大学生心理 围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但与高校的人 纵,道德失范,素质下降。“好奇害死 健康问题和精神疾患类事件逐年增多。 或事相关)突然发生,危及师生身心健 猫”,一些大学生好奇、凑热闹、从众 3.校园安全类事件发生频繁,意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 康、生命或财产安全,影响高校教育教 心理严重,某些不良趣味的诱因,某些 外事故时有发生 学秩序,破坏高校安全稳定与和谐发 肤浅偏执甚至虚假的议题,因小众追 展,并可能危及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 捧,网管失察,加上某些情绪化的意向 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大学校园越来越 响、形成严重后果的事件。除具有一般 引导,就可能引致大学生轻信盲从广泛 呈现出更多的社会特征。发生在校园内 突发事件的共性特征外,校园突发事件 传播。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多起影响较 或与校园师生相关的人身安全、财产安 因发生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中,还具有 大的突发事件,就是由网络引发或经由 全、食物安全、公共安全,偷盗诈骗、 利益上的主导性、诱因上的多样性、参 网络发酵导致。 与主体的多元性、行为上的偏激性、 意外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教学科研 2.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精神疾患类 社会实践活动而出现的意外,校园周边 40翻闻知识201 l-if-第06期 探索与争鸣 *s 雄}矗} 错 §一} 姆{ 辩≮{蛰 锚 ¥牡 蹦一辨 撕* 麓£ ≈S E 盎 __ 治安问题等等也成为引发校园突发事件 瞬时化的网络传播在提供更多空间与便 思想动态、心理情绪和愿望心声,客观 的潜在因素。 利的同时,网络信息真假难辨、鱼龙混 反映师生关注的校园热点焦点问题,及 二、校园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 杂、毫无,给网络管理带来严重 时疏导师生诉求。不断拓宽信息来源,校园突发事件的多发性多样性,从 挑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良的传媒 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及时汇集舆情,利 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其产生原因的复杂性 效应、居心叵测的网络传言,传播之迅 用校园媒体平台,建立统一协调、反应 决定的。 1.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共性问题 速,范围之广泛,让高校管理者防不胜 灵敏、高效畅通、覆盖面广的校园信息 防。 动态收集网络和高效率的校园危机预警 体快捷、便利、互动优势,开放式收集 当前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三、建立完善校园媒体应对的策略 信息整合反馈机制。特别要发挥网络媒 转型,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同时,各方 建议 利益冲突不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社会 在校园突发事件中校园媒体对事 校园舆情,使校园媒体成为反映师生民 问题开始显现。高校不是世外桃源,社 件的报道、描述、讨论和传播将深刻影 意的主渠道。对一些敏感日期和敏感事 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问题直接而深刻地 响师生对事件的理解与判断。校园媒体 件要未雨绸缪,提前关注师生思想动态 冲击着大学校园,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 必须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演变不同阶 和网络信息动态,尤其要加强对校园 思想隐患。同时因缺少制度化和规范化 段的不同特点,强化传播信息、引导舆 网络、博客、BBS、手机短信等信息管 的表达方式,当一些敏感问题由社会折 论、宣传教化功能,提预能力、预 控,实施后台关键字过滤技术,屏蔽敏 感词汇,及时识别和发现征兆,做好舆 射到高校时,一些大学生有可能因某些 警能力和控制能力。1.突出宣传教育功能,提高对校园 情分析研判、预防预警工作。正确的信 不满而产生酝酿突发事件的冲动。 2.高教改革深入凸显高校管理滞后 突发事件的日常干预能力 息研判与及时预警有助于高校相关部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 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当前 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最大程度地避免突 和高教改革的日益深人,高校管理的滞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危机知识匮乏、危机 发事件发生。3.发挥引导功能,提高对突发 后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凸显,不可避免地 意识淡薄等问题,校园媒体在日常宣传 存在某些管理真空地带和不完善之处。 传播中,应树立忧患意识,加强大学生 事件处置管控能力 突发事件处置期是校园突发事件 稍有不慎,其中的一些矛盾和潜在的不 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将校园突发 稳定因素在某种诱因下就有可能引发事 事件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行动方案 应急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一阶段 端。而高校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危机意 等融入到宣传教育内容之中,充分利用 加强对校园的引导尤为重要。发生 识淡薄,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从内容到形 校报、广播、网络、校园BBS等不同校 了突发事件,高校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封 式都不适应当前高校现实发展的要求, 园媒体平台加强师生对各种危机事件的 锁信息,采取“堵”的方式。事实上不 普遍缺乏安全防范与危机管理技能,没 了解、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安全防护 仅无法“堵”住消息,相反还会因主流 技能的掌握。校园突发事件中有一部分 信息缺失令小道消息流传,给突发事件 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经验。 3.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是由大学生个人原因造成和引发的,校 妥善处理带来更大困难。在校园突发事 高校大学生集体居住在校园宿舍 园媒体在日常宣传教育中要注重对大学 件处理过程中,高校师生对校园媒体的 依赖程度很高,不仅希望从中获得最新 中,年龄和教育文化背景相近,正处于 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减少因不良嗜好、身心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 行为和缺乏必要常识引发危机的可能 最快的信息,更希望得到及时有效的指 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但判断是非能 性。整合不同形式校园媒体的优势,以 导。校园媒体应遵行“第一时间原则” 力较弱,思想简单片面,偏激冲动自控 丰富多彩、灵活互动的形式,强化校园 尽早发布权威声音,控制制高点, 力差。当校园中或社会上出现新鲜新奇 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建立健全完备的 引导向良性方向发展。谁第一时间 事物甚至传闻时,总喜欢抱着一种好奇 危机宣传教育体系,减少化解危机,提 发出声音,谁就占据了主动权。校园媒 的心理参与进去,容易通过一些过激的 高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日常干预能力。体要及时设立信息发布平台,对突发事 行为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存在容易引发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潜在条件。 4.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性 2.发挥信息传播功能,提高对突发 件的性质、起因,校方已采取的措施、 事件的信息研判与危机预警能力 处理方案,进展情况等重要信息作最权 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背 威、最准确发布,避免谣言传播,避免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不再是官方和 景和诱因,从酝酿到爆发都有一定的潜 事件发酵,防止出现集体恐慌,稳妥掌 记者的专利, “人人都是麦克风”,信 伏期,在此期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征兆 控事件发展。现代传播学认为隔阂产生 息传播网络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 和苗头出现,常因尚未造成明显损失或 偏见,偏见产生冲突。权威信息公开得 受众碎片化、信息终端移动化。借助网 损失微小而被忽略。校园媒体要充分调 越准确及时,就越有利于防止谣言的传 络,每一个网民都可以随时随地依据自 动网络、校报、广播、宣传栏等不同媒 播,有利于增强师生对突发事件处置的 己的意向发布信息,自由地选择信息。 体资源传播的功能优势,密切关注师生 参与和配合,越有利于校方掌握和控制 一 。 一 韵闻知识2011年第06期41 探索与争鸣 NEWS RESEARCH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与“媒介决定论’’ 口王新建孟晓蕾 麦克卢汉是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 一对以往那种媒介不起作用、只有内容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其对当代社会传媒的影响来自于他高人 起作用认识的一种修订和完善。麦克卢 部分。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等的批判性和预见性。尽管麦克卢汉 汉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是《理 中,马克思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 首先,资本主义是以科学技术来推 动其生产的,而不再是以体力技艺推动 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深刻的传播理论 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书中详细介 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q- ̄-面: 家,但是他以众多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 绍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 俗、在现在看来依然入木三分的流行文 即是讯息”、“热媒介和冷媒介”、 化批评,在他去世20多年后,重新赢得 “媒介是人的延伸”等。本文则着重考 其生产。马克思认为, “生产过程不是 学在工艺上的应用。”④在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活动中,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公众和学术界的瞩目。从长远和客观的 察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马克思的“科 从事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 角度看,麦克卢汉在传播研究上是个有 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着杰出贡献的人物。他对现代传播媒介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20世纪生活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 人的实践以资本主义为界,可以划分为 的观念,他认为,是传播科技本身形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l9世纪提出来的, 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前资本主义 的发明或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而不是 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 时期,人的实践或生产活动主要以体力 传播的“内容”在起作用,这种观点是 学手稿》中,后来经过反复论述,成为 支出为主,这一时期的生产发展是缓慢 的,并在不断地重复或循环,并以周期 事件发展,越有利于事件的妥善解 件信息时与社会媒体的沟通方式,可以 地重回原点为特征;在资本主义时期,决。要广泛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工具和手 专门设立媒体关系管理人员,定期向媒 人的实践或生产活动主要以智力支出为 段,主动设置议题,不断以正面信息引 体提供各类形式的传播内容,建立新闻 主,此时的智力或知识则表现为科学技 导公众及焦点,向师生晓之以理、 发言人制度,必要时召开媒体新闻发布 术,这一时期的生产发展是迅速的,并 动之以情。必要时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 会,公开诚恳地面对社会媒体,以利于 以加速的状态不断超越原有状况为特 到校园传媒运作中来,参与校园媒体的 社会资源对校园突发事件处置的有效介 征。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科学技术视为 制作发布,有效引导校园,提高对 入,并确保社会媒体保持的正确导 了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生产力。突发事件管理控制能力。 4.积极稳妥善后,营造安全有序 校园信息环境 向,帮忙不添乱。 校园媒体的高校引导效能策略研究》 (201 0B070300059)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其次,资本主义以科学技术作为衡 劳动时间为衡量标准。马克思说: “直 接劳动时间的量,已耗费的劳动量是财 (本文是广东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基于 量其财富的手段,而不再像此前那样以 校园突发事件解决后,校园 媒体还要人性化地做好善后工作,保护 和引导好学生的情感表达,安抚化解矛 盾,反思经验教训,为校园营造安全有 序的信息环境。 富生产的决定因素。但是,随着大工业 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 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 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 ①赵念民,‘突发事件的引导必须走向常规 化),(青年记者>,2010(24) ②林洲。‘广州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现状调查 与分析),《教育教学论坛),2010(6) ③胡利红。<理性快速果断高效——一起校园突发事 校园突发事件必然会引致社会媒体 的关注和信息爆炸。对如何选择合适的 时机、方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高校要有 件的处理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O9(8) 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 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 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 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 (作者吕剑红:华南农业大学宣传部 副研究员) 正确的判断,要特别注意在传递突发事 42翻闻知饵201 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