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意见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近来出现以下几种意见:
(一)认为小说告诉读者:人的命运是由意料不到的“造化”安排的。
(二)认为玛蒂尔德悲剧形象指明了妇女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惟一的出路只能是饰物。
(三)认为小说是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 (四)认为小说通过玛蒂尔德形象告诉读者,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这些说法没有抓着主人公形象的主体内涵,因而仍然未能到位。那么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包孕哪些内涵呢?
一是爱美。小说是从“妇女天性爱美”的视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这由开端六个自然段为证。开端分三层。第一层为一至二自然段,写了出生在小职员家庭的她又嫁给了小职员,因而不能够讲究打扮,“她觉得很不幸”,为什么呢?“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姿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在妇女”云云表明了小说从妇女的天性视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所以第二层(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开头就说:“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所谓“生来”不即是“天生”、“天性”吗?显然,“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在语境中只能读作“美的生活”。小说接着用三、四、五这三个自然段写了她对住、吃、穿的美的生活的狂热的梦想,表达了她对美的强烈的渴求。最后的第六自然段为第三层,写了她从有钱的女朋友家里回来后的痛苦,以反衬上一层意思。开端为读者解读女主人公预设了一把钥匙,那就是《项链》刻画的女主人公具有妇女爱美的天性。
小说进入情节之后全面地展现了玛蒂尔德是个爱美的女性。做新衣、借项链不就是她爱美的具体表现么?把玛蒂尔德爱美的特性描写得淋漓尽致的是她挑选首饰。面对着一个眼花缭乱的美的世界,她“先看”“又看”“随后又看”的“犹豫不决”的心态,她看到钻石项链时“心也跳起来”的高兴,她戴上项链照镜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项链后的“跳”、“搂”、“亲”、“跑”等一系列狂热动作,把一个爱美女性刻画得惟妙惟肖。晚会跳舞时的兴奋、陶醉把她的爱美推至高潮。回家后她在卸妆前“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爱美达到恋恋不舍的境地。即使因为自己贪恋美而酿成悲剧陷入困境,她“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玛蒂尔德爱美爱到无怨无悔!
二是单纯。玛蒂尔德又是一个单纯的女性。她从一个小职员的女性成为另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其生存环境局限于小职员家庭,因而她见识狭窄,处世缺乏经验,教养浅薄,不谙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爱美是天性,不需要后天训导:
如何爱美,比如如何辨别真假首饰,则需要后天教育。玛蒂尔德显然缺少这一课,小职员的生存环境不太可能给她上这一课。另外,玛蒂尔德从未经受过世间纷繁复杂的风风雨雨,她虽然成了路瓦栽夫人,但她依然像少女一样单纯。要做一件新衣服只能用眼泪去求得丈夫的同意;没有首饰又想得到,她显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苦恼样子。在丈夫出了借的点子后,“她发出了惊喜的叫声。„真的!我倒没有想到这个!‟ ” “没有想到” 四个字不是把她思维之单纯照得一清二楚么?在借到项链后又是跳又是搂又是亲又是跑,活脱脱地写出了一个单纯女子形象,宛若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当她买了真项链归还女友时她担心女友把她当做贼,女主人公的单纯几乎达到了“迂”的地步。十年后,她把失项链的告诉女友,小说写道:“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天真的笑容岂不镂刻出“单纯”两字么?
正因为单纯,所以她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纷繁斑驳、鱼龙混杂,所以她的思想中丝毫没有“假”的概念,更不用说去辨别真假首饰了。不然,她无力购买真首饰为什么想不到去买价廉物美的仿真首饰呢?她在挑选女友的首饰时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想到会有惯首饰呢?她在珠宝商老板有所暗示时为什么丝毫不去想失落的项链可能是假货呢?其实,只要从下面一点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单纯的女性:在赔项链时丈夫拿出了“父亲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在小职员家庭这是一笔不少的财产,然而玛蒂尔德作为家庭主妇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岂不是单纯的绝好证据么?玛蒂尔德在还债务之前如山中的溪水,清澈却不免浅显;如暖房中的花朵,美丽却显得嫩弱。
三是勇毅。失项链、赔项链之后,玛蒂尔德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变,在她性格层面上进发出了新的特性——勇毅。为了还清债务,面对着残酷的困境,她不气馁,不悲观,不走歪门邪道,更不出卖自己美丽动人的容貌(美女容貌是商品社会中一笔无价财产)。她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双手,“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打定主意”,毫不动摇,信心十足地“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果然成功了。无怪乎连冷静地潜在小说纸背后的作家也冒出来公开赞叹:“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十年还债,锤炼了女主人公,使她成熟、坚强,使她成为一个勇毅的女性。
爱美、单纯和勇毅,构成了玛蒂尔德形象的三个层面。爱美,是她作为女性的一种天性;单纯,是她出身、教养、经历和个人气质等形成的个性;勇毅,是爱美和单纯向善发展的深层的品质。
一、 玛蒂尔德是个天真的傻瓜。玛蒂尔德只是个小职员的女儿,不渋世事,在她被告知所赔项链是假的之前,她单纯地认为有钱人用的东西都是正品,且从不怀疑,从借到赔,到十年之后。总之,他和她的丈夫是实诚到了极点。她从没想过买假项链装扮自己,所以赔偿时也没想到买假
的赔偿。有钱人惯于弄虚作假,穷人则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本分生活。有一富婆戴一镀金戒指,告诉穷人穷人无论如何不相信是假的;穷人戴一真金戒指,把拿给人看人仍怀疑那戒指是镀金的。这是穷人的悲哀。在街上我们看见一面之缘的大款衣着朴素,而挣钱原本不多的朋友满身名牌,这又在说明有钱人已无需证明他的富有,钱不多的人就怕别人看出自己的寒酸。
结论:1、永远别迷信有钱人。2、一个人要有戴假首饰的勇气和自信,这东西除非行家,一般人真假难辨。
二、 玛蒂尔德是个莽撞的家伙。玛蒂尔德穷得连块钻石或珍珠都没有,可她居然会在丈夫的怂恿下去借项链,借了项链还不知小心,结果项链就丢了,这都说明玛蒂尔德的莽撞。当然玛蒂尔德借项链前是太渴望在舞会上成功了,借了项链她因为取得了成功并太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了,得意忘形,也就乐极生悲。借自己买不起的东西还不保管好是玛蒂尔德的不可原谅的错。
结论:1、借东西要先弄清物品的价值,切记,切记!
2、穷人永远别去借超出自己偿还能力范围的东西,借了就要确保万无一失。
三、玛蒂尔德是个生活中的可怜虫。一串富人用于装饰的真钻石项链玛蒂尔德夫妇用二十年坚辛劳作和省吃俭用才能还清,(好在路瓦栽有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他们只辛苦了十年)有钱人和穷人的生活是大不同。玛蒂尔德的不幸仅仅是因为她虚荣吗?我看不尽然。生活中的玛蒂尔德就算没因爱慕虚荣丢失项链,可玛蒂尔德和她的丈夫却不可能一帆风顺到不遭遇大灾小难,生活中总有那么些无法预测却随时可能发生的动辄花钱的地方,这些都同样可能使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玛蒂尔德坠入困顿。天灾人祸随时会让一个小职员破产,更遑论穷人。有一妇女在被检查出患了癌症后,丈夫变卖家中仅有的几样家具后就玩起了消失,重症的妻子带着女儿苦苦盼归。回来又能怎么样呢,拮据的家庭仍不能承受昂贵的治疗费用,妻子会死去,留给丈夫的是高筑的债台。穷人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原有的生活秩序完全改变。玛蒂尔德的出身就已注定了她无法轻松应对命运的劫难,把她的不幸归结为虚荣何其牵强。
结论:富人可随意挥霍人生,穷人的人生却经不起丝毫闪失。
四、玛蒂尔德是个生活的幸运儿。玛蒂尔德在婚前就在做灰姑娘的美梦,但在婚前她既无缘接识有钱人,只能极勉强地嫁给了教育部的小,所以她的梦就只有在婚后继续做着,她终于获得让有钱体面的人认识她的机会而且她把握得很好,连都注意她了。但她却弄丢了项链。这串项链应该没被拾去,但奇怪怎么就没来追求玛蒂尔德呢,是因为玛蒂尔德搬了家还是因为玛蒂尔德穿上粗陋的衣服的模样让失
望了?但可以肯定,纵使被玛蒂尔德诱惑住了,玛蒂尔德只能是她的一个情人,一年两年之后,他是否依然迷恋玛蒂尔德呢?当迷恋不再时玛蒂尔德的命运难倒不就是莫泊桑的恩师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的命运的翻版?可以说是项链的丢失结束了玛蒂尔德不切实际的梦幻,让玛蒂尔德悬崖勒马,让玛蒂尔德认认真真的生活。“你知道应该怎样对付你的女人?”包利法奶奶曾一针见血指出儿媳妇包法利夫人的症结所在,“那就是逼她去做事,用两只手干活!要是她像别人一样,不得不挣钱过日子,她就不会无所事事,胡思乱想,晕头转向了。”项链丢失实在是玛蒂尔德的幸运!玛蒂尔德没灰姑娘那么幸运嫁给王子,但上帝给了她路瓦栽先生,这个关心体贴爱护妻子为妻子闯的祸去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挣钱的丈夫,与老婆得了重症玩消失的丈夫比起来,路瓦栽是高尚的,与《玩偶之家》中的男主人公海尔茂比起来,路瓦栽是高尚的,而这再次证明玛蒂尔德的幸运。
结论:坚信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时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要懂得珍惜拥有的幸福。
五、生活的磨难让玛蒂尔德成熟。玛蒂尔德让我想到一个词:草根。草根又让我想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 而他们都可统一于卑微和顽强这两个词。玛蒂尔德原是一朵美丽的花,需要男人欣赏,需要男人的艳羡、倾慕来证明她存在的价值。而当她拿出英雄气概、毅然决然要赔偿项链时,她变成了一棵与命运的狂风搏击的小草了。她最终以坚韧战胜了命运降落到她身上的不幸,以十年的辛苦证明了自己的顽强,她已无需用男人的追求和爱情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她自己证明着自己。还有什么比诚信、吃苦耐劳、坚强更可贵的东西呢?在十年前她是那么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可怜的自尊心,而在十年后她是那么坦然自信地主动面对与自己更悬殊而依然年轻依然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并不无自豪地将一切和盘托出。生活的磨难已让玛蒂尔德成熟,让她懂得,人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决不是财富荣誉这些虚妄的东西,而是内在的品质。
生活让玛蒂尔德变成了粗壮的劳动妇女,她老了,皮肤粗糙了,但经历了命运的考验她更美丽了。
结论:经受过命运磨难的生命也许仍然卑微,但已足够顽强地笑对人生。
一、 玛蒂尔德不应该被看成“虚荣”的代名词而备受指责。1、玛蒂尔德的虚荣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何罪之有?爱慕虚荣,满足虚荣,从积极意义上讲,是对现实不满足而引发的。玛蒂尔德是一个“漂亮动人的女子”,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任何一个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后来只能“将就”着“和教育部一个小科员结了婚。”所以她对现实状况不满意,也是情有可原的。
由不满而生出的对改变的渴求也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玛蒂尔德因为“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她觉得不幸”;为没能过着“高雅而奢侈的生活”而不断地感到痛苦;为“住宅的寒伧,墙壁的暗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简陋而苦恼”。回到我们现实中来,这种不安分的心态,这种追求更美好的东西的心理,又有什么过错呢?穷人想幸福,女人爱漂亮。身为女人,谁不渴望能打扮得光鲜亮丽,出入各种高档场合,得到众人的爱慕,过着优雅的生活呢?热爱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级的人最自然最正当的事。所以,玛蒂尔德的想法和追求实在不算过分,这也应该是一种普通的大众心理,一种最能体现人生的原始的物质追求。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漂亮的女主人公的所谓虚荣是什么:一件漂亮的礼服,一串精美的项链,一个在舞会上引人注目的机会。这些难道不是一个漂亮的女人极正常的愿望吗?周国平在他的《守望的距离》中,把女人的虚荣与男人的虚荣作了很有意思的比较:“女人的虚荣是表面的,男人的虚荣却是实质的。女人的虚荣不过是一条裙子,一个发型,一场舞会,她对整个人生并不虚荣„„男人虚荣起来可不得了,他要征服世界,扬名四海,流芳百世,为此不惜牺牲一切美好的光阴。”这么看来,玛蒂尔德的虚荣较之于男人的虚荣,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许多读者死死抓住她这种并不过分的“虚荣”,把她给诠释成一个贪图享乐的罪人,这未免显得可笑了。 2、对美好事物的整日幻想不过是年轻女子的一种单纯的生命特质,不应该受到批判。小说开头写了许多玛蒂尔德的梦幻般的想象:富裕、闲适、情人、雅趣。人们通常会把它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而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当时的年龄特质和所处的独特的社会环境。并不富裕的家庭、封闭的社交,没经历过恋爱便匆匆完成的婚姻,没什么钱日子却还过得去,没什么玩的偏偏又有的是时间。女主人公那些整日的幻想实际上是即将成熟的女子对未来朦胧的憧憬和展望,是那个年龄段的女子一种最单纯的生命特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少男少女们,有谁不曾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过幻想呢?想想你们年少时的梦想吧!谁的梦里不曾有过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白马王子、房子、车子、名誉、地位„„呢?假如我们以成年人的经验一刀切,施以伦理化的道德评判,以虚荣作结的话,那么玛蒂尔德的虚荣与其说是一个人的虚荣、一个阶级的虚荣,倒不如说是整个人类的虚荣,是处于那个年龄段的所有的少男少女的虚荣!人年轻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很多年之后蓦然回首,可能会觉得那些想法肤浅得可笑。可是它毕竟是那么地美丽过,那么真切地贯穿我们过往了的青春,陪伴着我们渐渐长大。做梦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实在是无可厚非的。心怀梦想却被加以批判,实在是太
委屈。
二、 玛蒂尔德也许曾经虚荣,但绝不虚伪!她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而真诚的。
1、她没有出卖人格去达成自己的愿望。 在莫泊桑笔下,玛蒂尔德美丽动人,充满了幻想而无所事事。评论者们或许正是以玛蒂尔德的幻想为依据,说她如何爱慕虚荣,如何梦想过上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正因如此,她才有在舞会上出尽风头的欲望,才有丢失项链的不幸和赔项链的辛酸。不错,玛蒂尔德是成天幻想着美好的生活。看到自己的小女仆,心里就会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看望自己有钱的女朋友回来,就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但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梦想没得到实现和满足而做出有损于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来。要知道,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女人可以做“玩物”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的年轻美貌就是“资本”。像莫泊桑另一篇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朗丹太太,就是一个以美貌为资本达到目的的典型人物。朗丹太太沉迷于看戏,并且喜爱珠宝。她利用看戏为名,与有钱人私通,靠出卖灵肉去追求享乐和财富,完全堕落成了一个娼妇。爱美本是人之常情,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出卖灵魂,成为金钱的奴隶,那便是大错特错的。玛蒂尔德不同于像朗丹太太那样的靠出卖尊严获取财富的可怜虫。丢失项链前,她参加舞会是对她丈夫路瓦栽的邀请,衣服项链都取之有道,舞会上她尽情欢乐,并没有非分之举。在那个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社会中,玛蒂尔德保持着诚实的品质和清白的行为。即使在项链丢失后,面临着巨大的债务时,玛蒂尔德也没有想过要出卖自己的人格换取金钱来偿还债务。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按照小说中所说的,玛蒂尔德也是一个天生丽质的漂亮姑娘,凭她的美貌,凭她在舞会上能引起的注意的机遇,她完全有机会攀上一个有钱人而隐秘地得到一大笔钱,不用去为生活忧愁。但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坚定地说:“要还!”并和丈夫一起为还债辛勤地工作。她对朋友没有赖帐,也没有出卖人格和尊严去偿还债务。她在那污浊、虚假、拜金的丑恶社会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充满幻想的女人,只要她不甘堕落,一样有承担的勇气和力量! 2、苦难之下显出真诚勇敢的本质。(1)用于面对现实的勇气。苦难是对人最彻底的考验。当玛蒂尔德面对着决定她后半生命运的重大人生变故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天真纯洁,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实有着坚强的灵魂和惊人的勇气。 丢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在沉重的打击面前,没有犹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现实,毅然地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命运的勇气,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是异常要强、坚韧和有着坚强的灵魂、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恐怕是早就跪倒在命运的无情
下求饶了。试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受到一点点挫折和创伤就心灰意冷。因为失恋便绝望自杀者有之,因为遇到困难而失望崩溃者有之,因为受了几句批评便轻易放弃者亦有之,更不用说去面对像玛蒂尔德这样突如其来足以改变其一生命运的遭遇了。作者对女主人公这种勇于承担的气魂也是充满了激赏的,他在小说中是这么说的:“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地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这字里行间无不传达了莫泊桑那种情不自禁的赞赏之情! (2)抵抗命运的坚强意志。决定了承担责任之后,玛蒂尔德便开始了她漫长又辛酸的还债之路。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包揽了“家里一切粗笨活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她甚至到到店铺里与店主人讨价还价,在别人的嘲骂中“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约她那艰难的钱。”这样的生活她整整过了十年!她也有留念美好时光的时候,“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倾倒啊!”但她只把这美丽的回忆藏于心底,始终没有在还债之路上动摇和退却过。她并不沉缅于往事,她在和命运抗争时是一个真真实实,令人佩服的实干派!她以坚强的意志,以实实在在的行动,顶住了命运的捉弄。 (3)经历苦难之后的本质回归。十年的艰苦劳作,使玛蒂尔德青春不再,她变得苍老了。原先高贵美丽的她变成了胡乱地挽着头发,歪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的粗俗妇人,这样的变化,使得她的好友佛莱思节夫人在公园遇到她时,“一点儿也不认识她了”。但玛蒂尔德看到依然高贵的佛莱思节夫人时,坦然并主动上前去和她打了招呼,告诉她事情的。在玛蒂尔德尚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的时候,看望她的这位女朋友回来总要哭上好几天。当她变成穿着简陋的粗俗妇女时,为什么反而如此的坦然了呢?她不是应该自卑和妒忌吗?不错,十年辛劳虽然把玛蒂尔德的昔日风采给磨走了,但她的心灵却因此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可以说这时的玛蒂尔德不仅没有丝毫的虚荣,也没有丝毫的自卑,而是一位经过十年辛劳荡涤,心灵得到了净化的朴实的妇人。“她感到一种足以自豪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是露出了微笑。”是的,这笑是自信与骄傲的表现。她自信,因为她内心得到了充实;她骄傲,因为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面对依然如昔的好朋友,玛蒂尔德不再自卑。她以自己的十年的辛劳换来了做人的尊严,实现了自我。 就像作者在小说中所感叹的:“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一场飞来横祸,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它成全了玛蒂尔德,使她从天真的,整日耽于幻想的小女人,成长成一个懂得生活艰辛并脚踏实地的妇女。失去了美丽的外表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因为每个人最终都将老去,并没有谁的天生丽质可以与岁月抗衡。上帝关了一扇门,
又会向你开启一扇窗。玛蒂尔德在失去之中远离
了虚幻的遐想,成为了为明确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而坦然。这是比美丽重要得多的东西啊! 三、玛蒂尔德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她应该赢得喝彩而不是遭受嘲讽。 长期以来,玛蒂尔德被众多评论者冠以虚荣的坏女人之名,他们却没有看到她内心的坚强与诚实正直的良好品质,对玛蒂尔德在失项链后的所表现出来的敢于承担的勇气,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都只是轻描淡写,把玛蒂尔德的辛苦劳动当作是虚荣的报应而加以嘲笑。这些想法实在是过于片面和苛刻的。每一个敢于解剖自我的人恐怕都无法讳言自己身上的虚荣心,所不同的只是程度轻重而已。玛蒂尔德的那点小虚荣并非是不可理解、不可原谅,她更不是坏女人,相反,她是一位值得尊重、有血有肉的女性。她爱美而天真纯洁,幻想财富却心地正直,有点小虚荣但不因虚荣出卖人格。她固然是有一些缺点的,但却掩盖不了她本身真诚勇敢的高贵品质。她的那些小缺点只会令她的形象更加丰富,更显真实。 小说结尾处,作者用一个上流人的感动再次褒扬了玛蒂尔德。当佛莱思节夫人听完了玛蒂尔德的叙述后“感动极了”,她在感动什么?应该是为她的真诚所感动了!同时,我想起另一位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与玛蒂尔德一样,在平庸的生活与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里寻求梦想的幸福。但玛蒂尔德一夜狂欢后,选择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而包法利夫人在尽情享受了浪漫的爱情与奢侈的生活,财产荡尽,债务累累之后,没有勇气重新生活而选择了死亡。两者相比之下,我们难道不应该为玛蒂尔德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而大声喝彩吗?
玛蒂尔德是自爱的。她有自己的梦想,在梦想与现实差距甚远的情况下,她尽可以凭美色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出卖自己的尊严。她在那个污浊的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正直清白;玛蒂尔德是自强不息的。丢失项链之后,她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巨额债务没有逃避责任,而是迎难而上,勇于向命运挑战。十年辛劳的过程中,玛蒂尔德的乐观、泼辣说明她既没有惧怕,也没有厌恶,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像玛蒂尔德这样自爱自强,又有担当的女子,难道不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吗?巨额债务不仅没有将她击倒,反倒使她找到了生活的目标,看清了青春的价值,尽管青春不再,但我还是忍不住地赞叹:她是好样的!褪去了幻想的她,为生活而踏实劳动的她,平静坦然的她,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最美丽动人的女子!
玛蒂尔德尽管存在着一些人性的弱点,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她定位在虚荣的层面上,而忽略掉她内心的高贵品质。用宽容的心去对待玛蒂尔德那些所谓的虚荣的小缺点吧,而对她的真诚勇敢,让我们报以赞赏与喝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