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6例干眼患者的诊疗体会
作者:许长生 徐茂晖 颜巧灵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
作者单位:(620010)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许长生,眼科副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干眼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我科的236例(472眼)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内膜破裂时间检查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236例患者中水液缺乏性干眼83.%,MGD4.24%,混合性干眼11.87%。女性多于男性,女性141例(59.75%),男性95例(40.25%)。结论:干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的病因,不同临床症状的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干眼症;诊断;治疗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国外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在30~40岁人群中超过20%患有干眼症者,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6.1%。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眼表疾病,临床表现各异,易被误诊为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等[2]。为加强对干眼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我们对本院门诊236例(472眼)干眼症患者的诊治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我科确诊为干眼症患者236例(472眼),其中男性95例(40.25%),女性141例(59.75%);年龄10~78岁,平均37.81±10.72岁。 1.2主观症状
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痒、眼红、畏光、视疲劳、视力波动及视物模糊等[3],干眼症患者至少有一项症状存在。 1.3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1)泪液检查:用SchirmerI法进行泪液基础分泌量测试,5min后滤纸湿润部分﹤5mm为阳性。(2)泪膜检查:泪膜破裂时间﹤10s为阳性。(3)荧光素染色检查:干眼症患者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膜上皮多呈点状染色。(4)睑板腺检查。临床诊断以具有三种以上临床症状,同时有上述实验室检查异常。 1.4病因
根据病因学,干眼症可以分为:环境性干眼、性激素失衡性干眼、睑板腺功能异常性干眼、干眼综合诊、神经传导性干眼、混合性干眼[4 2、结果
2.1 干眼患者临床表现
236例患者临床症状中最常见是眼部干涩163例(69.07%)和视疲劳159例(67.37%),其次是眼痒142例(60.17%),视物模糊/视力下降138例(58.47%),眼红118例(50%),异物感109例(46.19%),畏光、流泪99例(41.95%),眼痛85例(36.02%),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干眼症患者223例(94.49%)。 2.2 干眼的病因分型
236例患者中,水液缺乏性干眼198例(83.%),MGD10例(4.24%),混合性干眼28例(11.87%)。
2.3 干眼的诊断性检查结果
236例患者中,BUT≤5s者占218例(92.37%),荧光素染色角膜点染重度患者120例(50.85%),中、轻度患者86例(36.44%),阴性占30例(12.71%)。
泪液基础分泌量≤5mm 167例(70.76%);6~10mm 52例(22.03%),≥10mm 17例(7.21%)。 2.4 干眼的治疗
(1)病因治疗:脂质异常性干眼的治疗,首先应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霰粒肿、内麦粒肿、眼脸结石、酒糟鼻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水液异常性干眼:激素不足被认为是干眼发病的重要因素,Smitt等[5]报道患有卵巢早衰的患者出现 更多的角结膜干燥病性眼表症状。文献报道口服雌激素可改善干眼症状。粘蛋白异常性干眼: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及维生素E。(2)对症治疗 泪液替代品:人工泪液及润滑剂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使用人工泪液的主要成分有: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玻璃酸钠、右旋糖酐、聚乙烯醇等。(3)心理干预治疗:干眼症患者的神经质倾向比较明显,其性格多内向,所以一定要加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6],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有效的沟通,让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者解除焦虑,充满信心和勇气。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其他治疗: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常取得更好疗效[7]。 3、讨论
干眼症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泪液和眼表的一种多因素疾病,轻者可引起眼干涩、异物感、眼红、眼痒、畏光等不适症状,重者可引起视力障碍,较多的患者还出现焦虑、烦燥等心理疾患。虽然干眼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其病理生理是相似的。炎症是干眼症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因素,而细胞凋亡、性激素等也共同参与了干眼的发病过程。本组干眼患者各年龄阶段均有发生,以女性患者占多数,与Sullivau等[8]观察结果一致。刘祖国等[9]根据维持稳定泪膜的要素将干眼分为五类:蒸发过强型、水液缺乏型、粘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和混合性干眼。我组病例主要观察了水液缺乏型干眼、MGD、混合性干眼,发生率分别为水液缺乏性干眼83.%,MGD4.24%,混合性干眼11.87%。干眼的检查方法较多,我组病例主要进行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量、荧光素染色等检查,本组的实验结果为:角膜BUT≤5s者占218例(92.37%),泪液基础分泌量≤5mm 167例(70.76%)。
干眼的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的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脂质异常性干眼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水液异常型干眼的治疗主要是改善雌激素水平的治疗,粘蛋白异常型干眼的治疗主要是补充适量相应维生素的治疗。另外尚有手术治疗、泪液替代品对症治疗。我组病例除以上常规治疗外,特别强调的是心理干预治疗,通过合理的解释、沟通,消除病员的顾虑,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常取得事半功倍的满意疗效。
总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电脑、空调的普遍使用,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干眼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干眼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各异,目前治疗仍较困难,治疗效果常不尽人意。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尽量详细询问病史,掌握临床症状,并通过相关详细检查,作好病因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干眼诊断及分型。再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根据症状轻重进行对症治疗,并辅之以心理干预治疗,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为减轻患者痛苦以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Sahai A,Malik P. Dry eye prevalence and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 in a hospitalba sed population [J] .Ophthalmol, 2005; 17(6):87-91
[2]邓新国,孙倩娜,高杨。干眼症患者435例临床症状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08;28(10):763-765
[3]董文娟 干眼症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探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3;42(6):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丛晨阳,毕宏生,温莹. 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3):4-466
[5] Smith JA, Vitale S, Reed GF, et al, Dry eye signs and symptoms in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rch Ophthalmol, 2004, 122: 151--156
[6] 张福弟 于海燕 钟宇荣 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现代护理《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8) 108—109
[7]郑慧 中西结合治疗干眼病临床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 13(8)45—46 [8]Sullivan DA, Sullivan BD, Evans JE, Schirra F, Yam agam i H, Lu M, et al , And rogon deficien cy, meibom i an gland dysfunction and evaporative dry eye[J]. Ann N Y Acod Sci 2002;966; 211--212
[9]刘祖国. 关于干眼名词及分类的初步建议[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4, 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