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6年第20期

于 淑 玲

(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2)

摘 要:不同类型的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定位和特征,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共同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6.20.024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所形成的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单一,且“仿造”的成份较多,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符合各自特点的多样化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

1 研究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

从研究型高校的名称和对研究型高校本质特征的考察和期望来看,研究型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性集中体现为学术性和研究性,至少在这“二性”的程度上区别于其它类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学生群体构成的学术性、入学选择标准的学术性、培养导向上的学术性和毕业鉴定上的学术性。这决定了研究型高校应采用“研究引导、学术带动”的创业教育模式,着力培养研究型、综合型创业人才。

研究型高校实施“研究引导、学术带动”的创业教育模式,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和创新优势,走“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之路,以高新技术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与开发为创业实践的载体,构建高新技术项目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性、创造性、创业型”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型高校推进创业教育工作,除了要开展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其它类型高校亦需进行的基本工作外,应把重点放在创业基地建设上,打造全方位的创业实践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支撑平台。一是促进研究型高校与国内外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保持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专利和技术转让、咨询服务、联合人才培养等方式,使得研究型高校的师生在这一过程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科研成果与产业界联姻,共同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使其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成为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三是加强与的合作,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创建和培育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自主创业创建孵化基地。

2 教学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

教学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本科生教育的主导力量。随着教学型高校的大幅扩招,教育客体之间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学型高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尊重人的个性,努力开展基于个性差异的教育,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创业教育目标,采取“分层推进、点面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分层、分类、菜单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因材施教,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创业人才。

教学型高校“分层推进、点面结合”创业教育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层,面向全体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类课程,开展科研专题讲座、创业讲座和创业见习等实践活动,了解创业过程,普及科技创新方法和创业知识,使他们成为学习和了解创业的人;第二层是提高层,面向大多数学生,组织他们在课外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沙龙等活动,丰富创业知识,培育创新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健全创业心理,使他们成为具有创业特性的人;第三层是优秀层,针对有创业潜质的部分大学生群体,按照规定的选拔考核机制招收优秀学生,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一起与教师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团队,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实践、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培训以及相关创业实践辅导,使他们成为掌握创业技能、具有创业能力的人;第四层是卓越层,针对创业条件比较成熟的少数大学生,采用“项目准入、全真管理、企业孵化、定期考核”的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专业化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创业启动资金,积极推动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全面扶持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指导,旨在成就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帮助其成为事实上的创业者。

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居功甚伟。高等职业教育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进而让高职院校与中小型企业、社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创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在技能和操作层面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培养技术技能型创业人才。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坚持“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原则,设置创业课程和创业技能培训课程,例如: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管理、工商税务、财务管理等创业课程,了解企业(KA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通识性创业技能培训课程,电子商务创业、动漫创业、计算机创业等单向性的创业技能培训课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精神、风险意识和如何管理企业、管理团队、发展企业等素质。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或当地机会创业,学校应大力鼓励创业,并出台各种具体鼓励措施。此外,还可以与学校或校外大学生创业园结合,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4 结语

在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强调多样化,从学校类型、层次出发,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多样化的创业教育模式,但这些多样化的模式和特色并不是绝对的,相互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同时,这些模式和特色须建立在众多的共同基础之上:如各种类型的高校都要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拥有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创业教育的一些基础性工作也都应该具备,如师生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成立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全方位的创业实践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支撑平台等。此外,我们讨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不仅体现在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和侧重点的不同,事实上这种差异性还体现在其它方面,如学校学科专长、师资力量、所处区域、外围支持环境等,也需要有不同的创业教育要点。如师范大学要开展创业型教师教

育,商学院要培养商界人才,农业大学可以结合“三农”开展创业教育等。只有结合学校、学生、社会等各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才能将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有效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曹赛先,沈红.研究型大学学生群体的特征——学术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

2 张占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3 周燕,李金生,冷开振.构建度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

4 胡庭胜,侯永雄.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2)

(责任编辑 高 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