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卫生的知识
1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 病不代表
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 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 好的状
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 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 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精神健康 (mental health) ,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 体能够恰
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 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 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 ; 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 自我意识良 好 ; 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 ; 人际关系融洽 ; 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 (mental health problems) ,又称心理 卫生问
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 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 (mental illness) ,又称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 ,组疾病的总称。可分为两大类,即重性精神病 和轻性精
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指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 状,如幻觉、妄想、行为异常,并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判 断力,这类病包括器质性精神
障碍、精神症等 ; 轻性精 神障碍则是指患者无严重持久的精神异常,尚能适应社会生 活,对病态体验有一定的认识、有求治欲望,如神经症,失 眠症和某些心理障碍。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 (icd-10) 将精神疾病分为
10 大类 72 小类近 400 种。 10 大类为:
1. 2.
征。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 赖综合
3. 4. 5. 6. 7. 8. 9. 10.
精神症、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心境 ( 情感 ) 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 症。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 症。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 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
2 、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 是由多
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 传、产
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 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 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
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 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 事物的
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 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大 事、意外
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 等。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 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 响着人
生的各个阶段。各因素之间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 保护因素,反之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危险因素 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 而通过消除危 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 健康。
3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 视和维护
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婴幼儿 (0-3 岁) 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 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 绪行为控制差。 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 语言和身体的交流,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 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前儿童 (4-6 岁) 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 开家
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 园以及在小朋
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 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 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儿童 (7-12 岁) 和青少年 (13-18 岁) 常见的精神
卫 生问题,有学习问题 ( 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 ) 、人际交往问 题( 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 ) 、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 行为问题 ( 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 ) 、网络成瘾、 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 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 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 可行方法。
中青年 (19-55 岁) 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 关
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 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 ; 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 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 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
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 (55 岁以上 ) 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有退休、 与 子女
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 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 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 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 除直接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 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 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 题的可行方法。
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病 ? 大多数精神病的早期,表现症状轻、
不典型,往往不 易发现,常常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后果 . “早发现、 早治疗”是一条重要原则。要早期发现,关键是善于观察 ; 特别是对早期的精神症状:
(1) 生活规律改变,如原来是讲究整洁的人,变得不 愿更换衣
物、不愿洗澡理发,甚至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 或 者原来敬业的人变得工作拖拉,甚至随便不去上班 俭的人变得挥霍等。
; 或由节
(2) 脾气改变:如热情好交往的人变得沉默少语、孤 僻,冷
淡,甚至闭门不出。
(3) 情绪变化:可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好自 夸,喜与
人争执 ; 或情绪低落,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消极, 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 或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 有的反应迟钝, 对事莫不关心,与人疏远 ; 有的表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 似有大祸来临。
(4) 行为变化:表现行为奇特或动作呆板重复 ; 或收藏 一些无
意义的东西。
(5) 记忆力下降:健忘,丢三拉四,工作效率减低, 这种情况
如发生在中青年,应特别予以注意。
(6) 多疑:敏感多疑,对人怀有戒心,对亲人同事的 一言一行
都特别注意,认为别人的言谈举止都是针对他的 ; 或感到有人要谋害他。如发现以上表现,须及时到精神专科 医院检查。
精神病与神经病有什么不同 ?
不少人常常把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虽说两者之 间存在一
定联系,但诊断概念、症状表现及发病原因等方面 都有较明显的区别,精神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 乱。其特点是精神失常,喜怒无常,疑心重重,言语内容荒 诞、离奇,认为有人议论或陷害自己。有的孤僻少语,有的 兴奋话多,行为紊乱,工作能力下降。神经病是指多种原因 引起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表现瘫痪、肌肉萎 缩、失语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如脑炎,中风,等属神经病的 范畴,无论是精神病还是神经病,由于两者都是涉及大脑的 疾病,有时很难严格区分或需要两科共同诊治。精神病和神 经病,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重性精神疾病包括哪些 ?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
觉、妄想、严重思维 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 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症、情感性障 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 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1 、什么叫精神症 ? 精神症是—组病因未明,具有思
维、情感和行为 等多方面障碍和不协调,是最常见的精神病。本病有一下特 点, (1) 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 (2) 病情进展缓慢,有复发倾 向 ;(3)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部分愈后教好,临床分形 ;(1) 多在中年后发病, 起病缓慢。 起先多有猜疑, 渐发展至妄想, 大多数病人同
时伴有幻觉, 经积极治疗, 一般愈后相对较好。 (2) 青春期,起病较急,表现言语增多,内容荒谬离奇,言 语杂乱, 行为及动作幼稚、 愚蠢, 情感变化无常, 可有冲动、 毁物及性欲亢进等。如不及时治疗,易发生精神衰退。 (3) 单纯型:多发于青少年,病程缓慢,持续进展。主要表现为 孤僻,懒散,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症状日益加重,意志衰 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往往早期不被发现,而一旦发觉病 情已较为严重, 愈后较差。 (4) 紧张型: 多数起病于青壮年, 急性发病,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木僵时表现不 语、不动、不食,对周围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可长期保持某 种姿势不变。兴奋发作时,表现为冲动、毁物,动作、言语 内容单调离奇,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可自行缓解或转入木僵 状态。经治疗,愈后一般较好。
2 、什么叫情感性障碍 ? 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精神
症和躁郁症两 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常有反复发作。分 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 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 本病可有诱发应激因素, 急性起病。 ①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症症状。这 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②病程呈间歇发 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③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 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可有症、躁郁 症家族史。④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一般 认为本病预后较好。
3 、什么叫偏执性精神病 ? 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
症状,内容比较固 定,具有一定 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
夸大, 疑病或钟情等内容,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 与精神症鉴别。偏执型精神病不具备精神症的典型 症状,情感一般保持良好,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行为态度 和言语均正常,也很少出现衰退。病程多呈现持续性,有的 可终身不愈,但年老后由于体力和精力日趋衰退,症状可有 所缓解,个别病人经治疗缓解较彻底。
4 、什么叫双相障碍 ?
双相障碍 (bipolar disorder ,bp) 也称双相情感障碍, 一
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 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 ; 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 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病情严重者 在发作高峰期还 可出现幻觉、 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障 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 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 当时间 ( 躁狂发作持续 l 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 2 周以上 ) ,并对 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双相障碍各种 发作的急 性期治疗及预防复发的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应采 取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 包括家庭治疗 ) 和危机干 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 预防复发和自 杀、改善社会功能和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间歇或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 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尤以快速循环病程者为甚。 因此,双相障碍是慢性病程障碍,其治疗目标除缓解急性期
症状外, 还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以阻断反复发作。
5 、什么叫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癫痫性精神障碍 (mentaldisorderinepilepsy) 又称 癫痫所致
精神障碍。原发性及症状性癫痫均可发生精神障 碍,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或发作间歇期表现 出的精神活动异常有的患者甚至表现为持续性精神障碍。由 于累及的部位及病理生理改变的不同,症状表现各异。神障 碍可大致分为发作性和非发作性两种。发作性精神障碍是一 组反复脑电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障碍可表现为一定时间内 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情绪恶劣及短暂 精神症样发作 ; 非发作性精神障碍则表现为慢性精神分 裂症样精神病、神经症、人格改变及智能障碍等。癫痫所致 精神障碍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易激惹、易冲动及性格改变, 而且其攻击行为往往出现突然,且无目的攻击工具常随手而 得、因而造成防范的困难。积极正规的治疗一般可以取得良 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