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林名词解释
生态经济林是在我国生态林建设实践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从生态林中衍生出来的,而非来自于经济林。在我国生态林建设初期,着重强调造林的生态效益,而不注重其经济效益,由于缺乏经济支撑,后续经营管理跟不上,屡屡发生反弹、毁林问题,难以巩固造林成果,出现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尴尬局面,尤为严重的当属退耕还林工程。
对于生态经济林的认识经常存在这样两个误解,一是认为生态经济林是一种具有生态功能的经济林。这种认识实际上把生态经济林认定为特殊的经济林,其误解源于多个方面,其中,忽视、缺乏对我国生态林建设历史的了解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实践中,为实现防护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持久的建设目标,才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型经济林、防护型经济林等新的模式。二是认为经济林都具有生态功能,发展经济林就是发展生态经济林。持这种观点是人缺乏对经济林的了解产生这样的认识,相关的研究表明经济林是一种十分生态脆弱的林种,因为经济林的栽培方式单一,多数为纯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不足,稳定性差;加上集约化的耕作方式、过度的栽植密度、农药化肥的使用,极易导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