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业型大学对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启示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 8年第1 7卷第3期 美国创业型大学对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启示 口吴继军 【内容摘要】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学发展模式,使得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扮演着更为积极、更为重要的角色。美国创 业型大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体现出鲜明的特征,而它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创业型大学;高等院校 【作者简介】吴继军(1980一),女,广西荔浦人;贺州学院科研处,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一些出色的研究型大学 属权问题,提升了美国大学的创业热情,而且还使那些专利 和发明转变成了税收,加速了大学实验成果向生产力的转 化,有效促进了技术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l2 产业界对研究 型大学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尽管不少企业有自己的研究中 脱离传统大学发展模式,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兴办新的 产业,将自身的发展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服务地 方经济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这种将知识生产、传承和 应用融于一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模式,被称为 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不仅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而且还 拥有丰富的创新研究成果,它是一般水平大学走向高水平大 学和社会进行创业的一种发展路径,也是大学服务职能深化 发展的新阶段。 一心,但他们还是渴望大学能给予技术支持、职工培训甚至是 深层次的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支持,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带来 技术和超额利润的研究,企业还必须依赖于研究型大学。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进 步主要依赖于知识和知识分子。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也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知识将成为 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型大学不仅在科技 成果转化方面比一般大学更具优势,而且还承担着培养有创 造力人才的重担。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型 大学已逐步成为知识性产业和企业的孵化器。 二、美国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 、美国创业型大学的产生 (一)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变化。20世纪中后期,美 国市场经济严重衰退,原本该用于公民权益项目的资金被削 减,尤其是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大幅降低。据调查 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开始,纽约州对高等教育的拨 款下降了30.5%,马萨诸塞州下降了18.3%,加利福尼亚州 下降了16.3%;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其财政收入 (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美国是一个讲究实用的国 家,在高等教育领域这种实用主义观念体现尤为明显。“大 学为社会服务”这一理念是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海斯提 出来的,这一理念不仅鼓励知识向经济和社会用途转换,而 且还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乃至美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建立了开发和 应用科技成果的大本营——斯坦福研究园区,提升了斯坦福 大学的创业风气。他认为,大学不应是专修学问的象牙塔, 而应考虑基础研究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在有用和学 术性之间确立平衡点,为社会生活及产业领域提供服务,成 主要依靠州和联邦,其中58.6%的收入依靠州 拨款,33.6%的收入来自联邦拨款,但到2014年,拨 款只占其收入的18%。私立大学情况更糟,原来收入的40% 左右依靠拨款,但到2014年后,拨款只占其收入的 10%左右,即使是拨款最多的私立大学,投入也只占到 其收入的20%。 由此可见,美国各高等院校已习惯依赖政 府财政拨款,但面对突然大幅减少的财政投入,各高校 陷入了发展的困境。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一位经济学 家以较少的资金创办了一家企业,几年后该企业以惊人的价 格转让。高额的利润回报使得深陷生存和发展困境的高校 管理者们热血沸腾,将基础研究、教学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的 新模式——创业型大学应运而生。 (二)企业等利益实体对大学的期望。在教育 领域的职能正逐步由提供者向服务者转变,但由于种种原 因,这种转变始终未能顺利完成。面临贫困、就业等难题时, 更希望高校给予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希望高校能承担 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为促进研究成果向产业界的转 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如被誉为最有灵感的立 为开发和应用科技成果的大本营。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第一 所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型大学提出了以科学为基础,直接服务 地方产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大学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引 导下,创业型大学走到了社会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 展的动力源和“发动机”。据美国波士顿银行报告显示,2012 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师生成功创建了近万家企业,创造就 业岗位~百五十多万个,企业年收入二千多亿美元;而2012 年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硅谷地区生产总值达六千亿美元, 相当于一个中等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 (二)浓厚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文化。美国创业型大学 法——《贝杜法案》不仅解决了由资助的研究成果的归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1 . 啊叠冒重皿圜豳201 8年第1 7卷第3期 高等院校创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三类:以清华、北大、复旦等为 代表的重点高校,这些高校具有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实力, 具有公司的性质,校长和教师犹如公司的总裁和管理者,都 具有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可以说,最好的学院 与最好的企业完全一样,这是美国创业型大学最显著的特征 之一。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途径,每个出色的 创业能力突出,它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业能力遥遥领先于其 他大学,成为大学服务区域转型的样本和国家创新体系的主 力军;以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这些高 校虽为研究型大学,但在创业能力方面表现相当突出,特别 是在创新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余大部分非重点 高校,虽处于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科研能力较弱,但学校创 业氛围浓厚,学生创立的小型创业企业虽缺乏核心技术,但 美国创业型大学都有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型大 学的缔造者——斯坦福大学,不仅率先开设了创业教育课 程,创建了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工业园,而且还整合 创业资源创建了创业网络,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创业热情, 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推广。斯坦福大学的做法得到美 国研究型大学的认可和推广,部分高校甚至开设专项资金资 助学生创建公司。此外,美国创业型大学之所以能产生硅 谷、128公路、科研三角园等诸多奇迹,还与浓厚的创业文化 创业驱动更具生命力。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约为 1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也只有4%,究其原因还 有着密切的联系。创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相对于科研 实力、人才等硬实力而言的,主要指鼓励创业的精神和敢于 创业的思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支 持师生参与创业的制度。自威斯康辛大学提出大学服务于 社会的理念后,大学为社会提供培训和咨询已成一种常见的 活动。20世纪30年代,麻省理工大学率先提出了著名的“五 分之一”制度(也称每周一天制度),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创 业活动,这对学术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提升师 生创业能力。利用高校强有力的科研能力、先进的实验设备 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师生创业能力,增 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创造财富能力;三是丰富创业文化。通 过举办技术合作论坛、技术讲座、商业计划开发课程等创业 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创业文化的传播提供支持。 (三)多样化的技术转化平台。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催生了多样化的技术转让平台。一般来说,科学园区、产业 合作中心、技术转让服务中心等是美国创业型大学进行校企 合作的主要模式,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不仅使美国创业型大学 具有了强有力的科研、教育和服务功能,而且还促使大学技 术转让机构走上历史舞台。如麻省理工大学的TLO主要负 责申请专利、开拓新领域或改进新方法的发明、与企业达成 许可协议等,在TLO的推动下,麻省理工大学每年都会产生 四五百项发明,采用许可推向市场的新公司达20多个,签订 技术许可协议一百项左右,可以说,TLO在麻省理工大学科 研成果商业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因如此, 它被誉为美国最成功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三、美国创业型大学对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启示 (一)大力培植高校创业文化。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 于合作的创业文化不仅造就了硅谷、科研三角园等众多成功 的创业园地,而且还创造了全美6%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在 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所有创业行为都是值得赞赏的,所有创 业精神都能获得支持,所有创业意愿都能得到鼓励,整个社 会的创造力极为活跃。美国创业型大学的成功,极大地激励 了人们的创业意识,鼓舞了人们的创业行为,对美国的创业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也应学习美国着力建设一批 创业型大学,大力培育高校创业文化。同时,我国高等院校还 应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促进跨学科创 业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培养学生的 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使创业精神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整合各方力量协同创新创业。根据有关资料,我国 .1 . 在于我国高等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l4 创新是创业的动力 之源。创业型大学的创业不是缺乏核心技术或优势项目的 简单复制,而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但当前,我国高等院 校创新能力差,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效率低下,即使是 “985”高校与美国创业型大学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高 等院校应采取主动性策略,不仅强调创新,更强调协同创新, 整合各方力量,促进资源共享,以期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体系。 (三)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让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科研重研究轻转化,重理论轻效 益,许多科研成果要么束之高阁,要么“深藏闺中”,转化效率 低。知识成果只有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实际财富,才能成为 经济发展的引擎,才能推动学术的发展。因此,我国高等院 校应学习和借鉴美国创业型大学技术转化体系的积极效应, 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让平台,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转 化。一是加强与的交流和沟通,借助平台积极推广 新技术、新发明,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联合攻 关,解决技术难题;二是大力扶植和培育高校技术转移机构, 如美国大学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管理者协会等,吸 引高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推动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三 是加强与研究型机构合作,通过技术许可模式、衍生企业模 式,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集聚区形成,实现科技研发的商业 化;四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密切联系地方政 府和地方企业,以制度保障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 作,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21世纪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时期,为促进高校发展, 促使科研创新向经济生产力转化、创建创新型国家,国家和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晚, 法律机制相对不完备,因而,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梅.美国创业型大学的产生发展及启示[J].高等理科 教育,2009,4 [2]张森,梁丽.美国创业型大学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J].河北学刊,2012,3 [3]陈霞玲,马陆亭.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内涵——大学组织 技术变迁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2,5 [4]王小平,高亮华.大学技术转移的衍生企业模式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增1) Tndn ̄trinl& eienee Trjh¨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