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26卷第l期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eheng University(Nat.Sci.) V0l_26 N0.1 Mar.2Ol3 2013年3月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① 韦耀阳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 I『CI A孤独感量袁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性别变量在手机依赖的 、.际健康和时间 管理维度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一3.881,P<O.05;F=7.546,P%0.01),年级变量在手机依赖总 分及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差异显著(F一2.941,P<O.05;F=3.082,P<O.o5);(2)I『CI。A得分与 手机依赖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O.263,0.206,0.311,0.242,0.195;均P<0.05);(3)逐步多元回 归分析显示,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维度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F一7.791,P<0.0o1).结论:大学生手机 依赖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34(2013)01—0083—03 手机依赖,也称手机成瘾、病理手机使用,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 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口].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增高,出现了依赖手机的现象,已经影响了他 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孤独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当一个人的社会 关系网络令他满意的程度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就产生了”[2].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 期,该年龄段容易出现心理锁闭的特点,再加上竞争激烈,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其需求常常无法满 足,在社会性和情感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国内学者韦耀阳[3 考察了大学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 信息焦虑、依恋方式的关系.李松英等在对浙江大学医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分析数据后得出大学生的 孤独状况与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健康与适应问题因子及其他因子有显著正相关,与 “求助”应付方式有显著负相关 ].袁立新,张积家探讨了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问题、孤独感的关系口].大 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的群体,是使用手机人口中的新生主流.研究显示,99.7 的大学生使用手 机短信,有80.0 的已经习惯手机带在身边,65.8%的认为手机短信交往已经成为生活交流的不可替代 的一部分 ].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是一种行为成瘾,即是指大学生过度沉湎于使用手机,由于反复使用手 机导致大学生痛苦或明显影响其生理、心理健康、职业功能或社会交往等的现象.本研究旨在了解当代大 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特点,并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与孤独感程度的关系,借此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内 部联系,为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师范学院大学生进行测量,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回收问卷304份,有 效回收率为98.6%.被试年龄在18—23岁之间,其中文科生144人,理科生160人;大一学生61人,大二 ①收稿日期:2012-07—2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y301) 通讯作者:韦耀阳.E—mail:weixiao07 14@l63.corn. 84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 137人,大三57人,大四49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MPDI[9].该问卷根据DSM-IV和相关资料中对物质依赖何 行为成瘾等的描述,以及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郑毅制定的手机依赖标准,从行为(心理)耐受性、行为 (心理)戒断性、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四个维度编制了问卷条目4O道.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 后删掉17题及3道测谎题,余下20题.删题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7,信度系数较高.该问 卷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789—0.892之间,各维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在0.547-0.732之间,小于 其与总分的相关,且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果说明,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2)孤独感量 表.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UCLA孤独量表是一维的Likert型量表,它针对被检者人际关系的 质量,偏重于个体的主观孤独感.该量表含有2o个Ig评项Ig,每个项目采用1—4四级计分法,分为从不、很 少、有时、一直四个级别.总分8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孤独感越强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8. 1.2.2测评方法.将上述2种问卷合订成册,测验采取集体方式,全部测验内容一次性答完,时间约30 mirL 1.2.3 统计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 10.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剐、年级和专业差异比较 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在性别上的平均得分女生高于男生,但是差异不显著.在人际健康维度上,女生 得分为2.26±0.77,男生得分为2.02±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人际健康维度差异显著(F一3.881,P <0.05).在时间管理维度上,女生得分为2.14-t-0.83,男生得分为1.83士0.6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 管理维度差异显著(F一7.546,P<0.0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文科学生平均得分为2.38土0.54,理科学生 平均得分为2.4 ̄0.6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各个维度在文理科上的差异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 iS)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变量在手机依赖及其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差异显著(F=2.941,P<o.05; F=3.082,P<O.05).其中大四学生在手机依赖及其耐受性维度的平均得分最高,大四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 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并且自控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年级. 2.2 高手机依赖组与低手机依赣组之间孤独感得分的F检验 表2手机依赖得分商、低组之间的孤独摩得分 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手机依赖总分处于低分分前27 为低人际容纳组,共 83人,处于高分后27%为高手机依赖组,共83人,其他的为 中间组,方差分析(表3)表明,手机依赖在大学生孤独感程 度上的主效应显著(F一9.381,P<0.01). 表3 裔手机依赖组与低手机依赣组之间孤独感得分的方差检验 第l期 韦耀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85 2.5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 表4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Pearson相关 注:**P<O.01,F同.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 襄5 手机依赖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的回归分析 四个维度(行为(心理)耐受性、行为(心理)戒 断性、人际健康、时间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 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 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以手机依赖的四 个维度为自变量,孤独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 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系数为0.306,R。 为0.094,F(‘'z99)=7.791,Pd0.001.具体分 析结果见表5.可见,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维度能显著地预测孤独感.这说明在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维度 上得分较高的人更容易体会到孤独感. 3 讨论 性别和文理科变量对手机依赖的总分上差异都不显著,这可能跟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 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了解相关信息,网上聊天和人际交往,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 品,因此,大学生大都会出现对于手机过度依赖现象.但是在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两个维度上,方差分析结 果显示性别差异显著,这跟男女生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程度以及在学习方面的努力程度不同有关,女生喜欢 借助手机进行人际互动和了解资讯,而男生会更多的利用电脑玩游戏或做其他的娱乐活动,因而男生会较 少地依赖手机. 年级变量在手机依赖及其行为耐受性维度上差异显著(F一2.941,P<0.05fF一3.082,P<O.o5).其 中大四学生在手机依赖及其耐受性维度的平均得分最高,这跟大四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为找工作不停忙 碌会出现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现象.年级变量上手机依赖的耐受性维度上的差异显著,其中大四学生在耐受 性上的得分最高,大一学生其次.这说明大四、大一学生在手机使用的控制能力上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级. 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行为耐受性、行为戒断性、人际健康、时间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并且 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越高,其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就越高,他们更多倾向于借助 于手机媒体跟他人进行联系,或者通过手机上网了解资讯、玩游戏等方式来缓解孤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手机依赖中的人际健康因子可以作为孤独的预测变量(F一7.791,P<0.001),可以进一步说明手机依赖 中的人际健康因子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原因.即手机依赖问卷上人际健康因子上的得分越高,被试的孤独 感程度就越高,人际健康得分越低,被试的孤独感就越低,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因子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 大学生孤独感的体验,这是因为:(1)手机依赖问卷上人际健康因子得分越高的大学生,其受人际健康受 手机依赖的负性影响越高,与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实际互动越少,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健康状况越糟糕,他们 得到的社会支持就越少,导致他们所受到的孤独感越强烈,这与李同归、万露等(2007)[1O3、韦耀阳 (2008)[5.6]的研究结论一致.反之,手机依赖问卷上人际健康因子的得分越低的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 持就越多,孤独感体验就较少;(2)人际交往与健康状况良好的大学生一般都比较自信、外向和乐观,他们 在与周围人的沟通与交流中有较多的成功体验,并且他们一个人独处的时间也显著低于那些人际健康状 况较差的人,所以他们所体验到的孤独感就较弱,反之,人际健康状况糟糕的大学生,一般比较自卑、内向 和悲观,一个人独处的时问也较多,这使得他们获得较多的孤独体验. (下转第89页) 第l期 苗学良: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 89 因为O≤a< ,O≤p< 且a≠p,口。+6 ≠O,所以sin(a+ ̄t)一0.即a+B一7c.即AB与CD的倾斜角互补. 参 考 文[z]张旺山,段瑞本.关于直线的参数方程[J].教学通讯,2002(08):7-8. [33刘瑞美.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及简单应用E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0(01)t 68—70. 献 [13 田隆岗.直线参数方程的另一形式及其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1989(01):4-5. [4]司其君.直线的参数方程应用举例[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0(14):10—13. The Geometric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Parameters in the Iinear Parameter Equation MIAO Xue—liang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Liaocheng City,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 The parameters in the standard form and the general form of linear parameter equ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geometric meaning of parameter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s made clear, and case analys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ometric meaning of the parameter are given. Key words linear parameter equation,the geometric meaning of the parameter,application (上接第85页) 参考文献 [1]Ito Mitzuko.Mobile Phones,Japanese Youth,and the Replacement of Social Contact[M].LondonlSpringer-Verlag,2005. [2]韦耀阳.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3.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3):73—75. [3]韦耀阳.师范大学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刀.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4);134—136. [4]韦耀阳.大学生信息焦虑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刀.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9(3)t353—356. [5]韦耀阳.大学生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 040. is]李松英.医学院大学生孤独及其相关因素初探[刀.中国学校卫生,2006(6)t498. [7]裒立新,张积家.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问题、孤独感的关系口].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4):15. [8]张珊,魏小雪,戴立丽,等.广东1o所高校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分析[刀.中国学校卫生,2010(09):106—108. [9]张虎.余瑞福.手机对大学生的负性影响探究口].福建论坛,2008(2)。113—115. [10]李同归,万露.大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21):1 115—1 117.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WEI Yao—yang (School of EducationM Scienc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 Obj 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loneli— heSS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Through investigating 304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UCLA and the Self-designed inventory about Mobile phone dependence.Results,(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variable among the huma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time management dimensions(F=3.881,P <O.05 l F=7.546,P<0.01),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uld be found in grade variable among the total shar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the tolerance dimension(F=2.941,P<0.05;F一3.082,P<0.05);(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r=0.263,0.206,0.311, 0.242 r 0.1 95;P<0.O5);(3)the human communication dimension of the mobile may could forecast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F=7.791,P<0.001).Conclusion,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has Some prediction on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Thus we can Marrease college students"Ioneliness by Marrease ti1eir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dependence,lone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