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970482
来源:叨叨游戏网
.嘴熬摹):2006年,“号上“刊夫教货料左芬及其创作黄艳(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安阳455000)摘要:左芬是西晋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她才华有寂寞,只有悲愁的时时让人提心吊胆的令人伤心的处所。横溢、品性高洁。她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她的赋颂赞所以左芬并没有像其他殡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去不择谏广征博引、用典饶富、文词艳丽、感情动人。手段地献媚争宠,相反左芬表现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处世关键词:左芬诗歌赋态度和清高自守,无求宠幸的人格。正如她在《啄木鸟》一诗中所言:“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两晋时期文采风流,出现了很多才女,有文集的就有12干预人,唯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人,如左芬、钟淡、谢道锰、李扶、陈窈、陈粉、陈参、王邵之、二、左芬的创作辛萧等。她们的出现究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社会使儒家左芬原有《左九殡集》四卷,可惜今已散佚,仅存20余思想放松了对人们的约束,而清谈的出现又使人们的思想篇。《太平御览》卷145列其作品目录有:《离思赋》、《桐凤活跃起来,所以在两晋女子的才华得以显现。左芬就是其中赋》、《孔雀赋》、《松柏赋》、《涪沤赋》、《纳皇后颂》、《杨皇后的一位佼佼者,虽然她的文集《左九殡集》已散佚,但从残存登柞赞》、《芍药花颂》、《郁金颂》、《菊花颂》、《武元皇后的篇章中亦能窥见其文学创作的面貌。诛》、《万年公主诛》等。另外还有一首四言古诗《啄木鸟》、一、左芬其人一首五言古诗《答兄感离诗》。由于年代久远,有些作品已左芬(?-300),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经无籍可查,但就仅存的诗文,我们还是可以对她的创作西晋文学家,左思之妹。年少好学,工于文词。武帝听说她有情况窥见一斑。文采,纳为妃殡。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拜修仪,后为贵殡,(一)左芬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世称左贵殡,又称九殡。在《艺文类聚》中,载有左芬一首《感离诗》。左芬自幼丧左芬极有才华,名气稍逊于其兄左思。左思在《悼离赠母,依靠父、兄长大,兄妹二人素来情浓。在西晋泰始八年妹》(其一)中有这样几句诗直接赞扬了妹妹左芬的才华:(272年)左芬因文才出众,被晋武帝召充后宫,左思也同时“幽思泉涌,乃诗乃赋。飞翰云浮,摘藻星布。光暇邦族,名驰移居洛阳。他们兄妹虽同居京城,但宫禁森严,只能通过赠时路。翼翼拿媛,是瞻是慕。”在《悼离赠妹》(其二)中又说:答诗章来寄托咫尺天涯的思念之情。在左芬人宫两年时后,“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识若记。下左思曾作两首《悼离赠妹诗》,在左思看来,妹妹被选人宫,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在《晋书后妃传》也有相关“虽同京宇,殊邀异国”,咫尺便是天涯,生离亦同死别。于是的记载:“(芬)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左芬作了这首《感离诗》作答。其诗日:“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以是屡获恩赐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焉。”另外清代史梦兰的《全史宫词》有一首宫词日:“一赋离渺渺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思卓不群,朝朝饵笔制奇文。五千纳尽吴宫妾,独为怜才重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左芬。”近人徐嘉《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四曰:“清华风物乱仿佛想容仪,啼嘘不自持。离时,白雪清云绝妙词。家有左芬夸不栉,楼鸦流水阿男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诗。”从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左芬确实是一位被世人公认称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赞的才女。左芬的这首诗毫无雕饰的痕迹,质朴自然而潜含伤悲左芬不仅有才,更为重要的是她有高洁的品格。左芬秉之情,只将情慷平平叙出而自有震撼人心的效力,但却让人性娴静温厚,与人无争,品性高洁。被选入宫,过上荣华富贵感受到诗句从根须上滴着时时思念亲人的汁液,是难得的的生活,对于其他女子来说也许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至情流露的上乘之作。这和西晋趋于绮靡繁缚、过分雕琢的对于因才德被选人宫的左芬来说却是她的不幸,在尔虞我文风迥然不同。诗歌开头四句交待了诗人和亲人分离的时诈、阴谋倾轧、戒备森严的宫廷之中,左芬极不适应,正如她间已有两年之久,两年来兄妹竟一次也没能相见,而且相见在《离思赋》中所言“恒休惕以忧惧”,“磋殷优之沉积兮,独的希望一天比一天邀远,真不知何时才能拜见兄长。这四句郁结而靡诉。意惨馈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素朴的诗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想见至亲而不得、处于寐兮,魂憧憧而至曙。”可见左芬并不喜欢这种荣华富贵的无休止的期盼中的女性形象。接下来四句进一步抒发对亲宫廷生活,在左芬心中这里是一个没有自由’,没有欢悦,只人的思念,既然无法相见,只好取出兄长的书信一遍又一遍36夫教货料2006年2月号上旬刊地观览,读着看着,兄长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叫人不由得泪流满面。结尾四句,诗人对能否见到兄长怀有既渺茫又没有完全绝望的复杂心情。往昔和兄长一起读书、一起作诗的日子多么美好、多么让人怀念,而今却深锁宫中,不得自由,没有丝毫的欢乐,只有“辛苦”。所以,左芬对兄长的思念,其实也是对自由生活的憧憬和怀思的一种体现。厌弃貌似华贵的宫廷而怀恋诗书自娱的生活,又正体现了女诗人清峻得惜才的虚名。这篇赋诉说了自身锁闭深宫、骨肉分离的忧伤,流露出对没有自由、没有欢愉的后宫生活的不满,把矛头直至最高统治者。整篇文章情辞哀婉、仰天泣血、泪竭声嘶,感情动人。这篇赋还开拓了宫怨题材的新境界。钱钟书先生曾给左芬《离思赋》以较高的评价:“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高朗的志尚和胸次。左芬的另外一首诗是一首四言的《啄木鸟》。诗文是: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预人,唯志所欲。J性清者荣,性浊者辱。沈德潜评《啄木鸟》说:“学问语,无蒙腐气。”这首诗朴素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诗歌表面虽然是写啄木鸟,实质上是将啄木鸟比德于自己,通过写啄木鸟的与世无争、无干预人的高洁品德,表现出诗人自己清高自守、无求宠幸的人格,啄木鸟的生活其实也是诗人淡泊自律生活的写照。同时左芬通过对啄木鸟生活的描写赞美安乐和朴实的生活,流露出她对生命及自然美的情感,反映出她的思想充溢着对生命的愉悦、达观和品尝,给人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二)左芬应召而作的赋颂赞诛广征博引、用典饶富、文词艳丽、感情动人。在左芬应召而作的赋颂赞沫诸文之中,最为人称道、最凄切感人的是她的《离思赋》: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漠。既愚陋而寡识兮,谬恭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休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切但兮,兼始终之万虑。tI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馈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掩暖而无光兮,气侧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妾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款歇兮,涕流射而沽巾。惟屈原之哀感兮,I悲伤于离别。彼城网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邀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左芬因有文才而见召,据《晋书后妃传》记载,左芬“姿陋无宠”,“体赢多患,常居薄室”,可见左芬在宫中的生活是十分寂寞不幸的,一贯荒唐渔色的司马炎是历史上最无耻无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为贵妃,不过是司马炎为自己博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红楼梦》第一八回贾妃省亲,到家见骨肉而‘垂泪呜咽’,自言:‘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今虽富贵,骨肉分离者,终无意趣’’;…词章中宣达此段情境,莫早于左(赋》。”(《管锥篇》第1103页)这段话从宫怨题材的发展上,指明《离思赋》在主题上的创造性。左芬的《涪沤赋》、《松柏赋》、《孔雀赋》、《郁金颂》和《啄木鸟》相似,大都是诗人的自喻之作。这些赋、颂朴实、自然、浑厚、含蓄,而又不缺乏感情。如她的《涪沤赋》借雨地水泡的变幻,说明“其成不欲难,其败亦以易”的道理。以涪沤这样的题材人诗,本身即说明诗人生活环境的封闭狭窄,心情的压抑苦闷。但从涪沤的生灭悟出哲理,又可见诗人的心灵并未枯寂死灭。在《孔雀赋》中,描写孔雀洁净的饮食:’‘饮芳桂之凝露,食秋菊之落花”,以此来比喻自己的高洁,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想左芬也一定有着和屈原一样高洁的人格。孔雀乃鸟之佼佼者,但它却“应晨风以悲鸣”。显然,作者又借其“悲鸣”来抒发个人心中的幽怨。再如她在《松柏赋》中热情赞颂了松柏处于险恶环境之中而“布秀叶之葱青,列疏实之离离”的顽强生命力,不也正是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左芬的其他受召而作的赋颂赞诛,大多旁征博引,用典丰富,辞采华丽,显示出了其非凡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总之,左芬的才华让人仰慕,她的人品让人敬佩,她的作品让人感动,她是西晋时期值得重视的一位文人,在文学史上亦应给与一定的地位。参考文献:[1]《晋书后妃传》.[DB/OL].http://www.giuy.com/lishi/24s-fxl一inshu/031.html,2005-12-20.[2]阎可行.朴实深情写诗篇【EB/OL].http://www.cnread.net/cnreadl/net/zpj/y/yankexing/020.htm1,2005-12-20.[3」孙慧美.左荣及其诗作〔EB/OL].Http://Www.linzi.gov.cn/giwenhua/kanwu/06/renwuchungiu.html,2005-12-28.[4〕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11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