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学

法学

来源:叨叨游戏网
 法学教研中心

法学专业深度分析

考研产品部 专业课教研中心

法学教研中心

目录

一 法学专业解析 ....................................................................................................................................................................................................................................... 3

(一)法律史 ..................................................................................................................................................................................................................................... 3 (二)法学理论 ................................................................................................................................................................................................................................. 3 (三)国际法学 ................................................................................................................................................................................................................................. 3 (四)环境与资源保学 ............................................................................................................................................................................................................. 4 (五)经济法学 ................................................................................................................................................................................................................................. 5 (六)民商法学 ................................................................................................................................................................................................................................. 5 (七)诉讼法学 ................................................................................................................................................................................................................................. 6 (八)学与行学 ................................................................................................................................................................................................................. 6 (九)刑法学 ..................................................................................................................................................................................................................................... 7 二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历年复试分数线深度分析 ........................................................................................................................................................................... 8 三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历年报名录取比例分析 ............................................................................................................................................................................. 11 四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参考书目分析 ............................................................................................................................................................................................. 13

(一)法律史 ......................................................................................................................................................................................................................................... 13 (二)法学理论 ............................................................................................................................................................................................................................... 17 (三)经济法学 ............................................................................................................................................................................................................................... 20 (四)民商法学 ............................................................................................................................................................................................................................... 22 (五)诉讼法学 ............................................................................................................................................................................................................................... 25 (六)与行学 ................................................................................................................................................................................................................... 28 (七)刑法学 ................................................................................................................................................................................................................................... 33

第 1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五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复试分析 ..................................................................................................................................................................................................... 37 六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专业课考试难度与投入时间分析 ............................................................................................................................................................. 52 七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专业课初试备考复习规划 ......................................................................................................................................................................... 54

7.1 全年的复习规划 (2010年初—2011年1月) ........................................................................................................................................................... 54

第 2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法学专业深度分析

一 法学专业解析

(一)法律史

一、专业介绍

法律史学既是法学体系中的学科,也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具有历史学和法学双重的要求和难度。其研究领域广泛,从横向来说,既包括中国法律史,又包括外国法律史;从纵向来说,既有法律、法律制度及其思想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客观情况,又有历代法律、法律制度及其思想的沿袭、发展变化。 二、就业前景

(一)专业性强,广受部门青睐

法律史作为法学学科中最基础的专业之一,其培养重点主要在于研究型人才上,因此很长时间以来,、等法律相关部门招聘都比较倾向于法学硕士,这是法律史专业研究生的主要优势。 (二)应用性欠缺,需努力打造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需要既精通法律知识,又掌握本专业知识的人才,换言之,就是需要大量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只靠单一的某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史专业研究生应多增加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学会融会贯通,这样可以更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就业面,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法学理论

一、专业介绍

法学理论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法律的产生、运用以及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能力,训练学生敏捷、严谨的法律思维能力和高屋建瓴的思想意识,并能胜任法律教学、科研和司法实践工作。 (三)国际法学

一、专业介绍

国际法学是法学类的一个专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良好、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国际法专门人才。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熟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各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法律规则,具有较强的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和法律实务工作能力,具有良好国内法基础和深度国际法知识的创新性、复合型实用人才。

(注:各院校在考试科目、研究方向等有所不同,以上以中国大学为例)

第 3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二、就业前景 1、主要就业去向

就业前景比较广泛,可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2、就业前景

相对于经济类、财经类等一些专业就业难度来说,国际法学就业出路较窄。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法律系统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对法律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再加上、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治部门无法接受这样大批的学生涌入,多数学生毕业后只能转行。

法学类专业对人才素质、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三、职业规划

与国际法学有关的职业证书: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数额及合格分数线,待考试结束后,由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最高人民确定公布。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司法部统一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四)环境与资源保学

一、专业介绍

环境与资源保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从法学的观点来看,环境与资源保学是系统地概述了环境与资源保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涵盖了环境与资源保整个学科领域各主要门类或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 二、就业前景

对环境与资源保学进行研究,不仅涉及国内法、国际法以及法理学、行、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法学学科,而且还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以及环境伦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随着国内和国际环境问题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进

三、职业规划

与环境与资源保学有关的职业证书为: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数额及合格分数线,待考试结束后,由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最高人民

第 4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确定公布。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司法部统一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五)经济法学

一、专业介绍

经济法学是一级学科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此学科在法学体系中是一门新兴的、的学科主要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新中国的经济法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同类学科相比,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还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总体上来说,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举世瞩目。经济法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立法、经济守法和经济执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未来的法制和法治发展中,经济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就业前景 1、就业方向

在法学类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经济法学。主要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

2、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三、职业规划

与经济法学有关的职业证书: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根据《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数额及合格分数线,待考试结束后,由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最高人民确定公布。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司法部统一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六)民商法学

一、专业介绍

民商法学是研究民商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主要包括民法学、商事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它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最富于学理性和实践性的实用法学,是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促

第 5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在发展民主、保障、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巨大作用。民商法学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律理论指导,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法制国家建设实践服务。

二、就业前景

(一)社会需求大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二)与生活密切相关

民商法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做生意签订合同要懂合同法,与工作单位发生纠纷要懂劳动法。另外,像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婚姻家庭法学、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法学、研究公司之间关系的商法学等,都在民商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学习民商法学,还能够了解为何要制定法律,并学习如何依法处理事件和问题。 (七)诉讼法学

一、专业介绍

诉讼法学是以规定诉讼程序如何进行的诉讼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诉讼法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学科,即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分别研究司法机关在刑事、民事和行政方面的诉讼程序和司法实务。 二、就业前景

诉讼法学本质上属于程序法学。在西方,由于“正当程序”是司法最为根本的法制原则,因此诉讼法学倍受偏爱。在我国,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诉讼法学的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诉讼法学是与司法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法学学科,培养的人才既有扎实的理底,又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的优点,历来是司法部门抢手的“宠儿”。 (八)学与行学

一、专业介绍

学与行学是部门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法范畴。

学是以国家根本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通过对的基本要领和基本原则、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为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公务活动、其他部门法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 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行学是以行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通过对行的概念、原则及其所确定的关系和相关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为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理论指导,为行治服务。在50年代,本学科统称“国家法”。后来分为学和行学并列的两个二级学科。1997年修改培养研究生专业目录,将学与行学会合为一个学科。

二、就业前景

1、社会的发展对法律人才需求加大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但需要、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的制定或修改,而且急需加速对行政管理法规的制定或修改,加强对行学的研究,搞好国家机关的建设和改

第 6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革,使国家机关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使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效率极高、办事公正而又廉洁的机关和工作人员。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同时这也对高校培养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2、就业压力面前事在人为

当前,就业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如果对学与行学比较感兴趣,然后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那就业前景也是很好的。法学就业前景不是差,而是很多法学学生不好好学,知识掌握的不好,就业也就一踏糊涂。

其次,社会上对法学的人才要求一般比较高,本科生不是十分得到认可,所以,如果你想在法学方面有所发展并作为以后就业的去向,就要做好考研的准备,大学期间好好学知识。 (九)刑法学

一、专业介绍

刑法学是法学专业二级学科之一,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刑法学学科主要以社会中存在的犯罪现象为基础,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探讨治理犯罪的对策,寻找减少犯罪的方法、措施,为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献计献策。该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刑法学、犯罪学、刑事学等。

二、就业前景

(1)刑法学专业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新形势下更需要有刑法学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世纪中国加入国际两公约、加入WTO及西部大开发等新形势、新情况下中国刑法的改革与发展对策; 2、中国刑罚改革尤其是死刑改革问题;

3、新型犯罪尤其是新型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疑难问题的司法对策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2)高校的扩招,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法律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一方面,由于法律专业被认为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所以此专业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从简单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用人单位也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中国加入WTO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法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必须掌握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外语等综合知识,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参加公仍是法律专业毕业生进部门就业的惟一渠道。由于职位的有限,常常出现几十个报考者竞争一个岗位,必然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遭到淘汰。

从就业单位性质上来看,党政机关依然是法律类毕业生的首选,其次是企事业单位,二者占了需求总数的近70%。同时选择到、海关、边防等单位的也在逐年增加。但是这些单位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 正在大大减少人员需求,从而造成部分用人单位供过于求的现象。

第 7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二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历年复试分数线深度分析

表1:A、B、C区:2004—2010年国家复试分数线走势图

第 8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表2:2010年全国及划线学校复试分数线(法学类总分线)

第 9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表3:2010年全国及划线学校复试分数线(法学类单科线) 外语100908070605040302010050504545555550504848454538386090909080756560555555555353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543434075756970709090858090858580908580759090909090908590政治专业课北京国大人北民学京大理学工大清学北华京大师学范大兰学西州北大工西业学安大交中通学北国大京农学航业空大航学天大复学旦大同学上济海大交学通大天学津大南学开大重学庆大山学东大南学京哈浙大学尔江滨大工学业大四学电川子大科学技大湖学南大中学华南中大科学技大中学大山连大理华工学南大理学工大东学北大吉学林中国厦大学科门学大技学术大东学南大学中

第 10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经济法学专业全国综合实力排名前十五名院校依次是:中国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这八所学校是自主划线的,这几所学校中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国人民大学345分,比国家线高30分,最低是的湖南大学315分,跟国家线相同;公共课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国人民大学60分,比国家线高14分,最低是湖南大学,比国家线低1分;专业课分数线最高的是90分,比国家线高21分,最低是上海交通大学80分,比国家线高11分。而且自主划线的学校出的题目比一般的学校要难很多,所以,自主划线院校要比一般院校难考很多。

三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历年报名录取比例分析

地区 北京 北京 学校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东大学 暨南大学 中南财经大学 辽宁大学 西南大学 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专业名称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2007年排名 1 2 2007报名人数 147 291

2007录取人数 5 14 2007报录比 3.40% 4.81% 2008年排名 1 2 2008报名人数 210 210 2008录取人数 5 21 2008报录比 2.38% 10.00% 2009年排名 1 2 2009报名人数 221 271 2009录取人数 5 29 2009报录比 2.26% 10.70% 上海 江苏 湖北 上海 广东 湖北 辽宁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经济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经济贸易法学院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14 3 7 4 6 9 10 17 223 150 257 130 347 101 6 32 28 45 24 75 25 35.29% 14.35% 18.67% 17.51% 18.46% 21.61% 24.75% 3 4 5 6 7 8 9 25 239 160 397 114 301 115 3 36 26 81 25 73 28 12.00% 15.06% 16.25% 20.40% 21.93% 24.25% 24.35% 7 4 3 5 11 8 6 32 199 129 416 52 306 92 7 30 18 87 20 70 20 21.88% 15.08% 13.95% 20.91% 38.46% 22.88% 21.74% 重庆 经济法学 15 - - - 10 227 59 25.99% 10 319 84 26.33% 第 11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地区 学校 学院 民商经济法学院 人文学院 经济法学院 管理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经济法学 13 176 57 32.39% 12 128 50 39.06% 13 - - - 经济法学 8 147 30 20.41% 11 87 24 27.59% 12 - - - 专业名称 2007年排名 2007报名人数 2007录取人数 2007报录比 2008年排名 2008报名人数 2008录取人数 2008报录比 2009年排名 2009报名人数 2009录取人数 2009报录比 北京 中国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西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安徽大学 重庆大学 黑龙江 陕西 经济法学 5 - - 17.86% 13 - 63 - 9 253 65 25.69% 湖北 经济法学 11 26 7 26.92% 14 - - - 14 - - - 湖北 安徽 重庆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 12 16 17 46 - - 13 - - 28.26% - - 15 16 17 - - - - 16 26 - - - 15 16 17 - - - - - - - - - 如上图所示:

2007-2009年,全国前15所知名院校总报名人数约6561人,最终录取人数约1332人,报考录取比例约20.30%。可以看出经济法学专业作为法学门类中的热门专业其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录取率相对较低,报考难度相对较大。

在以上所列举的知名院校中,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录取率比较高,07、08年都超过了30%,竞争程度相对较弱。另外,录取率较高的学校还有中国大学和西南大学。

北京大学的经济法学专业连续三年的报录比不超过5%,竞争相当激烈;录取人数三年保持不变,报考人数却逐年增加,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经济法学专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另外,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录比也很低,三年最高报录比在10%左右。

第 12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四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参考书目分析

(一)法律史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资料分析矩阵(法律史) 1 中国大学 2 华东大学 3 西南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湘潭大学 6 北京大学 7 中南财经大学 8 复旦大学 9 青岛大学 10 武汉大学 11 南昌大学 12 西北大学 13 上海师范大学 14 海南大学 15 华南理工大学 序号 合计 比例 学习资料/全国排名前15研招单位 一、初试:不指定类 二、初试:指定类 1 《法理学》 舒国滢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第二版 2007年6月版 2007年1月版 1 1 7% 7% √ √ 2 《法理学》 葛洪义主编 张文显主编 舒国滢主编 张国华著 吴汉东主编 √ √ √ √ √ √ √ √ 2 3 1 2 1 13% 20% 7% 13% 7% 3 《法理学》(第三版) 4 5 6 《法理学导论》 《法律思想史新编》 《法学通论》 2006年6月版 √ 2003年版 2007年修订版 2004年版 2005年9月版 2007年最新版 2007年版 7 8 9 10 11 12 《经济法》 《经济法学》 《民法学》 杨紫烜主编 张富强主编 江平主编 √ √ √ 1 1 1 7% 7% 7% 《民法学》 王卫国主编 √ 1 7% 《民法学》 魏振瀛主编 2004年11月版 √ 1 7% 《民法总论》 孙宪忠主编 √ 1 7% 第 13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民事诉讼法学》 宋朝武主编 何勤华、李秀清主编 张培田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 1 7% 《外国法制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 1 7% 《外国法制史》 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 1 7% 《外国法制史》 《外国法制史》(第四版) 《西方法律思想史》 郑祝君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 1 7% 何勤华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 √ 1 7% 严存生主编 法律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 1 7% 《》 许崇德主编 2004年7月版 √ 1 7% 《学》 焦洪昌主编 2006年版 2001年第一版 2005年3月第二版 √ 1 7% 《学》 魏定仁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 √ 1 7% 《学》 周叶中主编 曲新久、陈兴良等著 曲新久主编 √ 1 7% 《刑法学》 2008年5月版 √ 1 7% 《刑法学》 2008年1月版 √ 2005年第二版 2007年第二版 2001年版 1 7% 《刑法学》 高铭暄、马克昌 徐松林主编、胡学相副主编 高铭暄、马克昌 √ √ 2 13% 《刑法学》 √ 1 7% 《刑法学》 √ 1 7% 《刑事诉讼法学》 曾友祥主编 2004年8月版 √ 1 7% 第 14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陈光中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2年修订版 2000年版 √ 1 7% 樊崇义主编 √ 1 7% 俞荣根主编 √ 1 7% 《中国法律思想史》 陈金全主编 法律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 2000年第一版 1999年版 √ 1 7% 《中国法律思想史》 刘新 √ 1 7% 《中国法律制度史》 丁凌华主编 √ 1 7% 《中国法制史》 王立民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1 7% 《中国法制史》 曾代伟主编 范忠信、陈景良主编 曾宪义 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 √ 1 7% 《中国法制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000年第一版 2007年版 √ 1 7% 《中国法制史》 √ 1 7% 《中国法制史》 张晋藩主编 √ 1 7% 《中国法制史》 叶孝信主编 2002年版 2004年第一版 1995年第二版 2006第一版 2007年11月版 √ 1 7% 《中国民法原理》 《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王国征 山东人民出版社 √ 1 7%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 √ 1 7% 《中国司法制度研究》 王圣诵、王成儒 韩大元、胡锦光主编 √ 1 7% 《中国》 法律出版社 √ 1 7% 第 15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 √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2005年第二版 2003年版 √ √ √ √ √ 1 5 7% 33% 三、建议参考书类 46 47 48 《法理学》(第三版) 张文显主编 《刑法学》 高铭暄、马克昌 √ √ √ √ √ 5 33% 《法律思想史新编》 张国华著 √ √ √ √ √ 5 33% 100% 100% 合计 48 11 23% 4 5 10% 3 0 3 3 3 8 17% 3 3 3 5 2 9 19% 48 100% 比例 8% 6% 0% 6% 6% 6% 6% 6% 6% 10% 4% 第 16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二)法学理论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资料分析矩阵(法学理论) 1 吉林大学 2 西南大学 3 北京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中国大学 6 武汉大学 7 广州大学 8 南京师范大学 9 山东大学 10 华中科技大学 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2 中南财经大学 13 中山大学 14 厦门大学 15 浙江大学 序号 合计 学习资料/全国排名前15研招单位 比例 二、初试:指定类 高等教育出版1 《》(第二版) 周叶中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铭暄、2 《刑法》 马克昌主编 3 《民法学》(第二版) 王利明等著 江伟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8年2月出版 2007年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 √ √ 3 20% √ √ √ √ √ 5 33% √ 1 7% 4 《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 √ 1 7% 5 《行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 《民法》(第二版) 《》 姜明安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1 7% 6 7 郭明瑞 许崇德主编 舒国滢主编 舒国滢主编 焦洪昌主编 高教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004年7月版 38869 2008年第二版 2006年版 √ √ √ 2 1 13% 7% 8 《法理学导论》 √ 1 7% 9 《法理学》 √ 1 7% 10 《学》 √ 1 7% 第 17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11 《法理学》 张文显主编 付子堂主编 付子堂主编 张文显著 公丕祥主编 黄和新等主编 陈兴良主编 沈四宝、19 《国际商法》 王军、焦津洪等 20 《民法学》 苏号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1 7% 2007年版 √ √ √ √ √ 5 33% 12 《法理学初阶》 13 《法理学进阶》 法律出版社 民主法制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 √ √ √ 1 1 2 7% 7% 13%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 15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法理学》 16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1 7% 17 《中国民法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003年版) √ 1 7% 18 《刑法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 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2003年版 √ 1 7% 2007年版 √ 1 7% 21 《经济法》 杨紫瑄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6年版 √ 1 7% 22 《法学通论》 龙宗智主编 王仲兴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修订版 2003年第一版 2008年5月第三版 √ 1 7% 23 《刑事诉讼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 7% 24 《刑法学》 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面向21中山大学出版社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 √ 1 7% 25 √ 1 7% 第 18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世纪课程教材) 柳经纬主26 《民法》(第三版) 编、朱炎生副主编 朱福惠主27 《学原理》 编、郑琼现副主编 28 《刑法总论》 陈立、陈晓明主编 孙笑侠、夏立安 王泽鉴 厦门大学出版社 夏立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 √ 1 7% 中信出版社 2005年版 √ 1 7%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 1 7% 版社联合出版 29 《法理学导论》 2004年版 √ 1 7% 30 《民法概要》 2003年版 √ 1 7% 31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王泽鉴 2003年版 2003年版 √ √ 1 1 7% 7% 32 《行学》(第二版) 胡建淼著 三、建议参考书类 张文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 √ √ √ √ √ 9 60% 2007年版 √ √ √ √ √ 9 60% 33 《法理学》 34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张文显著 35 《》(第二版) 周叶中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 √ √ √ √ 9 60% 36 《民法学》 魏振瀛 高铭暄、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 √ 9 60% 37 《刑法》 马克昌主编 √ √ √ √ √ 9 60% 合计 比例 37 4 112 5% 5 14% 5 14% 4 11% 5 14% 5 14% 5 14% 5 14% 5 14% 7 19% 2 3 4 11% 8 22% 37 100100% 100% 5% 8% 第 19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 %

(三)经济法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资料分析矩阵(经济法学) 1 中国大学 2 西南大学 3 北京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南京大学 6 中南财经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8 湖南大学 9 华东大学 10 武汉大学 11 重庆大学 12 安徽大学 13 暨南大学 14 厦门大学 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序 号 学习资料/全国排名前15研招单位 合计 占比 二、初试:指定类 3 《法理学》(第三版) 《民法原论》(第二版) 《》(第二版) 张文显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 √ √ √ √ 7 47% √ √ 4 马俊驹、余延满著 √ √ 2 13% 5 周叶中 2005年 √ √ √ 3 20% 6 《刑法学》(第三版)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经济法学》 《法理学导论》 2007年 √ √ √ √ 4 27% 7 陈光中主编 2002年修订版 2007年版 2006年6月 2008年 2006年版 2004年版 2007年版 2007年 2008年 √ 1 7% 8 9 10 樊崇义主编 李昌麒主编 舒国滢主编 舒国滢主编 焦洪昌主编 王卫国主编 宋朝武主编 曲新久、陈兴良等著 √ √ √ √ √ √ √ √ √ √ √ √ 1 4 1 1 1 1 1 1 1 7% 27% 7% 7% 7% 7% 7% 7% 7% 11 《法理学》(第二版) 12 13 14 15 16 《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刑法学》 第 20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17 《民法》(第三版) 柳经纬主编、朱炎生副主编 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 陈立、陈晓明主编 顾功耘主编 江平主编 施天涛著 肖蔚云等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 √ 2 13% 18 19 21 22 《学原理》 《刑法总论》 《商法教程》(第二版) 《民法学》 中信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006年版 2006年版 2007年版 2006年版 2005年 √ √ √ √ √ √ √ √ √ 2 2 1 2 1 1 13% 13% 7% 13% 7% 7% 23 《商法学》(第三版) 24 《学概论》(第二版) 《民法学》 《经济法学》(普通26 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7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经济法学》 25 魏振瀛主编 √ √ √ √ 4 27% 漆多俊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 1 7% [美]E.博登海默著 中国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004年以上版本 2004年以上版本 2006年以后版 2005年以后版 2003年以后版 2003年版 2000年以后版 2003年版 √ 1 7% 28 黄锡生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 1 7% 29 《经济法学》 李昌麒编 中国大学出版社 √ 1 7% 30 《民法学》(第二版) 宋宗宇、刘云生编 《环境与资源保》 《环境法学教程》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民法》 重庆大学出版社 √ 1 7% 31 黄锡生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 1 7% 32 33 34 35 蔡守秋主编 李希昆编 邵津编 郭明瑞主编 科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1 1 1 1 7% 7% 7% 7% 第 21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37 《经济法》(第二版) 38 《商法》(第三版) 杨紫烜主编 范健主编 Tatsachen ueber 39 《德国概况》 Deutschland, Societaets Verlag 40 《商法学》(第三版) 41 《经济法》(第三版) 《国际经济法》(第二版)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 施天涛著 杨紫烜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 √ 1 1 7% 7% 德国莎西埃德出版社 2005年版 √ 1 7%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2007年版 √ √ 1 1 7% 7% 42 余劲松 √ 1 7% 43 江伟 1 5 3 5 4 2 √ √ 2 10 4 3 4 √ 4 1 3 3 41 100% 7% 20% 20% 100% 100% 三、建议参考书类 53 《经济法学》 漆多俊主编 杨紫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008年版 16 30% √ √ √ √ 2 2 54 《经济法》(第三版) 合计 比例 2% 4% 4% 9% 6% 9% 7% 4% 4% 19% 7% 6% 7% 7% (四)民商法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资料分析矩阵(民商法学) 1 中国大学 2 西南大学 3 中国人民大学 4 武汉大学 5 北京大学 6 吉林大学 7 中南财经大学 8 华东大学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1 湘潭大学 12 山东大学 13 厦门大学 14 黑龙江大学 15 四川大学 序 号 合计 占比 学习资料/全国排名前15研招单位 二、初试:指定类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1 《经济法》 杨紫瑄 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2 民法学 苏号朋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2007年版 2006年版 √ 1 7% √ 1 7% 第 22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版社 3 《法学基础理论》 沈四宝、王军、焦津洪等 李开国、张玉敏主编 张玉敏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 1 7% 4 《中国民法学》 2002年版 2007年7月版 2005年版 √ √ 2 13% 5 《民法》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 《劳动法》 《民法》(第三版) 《房地产法》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 《法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 7% 6 7 8 9 10 陈苇主编 郭捷主编 柳经纬主编、朱炎生副主编 符启林主编 许莉主编 群众出版社 √ √ √ √ √ 1 1 1 1 1 7% 7% 7% 7% 7%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007年版 2006年版 11 张文显主编 2007年版 2007年修订版 第三版,2007年 2007年版 2004年版 2005年版 第三版,2007年 第二版,2007年 1995年版 2007年 √ √ 2 13% 12 《法学通论》 吴汉东主编 √ 1 7% 13 14 15 16 《民法》 《商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魏振瀛主编 赵旭东主编 谭兵主编 陈光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高教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 √ 2 1 1 1 13% 7% 7% 7% 17 《法理学》 张文显主编 胡锦光、韩大元主编 郭明瑞 魏振瀛 √ √ √ √ √ √ 6 40% 18 19 20 21 《中国》 《国际法》 《民法》(第二版) 《民法学》 √ √ √ √ √ √ 2 1 2 1 13% 7% 13% 7% 第 23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22 《民法学》 王卫国主编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 2007年823 《民法学》 彭万林 中国大学出版社 月(第6版) 24 《民法原论》(第二版) 《民事诉讼法》 马俊驹、余延满著 江伟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7年第三版 2007年2月版 2006年版 2007年8月出版 2006年修订版 2007年版 √ 1 7% √ 1 7% 1 7% 25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 7% 26 《民事诉讼法学》 宋朝武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 1 7% 27 《商法学》 范建 √ 1 7% 28 《商法学》(第四版) 覃有土主编 √ 1 7% 29 《商法学》 赵万一主编 梁慧星、陈华彬主编 周叶中 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陈立、陈晓明主编 姜明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 7% 30 《物权法》 法律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1 7% 31 《》(第二版) 2005年 √ √ √ √ 4 27% 32 《学原理》 2005年版 √ 1 7% 33 《刑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 √ 5 33% 34 《刑法总论》 《行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 1 7% 35 √ √ √ 1 4 4 7% 27% 27% 三、建议参考书类 36 37 《民法》 《商法学》 魏振瀛主编 范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第三版,2007年 2006年版 √ √ √ √ √ √ 第 24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京大学出版社 38 《民法》 合计 张玉敏主编 3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6 √ √ √ 3 3 3 4 3 3 7 8 4 6 4 4 √ 3 4 38 100% 27% 100% 100% 比例 8% 16% 8% 8% 8% 11% 8% 8% 18% 21% 11% 16% 11% 11% 8% (五)诉讼法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资料分析矩阵(诉讼法学) 1 中国大学 2 西南大学 3 湘潭大学 4 四川大学 5 北京大学 6 中国人民大学 7 中国人民大学 √ 8 武汉大学 9 南京师范大学 10 华东大学 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2 清华大学 13 西北大学 14 中南财经大学 15 上海交通大学 序 号 合计 占比 学习资料/全国排名前15研招单位 二、初试:指定类 1 2 《刑法学》 《法理学》 曲新久主编 张文显主编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2007年 2005年版 √ √ √ √ √ 1 6 7% 40% 3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教程》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刑法》 《民事诉讼法》 《学》 《中国民法学》 陈光中主编 √ √ 2 13% 4 崔敏主编 2002年第一版 √ 1 7% 5 樊崇义主编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江伟主编 焦洪昌主编 李开国、张玉敏主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2年修订版 √ 1 7% 6 7 8 9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7年第三版 2006年版 2002年版 √ √ √ √ √ √ √ √ √ √ √ 4 11 1 2 27% 73% 7% 13% √ √ √ √ √ √ √ 第 25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编 10 《刑法学》 《民法原论》(第二版) 《学导论》 《刑法学》 李文燕、杨忠民主编 马俊驹、余延满著 齐小力主编 曲新久、陈兴良等著 沈四宝、王军、焦津洪等 舒国滢主编 舒国滢主编 宋朝武主编 苏号朋主编 田平安主编 王卫国主编 徐静村主编 杨解君主编 杨正鸣主编 杨正鸣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2007年修订版 √ 1 7% 11 12 13 2006年版 √ √ √ 1 1 1 7% 7% 7%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4 《法学基础理论》 15 16 《法理学》 《法理学导论》 2003年版 √ √ √ √ √ √ √ √ √ √ √ √ √ 2 1 1 1 2 1 1 1 1 1 1 13% 7% 7% 7% 13% 7% 7% 7% 7% 7% 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2006年6月 2007年2月版 2007年版 2007年9月 2007年版 2004年1月第三版 2002年版 2007年版 2007年版 17 《民事诉讼法学》 18 19 20 21 《民法学》 《民事诉讼法》 《民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上、下) 22 《行政诉讼法学》 23 24 《侦查学》 《侦查学原理》 25 《经济法》 杨紫瑄 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6年版 √ √ 2 13% 《刑事诉讼法学教26 学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2000—2005年) 27 《》(第二版)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叶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年 2004年版 √ √ √ √ 3 1 20% 7% 叶青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 1 7% 第 26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 29 《诉讼证据法学:指引、案例与文献》 《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 《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 叶青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 1 7% 30 叶青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 √ 1 7% 31 叶青主编 江伟主编 吴汉东主编 常怡主编 江伟主编 姚莉主编 汤维键主编 肖蔚云等著 周伟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005年版 2007年修订版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7% 7% 7% 7% 7% 7% 7% 7% 7% 32 《民事诉讼法学》 33 《法学通论》 34 《民事诉讼法学》 35 《民事诉讼法学》 36 《刑事诉讼法学》 37 《民事诉讼法学》 38 《学概论》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006年修订版 2008年5月版 2005年第二版 2006 39 《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面40 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1 《民法》(第三版) 刑事诉讼法方向:《刑事诉讼法学》 江伟(第2版) 2004年版 √ 1 7% 魏振瀛主编 陈光中、徐静村主编 2007年 2002年7月修订二版 √ 1 7% 42 √ √ √ 2 6 13% 40% 三、建议参考书类 43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学》 合计 江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三版 2005年版 √ √ √ √ √ 44 陈光中主编 √ √ √ √ √ √ 6 40% 100% 100% 44 18 3 4 3 3 3 4 3 4 8 8 3 3 6 7 44 100% 比例 41% 7% 9% 7% 7% 7% 9% 7% 9% 18% 18% 7% 7% 14% 16% 第 27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六)与行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资料分析矩阵(学与行学) 序号 学习资料/全国排名前15研招单位 1 中国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武汉大学 4 西南大学 5 浙江大学 6 北京大学 7 中南财经大学 8 上海交通大学 9 华东大学 10 山东大学 11 苏州大学 12 郑州大学 13 南京工业大学 14 东南大学 15 扬州大学 合计 比例 二、初试:指定类 1 《法理学导论》 舒国滢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陈光中主编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樊崇义主编 曲新久、陈兴良等著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2年修订版 2008年5月版 2006年6月版 2008年第二版 2006年版 √ 1 7% 2 《法理学》 舒国滢主编 √ 1 7% 3 《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学》 焦洪昌主编 √ 1 7% 4 2004年版 2007年最新版 2007年版 2007年2月版 √ 1 7% 5 江平主编 √ 1 7% 6 《民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刑法学》 王卫国主编 √ 1 7% 7 宋朝武主编 √ 1 7% 8 √ 1 7% 9 √ 1 7% 10 √ 1 7% 第 28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11 12 13 14 15 《刑法学》 曲新久主编 中国大学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18 《民法》 王利明主编 出版社(最新版) 19 《民法概要》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 《行学》(第二版) 《法学通论》 《中国导论》 《》(第二版) 王泽鉴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周叶中主编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锦光、韩大元著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 1 7% 2005年版 √ √ √ √ 4 27% 2003年版 √ 1 7% √ 1 7% 2008年1月版 2005年版 2006年版 2007年版 2006年版 2003年版或最新版 2004年版 √ √ √ √ √ 1 1 1 1 1 7% 7% 7% 7% 7% 《学教程》 文正邦主编 《行学》 《行学》 《行政诉讼法学》 《法理学》 王学辉主编 郑传坤主编 应松年主编 16 张文显主编 孙笑侠、夏立安 √ √ 2 13% 17 《法理学导论》 √ 1 7% 20 王泽鉴 2003年版 2001年版或最新版 2001年版 2007年修订版 2005年版 √ 1 7% 21 许崇德主编 √ 1 7% 22 胡建 √ 1 7% 23 吴汉东主编 √ 1 7% 24 刘茂林著 √ 1 7% 25 26 《中国》 第 29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27 《行与行政诉讼》 《论行政相对人》 《共行政与29 行学范式转换》 石佑启著 方世荣、石佑启编 方世荣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30 《法理学》 张文显主编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1 《学概论》 肖蔚云等著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33 《民法学》 魏振瀛主编 版社单独或联合出版的最新版 34 《学概论》 肖蔚云等著 《行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2007年版 √ 1 7% 2007年版 √ √ √ 3 20% 2005年版 √ 1 7% 28 2000年版 √ 1 7% 2003年第一版 √ 1 7% 2007第三版 2005年第二版 2007 √ √ √ √ 4 27% √ 1 7% 32 《刑法学》 √ √ √ 3 20% 35 叶必丰 √ 1 7% 36 《学教程》 殷啸虎主编 《行与行政诉讼法学》 《行与行政沈福俊、邹荣主编 2005年版 √ 1 7% 37 2007年版 √ 1 7% 38 诉讼法》(第三版) 姜明安 2007 √ √ 2 13% 39 《民法》(第二版) 郭明瑞 高教出版社 2007年 √ 1 7% 第 30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40 《法理学》 《基本理论》 《中国刑法基本原理》 《中国刑法罪刑适用》 《外国》 周永坤著 杨海坤、上官丕亮、陆永胜著 李晓明主编 法律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 √ 1 7% 41 2007年版 √ 1 7% 42 法律出版社 2007年版 √ 1 7% 43 李晓明主编 法律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事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大学2007年版 √ 1 7% 44 韩大元主编 罗豪才、湛中乐主编 杨海坤、黄学贤著 2005年版 √ 1 7% 45 《行学》 《行政诉讼:基2006年版 √ 1 7% 46 本原理与制度完善》 2005年版 √ 1 7% 47 《中国》 《行政诉讼法学》 《行学》 王卓君主编 2004年版 √ 1 7% 48 杨解君主编 2004年版 √ 1 7% 49 杨解君著 2004年版 √ 1 7% 50 《行原理》 周佑勇著 2005年 √ 1 7% 51 《国际法》 周忠海主编 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中国大学2008年 √ 1 7% 52 《国际私法》 赵相林主编 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 第二版 √ 1 7% 53 《国际经济法》 莫世健主编 中国大学2008年9√ 1 7% 第 31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出版社 54 《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 《行学》 马怀德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月版 2009年版 √ 1 7% 55 张树义主编 2007年版 √ 1 7% 三、建议参考书类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陈光中主编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文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周叶中主编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59 《法理学》 张文显主编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60 《刑法学》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61 《民法学》 魏振瀛主编 版社单独或联合出版的最新版 《行与行政62 诉讼法》(第三版) 合计 比例 62 姜明安 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 2007 2007年版 2007 2003年版或最新版 56 √ √ √ √ 4 27% 57 《法理学》 2005年版 √ √ √ √ 4 27% 58 《》(第二版) 2007第三版 √ √ √ √ 4 27% √ √ √ √ 4 27% √ √ √ √ 4 27% √ √ √ √ 4 27% √ √ 2 13% 16 26% 7 11% 7 11% 4 6% 7 11% 6 10% 7 11% 6 10% 2 3% 5 8% 8 13% 6 10% 4 6% 6 10% 2 3% 62 100% 100% 100% 第 32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七)刑法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资料分析矩阵(刑法学) 1 中国人民大学 2 中国大学 3 西南大学 4 北京大学 5 武汉大学 6 华东大学 7 吉林大学 8 北京师范大学 9 中南财经大学 10 西北大学 11 四川大学 1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3 上海交通大学 14 中国人民大学 15 厦门大学 序号 学习资料/全国排名前15研招单位 合计 比例 二、初试:指定类 1 《法理学导论》 舒国滢主编 舒国滢主编 焦洪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2002年修订版 2008年5月版 2008年1月2005年版 2006年6月版 2008年第二版 2006年版 √ 1 7% 2 《法理学》 √ 1 7% 3 《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学》 √ 1 7% 4 2004年版 2007年最新版 2007年版 2007年2月版 √ 1 7% 5 江平主编 王卫国主编 宋朝武主编 陈光中主编 樊崇义主编 曲新久、 √ 1 7% 6 《民法学》 √ 1 7% 7 《民事诉讼法学》 √ 1 7% 8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 1 7% 9 √ 1 7% 10 《刑法学》 陈兴良等著 √ 1 7% 11 《刑法学》 曲新久主 √ 1 7% 第 33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编 12 《刑法总论》 陈忠林主编 陈忠林主编 刘宪权主编 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 2007年4月第一版 2007年4月第一版 2008年版 √ 1 7% 13 《刑法分论》 √ 1 7% 14 《刑法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 7% 15 刑法》及其补充修改规定 √ 1 7% 16 《法理学》 张文显主编 郭明瑞主编 周叶中主编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吴汉东主编 齐文远主编 马克昌主编 张明楷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34 页 共 56 页

2000.7 √ 1 7% 2007年修订版 2007年版 √ 1 7% 2007年版 √ √ √ 3 20% 2005年版 √ 1 7% 2003年版 √ 1 7% 2007年版 √ √ √ √ √ 5 33% 17 《民法》 18 《学》(第二版) 19 《刑法学》(第三版) 20 《法学通论》 21 《刑法学》 √ 1 7% 22 《刑法》 《刑法学》(第三版) 2007年版 √ 1 7% 23 2007年版 √ 1 7% 24 《中国法制史》 曾宪义主编 法学教研中心 25 《刑事诉讼法》 陈光中主编 胡锦光、韩大元著 魏振瀛主编 肖蔚云等著 齐小力主编 李文燕、30 《刑法学》 杨忠民主编 《刑事诉讼法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崔敏主编 安大学出版社 柳经纬主32 《民法》(第三版) 编、朱炎生副主编 朱福惠主33 《学原理》 编、郑琼现副主编 34 《刑法总论》 陈立、陈晓明主编 三、建议参考书类 张文显主编 郭明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2003年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 1 7% 中信出版社 2005年版 √ 1 7%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2006年版 √ 1 7% 2007.7 √ √ 2 13% 2004 √ 1 7% 2002.1 √ 1 7% 26 《中国》 27 《民法》(第三版) 28 《学概论》 29 《学导论》 √ 1 7% 2007年修订版 √ 1 7% 31 2002年第一版 √ 1 7% 2008年版 √ 1 7% 35 《法理学》 √ √ √ √ √ 5 33% 36 《民法》 √ √ √ √ √ 5 33% 第 35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37 《学》(第二版) 周叶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007.7 √ √ √ √ √ 5 33% 2005年版 √ √ √ √ √ 5 33% 38 《刑法学》(第三版)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2007年版 √ √ √ √ √ 5 33% 39 《民法》(第三版) 魏振瀛主编 40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合计 比例 陈光中主编 40 √ √ √ √ √ 5 33% 6 15% 11 28% 2 5% 6 15% 6 15% 2 5% 3 8% 1 3% 4 10% 6 15% 6 15% 5 13% 4 10% 4 10% 4 40 100% 10% 100% 100%

第 36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五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复试分析

学排校称 科目 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参考用书 复试参考书目:(民商法学) 名 名其它录取要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民法总论》梁彗星 法律出版社 《民法》王利明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刘春中国1 人民大学 —— 中国民商法、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刑法、民法、诉讼法) 田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学》吴汉东 刘剑文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债法总论》张广兴 法律出版社 《合同法》王利明 王轶 房绍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合同法新论.总则》王利明 崔建远合 中国大学出版社 《违约责任论》备选 王利明专著 中国第 37 页 共 56 页

有 有 有 —— —— —— 09年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大学出版社 《物权》王利明专著 中国大学出版社 《物权法研究》王利明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侵权行为法》王利明、杨立新 法律出版社 《人格权法》王利明、杨立新、姚辉 法律出版社 《继承法》郭明瑞、房绍坤 法律出版社 《亲属法》杨大文 法律出版社 《婚姻家庭法》备选 杨大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法总论》赵中孚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说明:主要参考法学院21世纪系第 38 页 共 56 页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列教材,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有售。 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除专业目录规定或特别说明外,北2 京大学 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规模的110%至150%。对于复试阶段进行专业课笔试的学科专业,复试人数将适当增加。 —— —— 有 有 有 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动手能力等。 权重一般在30%至50%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范围内。 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 复试参考书目:(民商法学) 武3 汉大学 —— —— 《民法原论》马俊驹、余延满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民法学》郑立、王作堂主编,北京大学第 39 页 共 56 页

有 有 有 —— 入学考试的总评成绩(初试成绩和复试综合成绩加权分)和复试综合成绩均为百分制。复试综合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50%。 —— 09年武汉大学 际问题的能力和09年北京大学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出版社1995年版; 《比较民法学》李双元、温世扬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担保法》陈本寒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合同法原论》余延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商法学》覃有土主编,中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学》赵万一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民商中国4 大学 复试比例:120% 左右 专业课笔试科目:行学 法 《民法学》,中国大学出版社 , 2007 年最新版, 江平主编 《民法学》,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王卫国第 40 页 共 56 页

有 有 有 论文和著作须为2009 年 2 月之前正式发表的,且须于复试报到时提供原件。获准加分的考生名单及证明材料须向全体考生公布,并将加分的相关证明复试考生的成绩评定和计算方法;对复试考生的加分原则和依据: 1) 复试考生的成绩评定和计算方法 复试考生的成绩由相关学院专业导师组根据考生复试情况评—— 09年中国大学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主编 《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李永军主编 《商法》,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赵旭东主编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材料报研究生院备案。 线下生复试的原则和条件 : 生源充足专业一律不允许破格。 对初试某一单科成绩略低于分数线,但总分在本专业考生中成绩名列前茅的,或总分略低于分数线,但具有重大科研成果,或有突出培养潜质的考生,经考生提出申请,学院专业复试小组审查同意,学院可向学校申请破格复试该考生。 线下生申请复试程序 月 10 日向报考专业所属学院申请; 第 41 页 共 56 页

定。 计算方法:复试成绩( 100 分) = 专业课笔试成绩( 40 分) + 专业课面试成绩( 40 分) + 外国语成绩( 20 分) 注:中欧法学院考生复试成绩( 100 分) = 外国语成绩( 20 分) + 专业笔试成绩( 50 分) + 专业面试成绩( 30 分) 2) 复试成绩 未达到 60 分,认定复试成绩不合格。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单科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 思想政治素质和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1 )考生本人于 4 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2 )学院审查资格; 3 )学院将汇总名单及考生申请报研究生院; 4 )经校招生委员会审核同意破格参加复试; 5 )学院通知破格考生下载复试通知书。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的具体方法: 通过对拟复试考生的档案调取,进行政审和道德品质考核。 复试参考书目:(学与行学专吉5 林大学 —— 中国刑法业) 1、《法理学》张文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学》(第第 42 页 共 56 页

学、犯罪学 显主编,高等教育出有 有 有 —— —— —— 09年吉林大学 5) 对复试考生的加分原则和依据: 有 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在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该专业学术论文,或为第一作者,或与人合著出版学术著作,且为第一著作人的考生,经向所在学院复试工作小组申请,经学院复试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可在复试专业口试成绩中加分,加分不超过50分。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三版)高铭暄、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民法》郭明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行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民商专业课笔①笔试专西南6 大学 —— 业课:形式逻辑原理100分、法律逻辑学50分 ②外国语③本专业综合知识 法学 开国、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民法》,张玉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商法学》,赵万一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婚姻家庭继承法试科目: 《中国民法学》,李面试具体要求: ⑴核查考生出示的经研究生招生办签有“已复试报到”字样的准考证、身份证等相关材料是否一致,杜绝冒名顶替。 ⑵每生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⑶预先制作一定数量复试题目,然后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各位考生具体复试内容。 ⑷对每位考生的作答第 43 页 共 56 页

原则上由学科复试组组织实施。学科复试组不能自行组织实施的,可由研究生招生办协调外语学院教师予以协助。 原则上由学科复试组组织实施。学科复试组不能自行组织实施的,可由研究生招生办协调外语学院教师予以协助。 —— 复试总成绩的计算与不予录取情形: 1. 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规定报考条件、考试违纪、及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的,一律视为不合格,不予计算复试总成绩,不予录取。 2. 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计算复试总成绩,不予录取。 3. 同等学力考生—— 09年西南大学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听说测试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学》,陈苇主编,群《劳动法》,郭捷主编,中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房地产法》,符启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专业课面试 进行现场记录,记录在研究生复试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复试情况登记表》)中的指定位置。 ⑸按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复试量化得分表》(见附件一、附件二)当场给出分数,并告知考生本人。 ⑹面试结束后,在《复试情况登记表》复试评语栏中给出评语。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单科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4. 复试总成绩A(不含法律硕士专业)满分为300分,低于180分(不含180分)为不合格,第一志愿专业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A――《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不含法律硕士专业)(附件1)的分值加外语听力测试成绩及专业课笔试成绩。 5. 复试总成绩B(仅限法律硕士专业)满分为150分,低于90分(不含90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B――《西第 44 页 共 56 页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众出版社2005年版; 《西南大学硕士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南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附件2)的分值。 专业课笔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与2009年中中7 山大学 —— 山大学硕士生招生目录公布的复试专业课一致,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3小时。 复8 旦大学 云9 南大学 —— —— 法理学: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 45 页 共 56 页

有 有 有 按照差额复试的原则,各学院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最低复试控制线和计算公式为:总成绩(百分制并取整)=初试总成绩/5*初试成绩权重+复试成绩*复—— 民商法学 —— 有 有 有 —— —— 加试科目:民法学、刑法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09年云南大学 专业课笔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与2009年中山大学硕士生招生目录公布的复试专业课一致,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3小时。 每位考生的面试总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十分钟。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逐个进行面试,由面试小组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 有 有 面试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具体形式及程序由各专业自定。 —— —— 09年中山大学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09年复旦大学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年出版。 学:1、周叶中,《》(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许崇德,《》(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民法学: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修订版。 经济法学: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中国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刑法学: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 46 页 共 56 页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学校下达各专业的招生计划,以不低于招生计划120%的比例,确定各专业复试名单并组织复试。 试成绩权重 1、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专业素质和能力40分,综合素质和能力40分,外语20分(含外语口语水平测试和听力水平测试)。 2、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50%,初试占总成绩的权重为70%~50%,(具体比例由学院在此范围确定)。 3、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年第三版;2、刘艺乒主编,《刑法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者,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计入复试成绩,并由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备查。 4、“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定,考试总分加10分,并通知相关学院。 5、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第 47 页 共 56 页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复试参考书目:(诉讼法学专业) 《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资料汇编》专业课笔试科目:法华东10 大学 —— 学综合(含法理学、法律史、学、 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 ) (第一辑)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叶青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诉讼证据法学:指引、案例与文献》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侦查学》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7 年版 《侦查学原理》杨正第 48 页 共 56 页

有 有 有 复试采取差额复试,方式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 —— —— 09年华东大学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7 年版 笔试:主要为专业课考试,考试时间中南财11 经大学 —— 专业课笔试科目: 财产法 复试参考书目: (民商法学) 1、《民法学》,中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江平。 2、《知识产权法》,中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吴汉东。 为2小时,满分为面试主要对考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能力等进行测试。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低于20分钟。同一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标准等要统一。 外语听说测试一般应单独进行,具体做法由各学院确定。 外语听说测试一般应单独进行,具体做法由各学院确定。 10分。由招生学院按一级学科专业或二级学科专业自行命题;有选考科目者,请提前以书面告知报考学院。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见《湘潭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复试参考书目:(诉讼法学) 专业课笔湘12 潭大学 —— 试科目:525 民事诉讼法学、526 刑事《民事诉讼法学》,何文燕、廖永安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专业综合面试包括外语口语测试、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以及对考生思想政治表现、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工作实外语口语测试满分英部)。 外语听力测试(其中,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听力测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小语种、外语专业的听力测试由外国语学院组织,具体第 49 页 共 56 页

—— —— —— 09年湘潭大学 —— —— 09年中南财经大学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绩和身体状况的评价,为5分(大钟,满分为10分,具体面试形式由学院自定。 或《民事诉讼法学》,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诉讼法学 江伟主编,中国人民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参考用书 《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办法另行通知),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5分。 复试成绩占40%。复试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严格按照各该专业招生计划的1:1.2的比例确定复试人员的西北13 大范围;复试人数不足招生人数的专业,可以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接受报考我校其复试,并且与报考本专业第一志愿的考生按1:1.2的比例一同参加复试。 笔试科目:刑事诉讼法学(含证复试参考书目:(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 陈光中、徐静村 中国大学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学教面试:包括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发展动态的了解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在本专 业领域的发展潜力有 有 由我校自行命题阅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复试阶段各专业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详见《西北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后考生的总成绩由以下5部分量化成绩合成: (1)初试总成绩×60%; (2)专业课笔试成绩(满分为150分); (3)外国语笔试、听力、口语测试成绩(满分为10分); (4)面试综合成绩(满分35分); (5)同等学力加试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按满分5分计算;本科学历考生直接加5分), ---以上量化评分满分为500分。 14 南京—— 法理学、西方法哲学 《法理学》杨春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有 有 第 50 页 共 56 页

有 —— —— —— 09年南京大学 —— 09年西北大学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学 他专业考生调剂等综合素质,并严格执程》 杨旺年主编 行《教育部关于加强硕据法学) 中国大学出版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社2008年2月版 作的指导意见》,遵循《证据法学(第三复试工作基本规范。复版)》 卞建林主编 试工作小组成员需现中国大学出版场给出评 语和分社2007年版 数。每名考生综合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法学教研中心 其它录取要参加复试人员比例 专业课笔试 科目 大学 四15 川大学 —— 中国法制史 —— 有 有 有 —— —— 加试科目:民法、刑法面试:英语口语、法律综合知识 09年南开大学 参考用书 社,2009年版 专业课面试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其它形式 复试内容形式、内容、分值计算方式 总分计算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分值比例、复试各项比例等) 求(单科最低分、同等学力要求等) 信息来源 学排校称 名 名

第 51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六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专业课考试难度与投入时间分析

学校名称 难度指标 专业排名 分数线 报录比 参考书目 复试要求 试考生的成绩评定和计算方法;对复试考生的加分原则和依据: 1) 复试考生的成绩评定和计算方法 复试考生的成绩由相关学院专业导师组根据考生复试情况评定。 计算方法:复试成绩( 100 分) = 专业课笔试成绩( 40 分) + 专业课面试成绩( 40 分) + 外国语成绩( 20 分) 注:中欧法学院考生复试成绩( 100 分) = 外国语成绩( 20 分) + 专业笔试成绩( 50 分) + 专业面试成绩( 30 分) 2) 复试成绩 未达到 60 分,认定复试成绩不合格。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单科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 对复试考生的加分原则和依据: 有 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在科研或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在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该专业学术论文,或为第一作者,或与人合著出版学术著作,且为第一著作人的考生,经向所在学院复试工作小组申请,经学院复试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可在复试专业口试成绩中加分,加分不超过50分。 复试总成绩的计算与不予录取情形: 1. 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规定报考条件、考试违纪、及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的,一律视为不合格,不予计算复试总成绩,不予录取。 2. 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计算复试总成绩,不予录取。 3.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单科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4. 复试总成绩A(不含法律硕士专业)满分为300分,低于180分(不含180分)为不合格,第一志愿专业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A――《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不含法律硕士专业)(附件1)的分值加外语听力测试成绩及专业课笔试成绩。 5. 复试总成绩B(仅限法律硕士专业)满分为150分,低于90分(不含90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复试总成绩B――《西南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量化得分表》(附件2)的分值。 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至50%的范围内。 —— —— —— 第 52 页 共 56 页

难度分析 投入时间分析 中国大学 1 315 - 16 ★★★ 620~0 西南大学 2 315 26.33% 1 ★★★ 630~630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南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3 4 5 6 7 325 345 330 315 320 2.26% 10.70% 15.08% 22.88% 21.88% 2 2 5 3 5 ★★★★ ★★★★★ ★★★★★ ★★★ ★★★ 700~720 760~800 720~740 600~630 0~660 法学教研中心 湖南大学 华东大学 武汉大学 重庆大学 安徽大学 暨南大学 厦门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8 9 10 11 12 13 14 15 315 315 322 315 315 315 330 320 - 20.91% 13.95% - - 38.46% - - 4 2 2 10 4 3 4 4 —— 入学考试的总评成绩(初试成绩和复试综合成绩加权分)和复试综合成绩均为百分制。复试综合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50%。 ★★★ ★★★ ★★★★ ★★★ ★★★ ★★★ ★★★★★ ★★★ 600~625 600~620 680~700 0~680 600~620 600~615 720~760 0~680

第 53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七 法学专业全国知名院校专业课初试备考复习规划

中国法学

7.1 全年的复习规划 (2010年初—2011年1月)

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备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出现浮躁情绪,从而丧失目标和动力。二是盲目复习,导致东一块西一块,从而复习缺乏阶段性。所以制定考研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通过按照计划一步步复习,不仅仅有针对性,而且可以增强自信。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考研复习整体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注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 ●准备阶段(2010年初—6月)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搜集资料,尤其是专业课资料;二是准备英语,主要是记忆单词。同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翻阅专业课指定教材,熟悉教材内容。 ●基础阶段(7月—8月末)

这个阶段应当把重点放在英语和专业课上,专业课应该浏览一遍,扫除知识盲点,尤其是刑法和民法两大难度较大科目,为专业课下轮复习打下坚实基础。最起码每天学习8个小时,即英语3个小时,政治1个小时,专业课4个小时。 科目 英语 政治 专业课 内容 单词识记两遍,针对英语阅读真题结合词汇和长难句分析两遍 “马哲”和“马政经”结合大纲解析理解一遍,消除知识盲点和难点 梳理体系,通读教材,扫除知识盲点,重在理解 ●强化阶段(9月—10月末)

这个阶段应当把重点转移到专业课,英语的时间可有所下降, 但应当保证一定时间;每天起码要看9个小时,专业课5个小时,英语2个小时,政治2个小时。

第 54 页 共 56 页

法学教研中心

科目 英语 政治 专业课 内容 针对英语阅读真题,分析文章结构研究真题两遍,熟练读诵原文,背诵经典文章 梳理“马哲”和“马政经”的体系,整理“邓论”和“毛概”体系,背诵一遍 在起步阶段的基础上,把专业课扎实地理解记忆两遍,做出知识点笔记 ●拔高阶段(11月—12月末)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前一个阶段上查漏补缺,巩固以前的复习,同时这个阶段无论在心理还是身体上都是最累最痛苦的,所以心态容易出现波动,因此这个阶段心态解决好是很重要的。学习时间大概增加到11个小时左右,专业课7个小时,英语2个小时,政治2个小时。 科目 英语 政治 专业课 内容 把真题阅读部分做一遍,寻找解题思路存在的问题,并练习写作和新题型 政治开始复习第二遍和第三遍,结合真题,梳理体系记忆 在建构好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记忆所有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冲刺阶段(2010年1月—考前)

这个阶段应当调整自己的备考状态,心情上保持愉悦,充满自信,经常鼓励自己。在这个最后阶段,专业课和政治应该至少再看一遍,加强记忆。学习时间上,应该相应缩短,控制在10个小时左右为佳,调整和恢复疲劳的身心。英语应该按照考试形式每天下午用三个小时来进行模考,专业课通过梳理体系来加强理解。

第 55 页 共 5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