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数量与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数量与结构变化

来源:叨叨游戏网
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 数量与结构变化 China’S Iabor forc6 and strncturaI changes under economic grol叭h 陈志理 作者简介 陈志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副董事长 Author Chen ZhUi,Vice Chairman,China Insurance Security Fund Co.,Ltd,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 of Wuhan Universiyt 摘要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 ̄59岁)已经在2012年呈现负增长,劳动力(20 ̄59岁)数量也将从2016年开始下降,2022年开 始,我国劳动力数量则会快速下降。目前劳动供给紧平衡,农村向城镇转移劳动力速度放缓,工资快速上涨,求人倍率连续三 年大于1。伴随我国劳动力数量下降,劳动市场将供小于求,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文章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劳动参与率,降低 经济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效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 Abstract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aged 15—59)in China showed a negative growth in 2012,the labor force(aged 20-59) would be falling fr0m 201 6.From 2022,there would be a sharp decrease in labor force.At present.there remains a tight balance in labor demand and supply.the shitf of labor force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slows down with a rapid rise in wages,the job vacancies-to—seekers ratio has been greater than 1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Along with the drop in China’s labor force,the supply in labor market will be less than demand,which will affect the economic growth.The article gives advice on raising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to reduce the reliance of economy on labor foroe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increasing labor efficiency through adopt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labor force in rural areas to cities,thereby reducing the inconsistency of structural employment. 一.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需要明确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力数量还 (15~59岁)已呈负增长 不是一个概念。随着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一个 根 据人口抽样数据,201 2年我国1 5~59岁人 人到了劳动年龄,未必就到劳动市场去找工作。201 2 13数为9.37亿人.比201 1年少300万人。预 年.全国1 5~1 9岁人口为8900万人。其中.普 计201 1年是我国该年龄阶段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 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一般为1 6~18岁) 201 2年我国1 5~64岁人13:数为1 0亿人,比201 1 4581万人。假定初三学生(1 5岁)为初中生总数的 年多1 6O万人。从劳动年龄人1:3占比看,2010年我 1/3 则1 5岁人口为1 588万人。201 2年新入学大学 国1 5~59岁、1 5~64岁年龄阶段人口占比分别为 生(1 8~1 9岁)为625万人。201 2年1 5~1 9岁 7O.1%和74.5%,为历史高点.随后降至201 2年 人13中,有6794万人为在校生,占比为76%。我国 的69.2%和74.2%。。 人1:3统计以五年为一个区间,而且多数人13在20岁 婚 4 嘞 寨 7 豳一 鳓 '.姗 农民工人数增速有所放缓。201 2年.我国农民工人 数达到26261万人.是我国较大的就业群体。2010— 201 2年.每年农民工净增数量分别为1 245万、1055 万和983万人.增速放缓。伴随农民工就业条件改善 和谈判地位的提高.外出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比重快速 ∞ .引缸跎嬲踮{8鹊∞∞引s{ 岁娌粥∞∞ {g7∞刚 的” i  fnl; 3 4; 岁盯 船 7 7 7 7 7 8 8 8 8 8 8 ∞" %∞加扪∞ ∞∞ ∞盯柏 引¨ 妻 比上年增加 20~59 1 5~64 岁 岁 一 叫∞ 啪吲 s; … 哪 盯船的”非 下降.从2008年的4 1%下降至201 0年的1 4%, 一 懈硼㈣ ㈨ 堋㈣㈣ ㈣ 嘟 并在201 2年进一步下降至0 5%。二是农民工年龄 结构老化。4O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09年的32 1% 主 1 2005年 2010年为人13普查数.其他年份为抽样数.2005年 2010年数据波动 较大。 2 2013年数据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预测。 3目前.我国6O岁为退体年龄本文假定20岁为初始就业年龄。 4国际上通行做法是将1 5岁以下 64岁以上人口定义为被抚养人口 将1 5~64 岁区间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作者估算 哪硼㈣ ;詈 上升到201 2年的40.7%。三是农村就业人员减少, 城镇就业人员快速增长。2002年以来.我国农村就 业人员连续1 1年负增长,从2001年的4 91亿人下 降到201 2年的3.96亿人。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快速 增长,从2001年的2 39亿人增加到2O1 2年的3.71 后才开始就业,本文假定20岁为初始就业年龄。 假定20~59岁人口为劳动力可能更符合我国 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便于测算。在表1中,笔者根据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预测了201 3年四个年龄段人 2的增减情况。结果显示 从2011 1年开始,我国劳 动力数量增幅大幅放缓,201 3年1 5~59岁人口继 续减少.20~59岁人口仍然小幅增长。 亿人。 (:)从价格 , I£均I:资较快l:11‘,劳动 供 给紧平衡 1.2004年以来工业企业人均工资 一直保持较 快增长 2004-201 3年。5000户工业企业人均工资 年均增长14 9% 2008—201 2年年均增长1 5 4%, 201 3年1—1 1月增长6.5%。 2 2008年以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增长快于资 二、目前劳动供给紧平衡 (・)近年来新增城镇就 I I转移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增长有所放缓. 要米n农村就业人 I本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均工资在2003— 201 3年年均增长1 4.9 ̄/o,在2008-6-201 2年年均 增长1 4 2%。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均工资在2003— 201 3年年均增长14 3%,在2008—201 2年年均增长 20.3%. 陕于同期资本密集型企业6.1个百分点。 经济活动人口参与率有所提升。从净增加就业人数 看.201 2年城乡合计净增加就业人数为284万人 比201 1年少增31万人.增幅趋缓。农村存在大量 剩余劳动力.生产率低下的农业部门和生产率高的城 市工业部门并存 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 征。我国城镇就业人12增加主要来源于农村就业人口 向城镇转移。过去六年农村就业人口每年减少900万 人以上.而城镇就业人数每年净增加1 1 00万人以上。 201 3年,农村就业人12减少865万人.城镇新增农 民工633万人。 3.小型企业人均工资增速快于大、中型企业。 2008—201 2年大、中、小型企业人均工资年均增速分 别为1 4 4%、1 5 5%和22 1%,小型企业增速分别 快于大、中型企业7.7个和6 6个百分点。 4.中西部地区人均工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 2008-201 3年 东、中、西部地区企业人均工资年均 增速分别为1 2 6%、1 7 4%和1 6 2%。 5.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 201 3年前三季度.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正在缩小。一是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0 8%.仍保 5年内劳动力变动 15~1 9岁人口占比l%) 2003 2004-2005 2006 2007 2008 5~1O年内劳动力变动 净增加劳动力{万人) ∞g2 4901 4132 4050 2954 1 713 55--59岁人口占比(%) 4 43 4 95 5 34 5 72 6 16 6 58 10--14岁人1:3占比(%) 8 76 8 30 7 97 7 47 7 O9 6 73 5o~54岁人口占比l%) 6 32 6 90 7 28 7 60 7 78 7 80 净增加劳动力(万人 31 53 1 820 902 -162 -91 2 -1421 8 37 8 72 8 50 8 81 8 32 7.87 2009 7 1 7 6 79 507 6 30 7 24 -1 254 2010 2011 201 2 7 49 7 02 6 57 6 10 6 26 6 35 1869 1024 298 5 62 5 46 5 32 5 94 5 43 5 51 -387 40 -257 20130 20180 20200 6 57 5 20 5 06 7 61 6 85 7 54 —1421 -2297 -3492 5 33 4 88 5 3g 7 02 6 85 7 54 -2297 -2736 -3024 )主1 假定201 3年的1 5~1 9岁人口与2008年的1O~14岁人口相同201 3~201 7年问相应年龄段人1:3估算方法相同 2假定201 8年1 5~1 9岁人1:3与2008年的5~9岁人口数相同201 8~2020年问相应年龄段人口估算方法相同. 3 2010年为人口普查数其他年份为抽样数. 4假定201 3~202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2O1 2年的人口增长率. 5不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数韬呆辣囤冢统计局1乍看恬算 持较快增长。 就业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劳动市场供求关系。按职业分 6.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劳动力工资高于 东南亚国家和一些拉美国家。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动 组织(ILO)201 3年的全球工资报告{Global Wage 类.单位办事人员和负责人严重供过于求,商业服务 人员和设备操作工供小于求。按学历分类 大学生供 大于求 职高、技校、中专和硕士以上学历者供小于 求。职业需求与供给不能有效匹配 技术人员短缺与 Report)推算.2010年中国工人人均月工资720美元, 高于泰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 业的比较优势相对弱化。 (i)我Iq劳动市场供求fll现逆转 一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摩擦性、结构性失业增多。 三、未来劳动力供给将快速下降 (・)未米劳动 数量的 算 法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口数量,可以估算未来新 增劳动人口和退休人IZI数量。而净增劳动力数量等于 新增劳动力数量与退休人口数量之差。 1估算新增劳动力数量。假定20岁为我国劳动 者真实的初始就业年龄,则1 5~1 9岁人13在五年后 全部进入劳动市场。即第一年1 9岁人El就业,第五 是劳动市场供求关系逆转,连续三年供小于 求。中国人力资源信息监测中心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 劳动市场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供给人数)从2001 年一季度的0 65快速上升至201 3年第四季度的1 1。 从趋势看,2008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伴随我国经 济增长放缓,求人倍率短期下降。随后迅速恢复。自 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持续供小于 求。201 3年各季度.劳动力供给缺口更为明显。从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2001年到2009年,GDP增长 年1 5岁人口就业.五年后这一年龄段人口可全部就 业。同理.十年后.10~14岁人口全部进入劳动市 场。即第六年14岁人口开始就业.第十年10岁人口 率与求人倍率高度正相关。2010年至今,GDP增长 开始就业。十年后,10~1 4岁人13可全部就业。据 率下降仍对应较高的求人倍率,如果同期经济增长未 出现放缓,劳动力供给缺口将更加明显。 二是劳动力市场结构错配严重,部分行业、群体 此,可以根据2008年的1 5—1 9岁人口数量.得到 2009 201 3年间新增劳动力的数量。依次类推,得 到2O10-201 4年、201 1-201 5年、201 2-201 6年、 圉一 201 3-201 7年间新增劳动力人口数量。同理.可以 根据2008年1O~14岁人口数量,得到2014-201 8 年间新增劳动力人口数量。依次类推,可得到201 5— 201 9年、201 6-2020年间新增劳动力人口数量。 2.估算退休人El。本文假定退休人口全部退出 劳动力市场,而且退休年限不延长。这就是说,6O 岁劳动者全部退出劳动市场,则五年后,55~59岁 人口将全部退休。即第一年59岁人El退休,第五年 55岁人口退休。五年后,55~59岁年龄段人口全 部退休。据此,可以根据2008年的55~59岁人口 数量,得到2009—201 3年间退休人口数量。依次类 推 得到201O一2014年、2011-201 5年、201 2-201 6 年、201 3-201 7年间退休人口数量。同理 可以根 据2008年50~54岁人口数量,得到201 4-201 8年 间退休人口数量。依次类推,得到201 5-201 9年、 201 6-2020年问退休人口数量。 3.计算净增劳动力数量。2009—201 3年间,新 增劳动力减去退休人口,就可以得到这五年间净增劳 动力数量(2008年后五年间新增劳动力一2008年后 五年间退休人数).这也是201 3年比2008年净增的 劳动力数量。 (二)预计2016年开始,劳动力数量负增长 一是退休人El快速增加。根据201 2年的人ISI 抽样数据.55~59岁人口占比6.35%,这些人在 201 3-201 7年问退休。60~64岁人El占比为4.93%, 这些人已经在2008-201 2年间退休 。这意味着.在 201 3-201 7年间,我国年平均退休人El为1 720万人 比2008-201 2年问多385万人。 二是新就业人口数量快速减少。201 2年,1 5~ 1 9岁人口占比为6 57%,这些人在201 3-201 7年 进入劳动市场。20~24岁人口占比为9 05%.他 们已经在2008—201 2年间进入劳动市场。这意味着, 201 3-201 7年间,平均每年新进入劳动市场的人口数 量为1 779万人 比2008—201 2年问少672万人。 三是预计从201 6年开始,劳动力数量(20~ 59岁人口)变为负增长。退休人口增加、新就业人口 减少,这两个效应叠加后.201 3-201 7年,平均每年 净增劳动力仅为59万人,比2008—201 2年问少227 万人,比2004—2008年间少959万人。根据抽样数据. 201 1年我国1 5~54岁人口数量开始负增长,意味着 201 6年20~59岁人El负增长,即净增劳动力人El 为负。这一拐点的到来时间晚于劳动年龄人口(1 5~ 59岁)。 整体看,预计我国20~64岁、20~59岁、1 5 ~64岁人口分别从201 7年、201 6年、201 7年开始 减少。 (三)202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数量骤减 一是2022年后.我国劳动力人口快速减少。 201 9-2023年,平均每年减少劳动力人El 450万人左 右。据2010年人13普查数据.1 962、1 963年出生人 口(前后五年间的高点)将在2022年开始进入退休 年龄,而2OO1-2005年出生人口占比仅为5 32%, 低于其他年龄组(五年一组)。从2022年开始.劳动 力人El迅速下降。预计2021—2025年间.劳动力平均 每年减少700万人左右。 二是2032—2036年间 平均每年退休2500万人。 201 2年,在我国人口各年龄区间中.40~44岁人口 占比最高,为9.6%,这一年龄段人口数高达1.3亿 人。这意味着2032-2036年这五年间,平均每年将有 2500万人退休。如果近些年(201 2-201 7年)我国不 能保持一定出生率,为未来20年做准备.劳动力数 量下降将非常明显。 三是延长退休年龄能延缓劳动力减少的时问段, 但不能改变劳动力下降趋势。预计从201 7年开始, 20~64岁人口负增长。根据201 0年人口普查数据, 201 7年我国20~64岁人口将比上年减少94万人. 虽然少于20~59岁人口降幅(31 3万人),但是即使 延长退休年龄,从201 9年开始,当年20~64岁人 13也将比上年减少380万人。如果新就业人口没有显 著增加,延长退休年龄也不能改变我国劳动力数量下 降趋势。 能快速提升,新增就业对GDP的贡献将进一步降低。 四、启示 四是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我国劳动力数量和结 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与GDP增速已经出现背 构变化。首先 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上涨使我国劳动 离,宏观目标应能容忍较低的经济增长速 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减弱。应坚持推动产业升级, 度.它不会对全社会整体就业产生太大压力。201 0—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更多依赖资本、先进技术和高 201 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从1 1 68万人增至 技能人才的产业.从而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占 1 310万人,逐年递增。同期,经济增速从10.4%下 比,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其次, 滑至7.7%,呈递减趋势。多种原因导致两者出现背 近年来就业处于紧平衡状态.应提高全民的劳动参与 离。从绝对数量看,新增就业对GDP的贡献是增加的. 度。再次,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就业人El向城镇 由于GDP基数不断扩大.同样的GDP增速,需要更 转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 大的GDP增幅。目前 GDP增速下滑,并不意味GDP 低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规模,进一步释放“人 增幅减少和新增就业量的下降。新增就业数量与GDP lE红利”。继续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 规模没有背离。不仅新增就业与GDP同步增长 而 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其福利状况和工作 且每单位新增就业对应的GDP规模也是逐年增长的。 条件.扩大其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范围,有效降低 笔者测算 2010-201 3年.不变价GDP(1 978年价格) 劳动力流动成本.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工作的积 /新增就业人口可能从64.3万元/人上升至72 6 极性。● 瓦元/人 注释 二是人E1年龄结构变化影响未来劳动力质量。 ①201 o#-数据为人口普查数据,其他年份为样本数据,可 能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根据201 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2O~4O岁人口 ②工业企业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 在2002年达到顶峰4.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③目前的5000户企业数据截止到201 5年11月,因此用201 j 年{ll_1 1月的工资增遣代替201 5年工资增速。 37 1%。随后,2O~4O岁人El占比快速下降,201 3 ④测算时,未考虑退休年龄延长以及失业率问题。假定 年为33 6%。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至 54~59岁的人口全部就业 超过60岁则全部退休 30%。青壮年人口占比迅速下降,会影响劳动力效率。 参考文献 三是就业结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2010—201 2年, [1 I曾毅.关于中国现行人口的若干思考.行政管理改 革 201 5,5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34.6%上升至36.1%。从 『2l曾毅.普遍允许二孩,民众和国家双赢社会观察, 城镇单位就业人El统计看,2010-201 2年,建筑业就 201 2,9 业人员占比从9 7%升至1 3 2%,餐饮业就业人员  l5I桂世勋.中国现行人口是否需要调整7.社会观察, 2005.5 占比从1.6%升至1.74%,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员占 【4】刘应书.我国人口的几点思考.中南财经大学学 报,1 988,5 比从4.1%升至4.7%。而同期制造业就业人员占比 }5】周连杰,韩后军 关于人口控制中的经济问题.人 仅提高0.1个百分点。201 2年,我国第三产业劳动 口研究,1 992,5 生产率(第三产业GDP/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8 38 [6]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 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1 0 201 5年各季度).人 万元/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 0 1万元/人。 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司j网站 第三产业吸纳了更多城镇就业人口,拉低了新增就业 对整体GDP的贡献。未来.我国第三产业还将快速 增长,将吸收更多就业,如果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