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攀枝花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攀枝花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来源:叨叨游戏网


攀枝花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试行)

2018 年 1 月 10 日

目 录

一、指导思想 ........................................................................................................................... 1 二、目标任务 ........................................................................................................................... 2 (一)总体目标 ................................................................................................................... 2 (二)重点任务 ................................................................................................................... 2 三、体系建设 ........................................................................................................................... 5 (一)组织体系建设 ........................................................................................................... 5 (二)目标体系建设 ........................................................................................................... 6 (三)标准体系建设 ........................................................................................................... 6 (四)制度体系建设 ........................................................................................................... 6 (五)建设人才培养监控数据平台 ................................................................................... 7 四、组织实施 ........................................................................................................................... 8 (一)第一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 8 (二)第二阶段(2018年3月-2019年1月) .............................................................. 8 (三)第三阶段(2019年3月-2020年1月) .............................................................. 9 (四)第四阶段(2020年3月-2021年1月) .............................................................. 9 五、自我诊改 ......................................................................................................................... 10 (一)诊改基础 ................................................................................................................. 10 1、学校层面 ................................................................................................................... 10

2、专业层面 ................................................................................................................... 10 3、教师层面 ................................................................................................................... 11 4、课程层面 ................................................................................................................... 11 5、学生层面 ................................................................................................................... 12 (二)诊改路线 ................................................................................................................. 12 六、保障措施 ......................................................................................................................... 14 (一)组织保障 ................................................................................................................. 14 (二)制度保障 ................................................................................................................. 15 (三)机制保障 ................................................................................................................. 15 (四)工作纪律 ................................................................................................................. 15 (五)经费保障 ................................................................................................................. 16 七、附件 ................................................................................................................................. 16 附件1 .................................................................................................................................. 16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组织机构职能及人员 ..................................................................... 16 附件2 .................................................................................................................................. 19 教学诊改制度建设与运行推进时间表 ......................................................................... 19 附件3 .................................................................................................................................. 21 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 ............................................................................................. 21

攀枝花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创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价值的重要抓手。因此,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意义重大。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以及《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贯彻落实《攀枝花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教学工作与改进机制。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诊断与

改进,从而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学校履行主体责任,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填报,建立学校自主诊改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管理规范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二)重点任务

1、构建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培养各要素建设目标,根据PDCA质量保证制度要求和工作流程,按照学校自主诊改的工作要求,以“确定目标或标准、运行实施、自我诊断、问题改进”的工作流程,构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育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的机制。

2、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以诊改为基础,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控的质量保证体系。

五纵 决策指挥系统 五横 学校规划 质量生成系统 资源建设系统 支持服务系统 监督控制系统 年度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安排 工作任务书 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办学经费 工作考核办法 队伍建设 数据平台 专业标准建设 学校诊改机制 数据平台 管理制度 质量年度报告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 专业诊改机制 专业建设年度质量报告 课程建设状态监学工作标准 校 岗位标准 考核标准 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训室建设计划 专业队伍建设计划 校企合作建设计划 教学条件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师资力量 实习操作管理制度 实训条件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数字资源平台 专业 专业规划 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 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项目计划 课程标准制定计划 校企合作计划 校本教材开发计划 教学条件 师资力量 实训条件 数字资源平台 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 控 课程实施状态监控 课程建设质量年度报告 课程 课程开发标准 课程实施标准 课程评价标准 教师招聘管理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教学条件 教师科研计划 教师培训制度 兼职教师聘用制度 教师评优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班主任工作制度 德育师资考核制度 德育实训基地 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学生核心培养方案 社团师资队伍 则 社团建设规划 班主任队伍 学业成绩考核制度 学生成长发展规划 学习设施 学生德育学分考核生活设施 细则 度报告 学生培养质量年据 学生发展状态数教师发展状态数据 教师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标准汇集 教师队伍培养提高计师资力量 实训条件 资源平台 划 学生 学生素养培养规划 学生考核评价标准 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3、搭建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学校基础网络设施,逐步建设基于学校各职能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4、提升专业建设能力

以教学诊改为助推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管理,提高学校各专业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强化学生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就业,就好业,高端就业。

三、体系建设

(一)组织体系建设

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校职业教育持续发展,落实诊改主体责任,建立三级质量管理组织。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工作组,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负责全校诊改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诊改方案并实施。

(2)由现有各科室负责人组建质量管理办公室,聘请行业、主管部门、高校以及其他中职校专家组成学校监审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各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考核评价等工作。

(3)成立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责任人的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进行专业规划、专业建设质量、课程建设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等方面的标准的制定,保证教学实施质量等工作。

图1 组织结构

(二)目标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确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专项发展规划,编制具体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学生素养、智能校园等发展规划,形成目标体系。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反馈与改进,确保目标规划的完成。 (三)标准体系建设

依据学校章程,梳理各部门管控事项,完善学校各个层面标准。 1、岗位工作标准:对学校各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划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调整原来不适应诊改工作常态化进行的职责设定与分工,让各岗位以质量标准为基准,责任到人,明确诊改工作各项内容的主体、以及其具体的责任,通过自我诊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2、专业课程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专业、课程标准,形成专业课程标准体系。

3、教师发展标准:按照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工作能力考核、学习、培训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标准,形成教师发展标准体系。

4、学生发展标准: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业发展标准、职业发展标准等方面标准。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标准,形成学生发展标准体系。

(四)制度体系建设

对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改、补充。按照建立 “五纵

五横”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构建规范的内控体系。

1、学校层面: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工资标准,教职工年度考核制度。制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2、专业层面:修订完善专业建设制度与流程、专业质量评价制度。制定专业质量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3、课程层面:修订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制定课程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4、教师层面:修订完善教师招聘、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制度。制订师资队伍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5、学生层面:修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宿舍管理、实习管理、德育学分、毕业考核、学籍管理、日常安全管理等制度。制定学生发展诊改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制度。

(五)建设人才培养监控数据平台 逐步完善人才培养监控数据平台系统。

四、组织实施

(一)第一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构建组织体系。成立学校质量管理工作组、质量管理办公室、诊改工作小组。

2、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全面部署学校诊改工作。

3、充分利用寒假组织校级干部、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开展分类培训深入学习2号、168号文件精神,明确要求、更新观念。

(二)第二阶段(2018年3月-2019年1月) 1、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子规划。 2、建立和完善学校目标体系。 3、建立和完善学校标准体系。

4、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要素、网络化的学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

5、启动运行质量制度体系

6、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7、调研、自我诊改数据收集。

8、完成2017-2018学年度质量报告工作相关数据采集,撰写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三)第三阶段(2019年3月-2020年1月)

1、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持续进行)。 2、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3、分析质量、调整部门组织结构。

4、对照诊断点进行持续改进,确定工作流程,形成工作任务书。 5、完成2018-2019学年度质量报告工作相关数据采集,撰写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6、2019年12月初步完成第一次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7、完成第一次诊断改进报告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四)第四阶段(2020年3月-2021年1月)

1、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持续进行)。 2、以2019年度数据为基础,制定改进方案。完善学校自主的诊改机制,完善学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完善教学诊改制度,做到教学诊改工作周期性、常态化。

3、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4、对照诊断点进行持续改进,形成改进总结。 5、完成 2020-2021学年年度质量报告的编制并发布。 6、完成《2020-2021年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报告》和《2020-2021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7、整理相关材料,迎接复核。

五、自我诊改

(一)诊改基础

诊改工作的思路为:以“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为目标,通过学校现状调研,制订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周期性的内部质量诊改机制;以构建学校现实基础和改进目标的“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为联动,形成人才质量持续上升的“质量改进螺旋”。

1、学校层面

质量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保证,没有质量学校何谈发展。目前学校生源不足,为确保学校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管理规范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引导全体教职工树立质量生存意识。要求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自主诊断,不断开展自我反思、查找问题、总结不足、认真分析,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按照工作任务的不同周期形成自主诊改报告,定期提交学校质管办公室。

2、专业层面

学校专业建设依据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融合,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各专业每年必须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就业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作为专业设置调整、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修正的依据。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监测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质量状态,及时反馈与改进,撰写学校专业质量年度报告。

3、教师层面

完善教师发展标准,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教师招聘、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班主任工作等标准。教师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自我诊断,学校按照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任课教师课时津贴与考核等级挂钩。

4、课程层面

学校各个专业按照5:3:2的教学方案(即:50%的技能操作课,30%的专业理论课,20%的基础理论课)设置课程,开足开齐课程。

教务科依据课程建设规划,编制课程实施方案,落实每门课程的任务,明确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预期效果,下达工作任务书,并严格检查和监控,各教师严格按照课程任务书规范实施教学。每门课程结束后实行检测,并对学科成绩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课程质量分析报告,为自我诊改提供依据。

5、学生层面

学校制定学生素质教育规划,建立学生发展目标规划体系,制定标准,通过过程监控、考核反映出培养学生的质量情况,并及时反馈与改进,由学生科、教研组、班主任、就业办年末撰写学生发展质量分析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二)诊改路线

以《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为依据,学校紧扣总体目标和分项任务,以“五纵五横”为质量保证体系构架,确保三年完成一次教学诊改工作。

诊改工作路线图如下:

时间 工 作 内 容 1、成立学校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诊改工作组。 2、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全面部署学校诊改工2017年秋作。 季学期 3、充分利用寒假组织校级干部、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开展分类培训深入学习2号、168号文件精神,明确要求、更新观念。 4、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子规划。 5、建立和完善学校目标体系。 2018年春6、建立和完善学校标准体系。 季学期 7、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要素、网络化的学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 8、分类培训、明确各部门诊改工作任务。 9、启动运行质量制度体系。 2018年秋季学期 10、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11、调研、自我诊改数据收集。 12、完成2017-2018学年度质量报告工作相关数据采集,撰写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13、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持续进行) 2019年春14、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季学期 15、分析质量、调整部门组织结构。 16、对照诊断点进行持续改进,确定工作流程,形成工作任务书。 2019年秋17、固化诊改工作标准,形成质量提升螺旋。 季学期 18、完成完成2018-2019学年度质量报告工作相关数据采集,撰写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19、2019年12月初步完成第一次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20、完成第一次诊断改进报告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21、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持续进行) 22、以2019年度数据为基础,制定改进方案。完善学校自主的诊改机制,完2020年春季学期 善学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完善教学诊改制度,做到教学诊改工作周期性、常态化。 23、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24、对照诊断点进行持续改进,形成改进总结。 25、完成 2020-2021学年年度质量报告的编制并发布。 2020年秋季学期 26、完成《2020-2021年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报告》和《2020-2021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27、申请复核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依据《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 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 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 号)的具体要求,学校以建立自主诊改 机制、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的体系及制度、搭建学校质量分析与监 控数据平台为目标任务,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的持续改

进的组 织构架,成立质管办公室,确保诊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制度保障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优化组织机构职责,理清各部门管控事项,设计部门管控事项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制度体系,为实现持续诊改保驾护航。

(三)机制保障

建立诊改相关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各类质量生成和保证岗位职责和相关工作流程,将人才培养质量诊改工作纳入职能部门常态考核指标体系,设立与工资挂钩的质量考核奖,全面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四)工作纪律

1、坚持实事求是,确保诊改质量。各责任主体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我诊断改进工作,使诊改能准确聚焦问题所在,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和浮夸现象。

2、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规定。各责任主体从个人到部门到学校整体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客观、公正地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及时推进、及时上报,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推诿拖拉的人员,可以采取调离工作岗位或直接解聘。

(五)经费保障

为确保诊改工作经费到位,学校将诊改工作经费列入重点工作来抓,设置专项经费,经费由学校自筹,确保诊改工作有序推进。

七、附件

1、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组织机构职能及人员

2、攀枝花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诊改制度建设与运行推进时间表

3、诊断项目表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日

附件1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组织机构职能及人员

一、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尧生

副组长:姚世琼、徐世升 成 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能:

(一)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二)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子规划及章程; (三)制定学校各项子规划目标标准; (四)审定各项目组的工作计划;

(五)监督全校和各职能部门、专业部的质量提升改进措施; (六)协调改善外部环境、资源环境和合作发展环境; 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管理办公室(简称质管办) 责任校领导:陈尧生 主 任:罗华蓉

成 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 能:

(一)负责推进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 (二)负责统筹与协调诊改工作组开展各项工作; (三)全面监督和协调学校诊改工作。 三、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常态工作组 (一)学校管理体系与运行常态工作组 责任校领导:陈尧生 组长:雷永萍 成员:行政办公室成员 职责:

负责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目标的学校组织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对学校组织结构、管理程序及规章制度及质量文化建设规划

的制订与执行进行全面诊断与改进。

(二)课程、专业质量与机制建设工作组 责任校领导:姚世琼 组长:罗华蓉

成员:教务处成员、各专业负责人

职责:负责开展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对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诊改、专业建设质量保证等进行全面诊断与改进。

(三)教师质量监督控制常态工作组 责任校领导:陈尧生 组长:姚世琼 成员:全体教师

职责:负责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诊改与改进。

(四)学生质量监督控制常态工作组 责任校领导:徐世升 组长:毛光飞

成员:学生科成员、团委、各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成长环境的全面诊断与改进。

附件2

攀枝花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诊改制度建设与运行推进时间表

时间 工 作 内 容 1、成立学校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诊改工作组。 2017年2、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全面部署学校诊改工作。 秋季学3、充分利用寒假组织校级干部、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开展分类培训深入学习2号、期 168号文件精神,明确要求、更新观念。 4、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子规划。 2018年春季学期 5、建立和完善学校目标体系。 6、建立和完善学校标准体系。 7、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要素、网络化的学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 8、分类培训、明确各部门诊改工作任务。 9、启动运行质量制度体系。 2018年10、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秋季学11、调研、自我诊改数据收集。 期 12、完成2017-2018学年度质量报告工作相关数据采集,撰写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2019年春季学期 13、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持续进行) 14、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15、分析质量、调整部门组织结构。 16、对照诊断点进行持续改进,确定工作流程,形成工作任务书。 17、固化诊改工作标准,形成质量提升螺旋。 2019年18、完成完成2018-2019学年度质量报告工作相关数据采集,撰写学校年度质量报秋季学告并向社会发布。 期 19、2019年12月初步完成第一次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20、完成第一次诊断改进报告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2020年春季学21、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持续进行) 22、以2019年度数据为基础,制定改进方案。完善学校自主的诊改机制,完善学期 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完善教学诊改制度,做到教学诊改工作周期性、常态化。 23、质管办对诊改要素进行过程监控。 24、对照诊断点进行持续改进,形成改进总结。 25、完成 2020-2021学年年度质量报告的编制并发布。 2020年26、完成《2020-2021年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报告》和《2020-2021年人才培养工秋季学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期 27、申请复核 附件3

攀枝花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

诊断 诊断 项目 要素 诊断点提示 规划目标 现状 1.在校生规模 1.学校类型和层次定2.开设、新增、撤位 1.1 1. 办学 办学 定位 理念 4.社会服务面向、类4.社会服务类型、型、规模 规模 6.各类社会服务数量统计及趋势 3.在校生规模 数量等 5.毕业生去向分布及趋势 构 面向、类型、层次、4.各专业学生数量分布及趋势 2.专业设置数量与结3.专业招生计划:3.招生专业数量、结构 消、停招专业数量 2.升学、就业学生占比 1.在校生总数 主要诊断点 诊断 原因 结果 分析 1.知识、能力、素质标准 2.毕业生双证书平均1.2 获取率 人才培 3.毕业率 养目标 4.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5.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 1.当年德育课程建设计划 1.学校德育目标、内2.当年班主任队容、途径 伍建设计划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3.在校生体质达1.3 素质 教育 3.体质达标率 标率 4.学生违纪率控制目4.当年学生违纪标 率控制目标 5.创新创业教学建设 5.当年创新创业6.素质教育标志性成教学建设计划 果 6.当年标志性成果建设计划 8.社会实践活动开设情况及成果 7.已建成素质教育标志性成果 6.当年创新创业教学建设成果 5.当年学生实际违纪率 4.应届毕业生体质实际达标率 3.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成效 果 2.德育课程开设情况及其建设成1.德育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业率 5.上届毕业生满意度及趋势 4.毕业生对口率 3.当年毕业生就4.应届毕业生对口率及趋势 证书获取率 3.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及趋势 1.当年毕业率 1.辍学学生比例及趋势 2.当年毕业生双2.应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1.专业设置、调整1.专业设置数量、结计划 构、特色 2.专业教学标准2.专业建设标准 2.1 3.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建 4.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状态 定位 4.专业建设、改5.专业建设标志性成革、竞赛、服务项果 目计划 2. 1.当年课程建设教学 项目 工作 2.当年课程标准状态 1.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2.课程标准建设目标 2.2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建 4.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设状态 5.规划教材使用比例 6.校本教材开发规划 开发教材 6.规划教材使用比 5.当年规划教材7.校本教材开发数量 使用比例 6.当年校本教材开发计划 4.当年校企合作5.课程建设标志性成果 开发课程 4.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 制定计划 2.已制定课程标准数 3.当年校企合作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 1.完成课程建设项目数 5.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 值专业占比 标 4.就业率低于省内同类专业平均3.各专业建设目3.各专业录取数 制定计划 2.各专业在校生数量分布及趋势 停招、撤销) 1.招生专业数量、结构(新设、1.当年校领导听课、听说课计划 2.当年校领导深入实践教学场所1.校领导听课、听说计划 课人均次数 3.当年同行评教2.校领导深入实践教覆盖面目标 学场所人均次数 4.当年学生评教2.3 课堂教学 与实践教学状态 5.社会评教覆盖面 覆盖面目标 6.实践项目开出率 6.当年实践项目7.以教学工作研究为开出率目标 主题的校党政联席会7.当年以教学工议次数 作研究为主题的8.教学事故控制目标 校党政联席会议安排 8.教学事故控制目标 人次/100生·周;缺课学生人次/100生·周)及走向 10.学生迟到、缺课率(迟到学生9.教学事故数量 题数量 8.校党政联席会议解决的教学问7.实践项目开出率 3.同行评教覆盖面 覆盖面目标 4.学生评教覆盖面 5.当年社会评教例 6、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比5.社会评教覆盖面 4.学生评教覆盖面 3.同行评教覆盖面 次数 1.校领导听课、听说课人均次数 2.校领导深入实践教学场所人均1.师资队伍数量 2.师资队伍结构 1.当年师资队伍3.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3.1 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状态 3. 4.师资队伍培养提高 师资 培养提高计划 队伍 建设 状态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建设计划 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3.2 构 兼职教师3.师资队伍能力与水队伍建设平 状态 4.师资队伍培养提高 4.当年师资队伍 培养提高计划 4. 资源 建设 4.1 教学投入及基础设1.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校内外实践教学基1.当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2.当年校内外实1.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6.教师承担校内实践教学学时 教科研计划 5.教师在专业中配置数量 3.当年师资队伍4.教师培训数量 数量与结构 3.专业带头人数量 2.当年师资队伍2.师资队伍结构 1.师资队伍数量 1.当年师资队伍9.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 10. 实践教学专职指导教师数量 4.当年师资队伍8.教师企业实践情况 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3.师资队伍能力与水平 建设计划 4.教师培训类型与数量 2.当年师资队伍5.教师在专业中配置数量 数量与结构 6.专业教师的专业对口率 3.当年师资队伍7、教师教研、科研、技术开发和教科研计划 社会服务成果 状态 施建设状态 地建设规划 3.日常教学经费投入规划 践教学基地建设计划 3.当年日常教学经费投入计划 4.当年师资队伍建设经费 5.当年教科研经费、教学改革经费预算 1.当年图书资源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 4.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比例 5.教科研经费、教学改革经费预算执行 1.纸质图书总量 1.图书资源建设规划 4.2 教学资源建设状态 2.共享信息资源系统建设规划 3.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 建设计划 2.当年新增纸质图书数量 2.当年共享信息3.当年电子图书总量 资源系统建设计4.专业教学资源库等级、类型、划 数量 3.当年专业教学5.校本数据采集、管理与使用 资源库建设计划 5. 制度 5.1 建设 校企合作与运 状态 行状 态 制建设规划 3.当年校企合作内容 5.企业捐赠数量 6.企业输送兼职教师数量 2.校企合作、机制度建设计划 4.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及趋势 1.校企合作规划 2.当年校企合作3.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比例 1.当年校企合作数量与深度 1.专业覆盖面 2.当年合作企业数量 7.企业接受教师企业实践情况 8.校企合作研发成果 1.当年现代职业1.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学校制度建设计建设规划 5.2 2.学校章程 学校管理3.学校教学、学生、制度建设后勤管理等制度建设与运行状规划 态 4.教学管理队伍、学管理队伍建设计生管理队伍建设规划 划 1.当年质量保证1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体系建设计划 5.3 质量监控状态 规划 2.教学工作诊断2.教学工作诊断与改与改进年度计划 进制度建设规划 3.年度督导工作3.教学督导建设规划 计划 6. 需求 6.1 学生反馈 1.在校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2.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 6.评教覆盖面 5.学校数据上传时间与质量 4.年度督导工作总结 3.年度质量报告 2.年度自我诊改报告 1.质量保证制度及组织体系 构 3.教学管理、学生7.教学及学生管理人员数量与结度建设计划 6.学校依法办学情况 生、后勤管理等制5.校园卫生与安全情况 2.学校教学、学4.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划 3.学校规章制度 2.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1.学校章程 方反 馈 6.2用人1.上届毕业生对口率及趋势 2.上届毕业生转岗率及趋势 3.上届毕业生升迁率及趋势 方反馈 4.新生报考原因分析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1.地市级以上评审项目结果 2.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能力鉴定结果 6.3其他 3.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项目评审结果 4.地市级以上师生竞赛获奖情况 5.地市级及以上表彰情况 综合诊断 结论 改进 工作 建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