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好题目,远离跑题 李琳
写作文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但同时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觉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审题,不会审题,就谈不上会写作文,下笔千言,必须会离题万里,立意、选材和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更无从谈起。下面谈谈我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方面的一点感受。
写作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立意(确定中心)3、选材4、组材(安排结构)5、列提纲6、写作7、修改
审题,即对习作题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并从而判定有关写作要求的思维过程。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准确,意味着习作成功了一半;审题有误,写作“跑题”“偏题”“离题”;那语文成绩只有“全盘皆输”、“死路一条”!
教学生审清文章体裁,明确写作对象。 审题,要教学生首先要从题目中看出作文所属的文体类型,即审清是记叙文,是说明文,是应用文?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文章。如:《鲸》《新型玻璃》。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如:书信、日记、读后感、请假条、通知等。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我们小学阶段接触最多的文体,下面我将重点说说如何确定记叙文的类型,如:1、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相关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2、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包括:起因、经过、高潮、结果。3、状物的作文。状物的作文一般都能从题目中看出来。物体有静物和动物之分。所以,描写静物、动物的形态、颜色、结构、动作的作文都是状物的作文。4、写景的作文。题目中有要求描写季节、时间或游览、见闻意思的,一般是写景作文。如《秋》、《 ( )的早晨》等。写景的题目有时与状物的题目难以识别。一般来说,重点写景物中某一物体,那就是状物作文了。这样,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写出的文章才切合题意。
二、教学生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紧抓题眼。
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与审清体裁、明确写作对象一样重要。教师可以教学生抓住题目中表明范围的词,仔细分析,确定其写作范围。如《难忘的早晨》、《难忘的时刻》、《难忘的一天》等的文题,都是限定了所写的时间,可抓住这些词来确定写作范围等。
再如《我的老师》只写“老师”;《我爱老师》:既要写“爱”,还要写“为什么爱”,“怎样爱”;《我和老师》,既要写“老师”,也要写“我”,要求写出“我”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
另外,还可以教学生抓住文题的题眼来确定写作范围的重点。所谓“题眼”,顾名思义就是“题目的眼睛”。人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最能传情达意;同样的道理,题目的眼睛就是文章主题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就能发现文章的
主题所在。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是文章表现的重点。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了题眼,就意味着抓住了题目的“重心”和作文内容的重点,否则作文就会偏题。例如:
(1)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目即为“题眼”。 《妈妈》 《春游》 《荷花》
(2)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
《可爱的玩具》 《难忘的一件事》 《骄傲的爸爸》 (3)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题眼”。 《我爱我的小闹钟》 《瞻仰烈士陵园》 (4)题目中补充的内容就是“题眼”。
《做人要有______》 《我学会了______》
(5)并列式短语做题目,并列的几个词都是“题眼”。 《父亲和我》 《时间与效益》
当然,作文题目的类型还有很多,要找准命题作文的“题眼”,关键要靠我们好好读题目,凭着自己的语感去体会,究竟哪个词语或词组才是文章的“题眼”。
三审清题外的要求
有的时候,作文题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标题,另一个部分是“要求”。“要求”中的内容是对怎样选材等方面的要求和提示。如:“题目《我爱红领巾》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要真实、具体,中心明确,段落分明,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字迹端正。”
对这样的作文题,在审题时,除了要做到前面提到的几步外,还要看清“题目”以外的“要求”,正确理解,认真把握,作文时按“要求”去做。所以作文前要看清题外的要求,这是审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 审题的具体任务:
看清题目(看清楚题目上的每一个字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一段往事》 不能写成“一件往事”。 分析题目(分析题目中字词间的关系);
思考题目(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确定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