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择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择题

来源:叨叨游戏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B )。(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2.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AC )(4分)

A.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C. 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 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

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D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

6.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B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9.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的道理。

10.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2、下列各组词语意见相近的一项是 ( C )

A、 孰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B、 朝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市 门庭若市 能谤讥于市朝 D 间 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C )

A、今齐地方..千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14.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15.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C )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16.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

刺:指责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18.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由此观之 投诸渤海之尾 B、皆以美于徐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乃下令:“群臣吏民……。” 乃重修岳阳楼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行者休...于树 .

1.B

2.B

3.A C

4.D

5.A

6.B

7.B

8.C

9.D

10.A

11.B

12.C

13.C

14.D

15.C

16.B

17.D

18.B

19.C

20.C

10.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11.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12.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