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第一次作
业参
领导学基础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第一次作业参 经管教学部 丰 云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地行动的领导行为。 ( P29 )
2.不充分授权:也称特定授权过刚性授权,使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 P58 )
3.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 P83 )
4.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他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和生活方式的决定因
素。 ( P132)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 B )。
A.民本思想 B.人本思想 C.谋断分离的思想 D.重视纳谏的思想
2.从长远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 C )
A.经济力 B.外交力 C.领导力 D.军事力 9 H% 3.在( D )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A.原始社会 B.转型社会 C.现代社会 D.传统社会 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 A )组织结构。
A.直线式 B.职能式 C.混合式 D.矩阵式
5.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划分为( D )
A.集权制与分权制 B.完整制与分离制 C.层次制与职能制 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6.任务结构是指( D )
A.任务的明确程度 B.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C.任务的执行程序和方法 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7.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C )
A.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历史文化 8.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B )。
A.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专家 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C.精通软件设计的专家 D.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 9.( D )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A.直线式 B.职能式 C.混合式 D.矩阵式
10.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B )
A.无关 B.呈正相关关系 C.呈负相关关系 D.没有直接关系
领导学基础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ACDE )。 A.管理体现 B.融资能力 C.个人品质 D.知识与技能 E.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
2.根据内隐领导理论,领导概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分别是( BCDE )。
A.职业经验 B.人际能力 C.个人品质
D.目标有效性 E.才能多面性
3.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有( ABCDE ) A.政党 B.地位 C.血缘 D.年龄 E.知识 4.个人家长式领导主要表现为( ABE )。
A.君主 B.世袭制 C. 阴庇制 D.制 E.集权制
5.下面列举了有关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BE )。
A.领导者按照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两种类型
B.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指定的正式职位、权力和地位,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领导活动达成组织目标
C.正式领导者可以运用合法的权力来影响下级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不可以采用权力的消极形式强制下级服从。
D.非正式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中,由组织内成员自发推选的领导者。他们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E.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集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于一身。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 (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 P66―P68 )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 2.简述我国领导的演变历程。( P92 )
①1949―1956年,为领导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集中领导的领导。 ②1956―1966年,为领导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
党的一元化领导逐步发展为集权化的领导模式。 ③1966―1976年,为领导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④1976年至今,为领导的改革发展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党在社会主义时期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领导改 领导学基础 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的《党和国家领导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是指导
党和国家领导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为改革领导确定了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这一阶段领导改革的主要内容:
党政领导实行分任制,政治局和处的一部分成员不再兼任的主要负责工作;
地方各级的第一一般不再兼任的主要负责工作;
各级和企事定单位开始试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确定行政会议为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集体决策的组织形式;
恢复行政领导的监督体系,重新设立国家监察部; 规定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地开展工作;
进行了机构的精简合并与城市机构的改革试点;
调整了与地方、与企业的关系,给地方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在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模式,建立乡镇政权等。 这一阶段领导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国家的经济繁荣与政治稳定。
3.简述领导文化的功能。 ( P137 ) 答:
(1)内化功能。
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为个体的行为提供理性支持,提供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
②决定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 (2)规范功能。 (3)导向功能。 (4)调适功能。
①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个体行为。 ②在领导活动中催发个体行为。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列举领导的三种功能,并做简要分析。( P18―P20 ) 答:
(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
(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
(3)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指挥功能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命令;合理授权。
(4)控制功能。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
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
(5)协调功能。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 领导学基础
的调整过程。领导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领导系统与环境的协调,领导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领导活动中不同功能、目标、利益的协调,等等。
(6)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并执行组织目标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通过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的营造,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
(7)教育功能。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任选3点,简要分析)
2.结合WTO的要求,试述我国领导改革的方向和前景。( P104―P107 ) 答:
(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这是领导改革的中心环节,任何一种不符科学规律的权力划分,只能给国家和民族
造成损失,带来灾难。
(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
(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 (4)加快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 (5)改进公共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