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
1、水文站的基本水准点高程应从国家一、二等水准点用不低于三等水
准接测。当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从国家三等水准点引测。
2、校核水准点应从基本水准点采用三等水准接测。当条件不具备时,
可采用四等水准接测。
3、对水位精度要求较高的测站,基本水准点5年校测一次;其他测站
10 年校测一次。校核水准点每年校测一次。
4、河道水位站的基本水尺断面,应设在顺直河段的中间,并与流向
垂直。
5、水尺布设的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
0.5m。
6、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宜有0.1~0.2m重合,当风浪经常较大
时,重合部分可适当放大至0.4m。
7、对设置的水尺必须统一编号,各种编号的排列顺序为:组号、脚
号、支号、支号辅助号。
8、当水尺质料采用木质靠桩时,表面应作防腐 处理。
9、当新测的水尺零点高程与原采用的高程相差不超过该次测量的允许
不符值,或虽超过允许不符值,但对一般水尺小于等于10mm或对比降水尺小于等于5 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用原高程,否则应采用新测高程。
10、水位观测人员必须携带观测记载薄准时测记水位,严禁追记、涂
改和伪造。
1
11、在高洪期间因故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
可靠洪痕,以四等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均值作为峰顶水位,并判断出现的时间。
12、当迁移的基本水尺新断面设在原断面附近时,宜对新断面与原断
面水位进行一段时间的比测。比测的水位变幅应达到平均年水位变幅的75%以上,并应包括涨落过程的各级水位。
13、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
过 2cm,时间误差超过5min应进行订正,宜先作时间订正,后作水位 订正。
14、三等水准测量采用S3型仪器时,每仪器站的允许视线长度不得超
出 75m,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不得大于2m,测段累计前后视距不等差不得大于5m。
15、长距离引测的水准测量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应为
偶 数,若为奇数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安置仪器。
16、三、四等水准测量应读记至1mm,计算平均高差取至0.5mm。 17、视线长度在300m以内的跨河水准测量应观测两个测回,两个测回
的高差不符值,三等水准应不超出8mm,四等水准应不超出16mm,否则应予重测。
18、在不平坦地区进行水尺零点高程测量时,同尺黑、红面读数差不
得超出3mm,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不得大于5mm,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不得超出5 m,采用S3仪器时视线长度应控制在5~50m。 19、推算往返两次测量各支水尺高程均应从校核或基本水准点开始。 20、大断面的水准测量中,除转点外的各地形转折点高程,一律读记
至 厘米。
2
21、水文测站地形图选用测图比例尺时,应使测验河段在正常水位的
水面宽不小于图上的3cm。
22、大断面测量包括水下和水上部分的测量。水上部分应测至历年最
高洪水位以上0.5~1.0m;对于漫滩大的河流,可只测至洪水边。 23、采用测深杆、测深锤或铅鱼测量水深时,应在垂线上进行两次测
深。水深大于5m时,记至0.1m,水深小于5m时,记至0.01m。 24、在进行大断面起点距测量时,两岸断面桩之间或固定点间的距
离,其不符值应不大于1/500。
25、正常水面宽在5m以下起点距记至0.01m,5m以上记至0.1m。 26、测深杆测深的两次水深相差应不大于2%,河底不平坦或有波浪时
应不大于3%,取两次测深的平均值作为实测水深。
27、测深锤和铅鱼测深的两次测得水深相差应不大于3%。河底不平或
有风浪时,应不大于5%,以其平均值作为实测水深。
28、地形测量中各横段面纵向距离应进行往返测量;不符值应小于
1/500;比降断面间距的不符值应小于1/1000。
29、由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起,沿一条线路进行水准测量,最后连测
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称为附合水准路线;由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起,最后终止到测定点的水准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由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或往返)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水准点,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30、水文测站的水准点分基本和校核两种。
31、水准测量中在同一仪器站上测量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
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32、水准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部条件的误差。 33、地形测量的基本原则是:先控制后碎部,地形测量的控制网,分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类。
3
34、基线长度的测量,可用钢尺或其他校正过的卷尺往返测量。往返
测量的不符值若不大于1/1000,可取其均值作为基线长度,否则需重新测量。基线长度取10m的整倍数。
35、断面测量过程中,宽浅河段水位变化引起的断面面积变化不大于
开始测量时断面面积的5%,或窄深河段水位变化不大于5cm时,在同一岸观测开始和终了的水位,以其均值作为计算水位。 36、断面测量过程中,由于水位变化所引起的断面面积变化大于开始
测量时断面面积的5%,且水位变化大于5cm时,则应以开始测量时观测的水位,作为计算水位,在实测水深的数值上必须加以水位涨落改正。
37、水文资料从原始观测资料到整编成果,须经过整编、审查、复
审、汇编四个工作阶段。
38、水文资料整编时编写资料整编说明书,应包括测验情况、当年水
情说明、资料整编情况、资料质量评价及遗留问题等。
39、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临时曲线法的主要曲线及经单值化处
理的单一线,均应计算关系点对关系线的标准差和随机不确定度。 40、关系曲线为单一曲线,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曲线及经单值化处理
的单一线,且测点在10个以上者,应做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和偏离检验。
41、对测站的设立、停测、恢复、迁移、测站性质和类别及领导关系
的变动等较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变动情况等,应进行测站沿革考证,并应于当年考证清楚。
42、以同一水位为纵坐标,自左至右,依次以流量、面积、流速为横
坐标点绘于坐标纸上。选定适当比例尺,使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分别与横坐标大致成45°、60°、60°的交角,并使三条曲线互不交叉。
4
4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部、读数误差超过2.5%的部分,另绘放大
图。
44、单一曲线法点绘的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应互
相对照,使在曲线上查读的各级水位的流量,应等于相应的面积与流速的乘积,其偏差应不超过±2%~±3%。
45、两相邻临时曲线间的过渡线,应根据过渡段的水位变化和关系点
的分布情况,可分别采用自然过渡、连时序过渡、内插曲线过渡等方法。
4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实测流量所占水位变
幅的30%;低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15%。如超过此限,至少用两种方法做比较,并在有关成果表中对延长的根据作出说明。
47、编制流率表时,应使所有内插的流量与曲线的偏差,在曲线的上
中部应不超过±1%,下部不超过±3%。
48、单断沙为直线关系,测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
沙占实测单沙变幅的50%以上时,可作高沙延长。向上延长变幅应小于年最大单沙50%。若单断沙关系为曲线,延长幅度不超过30%。
49、缺测单沙的插补可采用直线插补法、连过程线插补法、流量(水位)
与含沙量关系插补法和上下游单沙过程线插补法。 50、水位流量关系定线精度指标表
站类 定线方法 单一曲线法 水力因素法 单一曲线法 水力因素法 单一曲线法 定线精度指标 系统误差(±%) 1 2 1 2 2 随机不确定度(%) 8 10 10 12 11 一类精度站 二类精度站 三类精度站 5
水力因素法 3 15 51、数据文件名应包括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
52、采用插值法推流时,必须合理选取结点,并使计算流量与曲线实
读流量的误差,高、中水不超过±1%,低水不超过±3%。 53、水位是河流或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54、全沙是指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全部泥沙,从泥沙向下游输移的观
点讲,全沙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两种,从泥沙来源观点讲,全沙包括床沙质和冲泻质。
55、含沙量的符号是CS,含沙量的计量单位是kg/m3或g/ m3,输沙率的符号是QS,输沙率的计量单位是kg/s或_t/s。
56、雪的符号是 *,雹的符号是 A ,雹夹雪的符号是 A*,雨夹雪的
符号是·*,雨夹雹的符号是 A 。
57、水尺支号代表同一组水尺中从岸上向河心依次排列的各支水尺的
次序。
58、停止表检查时,应以每日误差小于0.5分钟带秒针的钟表为标准计
时,与停表同时走动10分钟,当读数差不超过 3 秒时,可认为停表合格。
59、横式采样器能在不同水深和含沙量条件下取样,但不宜用于缆道
测沙,精度要求较高时不宜使用。
60、每年用水准器或水平尺检查测雨器的承雨器口面是否水平1~2
次。
61、E-601型蒸发器主要由蒸发桶、水圈、测针、溢流桶四个部分组
成。
62、水位的变化主要决定于水体自身水量的变化,约束水体条件的改
变,以及水体受干扰的影响等三方面因素。
6
63、冻结基面是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固定基面。一般将测站第一次使
用的基面固定下来,作为冻结基面。
、水位变化的一般特性有:水位变化的连续性、涨落率的渐变性、
洪水涨陡落缓的特性等。
65、当流向偏角超过 10°时,应测量流向偏角。
66、浮标法测流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小浮标法。 67、浮标入水部分,表面应较粗糙,不应成流线型。
68、用小浮标测流时,可在测流断面上、下游设立两个等间距的辅助
断面,上、下断面的间距不应不于 2 m,并应与中断面平行。每个小浮标的运行历时应大于 20秒,当个别流线的流速较大时,不得小于 10 秒。
69、横式采样器倒水样前,应稍停片刻,以防止仪器外部带水混入水
样。
70、用普通瓶式采样器取样,当垂线平均流速大于1.0m/s,应选用管
径为4mm的进水管嘴。
71、悬移质输沙率相应单样的取样次数,在水情平稳时取一次;有缓
慢变化时,应在输沙率测验的开始和终了各取一次;水样变化剧烈时,应增加取样次数,并控制转折变化。
72、水样的沉淀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得少于24小时。 73、使用量雨杯观测液态降水量时,应使量雨杯处于铅直状态,读数
时视线与水面凹面最低处平齐。
74、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换纸开始记录时,应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旋
转自记钟筒,以避免钟筒的输出齿轮和钢筒支撑杆上的固定齿轮的配合产生间隙,给走时带来误差。
75、蒸发量的符号是 E 、蒸发量的计量单位是 mm ;降水量的符号是
P ,降水量的计量单位是 mm ,结冰符号是 B ,泥沙重量的符号是
7
WS ,泥沙密度的符号是 р ,糙率的符号是 n ,比降的符号是 S ,水面宽的符号是 B ,水面宽的计量单位是 m ,流速的符号是 V ,流速的计量单位是m/s,流量的符号是 Q ,流量的计量单位是m3/s,水位的符号是 Z ,水位的计量单位是 m 。
76、降水量缺测之日,可根据地形、气候条件和邻近站降水量分布情
况,采用邻站平均值法、比例法和等值线法进行插补。
77、在统计等于或小于60分钟时段降水量时,其查读误差一般不超过
0.5mm。
78、各时段最大降水量随时段加长而增大,长时段降水强度一般小于
短时段降水强度。
79、蒸发器的用水应取用能代表当地自然水体的水。
80、当水面蒸发量很小时,测出的水面蒸发量是负值者,应改正为
“0.0”,并加改正符号 + 。
81、降水量资料电算数据加工表中观测情况信息代码是冠以组合信息
的 万 位上。降水物符号信息代码是缀于组合信息的百分位上,整编符号信息代码是缀于组合信息的千分位上。 82、长期储藏备用的流速仪,易锈部件必须涂黄油保护。 83、天平箱内常用的干燥剂有氯化钙和变色硅胶等。
84、降雪时,应在降水量电码前加雪情标志组。如888表示纯粹是
雪水量,88788表示雨夹雪量。
85、凡是拍发降水量的站,当发生降雹情况时,应在雹止时即拍发雹
情电报。
86、水情拍报的“四不”要求是:不错报、不迟报、不缺报、不漏
报。“四随”要求是:随测算、随发报、随整理、随分析。 87、上、下浮标断面的距离应大于最大断面平均流速的50倍。 88、基线长度应使断面上最远一点的仪器视线与断面的夹角大于300。
8
、铅鱼的纵尾应使铅鱼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不大于5°。下纵尾的高度
应低于铅鱼底部,使铅鱼在接触水面时,及时起到定向作用。 90、为提高缆道测流信号传输效率,在铅鱼与悬索之间应配备绝缘装
置。
91、自记水位计测井截面可建成 圆 形或椭圆形。
92、江河流量测验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划分为面积~流速法、水力学
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93、采用流速仪法测流时,要求在一次测流的起止时间内,水位涨落
差不应大于平均水深的 10 %。
94、测速垂线的布设宜均匀分布,并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
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主槽垂线应较河滩为 密 。 95、为了控制浮标法测流的误差,应控制好浮标横向分布的位置,使
绘制的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96、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
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河床糙率、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线。
97、冲淤现象是很复杂的,从冲淤发生时间的持续性分为经常性冲淤
和不经常性冲淤,从冲淤前后纵横断面变化情况分为普遍冲淤和局部冲淤。
98、用普通瓶式采样器取样时,仪器排气管嘴的管径均应小于进水管
嘴的管径。
99、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时,测沙垂线应与测速垂线重合。
9
100、关系点较密集的站,单断沙关系点分布成一带状,关系无明显系
统偏差,且有 75 %以上的点子与关系线偏离的相对误差:中、高沙不超过±10%,低沙不超过±15%,即可定为单一线推求断沙。 101、当缺测期间水、沙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未跨越峰、谷时,
可用未测时段两端的实测单沙,按时间比例内插缺测时段的单沙。 102、江河水温观测地点,一般在基本水尺断面或其附近靠近岸边的水
流畅通处。
103、当水深大于1m时,水温计应放在水面以下 0.5 m处;水深小于
1m时,可放至半深处。水温计放入水中的时间不少于 5 分钟。 104、重要的洪水痕迹的高程采用 四 等水准测量,一般可采用 五 等水
准测量。
105、流速仪装入箱内时,转子部分应悬空搁置。
106、使用天平称重时,取、放砝码或轻微物体,须用镊子,不得徒手
进行。在停止使用时,一定要把天平架起,不得使其自由摆动。 107、水资源评价包括地表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资源评价。
108、电流流通的路径叫做电路。电路的作用一是进行电能的传输、分
配和交换;二是产生、传递和变换电信号。
109、凡是电流、电压、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称
为直流电路。具有正弦电流的电路,简称为交流电路。
110、有波浪时,可利用水面的暂时平静进行观读或者读取峰顶、谷底
水位,取其平均值。
111、河床糙率大,流速脉动亦相应较大。流速脉动强度随水深而变
化,河底大于水面。
112、降水量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的高度不宜超过 20
cm。
10
113、使用机械钟的日记型自记雨量计,一日内记录时间误差超过 10
分钟,且对时段雨量有影响时,须进行时间订正。当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虹吸排水量与记录量的不符值超过允许限度时,应对记录量进行虹吸订正。
114、按目的和作用,水文测站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
站。
二、 名词解释
水文学: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至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
陆地水文学:研究陆地上水的分布、运动、转化、化学、生物、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降水量: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液态和固态水所折算的水层深度。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体体积。
水位:河流或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流速: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沿某一特定方向移动的距离。
悬移质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某一断面的悬移质质量。
水温:水体中某一点或某一水域的温度。
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悬移质干沙的质量。
11
糙率:表征河渠底部和岸壁影响水流阻力的各种因素的一个综合系数。
水面蒸发量:在一定时段内,由地表水体的自由水面逸入大气的水量。
水资源评价:就是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
相应水位法:是应用河段上下游相应流量或相应水位的经验相关关系作预报的方法。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该点相对于某一采用基面的高程是已知的,并设有标志或埋设带有标志的标石。
容许最稀站网: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为满足各方面对水文资料最低要求,布设的最低限度水文站网。
相对水深:从水面算起的垂线上任一测点的深度与实际水深的比值。
测站特性:水文测站的水情变化规律、测验河段控制条件及水位流量关系特性的总称。 三、 判断题
1、浑水中干沙质量(容积)与浑水的总质量(总容积)的比值,称为含沙量。(√)
2、比降断面间距的测量,往返不符值,应小于测段距离的1/500。(×)
3、当在原设一组水尺中增加水尺时,其编号从原组水尺中最后排列的支号连续排列。(√)
4、计算日平均水位时,当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其它方法计算的结果与面积包围法相比超过1cm时,应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
12
5、水文测站的地形测量应在建站初期进行,以后地形有显著变化时应重新测量或局部重测。地形变化不大时,重测时间应不超过20年。(√)
6、对于有堤防河流的大断面测量,岸上部分应测到堤防背河侧的地面,无堤防而洪水漫溢至与河流平行的铁路、公路、围圩时,则测至其外侧。(√)
7、断面测量中水位变化≤10cm时,在同一岸观测开始和终了的水位,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水位。(×)
8、纵断面测量的测点间距应不大于比降断面间距的1/2。(√) 9、水尺零点高程测量时,往测与返测的高差、高程计算均应用校核(或基本)水准点作起算点。(√)
10、 实测关系点据与关系线无明显系统偏离时,系统误差可采用测点(或核正点)对关系线相对误差的均值。(√)
11、 受水生植物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在水生植物生长期,过水面积
减小,糙率增大,水位流量关系点子逐渐右移;在水生植物衰枯期,水位流量关系点子则逐渐左移。(×)
12、 起点距指测验断面上的固定起始点至某一垂线的直线距离。
(×)
13、 水面宽指测验断面上两岸水边点之间水面线的水平距离。(√) 14、 基本水尺断面一经设置,不准变动断面位置。(×) 15、 直立式水尺的靠桩宜做成圆柱形。(×)
16、 常用流速仪在使用时期,应不定期与备用流速仪进行比测。
(×)
17、 普通瓶式采样器适用于水深在1.0~5.0m的双程积深法和手工操作
取样。(√)
13
18、 横式采样器能在不同水深和含沙量条件下取样,但不宜用于缆道
测沙,精度要求较高时不宜使用。(√)
19、 绝对基面是将某一河口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零的水准基面。
(×)
20、 冻结基面是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固定基面。一般将测站第一次使
用的基面固定下来,作为冻结基面。(√)
21、 河道、堰闸站及水库坝下游断面的风向记法应以河流流向为准,
面向上游来判断风向。(×)
22、 自记水位计应与校核水尺进行一段时期的比测,比测合格后,方
可正式使用。(√)
23、 自记水位记录的摘录应在订正后进行。(√)
24、 一条垂线上相邻两测点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流速仪旋浆或旋杯的
半径。(×)
25、 一年内单样含沙量的测次分布,应能控制输沙量的变化过程。
(×)
26、 量水样容积宜在泥沙室进行。(×)
27、 换装在日记型自记雨量计钟筒上的记录纸,其底边必须与钟筒上
缘对齐。(×)
28、 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在每一仪器站的允许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
(√)
29、 加报的暴雨量不准跨时段和日界。(√)
30、 测量一个电路中的电压时,电压表应跨接在被测电压两端,也就
是说与被测电压和电路或负载串联。(×)
31、 E-601型蒸发器口缘应高出地面20cm,并保持水平。(×) 32、 一年内悬移质输沙率的测次,应主要分布在畅流期。(×)
14
33、 浮标系数应经过试验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
试验浮标系数。(√)
34、 单一曲线法适用于测站控制良好,各级流量都保持稳定的站。
(×)
35、 临时曲线法适用于不经常性冲淤的站,也可用于处理受回水影响
的水位流量关系。(×)
36、 河流中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是粒径较细的冲泻质,这种泥沙的
含量多少,主要决定于地表径流对流域表土的侵蚀。(√) 37、 水温变化一般是渐变连续的,并与气温变化趋势大致相应。
(√)
38、 为确定某一工程地点的设计洪峰流量而进行的洪水调查,所选定
的调查河段,以愈靠近水文站愈好。(×)
39、 每年用水准器或水平尺检查自记雨量计承雨器口面是否水平1~2
次。(√)
40、 水文观测记录坚持现场随测随记,一律用硬质铅笔记载。(√) 41、 浮标法测流属于面积----流速法。(√) 42、 比降----面积法测流属于水力学法。(√)
43、 泥沙运动对流速脉动有一定影响。悬移质含沙量对脉动有控制作
用,含沙量增大,流速脉动将增强,特别是高含沙量时更加显著。(×)
44、 用横式采样器取样,在水深较大时,应采用铅鱼悬挂仪器。
(√)
四、 选择题
1、水深指水体的自由水面到其床面的(A)距离。
A、垂直 B、水平 C、直线 D、曲线
15
2、水深的符号是(B)。
A、Z B、d C、h D、H 3、计算水位和高程的起始面叫(D)。
A、水准点 B、平面 C、断面 D、基面 4、水准点是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D)控制点。
A、水深 B、平面 C、高差 D、高程 5、断面面积指测验断面的某一(B)线与河床线所包围的面积。 A、垂直 B、水位 C、水面 D、水准 6、面积的符号是(D)。
A、C B、B C、m2 D、A 7、水面宽指测验断面上两岸水边点之间水面线的(D)距离。 A、目估 B、垂直 C、直线 D、水平 8、转子流速仪的工作原理是,转子绕着水流方向的垂直轴或水平轴转动,其转速与周围流体的(B)成单值对应关系。
A、比重 B、局部流速 C、流量 D、密度 9、流速仪在每次使用后,应立即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拆洗干净,并加(C)油。
A、机 B、煤 C、仪器润滑 D、黄 10、水位观测精度必须满足(B)要求。
A、防汛 B、使用 C、计算 D、分析 11、我国的标准基面是(A)基面。
A、黄海 B、大沽 C、黄河口 D、吴淞 12、水尺零点高程应记至(C)。
A、千米 B、厘米 C、毫米 D、米 13、水面起伏度应以(A)处的波浪幅度为准。
A、水尺 B、断面 C、岸边 D、中泓
16
14、在安装自记水位计之前或换记录纸时,应检查(D)感应水位的灵敏性和走时机构的正常性。
A、浮子 B、测井 C、进水管 D、水位轮 15、自记水位摘录应在(B)后进行。
A、比测 B、订正 C、观测 D、装订 16、枯水期河道水草丛生或河底石块堆积影响正常测流时,应随时(B)。
A、迁移断面 B、清除水草,平整河底 C、束狭河槽 D、停测
17、水样的沉淀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得少于(A)小时。 A、24 B、12 C、18 D、48
18、测量冰雹直径时,被测冰雹的直径为三个不同方向的平均值,记至(D)。
A、米 B、微米 C、分米 D、毫米 19、为了保证水文缆道安全操作,通航河流在进行测验时,必须按(C)部门的规定,设置明显的测量标志。
A、水文 B、水利 C、航道 D、主管 20、四等水准测量的路线长度一般应不大于(A)km。 A、15 B、20 C、30 D、40
21、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在每一仪器站的允许视线长度不超过(B)m。 A、50 B、100 C、70 D、80 22、水情电报中的指示组固定在(C)组之前。
A、流量 B、时间 C、站号 D、水位 23、所谓保护接零,简单地说就是把电气设备在(C)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
A、故障 B、不正常 C、正常 D、检修
17
24、高程基点的高度应使仪器对最远一点视线的俯角大于或等于 (A),特殊情况下,大于或等于20。
A、40 B、50 C、80 D、100 25、称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根据一年内大部分时期的含沙量确定。在一年内大部分时期的含沙量小于(C)kg/m3的测站,应使用1g/1000天平。
A、0.1 B、5.0 C、1.0 D、0.5
26、二、三类站枯水期连续三个月以上的时段输沙量小于多年平均输沙量的(D)%时,在该时段内,可以停测单样含沙量和输沙率。 A、1.0 B、5.0 C、10 D、3.0
27、河道干涸或断流时,应密切注视(B)变化,并应记录干涸或断流起止时间。
A、天气 B、水情 C、气温 D、风向
28、使用经纬仪和平板仪测定垂线及桩点的起点距时,应在测量最后一条垂线或一个桩点后,将仪器照准(A)校核一次。 A、原后视点 B、前视点 C、水准点 D、断面桩 29、大断面岸上部分的高程,应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往返测量的高差不符值应控制在±(D)K1/2mm范围内。
A、10 B、20 C、40 D、30
30、当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C)测流。
A、小浮标法 B、深水浮标法 C、中泓浮标法 D、浮杆法 31、用积时式采样器取样,当水深小于或等于 10m时,提放速度应小于垂线平均流速的(A)。
A、1/5 B、1/3 C、1/4 D、1/10
18
32、用积时式采样器取样时,仪器取样容积与仪器水样仓或盛样容器的容积之比应小于(D)。
A、0.5 B、0.6 C、0.7 D、0.9
33、进行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当水样需作颗粒分析时,应加测(B)。 A、气温 B、水温 C、水面比降 D、泥沙密度 34、在感量为10mg的天平上用500ml的比重瓶以置换法处理水样的最小沙重量是(C)g。
A、2.0 B、3.0 C、7.0 D、5.0
35、比重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在使用约(B)次后,应对比重瓶进行换测和重新检定。
A、50 B、100 C、80 D、200
36、当跨河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在300m以内时,视线高度至水面距离不得小于(C)m。
A、3 B、1 C、2 D、5
37、在高洪期间,当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痕,以(B)等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均值作为峰顶水位,并应判断出现的时间和在水位观测记载表的备注栏中说明情况。 A、五 B、四 C、三 D、二
38、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2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枯水、冰期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或流量变化平缓,采用巡测资料推算流量,年径流的误差在(D)以内者,可实行巡测。
A、10% B、15% C、20% D、允许范围 39、凡单断沙为直线关系,关系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当年实测单沙的(C )%以上时,可作高沙部分延长。 A、10 B、20 C、50 D、40
19
40、含沙量的变化与(D)的变化常有一定的关系。可根据其及含沙量历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对照检查本年资料的合理性。 A、水位 B、降水量 C、水温 D、流量
41、在正点前(A)分钟到达蒸发场,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正点测记蒸发量。
A、10 B、8 C、5 D、2 4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尺矢距应小于(C)mm。 A、10 B、15 C、8 D、25
五、 简答题 1、每年水尺零点高程校测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原则是什么?
答:水尺零点高程的校测次数与时间,应以能掌握水尺零点高程的变动情况,取得准确连续的水位资料为原则。在每年年初或汛前应将所有水尺全部校测一次,汛后应将本年洪水到达过的水尺全部校测一次。冲淤严重或漂浮物较多的测站,在每次洪水后,必须对洪水到达过的水尺校测一次。当发现水尺变动或在整理水位观测结果时发现水尺零点高程有疑问,应及时进行校测。 2、怎样消除和控制人工观测水位时的误差?
答:①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蹲下,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折光。②有波浪时,可利用水面的暂时平静进行观读或者读取峰顶、谷底水位,取其平均值。波浪较大时,可先套好静水箱再进行观测。③当水尺水位受阻水影响时,应尽可能先排除阻水因素,再进行观测。④随时校对观测的时钟。⑤采取多次观读,取平均值。 3、自记水位记录的摘录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自记水位记录的摘录应符合以下规定:①自记水位记录的摘录应在订正后进行,摘录的成果,应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并应满
20
足计算日平均水位、统计特征值和推算流量的需要。②一般站水位变化不大且变率均匀时,可按等时距摘录;水位变化急剧且变率不均匀时,应加摘转折点。摘录的时刻宜选在6分钟的整倍数之处。8时水位和特征值水位必须摘录。当需要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时,零时和24时水位必须摘录。摘录点应在记录线上逐一标出,并应注明水位数值。③潮水位站应摘录高、低潮水位及其出现时刻。对具有代表性的大潮以及受洪水影响的最大洪峰,在较大转折点处应选点摘录。沿海及河口附近测站,当有需要时,应加摘每小时的潮水位。 4、水文测站地形测量的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答:水文测站地形测量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河道站在垂直水流方向的宽度,应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0.5~1.0m;漫滩大的河流应测至漫滩边界;有堤防的河段应测至堤防背河侧的地面。在顺水流方向的长度,应包括对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全河段,其长度应大于宽度,漫滩大的可适当变通。②水库、堰闸、渠道站应包括各观测地段。当观测地段较分散时,可用小比例尺图标明各观测地段位置,各地段按需要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5、由测站完成的水文资料整编阶段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答:由测站完成的水文资料整编阶段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有:①测站考证;②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③确定整编方法、定线;④数据整理和输入;⑤整编;⑥单站合理性检查;⑦编写单站整编说明。
6、在每次使用流速仪之前,应做哪些常规检查?使用之后做哪些保养?
答:在每次使用流速仪之前,必须检查仪器有无污损、变形、仪器旋转是否灵活及接触丝与信号是否正常等情况。①流速仪在每次使用后,应立即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拆洗干净,并加仪器润滑油。②流速仪装入箱内时,转子部分应悬空搁置。③长期储藏备用的流速
21
仪,易锈部件必须涂黄油保护。④仪器箱应放于干燥通风处,并应远离高温和有腐蚀性的物质。仪器箱上不应堆放重物。⑤仪器所有的零附件及工具,应随用随放还原处。⑥仪器说明书和检定图表、公式等应妥善保存。
7、测速垂线布设有哪些基本规定?
答:①测速垂线的布设宜均匀分布,并应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割大补。主槽垂线应较河滩为密。对测流断面内大于总流量1%的独股水流、串沟,应布设测速垂线。②随水位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明显变化的,可分高、中、低水位级分别布设测速垂线。③在测速垂线的位置宜固定,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调整或补充测速垂线:a、水位涨落或河岸冲淤,使靠岸边的垂线离岸边太远或太近时;b、断面上出现死水、回流,需确定死水、回流边界或回流量时;c、河底地形或测点流速沿河宽河宽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时;d、冰期的冰花分布不均匀或测速垂线上冻实时。
8、简答你站的设站目的。 9、简答你站的水情拍报任务。 10、 常用流速仪何时进行比测?
答:常用流速仪在使用时期,应定期与备用流速仪进行比测。其比测次数,可根据流速仪的性能、使用历时的长短及使用期间流速和含沙量的大小情况而定。当流速仪实际使用50~80h时应比测一次。 11、 流量测次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以满足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原则。水位流量关系稳定的测站测次,每年不应少于15次。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测站测次,应满足推算逐日流量和各项特征值的要求。当发生洪水、枯水超出历年实测流量的水位时,应对超出部分增加测次。
22
12、 浮标法测流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①观测基本水尺、测流断面水尺、比降水尺水位。②投放浮标,观测每个浮标流经上、下断面间的运行历时,测定每个浮标流经中断面线时的位置。
13、 简答普通水准仪的结构以及检验内容。
答:普通水准仪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工作标准器:长水准器、圆水准器;瞄准读数机构:望远镜;安放系统:微倾机构、竖轴、制微动机构、脚螺旋、脚架。检验内容:外观及一般性的检查、圆水准器(概略水准气泡)安置正确性的检验、十字丝的检验、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的检验、i角的检验。 14、 简答水尺零点高程的考证方法。
答:引起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的原因较多,如水准点高程变动、水准测量错误、水尺本身被碰撞或冰冻上拔等。考证时,要对本年水尺零点高程的接测和校测记录全面了解,列表比较,查明有无变动。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时段采用的水尺零点高程。
15、 水文站定位观测补充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水文站定位观测补充调查的基本内容有:①水利设施和河道治理变化情况。水利设施包括对径流有明显影响的水库、闸坝、排灌站、引水渠等水利工程设施的主要指标和基本情况;河流治理变化情况包括干流和主要一级支流河道的治理以及流域界限、集水面积的明显变化等情况。②蓄水量、引进引出水量、灌溉面积和平灌溉定额。③滞洪、分洪、决口等情况。④其它对测站资料发生显著影响的情况。调查的方法有①野外调查。②建立委托观测点。③巡回测量。④搜集其他部门和群众观测的水文资料。⑤调查访问。 16、 水文缆道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3
答:各种水文缆道主要由承载、驱动、讯号、操作控制、防附设备等五大部分组成。 17、 什么叫单宽流量?
答: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上单位宽度的狭条面积的水量称为单宽流量。
18、 简答天然河道中影响流速脉动的主要因素。
答:天然河道中,影响流速脉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河床糙率;②坡降;③断面形状不规则;④泥沙运动;⑤水深。 19、 简答水文缆道锚碇的养护措施。
答:定期检查锚碇有无位移,锚碇附近土壤有无裂纹、崩塌、沉陷现象;钢丝绳夹头是否松动,锚杆是否生锈。锚碇周围应有排水措施,以防积水。
20、 地表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地表水资源的评价,是以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地表水体作为评价对象,对其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分析评定。
21、 引起大断面水深测量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引起大断面水深测量误差的因素有:波浪或测具阻水较大,影响观测;水深测量在横断面上的位置与起点距测量不吻合;悬索的偏角较大;测深杆的刻划或测绳的标志不准,施测时测杆或测锤陷入河床;超声波深测仪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或超声波深测仪的频率与河床地质特征不适应;水深测量的仪器设备在施测前缺少必要的检查和校测。
22、 采用流速仪法测流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答:采用流速仪法测流应具备的条件有:①断面内大多数测点的流速不超过流速仪的测速范围,在特殊情况下超出了适用范围,应在资料
24
中说明。②垂线水深不应小于流速仪用一点法测速的必要水深。③在一次测流的起止时间内,水位涨落差不应大于平均水深的10%;水深较小而涨落急剧的河流,一次测流中的水位涨落差不应大于平均水深的20%。④流经测流断面的漂浮物不致频繁影响流速仪正常运转。 23、 流速仪法测流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答:流速仪法测流的误差来源有:①起点距定位误差。②水深测量误差。③流速测点定位误差。④流向偏角导致的误差。⑤入水物体干扰流态导致的误差。⑥流速仪轴线与流线不平行导致的误差。⑦停表或其它计时装置导致的误差。
24、 自记水位记录的仪器测量误差有哪些?
答:自记水位记录的仪器测量有:①机械摩阻产生的滞后误差。②悬索重量转移改变浮子吃水深度产生的误差。③平衡锤入水改变浮子入水深度引起的误差。④水位轮、悬索直径公差形成的误差。⑤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水位轮悬索尺寸变化造成的误差。⑥机械传动空程引起的误差。⑦走时机构的时间误差。⑧记录纸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产生伸缩引起的误差。
25、 决定水位流量关系稳定的条件有哪些?试用曼宁公式来说明。 答:水位流量关系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影响流量的各水力因素是否稳定。可用曼宁公式证明。
211321VRS QAVAR3S2
nn21式中 Q──流量,m3/s;A──断面面积,m2;n──糙率;
V──断面平均流速,m/s;R──水力半径,m;S──水面比降。
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河床糙率、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便,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
25
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曲线。
26、 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照进行流量单站合理性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照进行流量单站合理性检查的内容有:高水控制较好,冲淤或回水影响不严重时,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部分的趋势,应基本一致;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低水部分的变化,应该是连续的,相邻年份年头年尾曲线应衔接或接近一致;水情相似年份的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变动程度相似;用相同方法处理的单值化曲线,其趋势应是相似的。如发现曲线有异常情况,应检查其原因。
通过检查,可发现定线是否正确及高水延长是否妥当。 27、 简答应建立的水文缆道管理制度。
答:根据本站实际情况建立水文缆道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交制度,设备维修养护制度等。上级领导机关应对缆道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
28、 简答水位变化的一般特性。
答:水位变化的一般特性有:水位变化的连续性、涨落率的渐变性、洪水涨陡落缓的特性等。
29、 简答单次流量测验成果的检查分析内容。
答:单次流量测验成果的检查分析内容有:①测点流速、垂线流速、水深和起点距测量记录的检查分析。②流量测验成果的合理性检查分析。③流量测次布置的合理性检查分析。
30、 用连时序法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6
答:若水位流量关系受某一因素或混合因素影响而连续变化时,可用连时序法定线。使用此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较多,并能控制流量关系变化的转折点。
31、 影响河流含沙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河流中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是粒径较细的冲泻质,这种泥沙的含量多少,主要决定于地表径流对流域表土的侵蚀。它与流域坡度、土壤、季节性气候变化、降雨强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河流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也就决定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和变化。 32、 造成降水量观测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用雨量器(计)观测降水量,由于受到观测场环境、气候、仪器性能、安装方式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使降水量观测值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误差包括:风力误差、湿润误差、蒸发误差、溅水误差、积雪漂移误差、仪器误差和测记误差。 33、 怎样插补缺测之日的降水量?
答:降水量缺测之日,可根据地形、气候条件和邻近站降水量分布情况,采用邻站平均值法、比例法和等值线法进行插补。 34、 简答大断面测量的范围。
答:大断面测量的范围应为水下部分的水道断面测量和岸上部分的水准测量。岸上部分应测至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0.5~1.0m。漫滩较远的河流,可测至最高洪水边界;有堤防的河流,应测至堤防背河侧的地面为止。
35、 说明枯水位的观测方法。
答:①当水边即将退出最后一支水尺时,应及时向河心方向增设水尺,以测得最低水位及其出现时间。②河道干涸或断流时,应密切注视水情变化,并应记录干涸或断流起止时间。③通航河流在接近低水位期间时,应根据需要增加测次,测得最低水位及其出现时间。
27
36、 怎样绘制水位流量关系图?
答:①以同一水位为纵坐标,自作至右,依次以流量、面积、流速为横坐标点绘于普通坐标纸上。选定适当比例尺(一般宜选1、2、5的十、百、千倍数),使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分别与横坐标大致成45°、60°、60°的交角,并使三种曲线互不交叉。②流量变幅大、测次较多,水位流量关系点子分布散乱的站,可分期点绘关系图,一般再综合绘制一张总图。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部,读数误差超过2.5%的部分,应另绘放大图,在放大后的关系曲线上推求的流量应与原线相应数值吻合。流量很小,点子很少时,误差可适当放宽。③为使前后年资料衔接,图中应绘出上年末和下年初的3~5个点子。
37、 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有哪几种形式?
答: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有:①受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②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③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④受水生植物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⑤受结冰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⑥受混合因素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38、 降水量观测场地如何设置?
答:①观测场地面积仅设一台雨量器(计)时为4×4m2,同时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时为4×6m2;雨量器(计)上加防风圈测雪及设置测雪板或地面雨量器时,应加大观测场地面积。②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的高度不宜超过20cm。场地四周设置栅栏防护。场内铺设观测人行小路。栅栏条的疏密以不阻滞空气流通又能削弱通过观测场的风力为准,在多雪地区还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灌木防护。栅栏或灌木的高度一般为1.2~1.5m,并应常年保持一定的高度。杆式雨量器(计),可在其周围半径为1.0m的范围内设置栅栏防护。③观测场内的仪器安置要使仪器相互不受影
28
响,观测场内的小路及门的设置方向,要便于进行观测工作,一般观测场地的布置应使仪器相互的间距和仪器至栅栏的距离为2m。④在观测场地的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所在的方位、高度及其边缘至仪器的距离,在山区应测量仪器至山顶的仰角。 39、 如何进行降水量资料的综合合理性检查?
答:①邻站逐日降水量对照。用各站的逐日降水量表直接对比,也可编制各站逐日降水量对照表比较。在发生大暴雨或发现有问题的地区,可用相邻各站某次暴雨的自记累积曲线或编制时段降水量对照表进行检查。通常相邻站的降水时间、降水量、降水过程是相近似的。如果发现某站情况特殊,要进一步检查其原因,是否观测有误或雨区移动、地形特点所造成。②邻站月、年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对照。可编制月、年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对照表进行检查。各站可按其地理位置,自北而南、自西而东的次序排列,也可采用其它排列方法,使相邻站在表中排在相近的位置上。检查时,若发现某站降水量或降水日数与邻站相差较大,应分析原因,并在有关表中附注说明。③暴雨、汛期及年降水量等值线检查。 40、 怎样维护自记雨量计?
答:①注意保护仪器,防止碰撞,保持器身稳定,器口水平不变形。无人驻守的雨量站,应对仪器采取特殊安全防护措施。②保持仪器内外清洁,每月在无雨时细心按仪器说明书要求清洗仪器内外尘土一次,随时清除承雨器中的树叶、昆虫等杂物,保持传感器承雨汇流畅通,反映灵敏,计量准确。③多风沙地区在无雨或少雨季节,将承雨器加盖,但要注意在降雨前及时将盖打开。④在结冰期间自记雨量计停止使用时,应将仪器内积水排空,全面检查养护仪器,器口加盖,用塑料布包扎器身。也可将仪器取回室内保存。
长期自记雨量计的维护工作,在每次换纸或巡回检查时均应进行。
29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