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概论》的重点题目

《思想概论》的重点题目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章 ⽑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 什么是⽑泽东思想?

  答:⽑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如何理解⽑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涵义?(论述)  答:第⼀,⽑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和发展。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各国⽆产阶级政党⾏动的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  2、⽑泽东思想就是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般原理创造性地运⽤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场、观点和⽅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说明中国⾰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泽东思想是⼀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凡是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号,⽆论是出⾃⽑泽东本⼈的⾔论还是党的⽂件,都不能纳⼊⽑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都不属于⽑泽东思想。  第三,⽑泽东思想是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命和建设的理论,就是对全党和全国⼈民⾰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凝聚了党和⼈民的集体智慧。在⽑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作出了巨⼤贡献。他们对中国⾰命和建设这些或那些⽅⾯的经验所做的系统的总结,补充、丰富、发展了⽑泽东论著中的许多观点。因此,⽑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泽东思想产⽣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泽东思想产⽣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其次,⽑泽东思想的产⽣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第三,新的社会⽣产⼒的增长和⼯⼈运动的发展,为⽑泽东思想的产⽣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新⽂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与传播,为⽑泽东思想的产⽣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第五,中国党领导的⼈民⾰命,是⽑泽东思想产⽣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四、为什么说⽑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第⼀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答: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各国⽆产阶级政党⾏动的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  2、⽑泽东思想就是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般原理创造性地运⽤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场、观点和⽅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说明中国⾰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五、 如何理解群众路线是中国党的根本路线?(论述)

  答:1、群众路线,就是⼀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全意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

  2、⼀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内容。这个观点⼤致包括下列涵义:(⼀)⼀切为了群众,这是⽆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切向⼈民群众负责,把向⼈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致性当作⼀切⼯作的出发点。(三)相信群众能够⾃⼰⾃⼰。(四)虚⼼向⼈民群众学习。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党最基本的领导⽅法和⼯作⽅法。它正确的揭⽰了党和⼈民群众的关系,指明了正确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还深刻说明了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致性,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法。

  4、群众路线是中国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切组织和⼀切⼯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  六、 为什么说独⽴⾃主是中国⾰命和建设的基本⽴⾜点?(论述)

  答:1、独⽴⾃主,⾃⼒更⽣,是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提出的根本⽅针,是中国⾰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民⾃⼰的智慧和⼒量进⾏⾰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2、⽆产阶级⾰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产阶级互相⽀持和帮助,但⾸先需要各国⽆产阶级⽴⾜于本国,依靠本国⼈民的⼒量,搞好本国的⾰命事业。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基本原则。  (1) ⼟地⾰命战争时期,⽑泽东独⽴⾃主地开辟了中国民主⾰命的新道路。

  (2) 抗⽇战争时期,⽑泽东提出了抗⽇统⼀战线中的独⽴⾃主的⽅针和独⽴⾃主的战略原则,以及⾃⼰动⼿、丰⾐⾜⾷的经济⽅针,从⽽壮⼤了抗⽇民主⼒量,指导中国⼈民夺取了抗⽇战争的胜利。

  (3) 战争时期,⽑泽东明确提出了“⾃⼒更⽣”的⽅针,强调依靠中国⼈民⾃⼰的⼒量,打败中外⼀切*。

  (4) 新中国成⽴后,独⽴⾃主、⾃⼒更⽣的⽅针成为⼀项基本国策。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泽东明确提出了独⽴⾃主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邓⼩平在总结中国⾰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时,把独⽴⾃主、⾃⼒更⽣作为中国经验的第⼀条,并指出:独⽴⾃主,⾃⼒更⽣,⽆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点。  七、 如何完整准确地发展⽑泽东思想?

  答:⾸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从⽑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完整、准确的理解。尤其要着重掌握⽑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场、观点和⽅法。  其次,要把⽑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不可能⼀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泽东思想,才能永葆⽑泽东思想的青春和活⼒。  ⼋、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主是⽑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1、它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原则,是⽑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它们是贯穿于⽑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核⼼内容,成为连接各个部分的纽带和基础,使⽑泽东思想构成⼀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它们是指导中国⾰命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法,是贯穿于中国党⼈的全部⾰命实践中。所以,它们成为⽑泽东思想中科学性和⽣命⼒的核⼼内容。

  九、 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是⼀脉相承的统⼀的科学体系?  (论述)

  答:1、⽑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创⽴和形成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解决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2、⽑泽东思想、邓⼩平理论的最基本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和传播,就不能形成⽑泽东思想,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就不可能形成邓⼩平理论。

  3、⽑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场、观点、⽅法是⼀致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泽东思想、邓⼩平理论的精髓,它就像⼀条红线连接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  第⼆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命总路线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答:第⼀,帝国主义侵略势⼒⽇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量。成为近代中国⼀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中国的封建势⼒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狼狈为*,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侵,使封建时代的⾃给⾃⾜的⾃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且同买办资本和⾼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范围,中国政治、经济、⽂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历史任务:⼀个是求得民族独⽴和⼈民,⼀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  ⼆、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命向新民主主义⾰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论述)

  答:1、旧民主主义⾰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破产和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不通。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社会的发展客观要求由新的⾰命阶级和新的⾰命形式来完成。

  2、⾟亥⾰命后,随着民族⼯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阶级队伍逐步发展壮⼤,⼯⼈运动⽔平明显提⾼,为⾰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和领导⼒量。

  3、新⽂化运动的兴起,⼗⽉⾰命胜利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泛传播,使中国⽆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的觉悟得到很⼤提⾼,为⾰命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

  4、第⼀次世界⼤战和⼗⽉⾰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时代,为⾰命的转变提供了时代条件。

  三、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

  答: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集中表述是:⽆产阶级领导的、⼈民⼤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命。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导下,⽑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化纲领进⾏了系统论述,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作了理论上与上的准备。  四、 ⼆⼤提出的民主⾰命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1922年7⽉在上海召开的⼆⼤,初步揭⽰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党的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主义。在现阶段的⾰命纲领是:*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统⼀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在全国⼈民⾯前破天荒地第⼀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同时也表明,中国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步。

  五、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主要对象?(论述)  答:1、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最凶恶的敌⼈

  (1) 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化等各⽅⾯控制、操纵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的经济利益。

  (2) 政治上,西⽅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经济上,帝国主义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化上,实施⽂化侵略,⿇醉中国⼈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服务的买办⽂⼈。

  (3) 西⽅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放⽕,抢劫财物,⽆恶不作,对中国⼈民犯下了滔天罪⾏,给中国⼈民带来⽆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2、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1)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统治的社会基础。  (2) 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3) 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给⾃⾜的特点,使中国⽣产⼒低下,⼈民⽣活极度贫困。反对封建主义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统治,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4)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六、 民族⾰命与民主⾰命的关系?

  答:1、中国⾰命既是对外*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命,⼜是对内*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命。

  2、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帮助农民*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命的强⼤的队伍⽽*帝国主义的统治。

  七、 中国⽆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

  答:第⼀,中国⽆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历少有的。因此,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命⽃争中⽐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  第⼆,中国⽆产阶级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产阶级⼈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中城市,便于组织。

  中国⽆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个特别能战⽃的最⾰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命的重任。  ⼋、 如何坚持和把握⽆产阶级领导权?

  答:1、坚持和把握⽆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泛统⼀战线,这是实现⽆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2、在同资产阶级建⽴统⼀战线时,实⾏独⽴⾃主,既联合⼜⽃争的⽅针,是保持⽆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3、建⽴⼀⽀强⼤的⾰命武装,是保证⽆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柱;  4、加强⽆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九、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命?/新民主主义⾰命的特点?  (论述)

  答:第⼀,新民主主义⾰命是⽆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是属于中国⽆产阶级了。

  第⼆,新民主主义⾰命发⽣在⼗⽉⾰命之后,属于世界⽆产阶级⾰命的范畴。第⼀次世界⼤战和⼗⽉社会主义⾰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向,开始了⽆产阶级⾰命的新时代。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命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命的范畴,⽽是属于世界⽆产阶级社会主义⾰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命、改良或其他形式反封建反侵略的⽃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后,中国⼈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的宇宙观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命的⼀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特点?

  答:第⼀,“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产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们在内的⼏个⾰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民代表⼤会制。

  第三,新民主主义政治是⼀种过渡性质。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有⾮社会主义因素,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的。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争是⽆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答:第⼀,农民是中国⾰命的主要⼒量,是中国⾰命的最⼴⼤的动⼒,是中国⾰命队伍的主⼒军。  第⼆,农民-这是中国的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民的武装⼒量,绝⼤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第三,中国⾰命进⾏长期的武装⽃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中国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论述)  答:第⼀,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 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地⽅性农业经济⼴泛存在,这就为红⾊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农民⼜是⾰命的主⼒军,这⼜使红⾊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

使红⾊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3) 由于中国是⼀个⼤国,⾰命⼒量有⼴泛回旋余地。

  第⼆,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命形势,是中国红⾊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第五,党的正确领导,是红⾊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三、《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第⼀次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积极提倡“党⼈从⽃争中创造新局⾯的思想路线”。

  3、从思想路线的⾼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明了⽅向,并把这⼀道路的理论建⽴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四、怎样理解农民问题是中国⾰命的基本问题?

  答:第⼀,⽑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命的中⼼问题。他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帝国主义,内⽽统治阶级,对于其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命,国民⾰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命。  第⼆,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命的主⼒军。

  第三,⽑泽东强调⽆产阶级领导农民⽃争在*反动政权,建⽴⼈民⾰命政权中的重⼤作⽤。  五、⼟地战争时期党的⼟地⾰命路线和⽅法是什么?

  答:路线:依靠贫农,联合中农,富农,保护中⼩⼯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地所有制。

  ⽅法:以乡为单位,按⼈⼝平均分配⼟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六、为什么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主要作⽤?  答:第⼀,民众是战争⼈⼒的资源,建⽴优势的,民众是兵⼒的源泉。  第⼆,民众也是战争物⼒和财⼒的源泉。

  第三,民⼼的向背,民众拥护和⽀持,是战争的精神⼒量。

  第四,民众参加到战争中来,使武装⽃争和⾮武装⽃争结合,限度地发挥战争的整体威⼒。  七、⼈民战争与⾰命根据地的关系是什么?

  答:1、中国⾰命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因此,进⾏⼈民战争必须以农村⾰命根据地为依托。

  2、必须依靠⼈民群众,把落后的农村造就成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和⽂化上的强*阵地,造就成夺取城市乃⾄全国政权的战略基地。

  3、没有农村⾰命根据地,⼈民战争就不可能有⼈⼒、物⼒资源,也不可能为⼈民战争的⾰命提供休整、补充和训练的场所。

  4、要进⾏⼈民战争就必须发动⼴⼤农民开展⼟地⾰命,调动⼴⼤农民的⽣产积极性和⾰命积极性,建⽴强有⼒的农村⾰命根据地。

  ⼋、简述⽑泽东积极防御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答:⾸先,⽑泽东认为战略防御有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我们应该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其次,⽑泽东把积极防御的战略⽅针,具体化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作战⽅针。  最后,积极防御要求我军创造条件,进⾏有效的战役战⽃中的外线的进攻战。

  意义: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泽东⼈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  九、集中优势兵⼒,各个歼灭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

  答:第⼀,它是实现战争胜利的最有效的⼿段。集中优势兵⼒,才能给敌⼈以决定性打击。  第⼆,能使敌⼈⼠⽓沮丧,我则⼈⼼振奋。

  第三,可以使敌⼈的⼈⼒物⼒不断减少,⽽使我军的⼈⼒物⼒不断得到补充,使⾰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和发展。  第四,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敌军的增援队,始终保持战场的主动权。  第四章 统⼀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在中国建⽴⾰命统⼀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  答:(⼀)建⽴⼴泛统⼀战线的必要性:

  1、从理论上看,建⽴⾰命统⼀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

  ⽆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战线,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命,还是殖民地国家⽆产阶级领导的⼈民民主⾰命,⽆⼀例外地都需要正确解决这⼀⾄关重要的、关系到⾰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决定了建⽴⾰命统⼀战线是必要的。

  中国社会是⼀个“两头⼩中间⼤”的社会,⽆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都只占⼈⼝的少数并尖锐对⽴,⽽农民、城市⼩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的绝⼤多数。他们往往在⾰命中具有举⾜轻重的作⽤。中国的⽆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否率领他们去*共同的敌⼈,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在⼀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并保持⾰命的统⼀战线。  3、敌强我弱决定了建⽴⾰命统⼀战线是必要的。

  在中国⾰命全部过程中,由于⾰命所⾯临的敌⼈异常强⼤,导致了中国⾰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泛的统⼀战线的策略,利⽤⼀切可以利⽤的⽭盾,努⼒争取⼀切可以争取的⼒量,壮⼤⾃⼰,削弱敌⼈,改变敌我⼒量对⽐,从⽽争取⾰命的彻底胜利。

  (⼆)建⽴⼴泛统⼀战线的可能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内部存在尖锐的阶级⽭盾;在外部有不可调和的民族⽭盾,还存在各种政治派别的⽭盾。种种错综复杂的⽭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不断发⽣推移、转化和变迁。这种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盾建⽴和发展统⼀战线的可能性。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这⼀历史条件决定了⽆产阶级可以把⼀切爱国的、不⽢⼼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们团结在⾃⼰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多数⼈⼝在内的最⼴泛的统⼀战线。

  (1) 中国的⼯⼈、农民和城市⼩资产阶级不但占了全国⼈⼝的多数,⽽且⾰命要求强烈,是⽆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依靠⼒量,是统⼀战线中的左派。

  (2)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军阀的压迫和排挤,在⼀定时期内和⼀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命⽃争;但⼜缺乏⾰命的彻底性,所以他们是统⼀战线中的中间派,是⽆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努⼒争取的⼒量。

  (3)中国带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历来是⾰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所以⼀些⼤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定程度上和⼀定时期内参加到⽃争中去。在这种情况下,⽆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同这样的⼤资产阶级集团建⽴统⼀战线。这时,他们就成了⽆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暂时的同盟者。  ⼆、抗⽇民族统⼀战线的特点?

  答:第⼀,⼴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盾。抗⽇民族统⼀战线不仅包括⼯⼈、农民、城市⼩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且包括以蒋介⽯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地主⼤资产阶级,具有⼴泛的民族性。也就决定了抗⽇民族统⼀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盾和⽃争。

  第⼆,有政权、的合作。国共两党都有⾃⼰的政权和,两党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在全民族抗战总⽬标下的合作。

  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涉及两党关系及合作抗⽇的事宜,只能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这就增强了党在统⼀战线中坚持独⽴⾃主原则的必要性。

  三、为什么说和策略是关系中国⾰命成败的⼤问题?(论述)

  答:1、所谓,就是⽆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定历史时期的⾰命任务⽽制定的⾏动准则、规范和限度;所谓策略,就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的相应的⾏动⽅针、⽃争⽅式和⼿段。

  2、⾰命政党和⾰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定的相联系着。都是在为实⾏某种⽽⽃争着。

  3、党的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体现。和策略正确与否,关系着党能否⼴泛⽽有效地团结多数⼈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每⼀个历史时期的战略⽬标⽽努⼒奋⽃。

  4、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是为路线和战略任务服务的⼯具和⼿段。  5、和策略关系着⾰命政党能否时刻统⼀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量。

  6、只有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产阶级领导的正确性,进⽽才能卓有成效地团结和率领同盟军共同奋⽃,以实现⽆产阶级的战略任务。可以说,没有正确的和策略,就没有统⼀战线。  四、简述⾰命统⼀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内容、地位、作⽤?

  答:1、内容:⼀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个是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2、地位:(1)第⼀个联盟,即以⼯农联盟为主体的⼯⼈阶级同其他劳动⼈民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

  (2)第⼆个联盟,即⼯⼈阶级同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劳动⼈民的联盟,是⾮基本的,但⼜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3、作⽤:(1)只有⾸先发展和巩固这个联盟,统⼀战线才能够真正坚强有⼒;才有助于推动其他中间阶级、阶层、集团参加⾰命和参加统⼀战线;才有⼒量去孤⽴、分化、⽡解和消灭敌⼈,夺取⾰命⽃争的胜利。

  (2)争取同民族资产阶级合作,或者使他们保持中⽴,对于争取其他中间⼒量,孤⽴⼤地主⼤资产阶级,是极为有利的。

  五、试分析坚持和发展统⼀战线的⽅针和原则?(论述)

  答: 1、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在长期的⾰命实践中,形成和实⾏了⼀系列重要的策略⽅针和策略原则。这些⽅针和原则主要有:(1)统⼀战线中的独⽴⾃主的原则;(2)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盾、团结多数的原则;(3)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2、所谓独⽴⾃主,就是指在统⼀战线中,⽆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性。正确理解这个原则,应包含两⽅⾯的涵义。⼀⽅⾯,要讲统⼀性。另⼀⽅⾯,要讲独⽴性。⽆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坚持独⽴⾃主的原则,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性,才能及时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针、,实现⾃⼰在统⼀战线中的领导权,完成⾃⼰的历史使命。

  3、中国党在研究和制定统⼀战线的策略⽅针和策略原则时,总是坚持阶级分析的⽅法,对统⼀战线的阶级构成进⾏科学分析。统⼀战线的根本⽬的就是要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量,限度地孤⽴主要的敌⼈,这就要善于利⽤敌⼈内部的⽭盾,在敌⼈营垒中找朋友。随着主要⽭盾的变化,统⼀战线的性质、任务和成分也会发⽣变化,党的也需进⾏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争取和团结⼤多数,完成新的⾰命任务。

  4、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是坚持和发展统⼀战线的⼜⼀条基本原则。在统⼀战线问题上,⽆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的独⽴性,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到当前⾰命纲领的⽔平,⽽不是把⾃⼰降低到同盟者的⽔平。这就是原则性。但是,原则性必须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机动地运⽤各种⽃争形式,及时地改变⾃⼰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

  六、为什么必须坚持⽆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战线中的领导权?(论述)

  答:1、领导权问题,是⾰命统⼀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坚持⽆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命统⼀战线中的领导权,既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线理论的⼀条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命统⼀战线的⼀条基本经验和⼀个基本特点。

  2、这是由中国⾰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命,是新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的的⾰命。统⼀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是由中国⾰命的领导权问题派⽣的,其领导权问题必然是同⾰命的领导权问题相⼀致的。⾃然只能是⽆产阶级领导下的⾰命统⼀战线。

  3、是由中国⽆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产阶级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最先进、最⾰命、最有前途的阶级。中国党是中国⼯⼈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命政党,这就决定了中国⽆产阶级通过中国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切爱国者团结在⾃⼰周围,组成最⼴泛的⾰命统⼀战线,为实现⾰命的纲领和任务⽽奋⽃。

  七、⽆产阶级在统⼀战线中应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论述)

  答:1、中国⾰命和中国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过来的。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联合⼜⽃争的关系,对中国⾰命统⼀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党不在⼀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命就不能发展;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同它进⾏坚决的、严肃的“和平”⽃争,党就会⽡解,⾰命就会失败;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时,不进⾏坚决的、严肃的武装⽃争,党也会⽡解,⾰命也会失败。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个爱国的,同时⼜具有两⾯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经济的和政治的地位,规定了他们在中国⾰命中的两⾯性,即既有⾰命性的⼀⾯,⼜有同敌⼈相妥协的⼀⾯。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性,⽆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对他们实⾏⼜联合⼜⽃争的策略。

  3、中国的带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历来是中国⾰命的对象。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或特殊政治条件下,⼀部分⼤资产阶级便会推⾏其两⾯,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该对他们实⾏⼜联合⼜⽃争的,与其建⽴⼀定程度上的暂时的联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