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铅笔芯
B.盐水
C.铜丝
D.橡胶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摩擦起电中带正电的物体是因为得到正电荷 3.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善于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B.绝缘体不善于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为导体 4.关于验电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验电器是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制成的
B.通过观察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比较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 C.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球也能带上与它同种的电荷 D.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5.在干燥的环境下,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其中一根靠近被吊起的另一根,它们相互排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B.玻璃棒得到电子带正电
C.在潮湿的环境下重复实验,它们相互吸引 D.玻璃棒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绝缘体
6.一个轻质小球靠近带负电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A.可能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一定不带电
7.“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口罩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在口罩防护作用当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无纺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具有很好的静电吸附能力。下列哪种材料可以检验口罩静电吸附效果( ) A.铁块
B.小纸屑
C.石块
D.铜块
8.小明同学用塑料梳子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塑料梳子能够吸引碎纸片。上述过程中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和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这个现象说明( ) A.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负电,塑料梳子带正电 B.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正电,塑料梳子带负电 C.摩擦时,只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使塑料梳子带了正电 D.摩擦时,头发上的电子向塑料梳子转移,使塑料梳子带了负电
9.三个轻质小球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若乙球带正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可能带正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B.甲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C.甲球一定带正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D.甲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10.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
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11.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 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12.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瞬间( ) A.有原子从A向B移动 B.有电子从A向B移动 C.有原子核从B向A移动 D.有电子从B向A移动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早在公元前600年,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的转移;用验电器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它利用原理是 。
14.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丝绸因 (选填“得到”或者“失去”)电子而带上 电荷,用它去靠近一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 。(选填“吸引”或“排斥”) 15.干燥的季节,黑暗处脱毛衣,听到“噼啪”声的同时,还会看到闪光,是由于毛衣与内
衣 起电后放电而导致的;夏季雷雨时,天空划过的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 现象。
1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会出现头发蓬松的现象,此时梳子与头发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玻璃棒用丝绸摩擦,橡胶棒用毛皮摩擦,使有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带电,则在(a)图的做法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在(c)图的做法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在(b)图中观察到的现象与 (选填“a”或“c”)图相同。
18.先将一只大试管装满水,再把小试管的一部分插入大试管中,小试管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向下运动。迅速将该装置倒置过来,如图甲所示,发现小试管在大气压作用下缓慢向上b、c三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悬挂起来,移动。如图乙,将a、若a带负电,则b带 电。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c,二者将相互 (填“吸引”或“排斥”)。
1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带负电,则甲带 电,乙带 电。
20.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此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 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 ,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 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1.初秋季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在下车时,他发现化纤质地的校服紧紧地吸附在秋衣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2.小明用铁棒和塑料布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无论他怎样用塑料布摩擦铁棒,都不能使铁棒吸引碎纸屑。老师用另一块塑料布包住铁棒之后,再做实验,结果成功地用铁棒吸引了碎纸屑。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23.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要求学生应随身准备医用口罩。医用口罩是由隔离层、过滤层、亲肤层组成。其中隔离层和亲肤层的无纺布属于绝缘材料;过滤层的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带上静电,使其对小颗粒物的过滤效果可由驻极处理前的35%达到驻极处理后的95%.请从电学的角度解释:
(1)熔喷布过滤层对小颗粒物过滤效果提高的原因; (2)为什么人们戴上口罩不会使熔喷布的静电很快消失。
参
1-5:DADAA 6-10;ABDCA 11-12:CD 13、电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4、得到;负;吸引 15、摩擦;放电
16、小于;引力;摩擦起电;异种
17、相互排斥;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吸引;a 18、正;吸引 19、正;负
20、正;吸引力;电子
21、由于校服与秋衣相互摩擦都带了电,且校服与秋衣所带电荷不同,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所以化纤质地的校服紧紧地吸附在秋衣上了。
22、用塑料布摩擦过的铁棒会带电,但由于铁棒是导体,所以产生的电荷通过铁棒和人体导入大地,所以此时铁棒不能吸引纸屑;用塑料布包住就相当于把铁棒变成了绝缘体,电荷不走,所以能吸起纸屑。
23、:(1)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带上静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灰尘等小颗粒物,所以提高了过滤效果。
(2)因为外层隔离层和内层亲肤层的无纺布属于绝缘材料,不容易导电,使熔喷布上的静电不会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