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宁蒗县天然林保护后续的探讨

对宁蒗县天然林保护后续的探讨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34卷增刊 林业调查规划 Vl01.34 No.S 2009年4月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Apr.2009 对宁蒗县天然林保护后续的探讨 李云翔 (宁蒗县林业局第三分局,云南宁蒗674300) 摘要:介绍宁蒗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基本情况,认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还存在保护跟不上破坏的速度;林区 财政收入减少,天然林资金管理混乱,林农收入锐减,社会就业压力大,林区长远发展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问题。 相应地提出了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将“天保”机构纳入公益型事业编制,加大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妥善分流 安置“天保”人员等对策和性建议。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后续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168(2009)增刊一0023—02 1宁蒗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基本情况 3天然林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上游,是全省林 近年来,宁蒗县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 业重点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6 025km/,特殊的地 加强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 形地貌和立体气候,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 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件,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林 3.1天然林保护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业用地面积达46.1万hm2,占总面积的76%,森林 从总体上来看,尽管目前天然林保护力度不断 覆盖率为68.4%,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 170万m3。 加大,但是生态环境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林区 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是宁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物 生态环境能力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 质基础,而且也是今后宁蒗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3.2林区财政收入明显减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的根本保障。 天然林禁伐之后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以林为主 2天然林保护的现实意义 的宁蒗县,减少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也影响到长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是党 期从事木材砍伐、加工和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企业, 、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 使森工企业受到损失,有的企业因为原料的缺乏而 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不得不关闭,导致大量富余人员的产生,地方经济发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林业“六 展受到影响。 大工程”之一。实施“天保”工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 3.3天然林保护资金发放不到位。管理混乱 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具有十 天然林保护资金主要有3项:财政专项资金、公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益林建设资金和信贷资金,其中既有财政专项 保护好天然林不仅对于全面治理水患、保障水 补助资金,又有省、地县财政配套资金。在资金的拨 利设施、防止土地荒漠化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而且 付过程中出现了发放不到位、管理混乱的问题。 对于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改 3.4农民收入急剧下降,补助标准过低 革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林区农牧民的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木材生产、 由于长期的过量垦殖和采伐,宁蒗县森林植被 林产品加工和原木运输,天然林停止采伐以后,林区 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旱涝、冰 农牧民的收入大大减少。 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 3.5社会就业压力加大。林区长远发展问题未得到 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天然林保护可 根本解决 以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 天然林停止采伐导致了大量劳动力尤其是男劳 续发展创造条件。 力的闲置,这些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问题在许多林 收稿日期:2oo9一O4一O9 作者简介:李云翔(1975一),男,云南宁蒗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24・ 林业调查规划 第 34卷 区还没有妥善解决,加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既影响 了天然林保护的进行,也成为影响林区社会稳定的 地进行生态保护,才能全面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大因素。另外,林区后续产业发展缓慢,自我生存 和发展能力仍然很弱,对森工企业的后续发展和增 一对宁蒗来讲,“天保”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旅游、水电、矿产资源的开发。因而,生态建设应 成为长效机制,除允许少量民用材有计划地采伐外, 对地处江河流域等生态不易恢复的地带不能放开采 伐,只能保护。 4.2将“天保”机构成建制地纳入公益型事业管理 加森工企业职工收入带来不利的影响。对天然林区 内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政 策,致使集体和个体用于造林的投资既无法收回,也 得不到补偿,挫伤了投资造林者的积极性。 “天保”区基本上是生态脆弱区和生态重点建设 区域,生态建设应是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因而生态建 4巩固“天保"工程的思路与建议 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宁蒗县妥善分流安置了 森工企业职工,生态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促进了宁 蒗县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宁蒗县地处金沙江流域重点林区,滇西北 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域,又属国家重点贫困县,经 济基础薄弱,产业缺乏,笔者认为宁蒗县“天保”改革 和发展只能走建立长效机制之路。 从宁蒗目前的产业结构上来看,希望在山,出路 在水,只有保护好生态,才能保障水电业的发展,才 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稳定宁蒗的生物产业。宁蒗县 地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重点林区大多属高海拔 高寒山区,金沙江一带又属陡峭的干热河谷地带,生 态较难恢复。因而对宁蒗县的生态只能保护,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应采伐。 宁蒗“天保”管护林区大多为天然林,国有林和 集体林混杂分散,且大多处于金沙江流域重点林区, 交通不便,管护难度大,单独依靠单家独户的林农难 以全面对林区进行全面管护,一旦发生森林火险、森 林病虫害或偷砍盗伐,单家独户也难已应对。此外, 山区林农经济收入低,生态意识淡薄。因而,集中生 态效益补偿金,依靠“天保”多年形成的管护网络,让 林农根据管护付出情况共同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基金,才有利于全面促进宁蒗县生态建设的全面发 展,确保林区的稳定和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果 对天然林不加以保护,那么,十年“天保”成果将难以 保留,因为在生存困境下,林农对天然林的掠夺性采 伐将有可能死灰复燃,这势必影响到宁蒗县刚刚确 定的水电、旅游、生物、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4.1建立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多年的“天保”工程实施,各天保工程区生 态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林区产业结构调整也基本完 成。但生态对于人类来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 应是今天保护、明天破坏,应是长期性的。只有长期 设应形成长效机制。宁蒗县所处地段为金沙江流域 的重点林区,近年来从事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的 “天保”完全依靠国家机构的天保经费运行,没有其 它产业和收入,加之宁蒗系国家级贫困县,无财力支 持,因此,要成建制地将宁蒗天保机构转制为公益型 事业单位,并请求国家财政给予全额拨款。 4.3加大对“天保”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宁蒗县属国家级扶贫县,县内工业欠发达,“天 保”实施10年来一直处于“低收入、保稳定”状态。 职工虽经多次分流,但平均工资水平仍较低。宁蒗 县本身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就业门路十分狭 窄,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宁蒗县以木材采伐 和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解体,主要的经济来源中断, 给宁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天保”工程的实施给宁蒗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创 造了机遇,在“天保”1O年实施期即将结束前,如何 培植新的后续产业,如何解决森工企业出路,这是 “天保”的又一个重点工作。加大对宁蒗后续产业培 育和扶持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 持,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天保”出路是十分必要的。 在扶持的同时同步进行分流,做到扶持一个项目,分 流一批人员,带活一个区域,搞活一片经济。 4.4制定出台天保职工提前退休优惠 “天保”职工大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山区,多年来 一直在艰苦环境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这些地 方,医疗条件差,职工身体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因 此,建议对“天保”职工放宽退休,让多年从事繁 重体力劳动的天保老职工提前退休,一方面体现国 家对林业职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达到妥善分流安 置“天保”职工的目的,使其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宁蒗彝族自治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z]. [2]宁蒗县实施天保工程情况[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