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耳穴贴压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来源:叨叨游戏网
1680·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l0月第21卷第lO期 JETCM.Oct.2012。Vo1.21,No.10 耳穴贴压法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周亚滨0吴华慧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2)10—1680—02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对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坎地 沙坦酯,治疗组加用耳穴贴压,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舒张压及收缩 压较之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耳穴贴压法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 【关键词1高血压坎地沙坦酯耳穴贴压 2结 果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引起严重的 心、脑、肾并发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有效降低血 压,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前治 疗高血压的热点。笔者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年采用耳穴 2.1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中医症状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 表1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n) 贴压法观察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下同。 患者8O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oo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 医辨证标准参照20o2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阴 虚阳亢证,主症为眩晕、头痛、膝软、腰酸;次症为心悸、健忘、失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更为明显(P<0.05)。 见表2。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 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O.05),其中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 表2两组血压数值 ̄(mmHg。X:-.I:S) 眠、耳鸣。舌脉为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凡具有3项主症兼见1 项以上次症,并参照舌脉辨证为本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 疗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对照组4O例,男性2l例,女 性19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口服坎地沙坦酯4mg。每日1次,连用 2周。治疗组另选取神门、降压沟、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穴。常规 消毒耳廓,每次取1侧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敷在神门、皮质下、 降压沟、交感、内分泌穴上。嘱患者每天上午8:00、10:00和下 午5:00、7:00规律按压,每次按压时长3 min,隔日换另l侧 耳贴压。双耳交替施治,疗程为2周。 l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病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两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P<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比较n(%)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积分方法评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 均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 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 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超过30%。降压疗效参照《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1 mmHg= 0.133 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 已下降20mmHg或上,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舒张压下降不 及10 mmHg,但已下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了 1O~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 3结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阴阳平衡失调所致,病位主要在 肝及肾,以肝旺肾虚多见。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是以滋阴 潜阳、滋养肝肾为主。“内病外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中医的外治法对治疗高血压病也同样颇有疗效。中医学认为耳 为人体经脉经过、会合、终止的重要场所,耳与经络、脏腑之间有 着相当密切的联系。高氏 研究针刺耳甲区能明显降低动物的 血压。认为耳穴的降压作用与神经的激活密切相关,通过针刺耳 甲区可以改变植物神经兴奋性.即降低激活交感神经电活动而 减少抑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现代研究表明,耳穴贴压可以通过 调节脏腑经络气血平衡,促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快速恢复正常,综 合治疗不协调的神经、体液、血管机能,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l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4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治疗前、治疗1周后、结束治疗 后分别进行记录。(2)动态血压测量: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应用本 科室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1次。操作如 下:受试者于6:00—22:00每30 min自动充气测量血压1次, 22:00至次日8:00每小时充气测量,取24h血压平均值。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tz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及x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观察表明。耳穴贴压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并能改善高血 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1O月第2l卷第1O期 JETCM.Oct.2012,Vo1.21,No.10 1681· 压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2]高听妍,李艳华,朱兵,等.针刺耳甲区对自发性高血压及正常大 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J].针刺研究,2006,31(2):9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f收稿日期2012—04—19)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卉 魏自太 (1.金川公司职工医院,甘肃金昌737100;2.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中图分类号:R743.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2)10—1681-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川芎嗪合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 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清NO、NO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 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清NO、NOS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清除自由基,促进脑梗死患者 血清NO、NOS的恢复。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 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川芎嗪注射液 达止痛等功能。川芎嗪注射液是从川芎中提取的有效生物碱四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选取金川公司职工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 甲基吡嗪,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作用,并对 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川芎嗪注射液还能抑制血栓形成, 60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患者处于脑梗死后生命体征稳 定1周内,有肢体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O例,男性 25例,女性5例;年龄51~80岁,平均(52.40 ̄7.70)岁。对照组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一1的表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 浆PAI一1的活性。体外实验证明JlI芎嗪注射液能抑制内毒素脂 多糖所致内皮细胞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从而促进纤溶。防 止血栓形成。 内源性NO是由一种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DRF).在NOS 3O例,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50~79岁,平均(51.90 ̄10.31) 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予抗血小板 聚集、脑保护剂等。治疗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40mg入液静滴, 每Et 1次。疗程均为2周。 1_3观察方法检测并记录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水平,测试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分别在 催化下,L一精氨酸(L_Arg)和氧分子作用生成NO。NO也是一种 超氧阴离子清除剂。脑梗死后,脑功能部分丧失,可直接抑制脑 血管内皮细胞的ATP酶,而使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同时 NOS减少,导致NO生成减少。病理研究表明,脑损伤后2~3 min. NO即增加,6 min达到高峰,l h NO下降到正常;若继续缺血则 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中国卒中量表 (CSS)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船 )表 NO含量继续下降…,脑损伤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川芎嗪注射液的抗氧化作用使脑组织和内皮细胞发挥其正 常功能,增加NO的生成 ;拮抗脑损伤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作 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用,减轻对细胞膜的损伤,提高NOS表达。使NO含量增加。另 方面,川芎嗪注射液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梗死的缺血缺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 氧状态,能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促进NO的释放,并能降低患 者血液黏稠度,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血浆NO 水平,而增加血液流动,其产生的切应力不仅增加NOS活性,也 上调NOS mRNA表达,而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的水平,显著 升高血浆NOS和N0的水平。 本观察显示,经过2周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评 分较对照组减低更多(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NO、NOS比较( ) 较之对照组明显减低,表明川芎嗪注射液综合治疗对脑梗死的 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 参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考文献 [1]冯亦璞.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现状[J].药学学报, 1999,34(1):72. 2.2两组治疗前后NO及NOS比较见表1。治疗后两组NO、 NOS均升高(P<0.05),而治疗组NO、NOS的升高大于对照组 (P<0.05)。 [2]李效敏,孙慧,赵勇,等.川芎嗪对脑梗死患者内皮城堡功能影响 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0—741. 3讨论 (收稿日期2012-01-16) 中医学认为川芎上行头目,乃血中气药,具有辛散解郁、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