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大学为例_沈满洪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大学为例_沈满洪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39卷 第1期 2017年1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Vol. 39 No.1 Jan. 2017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

——以宁波大学为例

沈满洪

(宁波大学 校长办公室,浙江 宁波 315211)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7)01-0004-04

我报告的题目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大学为例”,就研究型大学建设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以求教于各位校长、各位领导。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要建设研究型大学;第二个是建设什么样的研究型大学;第三个是怎么建设研究型大学。

一、宁波大学为什么要建设研究型大学 首先,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要性。从国家层面讲,宁波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拿中国和美国做一比较。美国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就是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这两个环节的利润率都是最高的。而中国总体上还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部分,也就是主要从事生产和制造环节,而这个环节的利润率是最低下的。中国经济要实现腾飞,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向研发设计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延伸。而要完成这个转变靠的是人才的支撑和技术的支撑,这种人才是一种创新型的人才,这种技术是一种原创性的技术,这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需要。

从区域层面看,宁波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建设经济强省、高教强省的需要。浙江省是一个经济强省,同时也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强省,但是从高校讲,除了浙江大学一所航空母舰外,总体办学水平比较低。作为一个拥有六千万人口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批或者若干所研究型大学的共同

收稿日期:2016-11-15

支撑。从地方层面看,也是宁波市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的需要。宁波市是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但是对照一下非常明显,其他的计划单列市大多有研究型大学,大连有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厦门有厦门大学,深圳市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宁波市实际上是有危机意识的,最近20年宁波与杭州的差距在拉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杭州市拥有三十多所大学的支撑,特别是浙江大学。而宁波十多所高校重点是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真正的研究型大学没有,所以宁波大学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样一种责任。

从宁波大学自身看,建设研究型大学也是宁大师生、广大校友和“宁波帮”人士的共同愿望。包玉刚先生捐资创办宁波大学的时候就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求,宁波大学要办就要办一流的大学,我们理解一流的大学要分几个阶段来实现。首先要建成地方的一流大学,现在的宁波大学已经基本达到了这个水平,下一个目标应该争取成为全国的一流大学,争取跻身于“双一流”的计划,这是广大校友、师生员工和“宁波帮”人士一个共同的愿望。

其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可能性。从国际层面上讲,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整个高等教育的整体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十八年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大家会编出了很多笑话来取笑中国,似乎中国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

作者简介:沈满洪(1963-),男,浙江东阳人,教授/博士,宁波大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环境经济。E-mail:smh@nbu.edu.cn

第1期

沈满洪: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 5

一部分大学进入到世界百强高校,我们相当一部分大学的一部分指标已经进入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例如浙江大学的相当一部分指标已经进入到世界一流。而且我们相信,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格局不可能永远维持现在这个格局,现在100所最好大学中的70所在美国,10所最好大学中的7-8所在美国,将来这种格局必然会打破。

从国家层面看,看准了这一点,正在积极推进双一流计划。双一流计划的推进,不仅仅是给一部分高校一部分学科贴上标签,它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大学和学科的建设来引领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推动整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从浙江的层面讲,省也正在积极地推进重点高校以及一流学科的建设,这些计划的实施对于我们创建研究型大学应该说都是极好的机会。今年上半年宁波出台了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宁波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所以从世界的整个格局、国家的层面、省的层面、宁波市的层面都已经为宁波大学往更高的目标努力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两年前宁波大学提出要建设研究型大学,当时还存在各式各样不同的认识,有的领导曾认为,浙江除了浙江大学以外还需要建设第二所研究型大学吗?但是去年在重点高校的建设评审和规划论证的过程中,省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都非常明确地提出宁波大学应该朝着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宁波、市也是非常明确地希望宁波大学朝着这个目标去奋进。“宁波帮”人士像科技大学的一些专家还专门写了书面意见,建议宁波大学朝着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努力。所以说宁波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省市、广大老百姓、“宁波帮”人士的一个共同愿望。苏州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也给宁波大学提振了信心。

二、宁波大学建设什么样的研究型大学 回顾宁波大学30年的办学历程,我们完成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1986-2000年,从新建的多学科性大学到新型综合性大学的转型;第二次是2001-2016年,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我们考虑再用两个十五年完成研

究型大学的建设任务。第一个十五年基本建成一

个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排行榜上,争取到2020年进入75位左右,2025年进入60位左右,2030年进入50位左右。深圳大学的基础和我们目前的差不多,甚至一些综合排行榜还落后于我们,但他们提出的目标是5年之内进入前50强。宁波大学因为没有超常规的投入,所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积极的,相对也是稳妥的。然后再经过十五年,即两个三十年的建设,把宁波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宁波大学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四大方略。

第一,坚持学术立校方略。大学的本质就是学术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以研究来带动教学,以创新来引领科研,以成果来服务社会,以良知来引领学风”的要求。关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经常有一些争论,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没有老师的学术创新要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是不可能的。简单地停留在传播他人的知识,那永远只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书匠,而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授。所以我们的方向应该是以研究来带动教学。但是研究不能停留在研究本身,在做好研究的同时要把研究心得、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成果贯穿到课堂当中,从而把学生引领到学术的前沿。

以创新来引领科研,科研到底有没有价值,关键就取决于有没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从一定程度讲,就是能不能够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从成果的转化讲,关键就看成果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要以成果来服务社会,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并回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这种诉求。

社会上对于高新技术成果的诉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回应社会的需求,是大学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同时,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社会风气问题在大学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知识分子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和中流砥柱,不应该随大流。大学是一个相对的、中立的、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和机构,但是现在我们并不能够真正发挥这样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这个作用?就是要以优良的学风来引领整个校

6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园文化,乃至于引领整个社会的风气。

第二,坚持人才强校方略。宁波大学要实现前面所提出的目标,必须要依靠人才队伍的建设。2014年宁大全校的专任教师只有1400人,现在提出的目标是每年净增100人,到2020年专任教师的规模达到2000人,到2030年专任教师的规模达到3000人。假如说十五年的时间专任教师达到3000人,考虑到一部分老师退休,一部分老师调走,也就是说需要新引进2000人左右,这样到2030年宁波大学师资队伍整体上已经完成了换血。由于三校合并、五校融合的历史原因,有的老师只适应原来教学型大学的建设,有一些老师则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但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型大学,所以要花十五年时间来完成过渡。

在引进人才上,要特别关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团队的引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就能够完成。比如我们的信息通讯学科,这两年由于人才引进的绩效比较好,因此今年就获得了26个国家基金,其中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青项目,还有两个重大项目是企业申报的,我们的教授是首席专家。 第三,坚持特色兴校方略。宁波大学是一个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特别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特色不鲜明,学科多了容易导致学科的特色不明显。因此在学校的层面、学科的层面、学者的层面都应该彰显大学的特色。在学校层面,在科学研究上、人才培养上我们就特别关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因为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宁波市是一个创新创业土壤特别肥沃的地方,宁波大学又是由具有“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精神的“宁波帮”人士捐资办学的一所侨资大学,“宁波帮”精神已经成为宁波大学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现在我们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相当一部分指标是排在非常前面的,像全国“挑战杯”比赛已经排在全国第16位,连续几届稳定的进入到全国20强;在“互联网+”的创新大赛中,去年我校获得了一个金奖,是30个金奖之一,今年排在全国高校的第14位。这就是宁波大学的特色,现在我们又进一步建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其中阳明学院的“创新班”重点是培养科学家,学工部牵头的创业班重点是培养企业家。

从学科的角度讲,不可能所有的学科同时达到高水平,所以我们考虑还是要选择一部分学科寻求首先突破,比如说,重点寻求现代海洋科学学科群、电子信息通信学科群、生命与健康学科群等,让一部分学科谋求首先的突破。同时,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可能要做减法。宁波大学现在学科专业太多,怎么办?首先做减法,减掉一部分,这项工作将马上启动。以浙江大学为例,在这次学科评估中一下子砍掉了19个一级学科,这种做法是特别值得宁波大学学习。如果不是这样的整合,力量分散在各个学科,我们就很难变成一个高水平的学科。而且,宁波大学也到了学科专业整合的时候了。再不做我们将错过时机。

同时,要积极推进学科的交叉,最近我们也在不断的调研、论证,觉得在交叉点上往往是成长性特别好的。教师也要追求特色,我们不能够要求每一个老师都是全才,要允许他们有所侧重,有的适合于做纵向课题;有的适合于做横向课题;有的适合于做成果转化。我们觉得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做出骄人的业绩,他就是宁波大学的骄傲,都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

第四,坚持依法治校方略。在大学治理环节,我们努力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构建一个治理体系。从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上,我们主要是建设好教育基金会、校友会以及董事会。原来的校友会一直没获得民政部门的注册,这次利用校庆契机,在民政部门、组织部门的支持下,现在已经成为正式的、合法的、已经注册的校友会。董事会在筹建过程中也是难度非常极大,但是省、市对宁波大学特别关爱,已经同意可以正式召开董事会,而且由宁波市担任宁波大学董事会的,教育厅领导、宁波市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成为董事会的董事。当然,“宁波帮”代表、校友代表、社会名流代表等都是董事会董事。这三会的建设主要是解决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之间的一些关系,建立起和社会支持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校内,我们特别强调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行政主要代表行政权力,但是不能包办一切,一些学术事物、学科

第1期

沈满洪: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 7

发展等一些基本功能应该让学术委员会来履行。教代会应该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权力,学生代表大会也要履行民主监督权力。这样,通过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的科学分工和相互制衡,努力构建起一个符合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治理体系。

在宁波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特别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关系,两者应该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比如现在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找不出一个不重视人才培养的。这说明重视科研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学,而是怎么把两者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这是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的。

第二是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关系。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需要有一点基础研究,但是宁波大学的重心应该在应用研究以及成果的转化。

第三是综合性和特色化的关系,应该努力在综合型大学当中寻求一些特色学科率先发展。 第四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现在宁波大学发展指标总体上数量不够,质量也不高,需要强调在数量扩大的同时谋求质量的提升。因为没有一定的数量基础,实际上是很难取得质量的突破。18年前的浙江大学每年只有几百篇SCI论文,偶尔有一两篇science论文,而当浙大SCI论文超过1000篇的时候,就有了比较稳定的science论文数量,这就是数量和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宁波大学如何建设研究型大学

建设研究型大学,需要一系列保障措施。对此,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努力开疆拓土

大楼与大师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大楼具备了,关键看大师。大楼不具备,必须大师与大楼并举。2014年,宁波大学的教学行政用房不能完全达标,这几年学校高度重视开疆拓土,目前已经确定下来的基建项目,在未来两三年时间中要建设70万方建筑。而现在宁波大学的面积是80万方,等到这些项目建成的时候,空间问题

基本上能够得到解决,将来我们将拥有4000多亩校园、150万方房子的办学空间,保证了人才引进后有办公室和实验室,也保障了教学行政用房的基本需求。

(二)做到开源节流

宁波大学是省部市共建高校。财政资金的投入宁波市第一,省第二,财政是200万一年。我们创办的时候就是200万,到现在三十年以后还是200万,但有这样一个户头也很不容易。所以办学资源的投入总体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募集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宁波大学在各类资源募集的过程中已经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靠包玉刚先生家族的捐赠;第二阶段是几十位“宁波帮”人士的捐赠, 30年来已累计达到6.5亿左右的捐赠;第三阶段是“宁波帮”和校友的共同捐赠,这次宁波大学30周年校庆筹备的过程中,学校已经获得了1.2亿的校友捐赠,这在地方高校中是名列前茅的,充分说明“宁波帮”人士特别认可和关心宁波大学,广大校友非常热爱母校。当然另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捐赠资金怎么充分发挥效益。我们要努力配置好各类优质资源,使每一分钱都能够产生较好的价值和最大的效益。其实,捐赠的钱如果不能让捐赠者满意的话,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年来,宁波大学在捐赠款的使用上做得相当不错,否则“宁波帮”人士和校友们不会这么持续和热心地捐款给宁波大学。

(三)推进创新

这个方面内容太多就不具体展开。我们觉得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学科专业、国际化、师资队伍等等都需要真正予以推进。这两年我们开展了由30个项目构成的综合改革方案。

宁波大学的改革不会停步,这一轮的改革是相对比较系统的综合改革,也是涉及面非常广泛的改革。当然,我们特别需要向国内外兄弟高校学习,汲取大家宝贵的改革经验,以不断推动宁波大学向着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迈进。

(责任编辑 周 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