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乐故事、神话、传说里面寄寓着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思想,可以称作音乐寓言。 音乐是什么?构成音乐的音,不是一般的嘈声、响声,乃是如《乐记》所说,“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是由一般声里提出来的,能和“声相应”,能“变成方”,即参加了乐律里的音。所以《乐记》又说:“声成文,谓之音。”乐音是清音,不是凡响。由乐音构成乐曲,成为音乐形象。
这种合于律的音和音组织起来,就是“比音而乐之”,它里面含着节奏、和声、旋律。用节奏、和声、旋律构成的音乐形象,和舞蹈、诗歌结合起来,就在绘画、雕塑、文学等造型艺术以外,以它独特的形式传达生活的意境、各种情感的起伏节奏。节奏、和声、旋律是音乐的核心,它是形式,也是内容。它是最微妙的创造性的形式,也就启示着最深刻的内容,形式与内容在这里是水乳难分了。
古希腊传说着歌者奥尔菲斯的故事。他走到一块空旷的地方,弹起他的七弦琴,这空场上竟涌现出一个市场。音乐演奏完了,旋律和节奏却凝住不散,表现在市场建筑里。市民们在这个由音乐凝成的城市里来往漫步,周旋在永恒的韵律之中。歌德谈到这段神话时,曾经指出人们在罗马彼得大教堂里散步也会有同样的经验,会觉得自己是游泳在石柱林的乐奏的享受中。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德国浪漫派文学家口里流传着一句话说:“建筑是凝冻着的音乐。”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把这句话倒转过来,他在名著《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称呼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这话的意思是说音乐虽是在时间里流逝不停地演奏着,但内部却具有着极严整的形式,间架和结构,依顺着和声、节奏、旋律的规律,像一座建筑物那样。它里面有着数学的比例。
近代法国诗人梵乐希写了一本论建筑的书,名叫《优班尼欧斯或论建筑》。书中记叙一位建筑师和他的朋友费得诺斯散步时的谈话,当时他们途经一个小庙。建筑师说,这座小庙在外人看来,无非是四根石柱搭建的一座建筑,但他在里面寄寓了生命里的一段甜蜜回忆——它实际上是自己热恋过的一个女郎的造像,忠实地复示着她身体的特殊比例!费得诺斯说:“怪不得它有这般不可思议的窈窕呢!人在它里面真能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女子的奇花初放,一个可爱的人儿的音乐的和谐……倘使我放肆我的想象,我就要,你晓得,把它唤做一阕新婚的歌。”
从梵乐希那个故事里,我们见到音乐和建筑和生活的三角关系。生活的经历是主体,音乐用旋律、和谐、节奏把它提高、深化、概括,建筑又用比例、匀衡、节奏把它在空间里形
第1页,共10页
象化。这音乐和建筑里的形式美不是空洞的,而正是最深入地体现出心灵所把握到的对象的本质。就像科学家用高度抽象的数学方程式探索物质的核心那样。“真”和“美”,“具体”和“抽象”,在这里是出于一个源泉,归结到一个成果。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音乐奥秘的探索结果在音乐故事、神话和传说中多有体现,它们影响着后人对音乐的理解。
B.从“声”到“音”,从“音”到“乐”,都要合律,因此越是合律的音乐,越能表现深刻的生活内容。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声响并非都能成为音乐,但它们是音乐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只是需要提炼。
D.在和舞蹈、诗歌结合后,音乐便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备了传达生活意境和各种情感的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歌德对奥尔菲斯的故事的评论可以看出,音乐与建筑这两种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情感可发生极为相似的作用。
B.根据姆尼兹的看法,音乐在时间中展示着空间的美,和声、节奏、旋律这些微妙形式的组合合乎数学的比例。
C.由费得诺斯与建筑师的谈话可知,建筑师的个人情感经历对其建筑作品的风格可能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D.生活经历决定着创作者或研究者对创作对象或研究对象的把握的深度,在这一点上,音乐、建筑与数学并无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记载,歌者韩娥在齐国都城卖唱,走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说明音乐美可以转化为建筑美。
B.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琴弦的长短和音高成比例关系,这说明音乐和数学之间可能存在着神秘的联系。
C.传说伯牙鼓琴时,好友钟子期能听出他琴声中寄寓的心向高山或流水之意,这说明音乐形象中含有个人情感。
D.泰姬陵是莫卧儿皇帝为纪念爱妃而建,泰戈尔称它“如一滴永恒的泪珠”,这说明生活和建筑之间存在主客体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橐,字德应,绍兴余姚人。入太学有声,登政和上舍第,教授宁州。以母老改台州..士曹,治狱平允。更摄天台、临海、黄岩三邑,皆以恺悌称。吕颐浩欲援为御史,约先一
第2页,共10页
见,橐曰:“宰相用人,乃使之呈身耶?”谢不往。绍兴二年五月,召对,改秩。八月,诏以宰邑有治行,除江西运判。瑞昌令倚势受赂,橐首劾罢之。期年,所按以十数,至有望风解印绶者。以母年高,乞归养,诏橐善抚字,移知台州,不数月称治。母丧,邦人巷哭,相率走行在所者千余人,请起橐。诏橐清谨不扰,治状著闻,其敕所在州赐钱三十万。橐...
力辞,上谓近臣曰:“陈橐有古循吏风。”终丧,以司勋郎中召。累迁权刑部侍郎。时秦桧..力主和议,橐疏谓:“金人多诈,和不可信。且二圣远狩沙漠,百姓肝脑涂地,天下痛心疾.首。今天意既回兵势渐集宜乘时扫清以雪国耻否亦当按兵严备审势而动舍此不为乃遽讲和何以系中原之望。”桧憾之。橐因力请去。未几,金果渝盟。知颖昌府。时河南初复,无敢往者,橐即日就道。次寿春则颍已不守,改广州。兵兴后,广东盗贼无宁岁,十年九易牧守。橐尽革弊政,留镇三年,民夷悦服。初,朝廷移韩京一军屯循州,会郴寇骆科犯广西,诏遣京讨之。橐奏:“广东累年困于寇贼,自京移屯,敌稍知畏。今悉军赴广西,则广东危矣。”桧以橐为京地,坐稽留机事,降秩。又十二年,以疾卒于家,年六十六。橐博学刚介,不事产业,先世田庐,悉推予兄弟。在广积年,四方聘币一不入私室。既谢事归剡中,侨寓僧寺,日籴以食,处之泰然。(摘编自《宋史•陈橐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意既回兵势/渐集宜乘时扫清/以雪国耻/否亦当按兵严备/审势而动/舍此不为/乃遽讲和/何以系中原之望
B.今天/意既回兵/势渐集宜/乘时扫清以雪国耻/否亦当按兵/严备审势而动/舍此不为/乃遽讲和/何以系中原之望
C.今天意既回/兵势渐集/宜乘时扫清/以雪国耻/否亦当按兵/严备审势而动/舍此不为/乃遽讲和/何以系中原之望
D.今天意既回/兵势渐集/宜乘时扫清/以雪国耻/否亦当按兵严备/审势而动/舍此不为/乃遽讲和/何以系中原之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立于京师的最高教育机构,其名沿用至唐宋,明清时此种机构为国子监,入监读书者称“监生”。
B. 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因天子一般住在京师,行在所实际上成为京师的别称,通常也被称为“行宫”。
C.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其名始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世沿袭。各代正史均有循吏传,成为固定体例。
D.狩指冬天打猎,又指帝王出外巡视。文中“二圣远狩”是对“靖康之变”时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到北方的讳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陈橐恪守孝道。他先因母亲年老而改任台州士曹,后又因母亲年老请求回家奉养,母亲去世后,他按礼制服满丧期。
第3页,共10页
B. 陈橐刚正敢为。瑞昌县令受贿,他率先。秦桧力主与金人议和,他上书朝廷,明确表示反对,招致秦桧忌恨。
C. 陈橐见识不凡。他指出金人议和缺乏诚意,在朝廷调遣韩京讨伐广西贼寇时,又预判这将对广东局势不利,事后都得到验证。
D. 陈橐轻财重义。他拒绝了朝廷因他政绩出众而赏赐的钱财,也不着意经营家产,更不与兄弟争利,安贫乐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期年,所按以十数,至有望风解印绶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谢事归剡中,侨寓僧寺,日籴以食,处之泰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赠村妇 张祜
二升酸醋瓦瓶盛,请得姑嫜十日程。 赤黑画眉临水笑,草鞋苞脚逐风行。 发乱梳撩紧,青纻裙高种掠轻。 想得到家相见后,爷娘犹唤小时名。
8.诗的前六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妇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本诗最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表达的思想情感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斥鴳腾空飞起,飞到几仞高的高度,“_____________”,却已达到它飞翔的极限。
(2)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潭边,四望无人,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不可久留。
(3)在《蜀道难》中,李白感叹青泥岭山路曲折,又山高路陡,让行走在岭上的人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夜之随想曲
第4页,共10页
陈忠实
我陪他坐在小河边。
新月初上,沙滩上洒着一层迷蒙的月光。一条条柔软的柳枝从头顶上垂吊下来,悠悠摆动,拂抚着我和他的脸。
“空气多好啊!”他用手撩着水,撩起的水珠落进河水里,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乡下人比城里人富有得多了!”
我很自豪。我生活在乡下,总愿意听到别人赞美乡村,尤其是城里人对乡村的赞誉之辞。 “唉!”他感叹着,遗憾地摇摇花白的头,“我那小孙女,长到八岁了,没见过河水,没摸过沙子。每到星期日,总要我领他去公园,那些假山假湖,她一进去,就没命地跑啊蹦啊!我看着真难受!被人踏得光溜溜的假山,沤得发黑的一潭臭水……哪有这大自然的河水的美景呢?我的孙女要是到这沙滩里来,该乐死了哩!”
“那你把孙女领来呀!让孩子在乡下玩玩多好!”我热烈地邀请。
“我前日来时,孙女就要跟我来,我也想带她。”他说,“她奶奶给整好了衣服,她妈妈给装好了吃食,奶粉、蛋糕、巧克力,嗬呀,装下一大包,真够我背的。结果呢?我引着孙女要下楼了,她妈妈突然说,要是孩子病了可怎么办?乡下人没有讲卫生的习惯,孩子是很难适应的。我下乡来头一个星期,就拉肚子,我也就……” 我嗯了一声,相邀的热情顿然冷却了。 “孩子抵抗力差呀!”他解释说。 我点点头,这是对的。
“城里的孩子真可怜!”他敲着膝头,叹惋的口气,“吃不上任何新鲜的东西。奶粉加工过了!苹果是糠的!西红柿是催熟的!连面粉也是囤积了多年的小麦磨下的陈货!我在房东家里,看见女当家每天早晚给孙子挤羊奶,多新鲜!西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吃,维生素一点也不损失……我的那个小孙女,真可怜!啥好东西也吃不上……” 我想点头搭讪一下,脖颈竟然不听支配,只好不臵可否地笑了笑。
我和他住在一个叫做前庄的村子里,搞农村调研,他是组长,我是组员。半个多月的相处,我大体得知,他是地区的一位中层领导干部,下乡“抓点”来了。我有幸陪他住在前村,原是以为荣幸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直接接触的最大的一位领导。我每月的工资,只抵得他的工资零头的一半!
我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农民老婆。我从来不敢用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去心疼孩子,我想尽一切可能节约的途径省下每一块钱,再到渭北的富裕地区去买苞谷。我们队里的粮食总是欠缺,我能保证一家老少填饱肚子,就自以为是最大的心疼了。
他——我的组长,现在在美妙的夏夜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为他的小孙女不能呼吸新鲜空气、不能尝新鲜水果、不能喝到鲜奶而深深惋惜。
大约看着我无端地沉默起来,他笑着说:“你能在农村工作,太好了!我就喜欢农村,所以这次下乡,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城里没什么好留恋的。你可记住我的话,甭往城里钻!”
①
第5页,共10页
我点点头,笑笑,说:“我就算想进城,也钻不进去。我是一个小技术员,到城里没工作干呀!再说,我那点工资,在乡下还能凑合,到城里可就没法……” “你工作几年了?”他关心地问。
“我六○年从省水利学校毕业,现在工作整整十五年了,工资一次也没长过。”我流露出某些怨气。
“工资是低了些。”他安慰我说,但随之就对我进行教育了,“我参加时,没有工资,照样拼命干!干不能讲价钱!”
我的意识里强烈地拒绝接受这样冠冕堂皇的教育。我多少知道,他早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有保姆料理家务了。他已经不需要向谁再讲价钱。他不满足的,仅仅是孙女看不见大自然的真山和真水,呼吸不上乡下新鲜的空气,尝不到从树棵上刚摘下的带着露珠的苹果! “空气多好啊!”他站起来。
“空气……是好啊!”我也站起来。 “我的小孙女要是跟着我,该多好!” “你带一个保健医生来……” “我的资格不够哟!”他哈哈一笑。
我想说点什么应和他,然而终于没有说。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悲凉。他一边抱怨自己亲爱的小孙女吃不上新鲜水果和牛奶,却一边教导根本连糠了的苹果也吃不到嘴的孩子的爸爸——我,要艰苦奋斗,继承传统……
“我一定要说服小孙女的奶奶和妈妈,带她到乡下来,看看真山真水,呼吸新鲜空气。”他在夏夜温适的空气中沉吟着,终于下了决心,而不再考虑卫生条件了。
“你把时间选择得稍晚一点,”我提示这位城里人说,“那时候,前村大队果园里的苹果就要成熟了,很新鲜……”
“这倒对!”他高兴地点点头,居然把我的话当真了…… (有删改)
1985.1.12于西安东郊
【注】①糠,方言,指果蔬失去了水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听到组长夸赞乡下人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比城里人富有时,“我”感到“很自豪”。这里的“自豪”其实是反语。
B.组长的儿媳已经给女儿装好下乡时的吃食,临行时却又担心乡下的卫生条件对女儿健康不利,这主要表现了组长的儿媳对乡下的偏见。
C.组长抱怨城里的孩子只能吃糠苹果,却不知道“我”的孩子连糠苹果也吃不起,这既反映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也表现出组长工作不够扎实。
D.正如标题所示,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但始终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中发展,如一支优美婉转的小夜曲。
(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一段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第6页,共10页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与组长的交谈中,有丰富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全文分层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三)(14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达·芬奇:第一位现代化的人
“能好好地过一生便是长寿。”说这句话的人,以此标准活了好几个世纪,而且过了好几个人生,因为达〃芬奇除了是绘画黄金时代中的大家之一外,也是一个在科学上有着多方面天才的人。他是一个现代化的人,出生于我们今天所谓伟大的文艺复兴初期;此后科学界费了四百年之久去追寻的许多东西,他早就预见到或发现到了。
可惜达〃芬奇那些最重要的发明发现,写在他的札记上,在他死后篇帙分散,并且大半都失落了。不可思议的是,他是一个左撇子,而且写起字来由右至左,所以要知道他写些什么,你必须念反射在镜子里面的字。
达〃芬奇在环境优美的家族庄园里长大。作为私生子,他虽然知道自己另有一位母亲,却从不被允许去了解那个农家少女的故事。这个被禁抑的渴望使他极度不安,他几乎不知母爱为何物,只好搜遍世上最亲切宝贵的珍藏——睁着大眼的花朵、爱玩的小羊、依人的小鸟,去装饰那张著名的《母亲怀里的孩子》。
人们也常发现达〃芬奇徘徊于佛罗伦萨的各大宫廷和教堂之间,去研究其中的艺术精华,或者伴随着当时的权威数学家、气象专家和地理学家等,要学尽他们所知的一切。他喜欢说话,常常站在市场里,对着那些半惊愕、半好笑的大众,大声宣布他在山底下挖隧道或把市场上的建筑移动位臵的计划。
达〃芬奇把数学、物理、植物和解剖学当作艺术的一部分去学,对他而言,艺术和科学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异,两者都是描述神的宇宙的方法。
当他绘画的时候,他总为冷酷、赤裸的现实披上一层光耀的美的外衣。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到底有多热爱,翻开他的画册就可以了然:被杀死的士兵扭曲的面孔、跪在地上祷告的少妇、穷苦老人颈肌上的褶皱……据说他看到美丽或古怪的人物,就会跟上去研究一整天。他会跑到医院里观察老人的死亡,也会观察婴儿对母亲乳房无邪的贪婪,或者赶去看犯人被行绞刑,甚至偷偷把尸体解剖开来,以便自己的画笔能准确画出那“神妙的比例”。
达〃芬奇花在其他学科上的时间,没有一个比得上为解剖学所花的时间。他证明我们肌肉的功用和杠杆一样,又指出心脏是人体的血流压机,而且人的脉搏是和心跳一致的。他在医院中的许多观察使他发现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死因之一。
他的札记可以证明,他在军事科学上,几乎已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水准。他设计了圆锥形子弹、葡萄弹和榴霰弹,制造了定时引线、手榴弹,并计划造毒气弹和防毒面具。他还设计了一种潜水铃和救生器,并计划建造大巡洋潜水艇,不过又把计划毁了,他说人心太
第7页,共10页
过险恶,不可将这种大秘密交给他们,免得他们“在海底做起暗杀的勾当来”。
在想征服天空之前,达〃芬奇就研究鸟为什么可以飞起来。了解了鸟儿狭长的翅膀如何帮助它们飞高后,他就以纸造的模型做实验。他注意到鸟儿尾部的旋转、鼻部的潜降摇摆,便构想出模拟各部分制造的详细方案来。
眼睛看多了要疲倦,这原是不足为奇的,从达〃芬奇于1510年所作的自画像来看,58岁的他一副深沉可敬的样子,但多少显得有点颓丧,好像好几个生命活在同一个躯壳上,已经把他消耗殆尽了。
达〃芬奇虽然生前便享有极普遍的声誉,但远比不上今日所受的尊崇,特别是在科学方面。当然,以艺术家而言,他确有着无上的美誉,15世纪爱好艺术的佛罗伦萨民众,成群地跟随着他,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竞买他的作品,国王们视邀请到他为莫大的光荣。可他内心是寂寞的,可能从未碰到足可尽情交流的人。
达〃芬奇的晚年是在法国中部的安布瓦斯舒适地度过的,访客们总是避免去注意他那瘫痪的双手,他们发现他的心智还是那样光耀,而且正专心于一个运河水闸的新计划,无数的构想都已记在他的札记上。
(摘编自《大师眼中的大师》,莫洛亚等著,林衡哲译)
相关链接
①达〃芬奇是伟大画家、科学家、发明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还擅长雕刻、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他(达〃芬奇)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只能推测其轮廓,却永远也不能界定的天才。绘画在他一生中有着决定性影响。他使我们认识到的是自然科学家与艺术家结合起来的伟大……他的调查研究的特质从没完全给艺术创作以自由,并且经常是科研在艺术创作中反客为主,最终使他受到抑制。(弗洛伊德《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刘平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因为他的绘画水平在当时无人能及,科学成就也很出众。
B.因为缺少母爱,达·芬奇创作了著名的《母亲怀里的孩子》,并被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这一场景深深吸引。
C.达·芬奇的艺术追求中渗透着科学精神,又满含对生命的热爱,这使他热衷于观察各色人物并形诸笔端。
D.达·芬奇痴迷军事,设计了多种武器,还计划建造大巡洋潜水艇,但因为担忧它们被人用来作恶,又毁掉了。
(2)达·芬奇在科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第8页,共1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这种双重身份对他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过去经济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的清规戒律。 ....
②齐白石足称“画痴”。他每日作画,废笔成冢,所画虾蟹、虫鱼、瓜果、山水,无不显出深厚功底,有运斤成风之能。 ....
③在世预赛形势极为被动的情况下,高洪波临危授命,担任国足教练,最终带队获得十....二强赛资格,为中国足球事业做出了贡献。
④这座大山深处隐藏着近千米长的古城墙,它虚与委蛇地盘踞在山腰,酷似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在中原地区实属罕见。
⑤以立法形式禁止“啃老”,或许短期内有效果,但如果社会保障不能完善,这一做法将无异于扬汤止沸,并非解决之道。 ....
⑥“假期过着过着就没了,真是遗憾!”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吐槽,感慨假期如吉光片羽,....还来不及好好享受,就已远去。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国庆放假期间高速公路之所以出现拥堵,不只是因为免费通行,还有轻微事故占用车道的影响。
B.新出台的限购规定,房产开发企业应在取得商品住房预售许可证的当月20日内一次性向社会公开全部房源。
C.英国考古学家近日发表文章,称他们在伦敦萨瑟克区一处罗马帝国时期的墓地发现两具中国人约2000年前的遗骸。
D.对手机业绩的亏损,联想集团在财务报表中坦言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所致,这一说法不仅引发业内哗然,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剑桥大学的导师特别重视语言沟通能力,学生__①__要“敏于行”,__②__不能“讷于言”。在发言环节,学生__③__尽力准备,让别人明白他的思考成果。此外,学生态度一定要端正,否则将被大声斥责,__④__对努力准备而不够完美的学生,导师将给予宽容。只要努力,__⑤__天赋不够,__⑥__会被包容,而绝不会被苛责。
第9页,共10页
A B C D ① 不但 既 既 不是 ② 而且 也 又 而是 ③ 必需 必须 必须 必需 ④ 而 但是 并且 / ⑤ 如果 即使 无论 就算 ⑥ 也 也 都 仍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偕老同穴是海绵动物门中一个极特殊的组成,严格地讲,______①______——外面的海绵动物,以及它体内的一只俪虾。海绵动物体壁表面有许多进水孔, ______②______。俪虾进入海绵动物体内后,在那里生活、成长,个头逐渐增大,已不可能再通过进水孔离开海绵动物的身体,最终与海绵动物合为一体。它们在经过海绵动物体内的海水中觅食,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却可能同年同月同日死。于是,人们将这种体内寄居着一只虾的海绵动物称为偕老同穴,而这只虾被类比于______③_______,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17.下面是故宫博物院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2年7月,最新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在北京发行。作为规范汉字读音、使用方法、释义等的权威工具书,这一版《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了大量新潮热词而备受关注。
有人认为,这一修订反映了中国近年来经济、科技、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全方位的社会变迁;有人认为,这一修订反映了汉语超强的吸纳力和活力;也有人质疑词典收录词语的标准失当,如收录了“宅男”“宅女”“给力”等词,甚至连常常出现在小品里的东北方言“嘚瑟”都被纳入其中,但同样流行的“剩女”“神马”“有木有”却未能收录。
校报特意开辟“争鸣”栏目,征集同学们对此次词典这一修订的看法,请你以“爱思”的笔名给校报编辑部写一篇稿件,阐述你的观点,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不要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第10页,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