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1
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举手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肚子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帮他揉一揉;有的同学感冒了,我会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一试他是否发烧;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孩子你的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平时遇到学生热情的招呼,自己面带微笑的回应,帮放学时匆忙穿衣服的同学拉上拉链;课堂上主动为学生捡起掉下的铅笔,为在运动会上付出努力和汗水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班里有位男生,习惯差,而且非常调皮,学习较差,还经和同学发生纠纷,老师们觉得头疼,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表现虽不好但却特别喜欢听表扬,抓住孩子这个心理特点,我就常常给他〝带高帽子〞,上课时,我时时关注着他并时时给以微笑的鼓励,我发现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真,而后,我又在班上表扬了他,就这样孩子学习有信心了,班级荣誉感增强了.
同时让我感受到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能够分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在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2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当师生关系比较密切时,学生才会接受老师讲的道理.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视教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于是,教室里就有了代表师道尊严的戒尺.指点江山的讲台.做教师不易,做好语文教师难,做学生喜爱的语文教师更难.但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力争做个学生喜爱的语文教师,让孩子爱上语文课.如何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为人师表.
只有肯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教师的表率作用首先体现在良好的师德修养上.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自己就要有坚定正确的努力方向;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己就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要培养学生对劳动.对集体的热爱,教师自己就得作好表率. 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和敬慕,学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这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在暗地里模仿他.教师乐观.平和.豁达.善于与人相处等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一个性格不佳的教师,往往会带给学生逆反.消极的影响.比如,某教师的性格是粗暴的,常常吹胡子瞪眼训斥学生,那么被训斥的学生也会变得粗暴无礼.这样的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只会使学生反感,他的教育也只能是无效的劳动.因此,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完美.教师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对学生的发展和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友善.宽容.鼓励.尊重.赏识并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教师公平的善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也将变成积极主动和乐于去做的事.这样也容易让学
生产生好感,愿意和你亲近,乐于接受你,喜欢你. 二,爱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感染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教师的一个天地,要做个学生喜欢的教师,首要的就是具备对学生的爱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倾注更多的爱.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学会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善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再求得〝良师〞形象的成立,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我的老师是可敬可爱.可亲近.可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无压抑.无顾虑的心理环境中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了.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双边活动在融洽.活跃的环境下进行. 三.具备渊博的知识 .
文化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语文老师也应把文化知识学好.语文老师要博学广取,成为杂家,最怕知识的狭窄.中学语文教师除了运用本体知识外,还应具有文化知识,那么教学的效果就会好得多了.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如能用各中彩色粉笔边教学边把草.花.风.雨.人描绘出来,就会比单用语言描述得更加形象直观,更富有感染力,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如又能在此基础上配上适当的音乐,学生自然会沉浸在图画和音乐相结合的美妙之中,得到美的享受.一个语文老师只懂得本学科的知识,而不懂得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是单调的,狭窄的.再比如教学《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时,语文老师需要具备天文地理知识,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需化学知识,教学《故宫博物院》.《人民英雄记念碑》则需历史知识,教学《回音》则需物理知识,教学《扁鹊见蔡桓公》则需医学知识.如果语文老师缺乏这些知识,是不会把这类文章教好的,学生也不会学好的.
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把各科知识互相渗透,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如给课
文划分层次时,可引进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学生会很快划分出课文的层次.比较分析相关的课文时可借助代数中的提取公因式.在朗读优美的散文和诗词时,对停顿可借助音乐中的节奏.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一首五言诗,朗读中的停顿是有规律可寻的,就如同音乐中的节奏一样整齐,每句中都是两顿,〝故人/具/鸡粟,邀我/至/田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朗读五言诗句中停顿的方法,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美.读一首五言诗好像在吟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如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是首七言律诗,它的停顿应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是每个诗句中三顿,也像音乐中的停顿一样,是有规律可寻的.又如学生有时读课文到站了还不停止,我就说同学们该刹车时不刹车,惯性学得太好了.我仅仅结合了物理上的小知识这么一说,学生就完全理解了老师要表达的意思.这要比直接去讲有趣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语文老师各种知识丰富了,用起来才可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自然有一种成熟洒脱的快感.否则只能是捉襟见肘,穷于应付,处于窘境,难以下台,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受罪感.
四.备课应常备常新.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谋划.备课就好似工程师设计蓝图,蓝图设计得好不好,将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样,老师备课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轻描淡写,应付式的备课,实质上是对工作不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实战经验很少,对教学内容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因此备课就显得更为重要.我认为在备课时,应在大量阅读参考有关参考书.资料书,在回顾以前上课的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时代的变化来备好每一节课.因为,教学内容虽然变化不大,但学生已经换了又换,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依然按照老教案上课,必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也会对你产生厌恶感.
五.有扎实的写作功底.
语文教师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教学生作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相应的写作经验,要有较深厚的写作功底,能写基本的常见文体的文章,还能写研究性的.评论性
的文章,甚至能写文学作品.因为,〝教师要指导写作,不能空讲些写作方法,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叶老非常赞成〝教师下水〞,〝教师下水〞作文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本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对学生作文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激励作用.一个不善写作的语文老师,是无法教好学生写作的.语文教师要像重视阅读一样重视写作,通过较多的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素质.为学生作好表帅作用. 六.不断思考和反思.
古人云:〝一日三思.〞语文老师更要思考: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要为学生的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寻求一种怎样的平衡呢?注重了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语文就会因失去灵魂而黯淡无光,步入文字游戏的境地.反之,去掉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人文性失去傍依,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不能再像过去的语文老师上语文课,照着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分析分析课文.划分一下段落.总结一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就行了,而要提供新的服务,教学生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课前要思考如何设计,学生会更感兴趣,更易理解,更有收获.课后要反思,课堂上的得失,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如此一日三思,力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轻松学语文,成为学生喜爱的语文教师就不难了. 七.既要严格要求,又能宽容学生的错误.
学生良好的习惯必然是严格要求的结果,〝严师出高徒〞从来都是真理. 现今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一言堂〞或〝几言堂〞现象,很多学生因为害怕出错,都不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之所以产生害怕出错的心理,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经常出错,经常遭受打击,慢慢学乖了,变得不再热衷参与,变得信奉〝沉默似金〞.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丰富起来,就要像郑杰说的那样:
〝教师不仅会宽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差错,而且会鼓励他们不必太在意那些差错,让孩子们学会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场所,每个人都可以尝试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会正确.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立场,理解和感悟就不一样.我们应该敢于发表自己独特新鲜的理解,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出错,害怕不是标准答案而默然,更不应该为了迎合别人的意见而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真正的学习不是生硬地记住一些死知识,而是学会发现和创造.〞 八..善于赞美学生.
正如郑杰所说:〝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凡受过别人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了甜蜜,相较于受人指摘,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人夸奖.〞我们的学生是如此的渴望赞美,可是赞美却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的稀有之客,我们的赞美总是送给极少数的同学,大部分同学只能〝望洋兴叹〞.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现在的学生很在乎他人的评价,赏识教育尤为奏效.课堂上给一句表扬,或在期末的总评上加上2分品行分,他会高兴上好几天,上课会更认真,作业会更工整,考试会考得更出色.这种成功的喜悦带给他们的动力无穷无尽.可有的时候,我们把这表扬的话语或奖励的分数看成了宝贝,不能慷慨地奖给学生,让它成为学生的宝贝,这样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也难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们不妨在课堂上,在作业批阅中,多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的潜力无穷!〞〝这样的见解真是很独到!〞可以说,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嗔怪的话语都能给学生以鼓励,以感动,有时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但要教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有用心关爱,才能收获未来,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真正的喜欢.
总之,语文老师具有优良的品质,过硬的本领.较强的能力.灵活的教法方可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课堂语言幽默风趣,教学素养多才多艺就更好.试想:有谁会喜欢没意思的人呢?偶尔亮亮嗓子,让学生还唱唱歌,
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这不仅将三者综合在一起,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如果还能在课下跟他
们一起参加体育运动,那就更能博得学生的青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3
今年暑假,我读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这是于永正老师著作.书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爱.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他是说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无数教育事实所昭示给我们的一条朴素道理,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对学生的爱与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尊重绝不等同于放纵,无原则的迁就,否则就是〝尊重〞幌子下对生命.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一言以蔽之:从哲学方的角度,尊重意味着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并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优化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准绳.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学生. 二.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我认为作为教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这应该是教师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德才兼备,才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及时发现或共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在教育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春雨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把爱无私地献给学生,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相信得到的将是丰厚的回报.我们要不断进取,积极努力,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4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的改变.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了,他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当前社会给与老师的要求.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这天我正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头靠在课桌上,一只手按着肚子,面露出痛苦状,一问才知道,早上起床晚了,为了能赶上上课连早饭也没有吃,下课后,在我的强制要求下(他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执意不肯去)这个学生来到我的家给他煮了一碗面条.后来他就成了我家的常客,因为他妈总是让他给我带一些东西,像几把面条,一点炒面之类的东西给我,我执意不要,可是他总是放下就跑.他还和我的小侄子能了好朋友.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一个学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他有点结巴,因为紧张就更说不清楚了.问题终于回答完之后班上的同学早就笑翻了天.看着旁边的同学这样他哭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我拿出一张面纸帮他擦干眼泪后让他坐下,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然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并带头鼓掌,其他学生或许是被我的行为感染到也开始鼓掌.从那以后我总是有意识的常常叫那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从笑他慢慢开始替他紧张,当他回答完之后总是在我之前给他掌声.那个学生慢慢的结巴没有那么厉害了.每次坐下的时候总是望着我笑了.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至少让你的学生偏科不是因为讨厌你.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
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
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
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5
爱,多么沉重的一个字,也是这个字牵连的人的一生一世,懂得爱,学会爱,爱在您身边.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虽然大海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里弯下腰去,原来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的生命.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条.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教书育人〞,这就是教师的职责.我终于悟出了这个最简单的真理所蕴涵的意义.要教好书,教师不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学术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要育好人,教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曾说:〝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
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我加入读书会的初衷是:多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多看一些书,我希望能有充分的知识把每一堂课上好.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存在很多的问题:专业知识素养的缺乏.教学实践能力的欠缺.课堂调空能力的不足等等.所以,读书就显得尤为迫切.尤其是现在正处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新课改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教师的挑战.因为传统的教学是要求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结果.而新课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课程,教师该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的内部活动把课程中的理想转化为现实,把一堂课真正上到学生心中,这个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本身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师必须专业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术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自如地在课堂上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有一位历史老师,他开了一节公开课非常成功,于是别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回答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得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作为新教师,年轻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必须读书,必须每天读书,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不至于把教书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在这次的读书会活动中,朱子善老师的精彩发言确实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我们必须不断地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很重要,因为它〝生产〞的是人.如果我生产出一个不合格的衣服,我们可以把它当废品扔掉,可是我们〝生产〞出来一个不合格的人如何处理呢?所以我们必须把全部的爱和精力投入其中.正如故事中的小男孩所说的〝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即使不能让每一条小鱼都可以在大海里畅游,我们也不可放弃,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拯救的灵魂.因此,我们这些新教师要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真正地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记得在乐清举行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许多的特级教师都上了一堂堂精彩的课.然而,让我震撼的不是他们精妙的教学构思,而是他们在课堂对学生所倾注的关怀和热情.他们基本都已年过五旬,却依然用高尚的师德和人格感染着
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包括我在内.我想,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上,我们都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比如,我觉得大部分的教师(包括我在内)在备课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讲授内容和逻辑上,而忽略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方面也谈到了这一点,就是有关备课.他认为〝在备课过程中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诚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应把重点放在讲授内容和逻辑上,而应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学法引导上,即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育过程中来.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不应是课本内容,而是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能做到真心地关怀自己的学生.
我们读书.研究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校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教师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学校建设的成败与否,也关系千千万万学生的教育问题.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将成为我终身的追求与信念.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活动心得体会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