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说课稿一、说教材
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长江三角洲区域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本节教材包括“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长江三角洲区
域的两翼”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我主要讲述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概
况”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共安排了3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分为“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内外联系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是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自然区域,后者是经济区域;两者的区域范围也不一样,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发展起来的,范围比长江三角洲要大。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2幅地图和“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上海港”2则“阅读”材料。结合“长江三角洲的范围”材料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有助于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两者范围的不同。“上海港”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通达性,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密切的内外联系的认识。为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落实“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这条“标准”的要求,教材P.57和P.58~59安排了两组相关“活动”。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主要阐述了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以及上海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上海浦东”1幅景观照片和“浦东新区”1则“阅读”材料,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及其对于提升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影响。教材P.60的 “活动”则进一步强化了上海这一区域核心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与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我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具准备】自学检测和有关课本插图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教法
启发式讲述法、引导交流合作等。三、说学法
引导读图、探究、讨论、谈话和讲解相结合。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欣赏长江流域景观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p56-59页完成自学检测练习
第三环节:回顾活动引导读图进一步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等,学习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上能达成教学目标。但对“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这两个概念易混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说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比较好地掌握。第二部分内容,学生要真正理解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组织开展好教材P.60“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上海对长江三
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013年新设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对本区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教学时应作适当补充,可与“浦东新区”材料有机结合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第四环节:加深知识巩固完成填充图册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