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塔吊钢构柱方案

塔吊钢构柱方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xx项目

QTZ63塔机钢构柱混凝土基础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有限公司 xx年xx月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 工程简述 ................................................................................................................. 1 2. 工程地条件 ............................................................................................................. 1 3. 塔吊的选型及布置 ................................................................................................. 2 3.1. 塔机主要技术参数 ............................................................................................. 2 3.2. 提供塔机基础承受的各类载荷(见表) ......................................................... 2 3.3. 平面布置 ............................................................................................................. 2 第二章、 编制依据 ..................................................2 第三章、塔吊基础设计 ...............................................3 1.基桩 .......................................................................................................................... 3 2.立柱 .......................................................................................................................... 3 3.承台基础 .................................................................................................................. 4 第四章、塔吊基础施工、格构柱施工工艺流程 ...........................4 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4 2.钢格构柱施工安装工艺流程.................................................................................. 6 3.混凝土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 6 4.塔吊周边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 7 第五章、施工安全管理、环境及职业健康 ...............................8 1.安全生产组织认证体系 .......................................................................................... 8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8 材料员第五章、施工安全管理、环境及职业健康 .........................8 1、安全生产组织认证体系 .......................................................................................... 8 3.文明施工管理及文明施工措施.............................................................................. 9 第六章、施工作业应急预案 ..........................................10 1. 基坑开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运行控制 ............................................................. 10 2. 塔机施工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价与运行控制 ............................................. 11 3.塔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1 第七章 、塔吊基础验算 .............................................13 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 13 4.矩形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 .................................................................................... 15 5.桩身结构强度验算 ................................................................................................ 16 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 .................................................................................... 17 7、格构柱验算 ............................................................................................................ 17 8.斜撑杆计算 ............................................................................................................ 19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工程简述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xx 建设单位xx 勘察单位:xx 设计单位:xx 施工单位:xx 2. 工程地条件

根据上海海洋地质勘查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貌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场地现地面标高约3.93~4.61m,地势平坦。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 与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fp。

桩基参数表

地层名称 ②粉质粘土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 ④1淤泥质粘土 ④2砂质粉土 ⑤1-1粘土 ⑤1-2粉质粘土 ⑤2粉质粘土 ⑤3粉质粘土 ⑤4粉质粘土 ⑦1砂质粉土 ⑦2粉砂 ⑨粉砂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MPa) 0. 0.63 0.58 3.25 0.88 1.14 2.59 1.65 2.50 5.07 16.75 24.48 钻孔灌注桩 fs(kPa) 15 6m以上取15 6m以上取25 15 35 30 30 35 40 45 55 70 80 fp(kPa) 750 2000 2500 注:上表中的fs、fp值除以2即为安全系数取2时的特征值。

3. 塔吊的选型及布置 3.1. 塔机主要技术参数

塔机型号:QTZ63 起重力矩:630 kNm 臂端吊重:1300kg 最大起重量:6000kg 自由高度:40m 最大臂长:50m 本项目安装臂长:40m 首次安装最大自由高度:34m. 本项目安装最大高度:65m内。 生产厂家:济南恒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3.2. 提供塔机基础承受的各类载荷(见表)

载荷名称 基础承受垂直载荷(kN) 基础承受水平载荷(kN) 基础承受倾覆力矩(kN.m) 基础承受扭矩(kN.m)

工作状态工况 838 8 788 68 非工作状态工况 788 30.8 951 0 3.3. 平面布置

基坑平面面积约1868m2,设置一台QTZ63型塔吊,臂长40m,塔吊基本能覆盖全场,平面布置见附图1,主要用于完成基础阶段和主体结构的建筑材料运输任务。根据项目部实际施工需要,塔式起重机将在基坑大开挖之前全部安装调试完毕。 第二章、 编制依据

行标准业《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范》 JGJ/T 187-2009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版) 行标准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 地方标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DBJ08-202-2007

杭州科曼杰牌建设机械有限公司《QTZ63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光启研究中心项目、区少年宫重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相关基础规程结构设计图纸 第三章、塔吊基础设计 1.基桩

本工程室内地坪±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65m,图中所注标高除注明外均为相对标高。图中尺寸除注明外均以毫米(mm)为单位,标高以米(m)为单位,塔吊处场地自然地坪绝对标高约4.15m,场地地表相对标高约-0.5m。

塔吊基桩采用四根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d=0.70m,桩间距a=2.50m,呈正方形布置,桩中心距2.5m≥3d=2.1m,满足规范要求。基底相对标高为-6.1m,其上为10cm的素混凝土垫层,基坑开挖深度约5.6m,桩顶相对标高-5.9m,桩顶锚入基础底板10cm,桩底相对标高为-31.9m,有效桩长26m。根据地质报告,桩端进入⑤2层持力层约2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水下C35),钢筋笼全长配置,配筋采用Ⅱ级钢筋,上部18m范围钢筋采用16Φ18HRB335,下部8m范围钢筋采用8Φ18HRB335。灌注桩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规范施工,定位允许误差在20mm以内。桩与土层的关系详见地质剖面图。 2.立柱

格构柱角钢及缀板均选用Q235B钢。格构柱断面形式为420mm×420mm方形,采用4根L125*125*10角钢及300×200×10缀板焊接而成,格构柱下端锚入钻孔灌注桩3.72m,

上部锚入钢筋混凝土承台800mm。格构柱长9.62m,穿过地下室顶板时,留设3.5m×3.5m的预留孔(比格构柱每边大约150mm),待塔吊拆除后封堵。 3.承台基础

塔吊基础承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台,尺寸为3500(长度Lc)×3500(宽度Bc)×1350mm(厚度Hc),采用C35商品混凝土浇筑。承台内配筋采用Ⅱ级钢筋,为双层双向Φ25@200,箍筋Φ12@200,腰筋采用Φ14@200,承台内部设置拉钩,拉钩采用Φ14@300,梅花型布置(见基础配筋附图),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承台顶标高+0.55m。见承台基础示意图。 第四章、塔吊基础施工、格构柱施工工艺流程 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塔吊基础采用υ7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C30(水下提高一级),钻头直径为桩的设计直径。钻孔灌注桩应满足桩身质量及焊接质量要求,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夹泥等现象发生。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应适当大于桩顶设计标高(一般反浆高度不小于2m),凿除浮浆后的桩顶混凝土标号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工序:钻孔灌注桩定位、钻进成孔(泥浆护壁)、第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浇筑混凝土。

泥浆: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泥浆比重配置应保持孔壁稳定。 清孔:清孔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成孔完成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视成笼的整体刚度,来料钢筋的长度及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因素合理确定。钢筋笼制作前,应将主筋校直,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等,应准确控制钢筋的下料长度。钢筋笼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为±20mm。环形箍筋和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电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铁丝绑扎并间隔电焊固定。成形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干净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钢筋笼应经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为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的两侧应焊接定位垫块,钢筋笼水平方向每侧设两列,每列垫块纵向间距为4m。钢筋笼在起吊、运输和安装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起吊点宜设在加强筋部位。钢筋笼安装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100mm。 1)钻孔灌注桩成孔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序号 项目 1 2 3 4 5 孔径 垂直度 孔深 桩位 允许偏差 0~50mm <1% 0~300mm 检测方法 用井径仪或超声波测井仪 用测斜以或超声波测井仪 核定钻头和钻杆高度或用测绳 标准测绳测定 序号 项目 1 2 3 4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钢筋笼整体长度 ±100 3)钢筋笼宜采用绑条焊,绑条长度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序号 1 项目 HPB235 HRB335 HRB400 RRB400 允许偏差(mm) 绑条长度 单面焊 双面焊 单面焊 双面焊 ≥8d ≥4d ≥10d ≥5d 2

4)单桩混凝土坍落度检测次数

序号 单桩混凝土量(m3) 次数 1 2 ≤30 >30 2 3 检测时间 灌注混凝土前、后阶段各一次 灌注混凝土前、后和中间阶段各一次 2.钢格构柱施工安装工艺流程 1)钢构式柱直接用汽车吊安装,吊机站位于基础边上。场地应能满足25吨汽车吊到达基础边,且基础边场地能满足25吨汽车吊施工。

2)桩内4根格构柱应提前制作,施工中必须注意每根钢构柱的垂直度。要求桩完成后的四根格构柱的中心间距:边长及对角线误差不超过50mm。

3)将四只固定支脚采用标准节组拼定位,要求:每个固定支脚的上表平面处的最大最小高程之差控制在1mm以内。测量记录包括:塔吊中心的实测数据(相对设计轴线的准确间距以及是否扭转、扭转角度)、固定支脚的上表面平面的准确标高。

4)格构柱用25C槽钢设置水平撑及斜撑,间距1.835米,对称放置于地下室底板与混凝土承台之间,具体放置位置见附图。

5)立柱采用420×420钢格构柱,构件必须挺直,焊接牢固。(详见附图格构柱设计要求),加工前应对角钢进行检查校正,在固定的平台上制作格构柱。为防止焊接变形,焊接时对称施焊,吊装就位前必须组织验收。钢筋笼吊入桩孔固定后,将格构柱井口调直校正装置准确固定在孔口,同时将测斜管固定于角钢内角,测斜管高出地面0.5m。

6)采用一台25t汽车吊和一台16t汽车吊双机抬吊安装格构柱。井口装置固定好后,将格构柱缓慢自然垂直吊装至设计标高位置临时固定,并与垂直校正装置连接起来,通过测斜管现时放映格构柱的垂直状况,在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调整,直到混凝土浇筑完毕格构柱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再固定。 3.混凝土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1)混凝土承台设计要求详见附图,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基础承台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浇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每次施工时需进行现场见证取样,砼试块留置组数不少于三组,两组为同一条件养护,一组为标养。塔吊必须待承台、桩基满足28天龄期及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安装。

塔吊桩施工(同工程桩一起施工)塔吊基础区域土方开挖塔吊基础模板工程施工基础混凝土浇注及养护基础钢筋绑扎及接地施工

2)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必须要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标牌,由材料员和质检员按照标准分批抽检验收,合格后方能加工使用。钢筋加工必须严格按照经项目技术部审批后的下料单进行加工。钢筋的数量、品种、型号均应符合图纸要求,绑扎成形的钢筋骨架不得超出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

3)在混凝土浇筑时,应有专人进行钢筋保护,严格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防止因混凝土浇筑对绑扎好的钢筋产生影响。浇筑混凝土前,按照规范要求抽取混凝土做坍落度试验,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及和易性,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4)混凝土的振捣应快插慢拔,避免撬振钢筋、模板,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明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一般为20~30s,要避免过振产生离析。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模板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将已浇筑的混凝土在凝结前修整完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凝结前,及时用湿抹布将局部漏浆、掉浆擦去,用同样方法及时将粘在钢筋上的混凝土清除。浇筑完毕后的浮浆应在混凝土没有凝固前刮去。

4.塔吊周边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1)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机械不得碰撞围护体、围护体水平支撑和塔吊钢格构柱,以防碰坏基坑围护系统,造成坍塌事故。土方开挖后应紧随支撑安装进程,随支撑随挖土,不允许出现先挖土后安装支撑的情况发生。

2)塔吊周边土体应对称分层开挖,严禁在塔吊一侧过度超挖以免造成塔吊基础两侧土压力差过大,影响塔吊安全。靠近格构柱四周的土体严禁采用机械开挖,一面碰撞格构柱。

3)土方开挖至每3m深度时,应及时按图纸规定尺寸安装焊接钢格构柱的水平撑杆及斜撑,注意应控制焊缝质量并作验收记录。

第五章、施工安全管理、环境及职业健康 1.安全生产组织认证体系

经项目经理理 生产经理

技术经理

施工员 安全员 技术员 机管员 宣教员 综治员

班组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和各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健全和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认真学习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文明施工、创建标化工地责任制,指定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重点抓好文明施工,建立文明施工奖罚制度。

2)现场施工人员按国家劳动部门规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所有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施工。特殊工程必须持有操作证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各工序施工前均应由施工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专职安全员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结合安全生产制度和有关规定,经常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如发现严重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4)施工现场各类孔洞、临边设置钢管护栏。基坑形成后离基坑1m四周内及主要通道应设置好1.2m高黑黄油漆相间的防护栏杆或警式绳围护。围护区域内严禁材料堆放或机械通行。上下基坑须设专用通道或登高措施,并保持夜间有充分照明。

5)注意围护桩体的保护和监测,一旦发现有裂纹或异常迹象,则立即进行人员疏散并进行及时处理。

6)施工用电符合国家标准。施工现场夜间施工时,必须确保足够亮度的夜间照明灯

光,现场电工加强值班巡视及时修复损坏的灯,确保施工部位的需要。

7)工程施工过程中,专职安全监督人员须经常检查工作面的安全设施,杜绝、消灭有关的违章行为。

8)施工现场任何人严禁擅自拆除施工现场的脚手杆、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如需拆除,须由项目负责人会同技术人员商议后,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由专业工种进行操作。

9)做好成品保护,保护上工序已完工程的成果。建筑垃圾不得乱堆、乱放,做到工完料净,垃圾日产日清。

10)按国家技术监督局现行《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部门规定,加强施工 现场人员与机械的施工安全管理。

11)上班前应进行现场安全隐患的清除,工作时要集中精力,严禁吵闹,下班前应进行施工区域清扫及清除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12)进入作业现场,作业人员一定要穿戴好防护用品,电焊专业人员应戴好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13)在施工区域出入口按标准设置安全标识,合理布置现场各种临时设施,材料的储存、堆放点,实施现场标准化动态管理,确保整个现场在有序的条件下组织施工。

14)施工现场材料、构件、设备、易燃物品、交通道路、厂区排水规划应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推行标准化作业。现场大临施设总体布置必须与道路相结合,避免冲突、影响总体的施工进度。推行标准化作业,施工现场保持整洁,排水畅通,无积水。保持进出道路畅通。

15)施工区域重点关键部位,一方面需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方面警标、宣传及布置相应的设施器材之外,同时必须加强有关文明标化施工的宣传、标识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3.文明施工管理及文明施工措施

1)成立文明施工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现场各专业工长及后勤、保卫责任人均为成员。

2)工地主要出入口要设置简朴规整的大门,门旁必须设立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和工程负责人姓名等内容。

3)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

4)现场施工临时水电要有专人管理,不得有长流水、常明灯。

5)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办公、生活用房、仓库、料场、临时上下水管道以及照是明、动力线路,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搭设或敷设整齐。

6)搞好门前宿舍、工地卫生“三包”,安排专人清洁场地。设“六牌一图”(1)施工单位及工地名称牌;(2)安全生产纪律宣传牌;(3)动火须知牌;(4)安全情况记录牌;(5)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单牌;(6)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警示牌;(7)施工总平面

图和张挂安全标志牌。

6)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丢洒在楼梯、楼板上的砂浆混凝土要及时清除,落地灰要回收过筛使用。

7)砂浆、混凝土在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使用地点盛放砂浆、混凝土必须有容器或垫板,如有洒、漏要及时清理。

8)要有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严禁损坏污染成品,堵塞管道。

9)施工现场不准乱堆垃圾及余物,应在适当地点设置临时堆放点,并定期外运。清运渣土垃圾及流体物品,要采取遮盖防漏措施,运送途中不得遗撒。

10)实施封闭式管理,根据工程性质和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围护和遮挡措施,并保持外观整洁。

11)针对施工现场情况设置宣传标语和黑板报,并适时更换内容。 12)施工道路畅通,场地不积水,场地排水成系统,临时设施硬底化。 第六章、施工作业应急预案

1. 基坑开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运行控制

如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突发基坑大面积位移、沉降或流砂等不可控制局面,应立即向坑内灌水或填土,以控制局面,然后再组织相关专家讨论修复方案。如遇突发基坑坍塌事故,按照坍塌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执行。

2. 塔机施工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价与运行控制

建筑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是高层和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也是专业技术、安全可靠要求高的机械设备。建筑塔机是施工的常规机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是使用、维修和管理却成为一个难点,在施工过程中,同时又是事故的高发领域。建筑塔机安全事故责任有使用单位的、有租赁单位的、有安装单位的、有制造厂家的等。事故原因有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和建筑塔机设备两方面造成,塔机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塔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塔机的安全技术水平,做好塔机的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可以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同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是一旦发生事故,应如何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来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塔吊在施工安装、使用时的主要危险源是限位失效、螺丝松动、错断相保护失效、销轴轴向固定不规范、开口销未打开、钢丝绳磨损断丝、附着缺陷、多塔作业无预防措施等。因此在安装、使用时应加强安全检查。 3.塔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塔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根据工程的特点、周边环境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地组织对塔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制定本项目塔机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以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2)塔机施工安全事故及分析

⑴塔机作业中行程、回转安全限位装置失控,发生撞击护栏或相邻塔机造成电击、倾倒、断臂等安全事故。

⑵塔机基础坍塌造成塔机倾斜、倒塌。 ⑶塔机吊物坠落伤及下方人员。

⑷塔机司机违章作业,严重超载吊装,造成塔机倾翻。 ⑸塔机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⑹塔机工作人员高处坠落。 3)塔机倾翻应急预案

⑴目的

为满足法律法规和塔机安全的要求,给员工的工作和工地周围居民提供安全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延误,防止事故恶化,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特制定本预案。

⑵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① 组长:xx ② 副组长:xx ③ 通信联络组:xx ④ 技术支持组:xx ⑤ 安全保卫组:xxx ⑥ 危险救援组:xx ⑦ 医疗救治组:xx ⑧ 后勤保障组:xxx ⑶应急响应 ① 接警与通知

如遇塔机发生倾翻时,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要立即用手机向项目经理汇报险情,项目经理应立即召集抢险救援组成员、项目部生产负责人、项目部安全员和劳务队长等,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治组和安全保卫组成员应立即携带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

② 指挥与控制

抢险救援组等到达出事地点,在项目经理或其指定的负责人指挥下分头进行工作。 a. 首先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如碰断的高、低压电线是否还带电;塔机构件是否有继续倒塌的危险;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商定抢救方案后,项目经理向公司经理请示汇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b. 治安保卫组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工作人员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实施交通管制,不准闲人靠近,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c. 工地值班电工负责切断出事地点有危险的低压电气线路电源。如在夜间,应接通要用的照明灯;在排除继续倒塌或触电危险的情况下,抢险救援组和医疗救治组应立即救

护伤员,可边联系救护车,边及时进行止血包扎,用担架将伤员抬到车上送往医院。

d. 对倾翻变形塔机的拆卸、修复工作,应请塔机厂家来人指导。

e. 塔机事故应急抢险完毕后,项目经理应召集项目部生产负责人、项目部安全员、劳务队长和塔机司机组的全体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调查,找出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人以及总结事故教训、制订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的整改措施。

⑷通信联络

项目部必须将110、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的手机号码、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的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

⑸应急物资

大型机械装备:载货汽车1辆、装载机一辆、铲车一辆、挖掘机1辆、16t汽车吊1台。

小型机具:千斤顶、冲击钻、高压泵、电焊机、应急灯、梯子及器制器具等。 急救物品:担架、夹板或石膏绷带、止血袋、氧气袋、止痛片、抗生素、创可贴、红汞、无菌敷料等。

消毒用品:75%酒精、2%碘酒、3%过氧化氢(双氧水)、0.9%盐水、0.1%新洁尔灭、灭菌棉球、棉签和持物钳等。

⑹现场恢复

充分辨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只有安全隐患彻底消除时,才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⑺预案管理评审与改进

公司和项目部应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 第七章 、塔吊基础验算 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据塔吊工作状态分析,塔吊在非工作状态时处于不利受荷状态,故以非工作状态进行

NiKFKGKMXKyiMYKxi2nyjx2j验算,对承台下的基桩而言,力矩在承台对角线方向时,桩处于最不利受荷状态,故对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1.1条 其中:

F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K1—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GK1=25.0×Bc×Bc×Hc

=25.0×3.5×3.5×1.35=413kN;(由于承台顶面无上覆土,故计算时不考覆土重。)

GK2—格构柱自重标准值(估算),GK2=13.5kN;

a —钢格构柱间距 a=2.5m

H0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至桩顶的高度:H0 =6.45m

Ni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MXK、MY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群形心x、y主轴

的力矩;

xi、xj、yi、yj—第i、j基桩或复合基桩至y、x轴的距离;

n—桩基中的桩数,n=4;

考虑弯矩作用在对角线最不利方向及承台水平力对钢构柱根部影响,设s为角桩到坐标轴原点(承台中心)的距离,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在桩顶的最大及最小竖向力为:

FKGK1GK2MKFhH078841313.595130.86.45na1.41442.51.414628.8kNFGK1GK2MKFhH078841313.595130.86.45NiKMINKna1.41442.51.41421.6kNNiKMAX2.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9.2条

MXNiyiMYNixi

其中 MX、MY—分别绕X轴和绕Y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

xi、yi—垂直Y和X轴方向自桩轴线到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

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反力设Ni—不计承台及其上土重,

Ni计值。

FMxyiMyxi2nyixi2同理,以最不利工况进行验算,假设水平力作用于承台上表面。

NimaxNiminFMxyi7881.2(95130.86.45)1.41.25236.4321.9558.3kN22nyi441.25FMxyi435.31.2(2076.490.56)1.41.3236.4321.985.5kNnyi2441.1522.51.65)474.6kNm22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

MXMYNiyi2558.3(3.矩形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5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ASkM0.9h0fy 其中 M— 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kN.m),; k—安全系数,取1.4;

h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0=1300mm;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 因:

MMXMY474.6kNm

kM1.4474.610310313mm20.9h0fy0.91300300ASASXASY则x轴及y轴方向的钢筋净面积 单位长度所需钢筋数量 13ASASXASY540.9mm2/m3.5选用Φ25@200 0.253.142525ASASXASY2453mm2/m540.9mm2/m0.20 承台配筋满足抗弯要求。 4.矩形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9.12条。 考虑承台配置箍筋的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V0.7ftbh01.25fyvAsvh0s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57N/mm;

b—承台梁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0=3500mm;

2

h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h0=1300mm;

fy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v=300.00N/mm2;

s——沿计算斜截面方向箍筋的间距,s=200mm。 仅考虑素混凝土承台本身受剪切作用

0.7ftbh00.71.57350013005.0106N5000kNV558.321116.6kN

由计算可知素混凝土承台已满足抗剪要求,故只需构造配箍筋。 5.桩身结构强度验算

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8.2条 轴心受压混凝土桩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应满足下面的公式:

NcfcAps

其中 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c0.7~0.8,成桩工艺系数;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0N/mm2;

Aps—桩身截面面积,Aps3846.5cm2。

考虑弯矩沿承台对角线作用方向的最不利工况(工况3)

NmaxNminFGMs(78841313.5)1.2(95130.86.45)1.41.252819.6kN22n42(1.252)sFGMs(78841313.5)1.2(95130.86.45)1.41.25290.9kN22n42(1.252)scfcAps(0.714.33846.5102)/10003850.3kNN819.6kNfgAps(0.25*3.14*16*18*18*300)/10001220kNN867.1kNcftAps(0.71.433846.5102)/1000385.3kNN90.9kN经过计算得到桩顶轴向抗压、抗拉强度满足要求,只需构造配筋即可满足。钢筋笼全长配置,配筋采用Ⅱ级钢筋,上部18m范围钢筋采用16Φ18HRB335,下部8m范围钢筋采用8Φ18 HRB335。

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

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算

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2.2条,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1Qukk其中:

Quk—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根据5.3.5条,采用经验参数法,由灌注桩地质剖面图所示,灌注桩桩顶标高-5.9m,有效桩长26m。QukQskQpkuqsikliqpkAP

Quk0.73.14(1 .83158.9154.3351.5307.7301.7735)0.253.140.72750Quk1715.9kN

R1715.9/2858kNNikmax628.8kN,所以满足要求。

2)抗拔验算

(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

Tukiqsikliui0.61427.4856.4kN

NiKmin21.6kNTuk/2Gp856.4/2GP428.2Gp

满足要求。(Gp为桩身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2)群桩呈整体破坏

143.29.40.6Tgkuliqsikli1246.8kNn4NiKmin628.8Tgk/2Ggp1246.8/2Ggp623Ggp

满足要求。(Ggp为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7、格构柱验算(以下均以修改)

钢结构计算主要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格构柱截面的力学特性

格构柱的截面尺寸为a1×b1=420mm×420mm

主肢采用:12.5号角钢,b×d×r=125mm×125mm×10mm 缀板选用:h×B×b=300mm×200mm×10mm 主肢的截面力学参数为A0=24.37cm2,Z0=3.45cm

Ix0=361.67cm4,Iy0=361.67cm4;

格构柱的y-y轴截面总惯性矩

a42Ix4Iy0A0(1Z0)24361.6724.37(3.45)231473.46cm422格构柱的x-x轴截面总惯性矩

b42Iy4Ix0A0(1Z0)24361.6724.37(3.45)231474.46cm4222)格构柱主肢的长细比计算

HI/(4A0)其中H-格构柱高度,由附图所示,取H=2.0m I-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取Ix=Iy=54955.41 cm2 A0-一个主肢的截面面积,取32.51cm2

xy183.510.2131474.424.37经计算得到

格构柱分肢对最小刚度轴1—1的长细比计算

Hi1b2h2521.023025i1a1×42233.49cm488488

换算长细比计算值为:

kxky21210.2125.5211.59H183.55.5i133.49

单钢构柱许用长细比:120

kxky

格构柱长细比满足设计要求。 3)格构柱主肢的稳定性计

NfA假设单根格构柱所受最大压力等同于单根桩所受最大压力,按最不利工况(工况3)考虑:

最大单柱压力:N=819.79kN

由kxky11.59,查表可知xy0.99

fxfyN819.91000819.79MPaf225MPaA0.99424.37单柱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8.斜撑杆计算

1)斜撑杆截面力学特性

《详见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查表槽钢:

钢构柱单肢截面面积: A0=24.37cm2 斜撑杆采用[25C槽钢,其面积为: Ax0=44.92cm2

ix=9.065cm iy=2.21cm 沿X轴向桩中心距: Sx=2500mm 沿Y轴向桩中心距: Sy=2500mm 钢构柱斜撑杆的水平夹角: α=460 斜撑杆的长度:

a250L347.54cmsin460sin460

混凝土承台水平力: Fh=30.8kN

混凝土承台扭转力矩: T=68.0kN.m 2)斜撑杆承载力验算: (1)斜撑杆内力计算

工作状态下由扭转力矩和水平力共同作用在混凝土承台水平力为:

PkT68Fh30.831.07kNSy250

单侧承受水平力:Vb=(V+P)/n={[16×A0×f×(fy/235)0.5]/85+P}/2 =[(16×A0×205)×100/85+1.4×Pk]/2

=[(16×24.37×205×100/85)+1.4×31.07×1000]/2 =68775.95N

斜撑杆的轴向力:Nt=Vb/(n×sinα)=687753.95/(1×sin460)=95609.83N 根据斜撑杆形式取:n=1 (2)斜撑杆长细比验算

1

=0.9×L/iy=0.9×347.54/2.21=141.8

斜撑杆许用长细比:150 结论:斜撑杆长细比满足设计要求。 (3)斜撑杆稳定性验算

σ1=σ2=Nt/(υy×Ax0)=95609.83/(0.349×4492)=60.99MPa 查表稳定性系数:υy=0.349

σ1=<0.85[σ]=0.85×205=174.3MPa 结论:斜撑杆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3)斜撑杆节点焊缝强度验算:

斜撑杆节点焊缝剪应力计算:τ=Nt/0.7×hf×Lf=95609.83/(0.7×10×340)

=40.17MPa

焊缝高度: hf=10mm 焊缝总长度: Lf=340 mm 焊缝许用强度: [τ]=100 MPa

τ<[τ]=100 MPa

结论:斜撑杆焊缝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备注:所有施工图纸及平面布置图和地质示意图详见图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