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制力对孩子有多重要?掌握这5个自制力要点

自制力对孩子有多重要?掌握这5个自制力要点

来源:叨叨游戏网
编号:________________

自制力对孩子有多重要?掌

握这5个自制力要点

自制力对孩子有多重要?掌握这5个自制力要点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邀请了许多四岁的孩子参与这个实验。开始时,他告诉孩子们,“这里有颗棉花糖,我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等我回来时,如果棉花糖还没有被你吃掉,我就会再给孩子一块作为奖励。”当教授离开房间以后结果怎样呢, 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最后还是把棉花糖吃了。有趣的是,1/3的孩子并没有吃掉棉花糖,他们有些闭上眼睛等了十五分钟,有些不停地闻甚至舔上一口,有些通过玩裤子,玩手指,唱歌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的确,这段时间对于这些孩子是难熬的。

14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具有更强的体魄,当然学习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许多分。这个就是自制力,自制力是控制自己的能力,是指能够完全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那么怎么样培养自制力好的孩子呢?

1.生活中有规矩,让孩子明确界限

很多父母等到孩子青春期时,表现出很多坏习惯才开始着急,往往有点为时已晚。因为一个孩子的言行习惯是从小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只会越来越根深蒂固,再想纠正需要花费巨大的心力。喜欢溺爱、放任、纵容的家庭,孩子通常比较随心所

欲,肆意妄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其实孩子的自制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关键在于父母平时有没有给孩子立规矩,讲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自制力不行,是父母原则性不够强,可能在看到孩子撒娇、耍赖、哭闹后,就妥协了,打破了既定的规则,让孩子尝到了甜头。

在教育孩子时,不要用太多规矩约束了孩子的探索行为,但是一些必需的规矩还是要有,比如对于零食、电子产品、作息时间的要求等。建立规则时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和讨论,由孩子自己说出来的规矩,他会更乐意去执行。定下了规则,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语气、情绪可以很温和,但是态度和立场必须坚定。比如规定了孩子每天只能玩10分钟手机,如果孩子玩了20分钟,那么第二天就不许玩,不管孩子怎么要求都要拒绝。在适当的规矩中,孩子会慢慢由他律变为自律,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能超过多长时间,自制力得到发展。

当孩子做出专注、有自制力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赞美,可以更有效地发掘孩子的潜力,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2.及时提醒,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关于自制力这件事,如果成人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什么都可以被原谅,那孩子就很难形成自律的习惯。想让孩子一瞬间明白利害关系并不现实,家长不妨从给孩子一个温柔坚定的提醒开始,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孩子喜欢在超市乱拿东西,就可以在进超市之前告诉孩子,我们今天需要买什么,如果有喜欢的,可以回去跟爸爸妈妈商量,下次再买。可是如果乱拿东西,或者发脾气的话,爸爸妈妈

会带你马上离开超市。

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入迷,也可以提前十五分钟提醒孩子一次,再过一会就要去做下一件事情了,如果不遵守约定,那么明天就失去看电视、玩游戏的机会了。父母的语气可以很温柔,但态度却需要坚定。当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制力也就不在话下了。孩子往往更贪恋当下的安逸,很少愿意牺牲掉眼前的快乐、舒适,去换取日后的成功和幸福。

但是当孩子能够放眼未来,勇敢的承担当下的责任,他们就会知道,那种高度的自律带来的是高效率、高自信。同时也会带给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和更大的自由度。终有一天孩子会明白,自制比放纵更幸福。 3.营造民主平和的家庭教育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在7-11岁时,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教育’的问题。”孩子的自制力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慢慢培养 (1)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父母规律生活、说到做到、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良好的管理和约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个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家长,又怎么能教出有自制力的孩子呢?

(2)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自制力发展

父母应做到不粗暴对待孩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不做了”、“乖乖

听话”,并不能起到本质作用,他可能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这就需要父母平时对待孩子有足够的耐心,不用情绪压制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诱,跟孩子认真解释清楚禁止的原因,让孩子“知其所以然”。对于孩子反抗、挫败的情绪,父母应表现出理解和接纳,“我认同你的情绪,可以帮助你疏解,但我也要坚持我的原则”,这就是正面管教的关键所在。在正面管教下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也有规矩的约束,会充满安全感,这样才能发展出更加稳定的自我,从内心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更好地管理自我。

(3)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投入越多,孩子自制力通常会发展的更好 这就告诫家长平时要舍得花时间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一起阅读绘本,玩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游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让孩子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开始,逐渐训练出更好的自制力。 4.教孩子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控力

一个人自控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他情绪的调节能力。孩子玩的时候不知道节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来不想抑制自己的兴奋情绪。如果任由情绪发展,兴奋时,孩子会玩个没够;愤怒时,孩子可以让最好的朋友望而却步;消沉时,孩子便垂头丧气,负能量满身,甚至变得自卑、自闭。

为此,家长需要和孩子偶尔进行亲切沟通,然后告诉孩子,人需要调节自己的种种情绪,任何情绪都不能走向一个极端。另外,家长还要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主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冷静对待各种事物。借此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

情绪敏感度,变成一个有自制力的人。 5.坚持运动,并且保持充足睡眠

一定要在10岁之前,找到一项自己酷爱的体育运动,就像第一个建议中一样,坚持下来,养成习惯,这不仅仅会让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让大脑变得更充实,运转更高效,更重要的是,意志力、坚毅力也会随之提升。

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成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而青少年,也就是至少在15岁之前,一天要睡够10小时,永远不要一到考试前,就想着,如果一天24小时都用来学习就好了。

平时多思考并养成一些提高效率的小习惯,不但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相反,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