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生字。
过程与方法:背诵古诗《赠汪伦》,感受古典诗词所传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在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1.会读会背,养成积累古诗词的习惯,提高快速查找生字的能力。 2.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1.26个字母大小写卡片。 2.26个字母大小写卡片,字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查字典、日积月累 教学设计: 一、查字典
1.出示26个字母大小写图片。让学生分辨大写和小写。
2.交流汇报:小兔子身上背的卡片是大写字母,小猫身上背的是小写字母。 3.以各种形式读背26个字母的大小写。 4.教师指导如何查字典,以“厨”为例讲解。
5展示怎样查找“厨”,学生手拿字典,和教师一起操作。(展示的是课本P39~40的内容)。
6.学生按照课本P39~40的步骤,查找“房”字。看哪些同学查找得又快又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7.指名交流步骤。
8.同法查找生字“漂(piào)”“踪(zōnɡ)”(不会的同学请组员帮忙) 9.继续拓展,查找“语”“典”二字,争取人人过关。
10.展示P40音序查字法口诀,齐读,进一步加深查字典步骤的印象。 二、日积月累
1.出示P40两幅插图,指名说说图上分别画的什么内容。
2.出示古诗《赠汪伦》,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3.教师出示古诗中难读的生字:赠伦欲踏潭及 4.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5.学生逐句读古诗,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6.师指导朗读古诗,读出朋友间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7.学生听古诗诵读录音,边听边记,边听边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情感。 8.生再次试读古诗,直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互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
9.师逐句讲解《赠汪伦》大致意思。 10.生带着情感,小组合作试背古诗。 11.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12.拓展李白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能读通顺即可。 13.布置作业:
①课后比赛查生字,看谁查得又好又快。 ②搜集学过的李白的诗,背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34)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知
1.出示26个字母大小写卡片,让学生齐读并背诵。
2.在自己的字母卡片里,迅速找到以下字母。卡片:A G J N R U T 3.看谁能迅速查到下面的字,并组词。“请”“帮”“忙” 4.全班交流,并互相评价。 二、口语交际内容:请你帮个忙
1出示句子:“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2.指名读句子,师述:刚才××在读这个句子时,“×”字读得不准确,谁来帮帮他?
3.及时表扬帮助的人,引入交际主题: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三、观看P38三幅图,逐图看图说话
1.插图(1):图上画了谁和谁?
2.指名看图说话,其他同学帮忙,老师适时指正。
3.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位叔叔告诉小男孩去书店的路线了吗?为什么? 4.学生观察:从叔叔微笑的表情,小男孩询问叔叔时使用的礼貌用语“您好、请问”可见小男孩知道了去书店的路线。
5.师总结: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找别人帮忙时,一定要懂礼貌,讲文明。 四、出示礼貌用语
1.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除了“您好!”“请问”外,还有哪些呢? 2.指名说,展示。
3.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五、同法学习第(2)、(3)幅插图,看看这两个孩子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六、拓展这节课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七、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很文明,都很礼貌,那么,既可以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很快乐!
生齐读句子: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亲情”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教学目标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安排:
8.静夜思2课时、9.夜色2课时、10.端午粽2课时、11.彩虹2课时语文园地四、3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防止平均用力。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