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一下学期
生 物 试 题(2019.7)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圆果和黄果 B.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C.人的卷发和直发 D.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2.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所有遗传现象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出现特定分离比的前提
C.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D.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3.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白花植株 与红花植株杂交,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1。如果让亲本所有红花植 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A.1/4 B.1/6 C.1/12 D.3/8
4. 下列有关减数和有丝两个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一次染色体的复制 B.都有一次着丝点的 C.减数纺锤体形成两次,有丝纺锤体形成一次
D.减数染色体数目减半两次,有丝不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
5.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 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A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点、2个绿点,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 B.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
C.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点、4个绿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对应的四分体中分别出现有2个黄点、2个绿点 6.下图表示某一高等生物个体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细胞可能来自雌性动物的卵 B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甲、乙
1
C.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 D.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图乙所示时期 7.下列有关减数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的实质是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后代呈现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受精作用中精卵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减数与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8.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Ⅰ-4不携带 甲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B.甲、乙两病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Ⅰ-1只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9.某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 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窄叶性状的个体只能是雄株
B.如果亲代雄株为窄叶,则子代均为雄株
C.只要亲代雌株为宽叶,则子代中既有雄株又有雌株 D.如果子代出现窄叶,则亲代雌株一定是杂合子
10.鹌鹑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白羽雌鹌与若干羽雄鸦鹑杂交,F1代均为 羽,F1代鹌鹑多次相互交配,F2中既有白羽,又有栗羽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白羽为隐性,栗羽为显性
B.亲本的栗羽雄鹌鹑一定是纯合子 C.F2的白羽鹌鹑一定是雌性
D.控制白羽和羽性状的基因可能在Z染色体上 1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女性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其祖母 C.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Y染色体
D.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12.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13.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CH、O、NP,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B.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 C.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中 D.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 1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基因表达时会受环境的影响 D.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15.下列有关DNA复制和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都需要酶的催化
C.复制的模板是两条链,转录的模板是一条链 D.同一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可能不同 16.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B.每种氨基酸都由多个密码子决定
C.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D.tRNA种类很多,但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17.已知一段用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比例为20%,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该DNA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B.将该DNA置于“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N的DNA分子占1/8 C.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一定占20%
D.该D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该DNA至少含有3000个碱基 18.下列与图示过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⑤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B.神经细胞细胞核内能发生的过程只有①② C.可以通过研发抑制③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D.①④过程均有可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19.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和肌细胞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B.不同组织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胰岛细胞有血红蛋白基因,但不能合成血红蛋白 D.基因选择性表达可能与转录、翻译有关 20.研究发现,与圆粒豌豆的DNA相比,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
序列,导致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从而不仅改变了粒型,也改变了种子的甜度。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
B.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C.圆粒豌豆显饱满的原因是淀粉含量高,保水能力强 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2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的新基因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B.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 C.都由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诱发 D.一定改变基因的结构 22.下列不属于基因重组范畴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棉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产生新基因 B.都一定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 C.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大多数对生物个体不利 24.下列有关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四倍体西瓜体细胞中一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D.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故该变异不能遗传
25.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B.人工诱导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一定得到纯合子C.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D.单倍体生物一定不可育 2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监测和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先天性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C.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进行 D.对咨询对象进行家系调查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2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8.已知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为7%。人群中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色盲孩子的 概率为
A.7/214 B.1/4 C.651/20000 D.1/8 29.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30%、40%,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甲可以表示自然选择对a基因有利时a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曲线甲、乙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自然选择的强度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研究生物多样性形成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