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时肠道菌群的临床观察
来源:叨叨游戏网
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可通过使血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甘油三酯增高、血 压增高、纤维蛋白原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等各种机制加速动脉 硬化的进程。另外,吸烟后,动脉血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与血 红蛋白结合而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损伤血 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的透性增强,血液中脂质侵入动脉壁 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A11red等发现,短时间暴露于吸 烟环境所致之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可以导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 的较快发作,这是内皮功能受到破坏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吸烟 是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因子,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性 增加4.2倍。此两例患者具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由于长期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在此基 础上短时间内吸量香烟,使血中一氧化碳浓度迅速增高, 造成组织缺氧;烟中的尼古丁又可兴奋交感神经,使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使血 小板大量聚集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因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通过此病例分析,我们认为要预防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进行 卫生宣教非常重要,劝导患者戒烟和积极的调脂治疗可能对预 防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变异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强调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时, 除癌症问题外,心血管疾病也是吸烟的严重后果。青年人应该 注意生活卫生,戒除不良习惯,不要酗酒及吸烟。 (收稿:2008—10-17) 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时肠道菌群 的临床观察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民医院儿科 (正定0508000) 高玉卿 宋素景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07年1O月期 间收治的45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男31例,女l4例,年 龄在6个月至2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O例,毛细支气管炎15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及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 准。在治疗过程中,于第3天后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每日4次以 上,一般为黄色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同时选择医院家属 或亲属的健康婴幼儿36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 龄在6月至2岁。两组在年龄及性别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 法 取所有观察对象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用无 菌棉签沾取适量大便,在洁净的滴加了一小滴生理盐水的玻片 上涂布,待自然干燥后固定,行革兰氏染色,再用高倍镜观察并 记录。 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x 检验。 结 果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时,可出现菌群失调。从表l~3中可以 看出,观察组革兰氏阳性球菌增多,革兰氏阳性杆菌减少。与正 常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 表1 两组G 球菌分布( ) 注:X =35.29(X。0.05,1—3.84),P<0.05 表2 两组粪便G一杆菌分布(%) 注:X0一1.75,P<O.05 表3 两组粪便G 杆菌分布( ) 注: 一17.15,P<0.05 讨论 1 正常人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物,主要以厌氧菌为主, 少数为需氧菌。正常情况下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这些厌氧菌 群有益无害,具有维生素、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及 免疫等生理作用。当某些因素使其数量减少时肠道抗感染作用 减弱,需氧菌增多,如革兰氏阳性球菌一肠球菌、革兰氏阴性杆 菌一肠杆菌增多,肠内含氧量增多,有利于致病菌定植、繁殖,发 生菌群失调,出现腹泻。 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对tJ,JL肺炎的治疗 目前仍以经验治疗为主,普遍应用抗生素,且广泛存在不合理 应用抗生素现象,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报道说肺炎 继发腹泻发生率为25.0 ~52.9 。经本院观察,肺炎继发腹 泻时,一部分患儿存在菌群失调,这可能是腹泻的原因。此外, 抗生素本身对肠道的刺激、吞咽的痰液中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 激、肺炎病原菌本身对肠道的刺激,均有可能导致腹泻。腹泻时 肠内容物的迅速通过造成肠厌氧菌的不适宜环境,使其数量减 少,生物屏障作用随之减弱或消失,有利于致病菌的附着和繁 殖,从而导致菌群失调,这样可见腹泻与菌群失调互为因果,如 不及时治疗,定会加重病情,出现严重并发症。由此提醒临床医 生在治疗小儿肺炎时,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是毛细支气管 炎,同时在治疗时可应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金双歧等)辅助 治疗,预防菌群失调发生。 2 粪便涂片染色法检测菌群分布,是一项简便、易行、实 用的检验方法,它能及时、快速的了解患儿粪便菌群变化,对指 导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收稿:200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