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之洞

张之洞

来源:叨叨游戏网


张之洞 -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清代直隶南皮人。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

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曾在广东发展工业(白云山铁厂、珠江南岸织布官局等)后迁至湖北。18年至1907年任湖广总督。在英国、德国支持下,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督鄂期间,着力扶持民族工业,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马鞍山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等重轻工业企业,并筹办芦汉铁路。他主持修筑的武昌南北长堤和汉口后湖长堤排除水患,划定了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与今天的武汉市相近的城市规模,同时支持民族企业家操办水电等现代化市政建设,为武汉自近代以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0年创建两湖书院。

13年奏请清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14年署理两江总督。曾上疏阻和议,要求变通陈法,力除积弊。邀请外国教官训练江南自强军。

16年回武昌,任湖广总督,按照德国制式改造湖北旧军为新式陆军。创办湖北武备学堂。德国教官法金汉后来是一次大战时期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

16年请奏创办江南陆师学堂。

张之洞为京汉铁路的修建多方谋划,终于完成此“他人不愿为,且不能为”之大业,

可当“铁路主办元勋”之誉。

蔡锡勇

1884年,蔡锡勇丁忧回国,守制期满后即被两广总督张之洞任为洋务委员,直接参与张之洞的洋务实业活动。任督府总文案、湖北补用道,直接参与创办自强学堂、武备学堂、矿业学堂、工业学堂、铁路学堂、两湖书院、银元局、汉阳铁厂、湖北炮厂、并任过织布局、炮厂的总办, 其中自强学堂更是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

13年张之洞奏请朝廷创办以学习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理工科兼备的\"自强学堂\",并任命蔡锡勇为\"总办\"(即今校长)。自强学堂的办学宗旨在培养高级人才,\"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精研器数,以期教育成才,上备国家任使\"。学制五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自强学堂总办蔡锡勇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高校的校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