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中国电力教育CEPE —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21.015 硒函 i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薛圆月 冯文全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不仅是我国农村教育质量的保证,更是我国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薛圆月(1986一),女,安徽砀山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研究;冯文全(1960一), 男,四川渠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四川 南充637009)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 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 8.0:1,小学阶段,农村 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编制,初中阶段,农村为10:l。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问题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 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一个人未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基础。我国 为23.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是义务教育发展 十分突出,事实上,应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数量,降低 的里程碑。经过实践证明,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师生比,增加其内部效益。从考虑和尊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的希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1.8亿人,其实施程度、 布局特点出来,也应如此,不能只按照学生数量来确定教师数量。教育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千秋基业。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 教师数量不足导致一些农村学校课程课时不能开足开齐,并致 口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 使部分学校班额增大,教师超量上课,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70%左右。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 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整体情况比较严重。《国家教育督 局性的作用。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达909.1万人,其中初中 导报告2008))通过调查指出,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尚未充分体现 教师346.9万人,小学教师562.8万人,农村地区初中、小学教 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成班率 师分别为278.7万人、464.9万人,分别占80.3%、82.7%。 没 低等特点,不能适应这些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有高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农 寄宿制学校等教师附加编制在部分省区也还未得到落实,部分 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我国农 地区不能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农村教师编制标准 村教育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从多方 不够科学使得当前广大农村地区教师进出渠道不畅通,严重阻 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 碍了农村师资的正常补充。农村中小学还存在着有编不补现象, 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 其直接后果是教师年龄偏大和代课教师多、教师工作负担加重、 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 在岗教师难进修提高。 袁桂林教授认为,这样的编制在客观 感。¨ 从而促进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上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农村此问题突出表现在专职音、体、 美教师,计算机、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较缺。“农村教师的结构 性缺编,既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质量:农村义务教育优质教师资源欠缺。第一,农村 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师的数量、质量、稳定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农村教师队伍数量短缺;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缺 编严重。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现行中小学教师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称比例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教师的职 编制标准是按照一定的师生比来确定的,要想获得足够数量的 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从当前专任 师资,学校的学生必须达到一定数量,而目前农村地区办学分散、 教师职称构成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构成重心普遍 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 从2008年的情况看,“全国小学生 低于城市和县镇水平,尤其是具备高级职称的农村中小学专任 师比l8.38:1,其中,城市小学生师比19.4:1,农村小学生 教师所占比例更低。“2007年全国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为 师比为19.35:l。全国初中平均生师比16.07:l,其中,城市 48.2%,城市高于农村9.5个百分点以上。贵州、陕西农村小学 初中生师比为15.6:1,农村初中生师比为17.5:1。” 一个 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均低于30o/o,城市高于农村15个百分点以 教师教的学生越少,内部效益就越高,很明显,不管是农村小学, 上。全国初中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48.7%,城市高于农 9.2个百分点。贵州、甘肃、陕西三省农村初中中高级职务 还是农村初中其内部效益都低于城市学校。农村师生比高、教 村1师缺乏、内部效益低,都与国家相关的有关。 教师比例均低于30%,城市高于农村25个百分点以上。校际中 2001年,转发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 关 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差距过大,是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择 囤 CEPE中国电力教育 面 丽 两 一 (1)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年龄结构本应该呈现均衡分 校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第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结构偏低。根据我国 教 布的态势,由于农村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下,长期 师法》关于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规定,目前中小学教师包括农 处于“要人难,留人难”的尴尬境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 村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标准分别是: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 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两边高,中间低的‘驼峰形’ 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分布,即45岁以上的教师多,25岁以下的教师多,而30至40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 岁这个骨干年龄段的教师数量较少。另一种形态是单边倒的老 历。“上世纪90年代,教师规模迅速扩大,一些低学历人员进 龄化倾向:即45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大,中青年教师较少。 入教师队伍。抽样调查表明,小学和初中教师中,‘民转公’的 中年骨干教师不是被“提拔”到高一级学校任教,就是被层层 比例为13.2%,在农村,这一比例达20%。另外教师‘拔高使用’ 状况在初中阶段较为突出。在进入教师队伍时,初中教师学历 抽调到城里的学校或经济较发达地区任教。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学科结构不合理。在农村 合格率为68.4%,其中农村为58.8%。另外,所学专业与所教 课程不对口的现象较为突出。初始学历合格的初中语文、数学、 外语、美术、音乐和体育教师,约有1/3是学非所教,其中城 市约为20%,农村则超过40%;而初始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取 得合格学历的专业与所教课程对口率更低。抽样调查表明,初 始学历不合格的初中教师,取得合格学历的专业与所教课程对 口率为58.2%,农村低于城市,语文为58%、外语为50.7%、 数学为20.2%、体育为8%、艺术类为5.6%。取得合格学历的 途径主要是自学考试、函授或广播电视大学,占87%,全日制 成人高等教育占11%,普通高等教育占2%。” 第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大部 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长大,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他们 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 体系和结构,忽视学生健康情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并 且大多数教师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缺乏系 统的师范教育学历。农村教学环境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状 态,无法接受新信息,教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课程设 计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普遍欠缺。相当数量的教师工作积 极性不高,从而使农村教育工作的敬业精神下降,另外部分教 师对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很淡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直接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3)稳定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作变动频繁、稳定 性较差。教育投入的“马太效应”导致城乡两极分化,往往使 农村学校雪上加霜。据调查,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工资相差几 百元至上千元。只要有机会农村教师就纷纷流向条件较好的区 域,导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某项调查表明:“农村教师流动意 愿更强,有10.49%的县级教师,17.56%的乡镇教师和22.92% 的农村教师表示有‘ 打算调到其他学校’的一项,高达42.36% 的农村教师打算调动工作,乡镇也有40.24%的教师要调离本校, 其比例远远高于省城。 “ 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带来了几个 方面的问题:“一是造成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二是加 重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三是降低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 质;四是加剧了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失。 2.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不到位 全国义务教育教师总体规模按现行编制标准基本满足需 求,保证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教师尤其 是农村教师配备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教师培训力度、培训质 量仍有待提高。 教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文化基础知识学科 占大多数,而音、体、美等艺体类、职业技术类和综合活动学 科教师却很少,并且这些课程没有教师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很多学校要么不开这些学科,要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部 分地区教师队伍以民办转公办的教师为主体,这些教师大部分 学历起点低,实际能胜任工作的较少,从而导致担任教育教学 工作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甚至缺乏数学、语文等工具学科教师, 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另外,许多农村教师因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接受高层次 培训的机会和比例几乎为零,现在有部分县农村教师培训机构 条件较差、资源不足、运作困难、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脱节, 难以满足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此外,繁重的教学工作还 使得部分教师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为负担,很多教师没有竞争 意识和责任感,安于现状,对进修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教师 继续教育经费短缺,缺少专项经费,严重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正 常开展,即使有些教师有幸参加培训,也因现在的培训课程的 随意性很大、针对性不强而脱离实践,大部分受过培训的教师 都表示培训满堂灌,无法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的教学水 平无法通过培训达到真正的提高。 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低,地位不高并且师资队伍建 设机制不健全 “待遇是影响教师供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实 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其落脚点是县财政 局,这虽可以缓解县域内师资分配不均的状态,却是实施教师 定期合理流动的最大障碍。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说不仅相当 多的县级财政难以承担,即使一些地市级财政也不能保证农村 义务教育的投入。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生活水准仍在较 低的层面上,工资增长缓慢,各项福利、待遇和津贴补助难以 落实。另外,农村中小学基本享受不到福利,即便有福利,也 是要么不健全,要么福利待遇比较低。这种情况在我国中西部 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近年来义务教育学校在国家的支持下实 施了绩效工资制度,这项措施对于提高教师地位,促进教育事 业的整体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绩效工资的发放是否 能够得到足够的经费保障,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否能够真正做到 公正、公平与合理等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最为 关心、疑虑和困惑的问题。”u 与当地其他行业如公务员相比较,农村教师的工资显然要 低得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低,福利水平低不仅导致 农村教师产生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降低其工作热情而 中国电力教育CEPE — 硒 丽i 且导致其社会地位低下,加重了现有教师的流失率和贫困地区 建立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制度,“建立流动教师利益协调机制是教 学校乃至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短缺尤其是优质教师的短缺问 师定期流动制度得以充分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促进我国教师 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的不合理直接降低了教师的教 合理流动应该考虑到对流动教师城乡待遇、流动成本、流动差 学热情,间接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最终受到影响的还 异进行合理补偿。¨” 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是农村教育质量,对全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 支教已经成为缩小城乡教师差距的重要手段。城乡学校之间教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师进行双向的交流,定期换岗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部分地 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师培训机制尚不 区已经实行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管是单向的“支教”还 健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的机制、人才合理流动 是双向的“换岗”都需要强调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机制、有效评价机制等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二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陷入困境,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 现实原因,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相关的偏差所致。 要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 农村教师队伍。从长远和根本上,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应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在教师资源配置、队伍 结构改善、培训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促进形成管理 规范、相对稳定而又合理流动的农村教师管理。 1.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缓解教师数量不 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等矛盾 (1)建立农b3Y..务教育和农村教师发展动态管理系统。新 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制定的民主性、科学性不断提高, 但教育的制定依然缺乏灵活性和完整性,各地区教育行政 部门在核定农mY-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编制时要根据农村学校布 局结构调整和学生人数、结构变化,适时调整农村义务教育阶 段学校教职工编制,及时补充学校编制的空额。此外,“和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尝试建立一种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发展的动 态监控系统,通过设立农村教师发展观测站、收集农村教师发 展状况指标、加强对农村教育发展的评估等形式来加强教育预 警,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实效性和超前性。只有这样,农 村教师队伍才能真正稳定,提高质量。 (2)改革现行,保证教师数量的同时促进优秀人才 向农村流动。应尽快调整城乡不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实行向 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倾斜的编制制度。如农村教师编 制应该以学生人数和班级数为基准核算,兼顾学生规模和学 科发展需要,探索建议区域性的教师劳动力市场,促进教师 合理流动,实现地区间农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确定农 村义务教育学校所需要的教师数量,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 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制定一个适应当前乃至未来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教师补充机 制,补充新生力量进入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应严把教师人 口关,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不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 人员担任教师,确保新进教师的基本素质。 设立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办法,是使教师岗位更具有吸 引力的有效途径,农村可根据本地区财政情况设立一定比例的 农村义务教师岗位特殊津贴或边远贫困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岗位 特殊津贴以吸引优秀人才流动。此外,应实施“农村教师定向 培养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 等,每年重点向这些地区补充教师,师范院校要为农村定向培 养教师,尤其是当前广大农村学校紧缺的专业教师。还应考虑 二者作为不同的帮助措施,应重在理念、方法等上提供支持。 2.促进捉村义务教育师资整体结构不断优化 教师结构包括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 等方面。中小学教师整体结构的优化,体现着农村教师队伍建 设及其专业化的发展。据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统讯 随 着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学历合格率的 提高。2007年全国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99.1%和97.2%,其中农村小学、初中分别达到98.7%和96%, 基本达到和接近国家规定标准。城乡教师学历合格率差距进一 步缩小。国家从上积极引导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各地相继 采取措施,提升了高一级学历教师的比例。有关部门要认真履 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资格认定、培养培训、评价考核等 职能。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 度,并把考核结果、教育效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和晋升的依据。 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对于形成教师准入机制,拓宽教师 来源,提高中小学教师包括农村教师队伍职称和整体素质发挥 了重要作用。“据有关统计,2008年,全国35岁以下的小学、初 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3.4%、53.6 ̄1o,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教师 占70.5%、85.8%,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包括农村教 师队伍的主体,不过这种趋势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还有差距。"I 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结构不断优 化,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专业化水平。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完善培养培 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范,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 平和教育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 养教学骨干a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 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依托相关高等学 校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大免费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途 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立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 为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运用制度化的手段确保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在培训中可采取有偿培训 与免费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系统进修相结合等形式,更新 教师观念,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在部分地 区可根据当地具体特征构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网络,完善 多方联动培训机制,建设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资源,确保培 训质量和实效。另外,“在培训时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既要有 一些教育学方面的通识培训课程,又有一些相关学科专业课程, 要将教育专家、教授的理论讲授和有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实 践经验介绍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 围 CEPE中国电力教育 而 西 r一 成长。” 摸清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现状及所存 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加强农村 “我国的教育主要有和教育部制定,由各级人 5.加大衣村义务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在提高教师 积极性的同时稳定教师队伍 教师资源校际分布不均根源于校际教师待遇的巨大差距,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 而这种差距来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和教育经费分配不均。 改变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改革与完 民、教育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及其工作人 善农村教育投人;实行义务教育以省级财政负担为主,中 员负责执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严密的执行体系,这 央承担均衡省级间财政能力的责任。近年来,国家对教育 一体系的特征是上传下达的行政环节过多,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因此,为了保 的投入逐年大幅度地增长,从宏观上保障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 滞后于基层的变化,执行监督乏力。 投入。例如,“2009年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 证国家法律所规定的有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 了全国教育支出,其中财政支出19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效性,建议在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 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 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 和300元的目标。”I 但是及各级地方应该继续加大对 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教师的基本工资应由和省级财政共同全额支付,防止 县级或乡财力不足而导致教师工资未能按时足额发放。 制定将义务教育教师确立为国家教育公务员的。长期 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地位不高, 待遇和收入差。 教师法》和 义务教育法 规定:“各级人民 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 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近年来实行的义务教 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也逐步建立, 这种进一步缩4'T城乡教师的工资差异。教师的平均工资 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民族地区和边 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国际上很 多国家将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近年来,在我国也有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将公立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系列,“尽快 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 将义务教育教师确立为国家公务 员的将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缩小或消除教师收入和 待遇上的差距,利于促进教师定期合理的流动,从而促进农村 义务教育教师待遇的提高,保障农村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的质量。 我国正处在经济市场化转型期,差异不平衡的发展是不可 避免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个人之间的教育差距会长期存在, 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前提条件应该是合理的 差异,为了进一步缩小这个差异,应该统一城乡教师待遇,使 同级同类学校里职称相同的教师收入相当,保障教师工资福利 收入的同时,完善医疗、保险、住房待遇。要大力推广对在农 村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按艰苦程度提高津贴标准的经验,探索 将教师基本医疗、养老保险费用以及定期体检费用纳入财政预 算的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对吸引新教师到农村去有积极作用。 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保障措施和监督机制,形成长 效机制 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责任,依法治教。要积极和认真 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各地区有关教 师的各项规定、法律、法规、条例等,保证各级各类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教师的各项权益,为教师公平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的平 台。“教育科研工作者要深入农村学校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要 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走出书斋,走进课堂,扑下身去, 潜心研究,要怀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去关心中小学教师的 圈 增强制定和执行的公开透明性度。 要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和“十一五” 规划结合起来,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薄弱学校治 理工程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此外还应该严 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凡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对不具备教师资 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在学校工作的 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凡违背《教师 法》和 教师资格条例》等相关规定的教师一律撤销教师资格, 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能进能出、职务上能上能下的 用人机制。 要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经费尤其是对 农村的教育投入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2006年新修订的(《义 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确保农 村义务教育投入,推动义务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 障,并且也有力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的获得。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基本工资应由和省级财政共同全额 支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其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对经费 的投入也要建立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对经费的 统筹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各项计 划措施的顺利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19】教育统计公tl{[EB/OL]http://www.moe edu.eft .[2】【5】[9】【1 0】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2008(摘要)》的通知[EB/OL】.h%tp//WWW.moe edu.cn/edo&s/ websitel8/75/info1 229526540188]75.htm. [3】[22】.201O年工作报告[R】l2010--5—5. 【4]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印/o L】.http://www. moe.edu cn. [7]D 6】[2o】王保生.教师队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待解之困—— 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考[J】.社科纵横,2009,(2). 【8】[12】顾明远,檀传宝.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 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D 1】【25】朱小蔓,等对策与建议——2006-2007年度教育热 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9 [1 3】于伟,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教师.2007,(7). 中国电力教育CEPE 2010年第21期总第172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21.016 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模型 侯晓飞 李白玉孙娟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 者。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及评 价是我国许多高校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应用多级物元分析模型对辅导员绩效问题进行考评,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评价 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为辅导员绩效考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得到 合理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辅导员;绩效考评;多级物元分析;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侯晓飞(1981一),女,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助教,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工作;李白玉(1982-), 女,山东烟台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助教,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工作。(山东胶州266500)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负责高 一维物元,其中Ⅳ表示事物,c表示事物的特征,v表示特征的 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是党的教育 量值,这三者被称为物元的三大基本要素。关于特征C的取值 方针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贯彻者,要伴随学生大学 范围记为 ,称为C的量域。 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 一物具有多个特征,则规定:物N,它的n个特征CDC ,... 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建 ,c 及Ⅳ关于c 1…2.., 对应的量值vi(i=l…2.., 所构成的阵 立科学的考核与评估机制,进一步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 列 队伍建设的有效性,这对于高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 N,Cl,¨ 而重大的意义,能使学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C2・ 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考核指标体 R= : : 系不健全、考核主体单一、定性指标多、定量考核缺乏、主观 评价居多造成不公平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 则R称为n维物元,简记为R=(Ⅳe 。 积极性,进而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由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考 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系统,其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本 有界区间 (a,b)的模为lXl=lb—al,特别地,规定 文采用多级物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并与AHP相结合,将 点x 的模为IXol=0。 其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进行了应用,可以将众多因素进行分 5.距『2] 类,使评价更加全面,结果更加合理,评价精度更高。 (1)点与点的距。设x,y为实轴上任意两点,则称: 一、基本概念 P( ,Y)=l —Yl为 与Y之距,显然有P ,),)=P(y, ),等 可拓学是以蔡文教授为首的我国学者于1983年创立的一门 式P ,Y)=0当且只当x=y时成立。 新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新 (2)点与区间的距。点与有限实区间X=(a,b)的距为: 的规律与方法,并主要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其中 1物元分析法是可拓学中重要的分析方法。 b ) 1.物元(matter element) p ,x :}9Co-圭ca+自 l一 c 一n :Ja-xo,xo< ̄( a+洳6,舶≥专十它是描述事物的基本元,以有序三元组 =(N,c,v)来表示 式(1) 【14】管培俊.教育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8 [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15】苏君阳.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面临的问题【J】l中国教育 [23]周洪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J】.教育研究,2008, 学刊,201 O,(2). (5). [17】冯文全,夏茂林.从师资均衡配置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构建 [24]陈小娅.创新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基础教育事业[J】.教育研 [J】冲国教育学刊,201O,(2). 究,2009,(1O) [1 8】【21】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张中)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