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享:欧洲合唱历史作品导聆

分享:欧洲合唱历史作品导聆

来源:叨叨游戏网
分享:欧洲合唱历史作品导聆

⼀、作品导聆:

1、《哈利路亚:赞美诗(我们看到他的荣耀)》中世纪格⾥⾼利圣歌/独唱 合唱者齐唱

作品介绍:这是⼀⾸充满欢呼的格⾥⾼利圣歌。开始的哈利路亚的旋律,⼀连串的ia⾳节是⼀种对欢乐和宗教狂喜的⽆⾔表达,中间包含有圣经诗句的段落。2、《⾃从你被遗忘》

中世纪世俗⾳乐/作曲家:马修/⼀条主旋律和两个低⾳区的伴唱

作品介绍:这是法国14世纪与15世纪的重要诗歌与⾳乐形式之⼀,这⾸忧郁的作品表达被所爱之⼈遗忘后“告别欢乐”的苦闷⼼情。

3、《圣母弥撒曲》羔⽺颂

中世纪常规弥撒的多声部处理/作曲家:马修/四声部

作品介绍:祈求仁慈与平和,⼀⾸庄严⽽精致的作品。表现的是灵魂的诉求。4、《万福玛丽亚-圣母玛丽亚》

⽂艺复兴时期宗教⾳乐/作曲家:德普瑞/SATB

作品介绍:这是以向圣母祷告的拉丁⽂祷告词所写的宗教合唱⾳乐,乐曲开始⽤了多声部模仿。5、《教皇马尔塞鲁斯弥撒曲》第⼀部分《慈悲经》⽂艺复兴时期宗教⾳乐/作曲家:帕勒斯特利纳/SATTBB

作品介绍:这是⼀部六声部⽆伴奏合唱。这段《慈悲经》六个声部互相模仿,结合得很优美。6、《当⼥神维斯塔下⼭时》

⽂艺复兴时期牧歌/作曲家:威尔克斯/六声部

作品介绍:这部作品有着典型的英国牧歌式的轻松愉快⽓氛。7、《醒来吧,⼀个声⾳在呼唤》康塔塔第140号第四乐章巴洛克教会康塔塔/作曲家:

作品介绍:这是创作最有名的康塔塔之⼀。歌词为德语宗教经⽂。8、《马太受难曲》第⼀分曲巴洛克宗教⾳乐/作曲家:

作品介绍:这部作品被称为“现存宗教⾳乐的顶峰”。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第⼀分曲⽓势磅礴的双合唱队确⽴了作品悲哀的情感基调,复调⾳乐。9、《哈利路亚》

巴洛克清唱剧《弥赛亚》选段/作曲家:亨德尔

作品介绍: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合唱曲之⼀,复调⾳乐、主调⾳乐的交替,庆祝主耶稣是全能与永恒的统治者。

10、《gloria》

古典时期合唱/作曲家:海顿

作品介绍:这是⼀⾸定⾳⿎弥撒,弥撒是西⽅宗教圣乐中的⼀种。荣耀经主要是颂扬主。在古典作品中,注重⼒度的要求。11、《安魂曲》(未完成)之《落泪之⽇》古典时期合唱/作曲家:莫扎特

作品介绍:开始的⼆⼩节由弦乐缓缓奏出如泣如诉的哀怜的乐⾳。缓慢、沉重的旋律,合唱温柔⽽恳切地唱出整个告⽩,到上帝⾯前为罪⼈祈求怜悯,让任何⼈闻之皆⼼⽣哀戚。12、《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古典时期合唱/作曲家:贝多芬/交响乐 四位独唱 合唱

作品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史⽆前例地将⼈声引⼊庞⼤的管弦乐队中,以德国诗⼈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为歌词。13、《尚·拉⾟赞美诗》浪漫主义时期合唱/作曲家:福雷

作品介绍:这是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福雷20岁所写的⼀⾸毕业作品,⽤法语演唱。演唱要求:安定的⼼态、柔和的声⾳、明亮且不放宽的⾳⾊、连贯且律动。14、《⾦⾊的浮云》

浪漫主义时期合唱/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前苏联国家室内合唱团这是莱蒙托夫的诗,柴可夫斯基为这⾸诗配了曲。15、《希伯莱奴⾪合唱》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合唱/威尔第

作品介绍:威尔第的歌剧《那布科》第三幕中的合唱。希伯莱奴⾪被征服者尼布甲尼撒王奴役,在歌中他们沉痛地回忆着失去的祖国——“飞吧,思想,给你插上⾦⾊的翅膀”。16、《故乡的亲⼈》

美国合唱作品/作曲家:福斯特

歌曲介绍: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赞美歌风格,是⼀⾸⽆与伦⽐的、具有⿊⼈⾳乐旋律的歌曲。此版本的合唱是钢琴伴奏的混声合唱,由⼥中⾳领唱。

17、《博伊伦之歌》之《哦,命运》

⼆⼗世纪合唱/作曲家:奥尔夫/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合唱

作品介绍:歌词脚本取材于中世纪拉丁⽂诗歌《布兰诗歌》,⾳乐上运⽤了⼤型康塔塔体裁,将中世纪的游吟风格与现代歌咏完美结合。合唱⼈声融合丰满,细节与层次⽣动,吟唱的齿⾳清晰,⼤合唱的平衡感好,场⾯宽阔⽣动。18、《lux acterna》现代作品/作曲家:ligeti

作品介绍:这位匈⽛利先锋派⾳乐家发展了⾳块作曲⼿法,特别是在和声⽅⾯,他尝试⽤微分⾳来使⾳⾼的层次变化和⾊彩的明暗更精细。从“不好听”听出⼀种特别的感觉。

⼆、合唱历史简介:

中世纪合唱⾳乐(450-1450)①中世纪最重要的⾳乐家是神职⼈员。②⼤多数的中世纪⾳乐为声乐作品。

③中世纪的⾳乐⼿稿没有标记出速度、⼒度,有些记录了⾳⾼却没有记录节奏。④教堂对演唱者的发⾳、注意⼒和⾳⾊上要求相当严格。⑤出现了格⾥⾼利圣歌和世俗⾳乐

注:格⾥⾼利圣歌是罗马天主教会礼拜仪式的⾳乐,旋律配以宗教性的拉丁⽂歌词,⽆伴奏。⽂艺复兴合唱⾳乐(1450-1600)⽆伴奏合唱的黄⾦时期①声乐⽐器乐更重要

②歌词与⾳乐之间关系很亲密,作曲家通过⾳乐来强化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③尽管如此,整体还是显得冷静⽽压抑,较⼤的情绪起伏时,也以温和平衡的⽅式来表达;④节奏呈现出温和的流动,⽽⾮清晰明确的节拍。⑤⽂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乐和世俗⾳乐-牧歌的出现。

注:⽂艺复兴时期,牧歌是⼀种重要的世俗⾳乐,以⼀⾸短诗配以⼏个独唱声部的乐曲,通常与爱情有关。巴洛克合唱⾳乐(1600-1750)①器乐获得了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②复调⾳乐与主调⾳乐交替③调式已发展成⼤⼩调

④情绪、节奏、旋律、⼒度的统⼀和⼀致性。强调作品情感起伏;节奏律动感强;旋律精致,装饰性增多;演唱速度多为中速,⼏乎不⽤渐快渐慢。 古典时期合唱⾳乐(1750-1820)①器乐的地位⾼于声乐

②⾳乐加强了情绪的对⽐;节奏的灵活性给古典主义增添了变化;旋律动听并且容易记忆;渐进⼒度的⼴泛使⽤:渐强、渐弱,表现出令⼈震惊的新鲜感。

③但古典主义的风格,要深⼊地了解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不同性格的作曲家,才能体会他们极端不同的个⼈风格。相⽐较⽽⾔,贝多芬显得更有⼒、强烈和情绪化。浪漫时期合唱⾳乐(1820—1900)

①浪漫主义⾳乐中强烈的情感,有表现、歌曲般的旋律,源⾃古典主义

②强调了⾃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浪漫主义众多的⾳乐家⾜以证明浪漫主义⾳乐的丰富和多样性。

③更丰富多彩和更复杂的和声,更强调和声的不稳定;更宽⼴的⼒度范围,频繁地使⽤渐强、渐弱以及⼒度的突然改变;速度变化更多,为了增强⾳乐表现⼒,使⽤弹性速度。⼆⼗世纪合唱、当代合唱⾳乐(1900-⾄今)

在19、20世纪交替之时,欧洲⼤陆⾳乐开始慢慢⾛⼊⽆调性的领域,⽽北欧的合唱⾳乐依然保持浓郁和声的特点。到了20世纪中叶,我们可以发现北欧的合唱⾳乐与其他欧洲⼤陆地区的合唱⾳乐很不⼀样,已经出现⼀些⽐较奇怪的“另类”合唱⾳乐,并且其作品的内容与精神与我们熟知的“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序列主义”等派别的⾳乐迥然不同。还有另⼀部分合唱⾳乐却继续保持它浓郁和声的特点,但和声进⾏已经打破了以往调性⾳乐的规则。20世纪北欧合唱作品变幻莫测的风格使得它成为合唱艺术中最回味⽆穷的奇景。

除此之外,美国⿊⼈的合唱也丰富多样,灵歌、福⾳、爵⼠等类型的合唱;合唱与通俗⾳乐的融合;以及爱沙尼亚、保加利亚等原⽣态的合唱;⽽在亚洲⽇本、菲律宾的合唱也同样发展迅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