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3725A*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63725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8.28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310178571.X(22)申请日 2013.05.02
(71)申请人翁炳焕
地址317300 浙江省仙居县环城南路302号
浙江省仙居县妇女儿童医院(72)发明人翁炳焕 李晓 舒静(51)Int.Cl.
A61M 37/00(2006.01)A61F 7/08(2006.01)A61K 36/9068(2006.01)A61P 13/1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组合物及其外敷装置(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包括三角状的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其中,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的顶点连接处进一步设置有会阴部中药袋,后兜裆布上设置有背部绑带,背部绑带的两侧设置有肾部中药袋,会阴部中药袋、肾部中药袋内盛放有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过路黄,蒲公英,半枝莲,瞿麦,木通,石韦,野菊花,制香附,鲜茅根。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接给药病变部位,且内置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药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能够祛湿热,通淋利尿,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消毒止痛,治疗尿路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效果显著。CN 103263725 ACN 103263725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包括三角状的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其特征在于,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的顶点连接处进一步设置有会阴部中药袋,后兜裆布上设置有背部绑带,背部绑带的两侧设置有肾部中药袋,所述会阴部中药袋、所述肾部中药袋内盛放有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8-12g、延胡索8-12g、甘遂8-12g、细辛5-8g、生姜5-8g,过路黄10-15g,蒲公英10-15g,半枝莲8-12g,瞿麦10-15g,木通8-12g,石韦10-15g,野菊花8-12g,制香附8-12g,鲜茅根8-1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兜裆布、后兜裆布的两端设置有按扣,所述按扣的一侧设置有松紧带,所述会阴部中药袋,所述肾部中药袋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背部绑带的一侧设置有粘扣,另一侧设置有左腋下松紧带,所述左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左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腹部绑带,所述腹部绑带上设置有右腋下松紧带,所述右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温控盒,所述右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粘扣,会阴部中药袋上的电热丝,肾部中药袋上的电热丝与蓄电池、温控盒之间通过电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兜裆布,后兜裆布,按扣,松紧带,背部绑带,左腋下松紧带,右腋下松紧带,腹部绑带,背部绑带上的粘扣,右腋下绑带上的粘扣之间缝制固定连接,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绑带上的粘扣能够粘接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8-10g、延胡索8-10g、甘遂8-10g、细辛5-7g、生姜5-7g,过路黄10-12g,蒲公英10-12g,半枝莲8-10g,瞿麦10-12g,木通8-10g,石韦10-12g,野菊花8-10g,制香附8-10g,鲜茅根8-10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10-12g、延胡索10-12g、甘遂10-12g、细辛7-8g、生姜7-8g,过路黄12-15g,蒲公英12-15g,半枝莲10-12g,瞿麦12-15g,木通10-12g,石韦12-15g,野菊花10-12g,制香附10-12g,鲜茅根10-12g。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会阴部中药袋,所述肾部中药袋内设置有空腔,空腔的一侧贴紧皮肤,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加热丝。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中使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至质量百分比50-75%;
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
8.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用药部位消毒的步骤: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固定的步骤: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
2
CN 103263725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带顺左腋下绕至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
加热的步骤: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
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
3
CN 103263725 A
说 明 书
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组合物及其外敷装置
1/7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
膀胱炎的中药外敷组合物及其外敷装置。
[0001]
背景技术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根据感染部位,尿路
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标准如下: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同时,也有较多患者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同时存在。[0003] 本症属于中医学“淋证”的范畴。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一般伴有寒战、发烧、腰痛、腹痛等。古时称其为‘劳淋’。此病名出《中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劳淋者,小便淋沥不绝,如水之滴漏而不断绝也。″《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劳淋者......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下焦湿热,热结膀胱而成的。淋证初起时多因膀胱湿热,其病位在膀胱。淋证日久,因湿热伤阴,故引致阴虚,其病位在肾。另外,淋证亦与血瘀有关。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祛湿热,通淋利尿,滋阴补肾,活血化瘀。尿路感染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2000ml以上(肾功不全的患者例外),这样起到尿路冲洗的作用,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很重要。西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故此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尿路感染临床也非常见效,可以应用如清热解毒的板兰根、车前草等,此为利尿通淋的常用药。通常此病的治疗方法为口服,但是对于下尿路感染,药物难达病灶,口服中药效果小且见效比较慢。[0004] 外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外敷疗法的特点:简便易学,作用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患者乐于接受。它不仅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因而贴敷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倍受医家关注,是一个值得系统整理和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本发明旨在发明一种外敷方式膀胱炎的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组合物及其外敷装置。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服法药物难达病灶,治疗效果
小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接给药病变部位,且内置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药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能够祛湿热,通淋利尿,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消毒止痛,治疗尿路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效果显著的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组合
[0005]
4
CN 103263725 A
说 明 书
2/7页
物及其外敷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包括三角状的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其中,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的顶点连接处进一步设置有会阴部中药袋,后兜裆布上设置有背部绑带,背部绑带的两侧设置有肾部中药袋,所述会阴部中药袋、所述肾部中药袋内盛放有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8-12g、延胡索8-12g、甘遂8-12g、细辛5-8g、生姜5-8g,过路黄10-15g,蒲公英10-15g,半枝莲8-12g,瞿麦10-15g,木通8-12g,石韦10-15g,野菊花8-12g,制香附8-12g,鲜茅根8-12g。[0007] 所述前兜裆布、后兜裆布的两端设置有按扣,所述按扣的一侧设置有松紧带,所述会阴部中药袋,所述肾部中药袋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背部绑带的一侧设置有粘扣,另一侧设置有左腋下松紧带,所述左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左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腹部绑带,所述腹部绑带上设置有右腋下松紧带,所述右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温控盒,所述右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粘扣,会阴部中药袋上的电热丝,肾部中药袋上的电热丝与蓄电池、温控盒之间通过电线电连接。[0008] 所述前兜裆布,后兜裆布,按扣,松紧带,背部绑带,左腋下松紧带,右腋下松紧带,腹部绑带,背部绑带上的粘扣,右腋下绑带上的粘扣之间缝制固定连接,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绑带上的粘扣能够粘接固定在一起。
[0009]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8-10g、延胡索8-10g、甘遂8-10g、细辛5-7g、生姜5-7g,过路黄10-12g,蒲公英10-12g,半枝莲8-10g,瞿麦10-12g,木通8-10g,石韦10-12g,野菊花8-10g,制香附8-10g,鲜茅根8-10g。[0010]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10-12g、延胡索10-12g、甘遂10-12g、细辛7-8g、生姜7-8g,过路黄12-15g,蒲公英12-15g,半枝莲10-12g,瞿麦12-15g,木通10-12g,石韦12-15g,野菊花10-12g,制香附10-12g,鲜茅根10-12g。
[0011] 所述会阴部中药袋,所述肾部中药袋内设置有空腔,空腔的一侧贴紧皮肤,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加热丝。
[0012]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了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中使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0013] 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
[0014] 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至质量百分比50-75%;
[0015] 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
[0016]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7] 用药部位消毒的步骤: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0018] 固定的步骤: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
5
CN 103263725 A
说 明 书
3/7页
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带顺左腋下绕至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0019] 加热的步骤: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0020] 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接给药病变部位,且内置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药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能够祛湿热,通淋利尿,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消毒止痛,治疗尿路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效果显著,适用于不同体质的患者,可长期服用。经过临床治疗81例,其中有效率达90.7%,良好率86.8%。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展开结构示意图[0023] 附图标识[0024] 1、电线 2、电热丝 3、按扣[0025] 4、前兜裆布 5、松紧带 6、粘扣[0026] 7、肾部中药袋 8、背部绑带 9、左腋下松紧带[0027] 10、蓄电池 11、腹部绑带 12、温控盒[0028] 13、会阴部中药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膀胱炎是发生在膀胱的炎症,主要由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其临床表现有急性与慢性两种。前者发病突然,排尿时有烧灼感,并在尿道区有疼痛。有时有尿急和严重的尿频。女性常见。终末血尿常见,严重时有肉眼血尿和血块排出。慢性膀胱炎的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但无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间歇性发作,使病者乏力、消瘦,出现腰腹部及膀胱会阴区不舒适或隐痛。膀胱炎属于中医学“淋证”的范畴。其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一般伴有寒战、发烧、腰痛、腹痛等。″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下焦湿热,热结膀胱而成的。淋证初起时多因膀胱湿热,其病位在膀胱。淋证日久,因湿热伤阴,故引致阴虚,其病位在肾。另外,淋证亦与血瘀有关。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祛湿热,通淋利尿,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本发明采用如下组分配比,并通过外敷给药来实现上述目的:[0031] 白芥子8-12g、延胡索8-12g、甘遂8-12g、细辛5-8g、生姜5-8g,过路黄10-15g,蒲公英10-15g,半枝莲8-12g,瞿麦10-15g,木通8-12g,石韦10-15g,野菊花8-12g,制香附8-12g,鲜茅根8-12g。[0032] 或者,白芥子8-10g、延胡索8-10g、甘遂8-10g、细辛5-7g、生姜5-7g,过路黄10-12g,蒲公英10-12g,半枝莲8-10g,瞿麦10-12g,木通8-10g,石韦10-12g,野菊花8-10g,制香附8-10g,鲜茅根8-10g。[0033] 或者,白芥子10-12g、延胡索10-12g、甘遂10-12g、细辛7-8g、生姜7-8g,过路黄12-15g,蒲公英12-15g,半枝莲10-12g,瞿麦12-15g,木通10-12g,石韦12-15g,野菊花10-12g,制香附10-12g,鲜茅根10-12g。
[0030]
6
CN 103263725 A[0034]
说 明 书
4/7页
若病患体温较高,且口干饮水多,可在方中加金银花、连翘各10g。
[0035] 若病患肾气滞血瘀加柴胡15g。
[0036] 本发明的上述组方的给药方式为外敷,通过本发明的外敷给药装置给药,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7] 本发明的中药外敷装置包括三角状的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4,其中,后兜裆布和前兜裆布4的顶点连接处进一步设置有会阴部中药袋13,后兜裆布上设置有背部绑带8,背部绑带8的两侧设置有肾部中药袋7,会阴部中药袋13、肾部中药袋7内盛放有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单位设置的如下组分:白芥子8-12g、延胡索8-12g、甘遂8-12g、细辛5-8g、生姜5-8g,过路黄10-15g,蒲公英10-15g,半枝莲8-12g,瞿麦10-15g,木通8-12g,石韦10-15g,野菊花8-12g,制香附8-12g,鲜茅根8-12g。[0038] 前兜裆布4、后兜裆布的两端设置有按扣3,按扣3的一侧设置有松紧带5,会阴部中药袋13,肾部中药袋7内设置有电热丝2,背部绑带8的一侧设置有粘扣6,另一侧设置有左腋下松紧带9,左腋下松紧带9上设置有蓄电池10,左腋下松紧带9上设置有腹部绑带11,腹部绑带11上设置有右腋下松紧带,右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温控盒12,右腋下松紧带上设置有粘扣6,会阴部中药袋13上的电热丝,肾部中药袋7上的电热丝与蓄电池10、温控盒12之间通过电线1电连接。前兜裆布4,后兜裆布,按扣3,松紧带5,背部绑带8,左腋下松紧带9,右腋下松紧带,腹部绑带11,背部绑带上的粘扣3,右腋下绑带上的粘扣3之间缝制固定连接,背部绑带上的粘扣3与右腋下绑带上的粘扣3能够粘接固定在一起。会阴部中药袋13,肾部中药袋7内设置有空腔,空腔的一侧贴紧皮肤,另一侧设置有加热丝2。空腔用于装入中药组合物。
[0039] 这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中使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种,包括如下步骤:
[0040] 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
[0041] 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至质量百分比50-75%;
[0042] 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
[0043] 这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外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0044] 用药部位消毒的步骤: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0045] 固定的步骤: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带顺左腋下绕至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0046] 加热的步骤: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0047] 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0048] 例1:[0049] 赵女士,32岁,严重尿频、尿急、下腹痛、排尿痛。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容量减少,在
7
CN 103263725 A
说 明 书
5/7页
膀胱壁有粘膜下出血。诊断为膀胱炎。[0050] 将白芥子8g、延胡索8g、甘遂8g、细辛5g、生姜5g,过路黄10g,蒲公英10g,半枝莲8g,瞿麦10g,木通8g,石韦10g,野菊花8g,制香附8g,鲜茅根8g。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0051] 先将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至质量百分比75%;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0052] 敷药时,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带顺左腋下绕至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0053] 连续敷药12天后,症状消失,继续外敷7天,症状消失,期间出现一次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时停药一天。半年后追访,无复发。[0054] 例2:[0055] 莫女士,36岁,小便频数,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面浮肢肿,腰酸膝软。人渐消瘦。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呈阴性。诊断为膀胱炎。[0056] 白芥子12g、延胡索12g、甘遂12g、细辛8g、生姜8g,过路黄15g,蒲公英15g,半枝莲12g,瞿麦15g,木通12g,石韦15g,野菊花12g,制香附12g,鲜茅根12g。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0057] 先将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至质量百分比50%;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0058] 敷药时,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带顺左腋下绕至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0059] 连续敷药10天后,症状消失,继续外敷10天,症状消失,期间出现一次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时停药一天。半年后追访,无复发。[0060] 例3
[0061] 李女士,女,28岁,高热、寒战,腹部绞痛,肾叩痛。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阴性。诊断为膀胱炎。[0062] 白芥子10g、延胡索10g、甘遂10g、细辛7g、生姜7g,过路黄12g,蒲公英12g,半枝莲10g,瞿麦12g,木通10g,石韦12g,野菊花10g,制香附10g,鲜茅根10g。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0063] 先将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
8
CN 103263725 A
说 明 书
6/7页
至质量百分比50%;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00] 敷药时,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带顺左腋下绕至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0065] 连续敷药12天后,症状消失,继续外敷8天,症状消失,半年后追访,无复发。[0066] 例4
[0067] 张女士,31岁,女,体温多在38~39℃之间,口干饮水多,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诊断为膀胱炎。[0068] 方中加金银花,连翘各10g,其余组分为白芥子10g、延胡索10g、甘遂10g、细辛7g、生姜7g,过路黄12g,蒲公英12g,半枝莲10g,瞿麦12g,木通10g,石韦12g,野菊花10g,制香附10g,鲜茅根10g。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先将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至质量百分比50%;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0070] 敷药时,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带顺左腋下绕至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0071] 连续敷药10天后,症状消失,继续外敷7天,症状消失,半年后追访,无复发。[0072] 例5
[0073] 金先生,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腰痛,腹痛,排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血中白细胞增多,诊断为膀胱炎,且伴乏力多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唇干燥。舌红少苦或无苔,脉细带数,有气滞血瘀症状。[0074] 组方加柴胡10g,其余成分为:白芥子12g、延胡索12g、甘遂12g、细辛8g、生姜8g,过路黄15g,蒲公英15g,半枝莲12g,瞿麦15g,木通12g,石韦15g,野菊花12g,制香附12g,鲜茅根12g。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所得粉末备用;[0075] 先将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姜汁浓度加蒸馏水调配至质量百分比50%;粉末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将中药组合物调成较干稠膏状,在塞入会阴部中药袋和肾部中药袋。
[0069] [0076]
敷药时,用质量百分比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将前兜裆布穿过双腿间后,使前兜裆布和后兜裆布的按扣扣合固定,使会阴部中药袋贴紧会阴穴,然后拉紧背部绑带,使两个肾部中药袋贴紧肾俞穴,接着将腹部绑带顺左腋下绕至
9
CN 103263725 A
说 明 书
7/7页
腹部,使背部绑带上的粘扣与右腋下松紧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开启温控盒上的开关,温控盒设置加热温度38-45度,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加热,促进中药组合物中的药液成分被吸收。外敷时间的设置:每天外敷2-6小时。[0077] 连续敷药12天后,症状消失,继续外敷10天,症状消失,半年后追访,无复发。[0078] 上述5个例子中,经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位于正常区间内。[0080] 血液检测:血中白细胞由病前的增多,变为趋于正常值的区间内。[0081] 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每毫升尿细菌计数小于10万(为5-8万区间)。
[008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接给药病变部位,且内置的中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药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能够祛湿热,通淋利尿,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消毒止痛,治疗尿路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效果显著,适用于不同体质的患者,可长期服用。经过临床治疗81例,其中有效率达90.7%,良好率86.8%。
[0079]
10
CN 103263725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