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题三年级上册经典题型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应用题三年级上册经典题型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应用题三年级上册经典题型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李芳家、学校和刘文家在人民路的一旁,李芳家离学校245米,刘文家离学校788米。李芳家距刘文家多远? 解析:543米或1033米 【分析】

如果李芳家和刘文家在学校同一边,两家的距离即为两家到学校的距离之差;如果李芳家和刘文家在学校的两边,两家的距离即为两家到学校的距离之和;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两家在学校的同一边: 788-245=543(米) 两家在学校的两边: 788+245=1033(米)

答:李芳家距刘文家有543米或1033米。 【点睛】

李芳家和刘文家可能在学校同一边,也可能在学校的两边,分清两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丽丽准备买一些橡皮,她所带的钱买2盒还剩36元,买3盒还差12元,已知每盒装8块橡皮,你知道丽丽带了多少元钱吗? 解析:132元 【详解】 36+12=48(元) 48×2+36=132(元)

3.妈妈买回一些苹果,小明把这些苹果的了奶奶,再把余下苹果的果? 解析:40个 【详解】

5×2=10(个) 10+10=20(个) 20+20=40(个)

4.把一根竹竿插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总长的,插入泥中的部分是总长的和泥土之间的部分比露出水面的部分多总长的几分之几?

2711送给了幼几园小朋友,把余下苹果的送给221留给妈妈,这时还有5个留给自己。妈妈一共买回多少个苹21,水面7解析:1---=

【详解】 略

5.华华的两条彩带各用去了一部分,它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其中第一条彩带剩下全长的

2717272711,第二条彩带剩下全长的,原来这两条彩带哪条长?为什么?(借助画图来说明) 34解析:原来这两条彩带第二条长。

【详解】 略

6.小马虎在计算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时,不小心把被减数个位的3抄成8,减数十位的5抄成2,算出来的得数是72。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呢? 解析:37 【分析】

假设:被减数的十位是方框,减数的个位是圆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推算出方框和圆圈各代表多少,进而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和减数,从而得出正确的得数。 【详解】

□8-2○=72,那么○=6,□=9,则正确的被减数是93,减数是56。 93-56=37

答:正确的得数是37。 【点睛】

准确找出被减数的十位和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弟弟有卡片27张,如果哥哥给弟弟13张他们就一样多,哥哥有多少张卡片? 解析:53张 【详解】 27+13+13=53(张) 答:哥哥有53张卡片。

8.现有15吨花生,可用下面的两辆车来运。

车型 载质量 租金 200元/次 3吨 6吨 350元/次 (1)如果每次运花生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才能把花生恰好运完?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列出来。

方案 ① ② 载质量为3吨的车 ( )次 ( )次 载质量为6吨的车 ( )次 ( )次 运花生总吨数 15吨 15吨 ③ ( )次 ( )次 15吨 (2)方案几最省钱?要花多少元? 解析:(1)见详解

(2)方案③最省钱,要花900元 【分析】

(1)让花生的总重量15吨除以各车辆的载重吨数,求解运载次数,如果除不尽,观察计算余数是否能除以另外一辆车的载重能除尽,据此解答。

(2)根据分析比较看那辆车实惠,掌握那种车更实惠,选方案就尽量多用实惠的车。 【详解】 (1)列表如下:

方案 ① ② ③ 载质量为3吨的车 5次 3次 1次 载质量为6吨的车 0次 1次 2次 运花生总吨数 15吨 15吨 15吨 (2)3吨的运载车型需要200元/次,6吨的运载车型只需要350元/次,说明6吨的运载车型比较便宜实惠,所以尽量多用6吨的车型,据此挑选方案③,计算价格如下: 350×2+200 =700+200 =900(元)

答:方案③最省钱,要花900元 【点睛】

本题考查优化问题的实际应用,选择最便宜实惠的方式是解题的基础。

9.做好垃圾分类,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全国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来,厦门市某星星幼儿园积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制作了一版“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栏。

(1)如图,宣传栏的长是宽的2倍,宣传栏的周长是多少米?

(2)星星幼儿园为鼓励该幼儿园小朋友支持垃圾分类的活动,特表扬了该幼儿园的18名小朋友,并把他们垃圾分类的生活照贴到了宣传栏上,且在四周贴上花边。每张照片都是正方形,边长都是2分米。怎样设计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解析:(1)12米;

(2)排成3行,每行6张照片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分析】

(1)已知宽是2米,长是宽的2倍,先求出长是多少,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即可解答;

(2)因为宣传栏的长是6米,宽是2米,18名小朋友,每张照片2分米,且照片四周贴上花边,分情况讨论看哪一种使用的花边最少即可解答。 【详解】

(1)长:2×2=4(米) 周长:(2+4)×2 =6×2 =12(米)

答:宣传栏的周长是12米。

(2)第一种:每行18张,贴1行,花边周长为: (18×2+2)×2 =38×2 =76(分米)

第二种:每行9张,贴2行,花边周长为: (9×2+2×2)×2 =(18+4)×2 =22×2 =44(分米)

第三种:每行6张,贴3行,花边周长为: (6×2+3×2)×2 =(12+6)×2 =18×2 =36(分米)

36分米<44分米<76分米

答:排成3行,每行6张照片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的周长,注意照片四周都贴上花边是解题关键。

10.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的时候,把减数72错写成27,这时得到的差是309,正确的差是多少? 解析:2 【分析】

把减数72错写成27,减数减少了45,被减数不变,那么差增加45,309减去45得到正确的差。 【详解】

722745 309452

答:正确的差是2。

【点睛】

也可以根据差是309,减数是27,先求出被减数336,再减去72,得到正确的差。 11.一个长方形长24厘米,宽8厘米,沿着两条长的中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原来的长方形的周长长多少厘米? 解析:16厘米 【分析】

如图,将大长方形分割成两个小长方形,会多出来两条边(图中红色部分),每条边是8厘米,那么总共增加的长度是16厘米。 【详解】 如图所示:

8216( 厘米)

答: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原来的长方形的周长长16厘米。 【点睛】

小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可以求出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跟大长方形的周长对比,求的周长增加了多少。

1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7,得到结果为376.正确的和是多少? 解析:344 【分析】

“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了7”,相当于把这个加数看多了75﹣43=32,再根据另一个加数不变,可知算得的和比正确的和也得多32,据此用376减去32即为正确的和. 【详解】

小马虎把一个加数看多了:75﹣43=32, 另一个加数不变,和也多了32, 所以正确的和应该是:376﹣32=344; 答:正确的和是344.

13.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4,如果把个位数字移作百位数字,原来的百位数字移作十位数字,原来的十位数字移作个位数字,那么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少171,原来的数是多少? 解析:634 【分析】

先假设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按照题意列竖式,求出竖式中的未知数即可。 【详解】

假设原来三位数的百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则依题意可得竖式

个位4减B得1,则B为3;十位3减A得7,可知3减A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3减A得7,A为6;百位6退1为5,5减4得1,所以原数为634。 答:原来的数是634。 【点睛】

对于此类问题,一般要采用设数法,再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推理或论证,得出结论。

14.设1,3,9,27,81,243是6个给定的数,从这6个数中每次取1个,或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每个数只能取一次),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63个新数,如果把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起来是1,3,4,9,10,12……那么第60个数是多少? 解析:360 【分析】

因为共得63个新数,将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那么第60个数是就是倒数第4大的数,按照题意,从最大的数开始算起,算到第4个,就是所求。 【详解】

第63个数:1+3+9+27+81+243=3 第62个数:3+9+27+81+243=363 第61个数:1+9+27+81+243=361 第60个数:9+27+81+243=360 答:第60个数是360。 【点睛】

要求第60个数,若从小到大找,很难找出来,采用逆向思考,从大到小找可更快找出。 15.三年三班有55名学生,其中爱好数学的有22人,爱好英语的有22人,爱好语文的有22人,三科都爱好的有6人,都不爱好的有8人.只爱一科的有几人? 解析:34人 【解析】 【详解】 55-8-6=41(人) (22-6)×3=48(人) 48-41=7(人) 41-7=34(人)

16.小红和小华去王老师家玩,王老师住在第15层。两人同时从第1层往上走,速度都保持不变,当小红走到第3层的时候,小华恰好到了第5层。那么当小华走到王老师家的时候,小红到了第几层? 解析:第8层 【分析】

小红走到3层的时候,走过2个层间距,此时小华恰好到了第5层,走过4个层间距,可以得到两人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求出小华走到15层,即走了14个层间距的时候,小红走过的层间距,进而确定层数。 【详解】

31(层)24,51(层)

422

15114(层)

142(层)78,71(层)

答:小红到了第8层。 【点睛】

对于爬楼问题,其实质上是行程问题,关键是判断二人速度之间的关系,另外注意最后所处的楼层,应该是走过的层数加1。

17.三(1)班共有40名同学,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倍,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解析:男生有8人,女生有32人 【分析】

男生的人数=班级总人数÷(4+1) 女生人数=男生人数×4。 【详解】

40÷(4+1)=8(人) 8×4=32(人)

答:男生有8人,女生有32人。

18.学校长跑队有男女运动员共24人,其中男运动员是女运动员的3倍,长跑队男女运动员各有多少人? 解析:18人 6人 【详解】

24÷(1+3)=6(人) 3×6=18(人)

答:男运动员有18人,女运动员有6人。

19.二年三班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4倍多2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析:男生8人,女生34人 【详解】

男生:(42-2)÷(4+1)=8(人) 女生:42-8=34(人)

20.妈妈带980元钱去超市购物。买食品花24元,买衣服花480元。现在妈妈还剩多少元?

方法一:先求( ), 再求( ) 列式:

答: 方法二:先求( ), 再求( ) 列式: 答:

解析:方法一:先求买食品和衣服一共花多少钱,再求还剩多少元; 980-(24+480)=476(元) 答:妈妈还剩476元。

方法二:先求买食品后还剩多少元,再求买完衣服还剩多少元。 980-24-480=476(元) 答:妈妈还剩476元。 【详解】 略

21.工地运进两车红砖,每车180块,运进的青砖是红砖的3倍,一共运进了多少块砖? 解析:1440块 【详解】

1802360(块) 36031080(块) 36010801440(块)

22.把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12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24厘米 【分析】

如图,把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减少了两个边长,求出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那么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详解】 如图所示:

1226(厘米) 6424(厘米)

答: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点睛】

在平面几何中,每拼接一次,减少两条边,在立体几何中,每拼接一次,减少两个面。 23.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5个相等的长方形(如图所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36厘米,求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60厘米 【分析】

把小长方形的宽看成1份,那么长是5份,这样小长方形的周长是12份,12份对应的是36;正方形的周长对应的是20份,求出20份是多少即可。 【详解】

设小长方形的宽看成1份,那么长是5份;

15212份

5420份 361220 320 60(厘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 【点睛】

把一个大长方形切割成两个小长方形,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相比大长方形增加了两条边。

24.一筐水果,连筐重250千克。吃去一半水果后,连筐还重135千克。问:筐里原有多少千克水果?筐重多少千克? 解析:有230千克水果;筐重20千克 【分析】

连筐重250千克,吃去一半水果后,连筐还重135千克,减少的这115千克正好是水果的重量的一半,从135千克里面减去115千克,即为筐的重量。 【详解】

250135115(千克) 1152230(千克) 13511520(千克)

答:筐里原有230千克水果;筐重20千克。 【点睛】

求解本道题的关键是筐的重量是始终不变的,减少的只是水果的重量。

25.某水果店卖西瓜,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第二次卖掉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10个西瓜,原有西瓜多少只? 解析:40个 【分析】

最后剩的10个相当于是第一次卖完后剩下的一半,那么第一次卖完后剩下的一半是20个;20个相当于是总数的一半,总数是40个。 【详解】

10220(个)

20240(个)

答:原有西瓜40个。 【点睛】

求出总数后,可以按照正向的过程进行验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6.一段布,第一次减去一半,第二次又减去剩下的一半,还剩8米,这段布原来长多少米? 解析:32米 【分析】

最后剩下的8米,相当于是第一次剪完剩下的一半,那么第一次剪完剩下16米,16米相当于是总长的一半,那么总长是32米。 【详解】

8216(米) 16232(米)

答:这段布原来长32米。 【点睛】

本题每次用去的都是当下长度的一半,没有多多少或少多少,倒推的时候只需要乘2就可以了。

27.80名师生去旅游,大客车每辆限乘30人,租金50元,小客车每辆限乘20人,租金30元。如果每辆车都坐满,怎样租车便宜?至少需要多少元?

解析:租4辆小客车便宜,至少需要120元 【分析】

根据题意,每辆车都坐满,先求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再把不同租车方案花的钱算出来,比较即可。 【详解】

方案一:租2辆大客车和1辆小客车,租金为 50×2+30 =100+30 =130(元)

方案二:租4辆小客车,租金为 30×4=120(元) 120元<130元

答:租4辆小客车便宜,至少需要120元。 【点睛】

正确找出不同的租车方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有一家西式快餐店刚刚开张,A套餐每份19元,B套餐每份21元。小明有80元要买4份套餐,怎样买恰好用完80元钱?请你在表格中试一试。

方案 A套餐/份 B套餐/份 价钱(元) 解析:选2份A套餐,2份B套餐 【分析】

两种套餐的价钱分别是19元和21元,可以只买一种套餐,也可以两种套餐都买,但是套餐份数应是4份。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购买方案一一列举出来,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各个方案花费的钱数,再选择最优方案。 【详解】

方案 ① ② ③ ④ ⑤ 【点睛】

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熟练掌握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29.三年级共有45名同学参加了书法兴趣小组,其中男同学有多少人? 解析:27人 【详解】 略

2是女同学,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5A套餐/份 0 1 2 3 4 B套餐/份 4 3 2 1 0 价钱(元) 84 82 80 78 76 答:选2份A套餐,2份B套餐刚好80元。 30.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2)怎样租船最省钱?至少需要多少元? 解析:(1)租5大1小(答案不唯一) (2)租5大1小,至少需要115元。 【分析】 方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租大船的条数 0 1 2 3 4 5 6 租小船的条数 9 8 6 5 3 1 0 (1)因为要每条船都坐满,所以由上表得知租5大1小; (2)把每一种方案都计算一次,然后再找出最划算的即可。 【详解】

(1)租5大1小:5×8+5=45(人) 答:租5大1小。

(2)租5大1小:20×5+15×1=115(元) 答:租5大1小,至少需要115元。 【考点】

31.下图是由6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48厘米 【分析】

如图,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得到一个长是16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428(厘米) 4416(厘米) 16824(厘米) 24248(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48厘米。 【点睛】

平移法求解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主要依据的是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2.秋季运动会中,手持鲜花的队员在彩车的四周围成每边两层的方阵,最外面一层每边13人,彩车周围有多少队员? 解析:88人 【详解】

(13-2)×2×4=88(人)

33.1条裤子78元,1双皮鞋的价钱是1条裤子的2倍,1件上衣的价钱是1双皮鞋的2倍,爸爸想买这3样东西,需要准备多少钱? 解析:546元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1条裤子的钱乘2求出1双皮鞋的钱,再用1双皮鞋的钱乘2得到1件上衣的钱,再将三者的钱求和即可求出需要准备多少钱。 【详解】 78+78×2+78×2×2 =78+156+156×2

=78+156+312 =234+312 =546(元) 答:需要准备546元。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倍的认识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先计算出1双皮鞋的价钱,和1件上衣的价钱是关键。

34.男子足球队13名成员入住宾馆,怎样住最省钱?(列表后解答)

住宿标准 3人间66元 4人间80元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3人间(个) 4人间(个) 人数(人) 金额(元) 解析:3人间3个,4人1间最省钱。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4人间,每人80÷4=20(元);3人间,每人66÷3=22(元);所以尽量安排在4人间较省钱。 【详解】 如表格:

住宿标准 3人间66元 4人间80元 方案1 方案2 3人间(个) 1 4人间(个) 3 人数(人) 15 金额(元) 306 2 2 14 292 方案3 66+80×3 =66+240

3 1 13 278 =306(元) 66×2+80×2 =132+160 =292(元) 66×3+80 =198+80 =278(元)

278元<292元<306元

所以1个4人间,3个3人间最省钱。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合理规划问题,运用列表法很容易得出答案。

35.一本书有240页,欣欣从第1页看起,已经看了一个星期,平均每天看25页。她第二个星期该从第几页看起? 解析:176页 【分析】

用平均每天看的页数乘天数得到欣欣看了的页数,而后即可知道她第二个星期该从第几页看起。 【详解】 25×7=175(页) 175+1=176(页)

答:她第二个星期该从第176页看起。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整数乘法的实际应用,算出一个星期看的总页数是关键。

36.将10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顺序一张一张地摆放着地板上,摆放时要求后摆的纸片必须有一个顶点与前一张纸片的中心重合(下图表示已经摆好的5张)。请问:地板被10张纸片所覆盖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220厘米 【分析】

如图,分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平移,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即为原图形的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1025(厘米) 1059 1045 55(厘米) 554220(厘米)

答:周长是220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巧求周长,平移法是求解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最常用的方法。

37.把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一层、两层、三层地摆下去,摆完第十层,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60厘米 【分析】

如图,第十层放了10个小长方形,按照图示的方法,分别向上、向左、向右平移,得到一个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的长方形,该长方形的周长与原图形周长相等。 【详解】 如图所示:

201030(厘米) 30260(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60厘米。 【点睛】

本题首先要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利用平移法转化成规则图形求解。

38.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从中间剪开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共多少厘米? 解析:30厘米 【分析】

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按图示的方法切开,会增加两条边长,所以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比正方形的周长多了两个5厘米。 【详解】 如图所示:

2045(厘米) 205530(厘米)

答: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共30厘米。 【点睛】

这里依据的是每切割一次,会增加两条边,随后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可以直接计算出长方形的宽,进而求得周长。

39.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求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40厘米 【分析】

如图,正方形被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小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加宽是15厘米,宽是1份,长是2份,长加宽是3份,1份是5厘米,即宽是5厘米,长是10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乘4得到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小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

30215(厘米)

123(份) 1535(厘米) 5210(厘米) 10440(厘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点睛】

本题是将和倍问题与长方形的周长问题相结合,和倍问题中,一份量和倍1。 40.有36名同学去旅游,怎样租车合算?请你说说理由。 租一辆面包车200元 租一辆小轿车150元

限乘客6人 限乘客4人 解析:租6辆面包车 【分析】

(1)两条车的载客人数分别为6人和4人,可以只租一种车,也可以租两种车,但要每次都坐满。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租车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最优方案。 (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各个方案花费的钱数,再进行比较解答。 【详解】 (1)

租车方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面包车 6辆 5辆 4辆 3辆 2辆 1辆 0辆 小轿车 0辆 2辆 3辆 5辆 6辆 8辆 9辆 乘坐人数 36人 38人 36人 38人 36人 38人 36人 则可以租6辆面包车或者4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或者2辆面包车、6辆小轿车或者9辆小轿车。

(2)租6辆面包车: 6×200=1200(元) 租4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4×200+3×150

=800+450 =1250(元)

租2辆面包车、6辆小轿车: 2×200+6×150 =400+900 =1300(元) 租9辆小轿车: 9×150=1350(元) 1200<1250<1300<1350 答:租6辆面包车比较合算。 【点睛】

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熟练掌握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