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乐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36卷第1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Vo1.36 NO.1 2013年O1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Jan.2013 孔子礼乐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武绍宏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学生处,山西太原030031) 摘 要:礼乐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文化、技能、审美、道德等方面的 内容,是以“仁”作为自身建构的本体精神,是将美学思想贯穿礼乐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完美体现。孔 ,子的礼乐思想博大精深,对于现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当代中国的音乐教育提供了重要 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孔子;礼乐思想;音乐教育;启示 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3)01—0183一O2 一、孔子礼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孔子礼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礼乐思想历史悠久,最早可以溯源至上 首先,孑L子将德育与乐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 古时代,尽管那个时候的舞乐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原 重视音乐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在孔子眼中,做 始巫术色彩,但内容中已经包含了“礼”的因素,也含 到“仁”才可以领悟音乐的本质内容,所以在《论语・ 有了审美的因子。“作为典礼仪式的一般性是・・…・ 八佾》中才有“人而不仁如乐何?,,[ ](蹦’一说,也就是 营造喜庆祥和气氛,将原始崇拜、宗教伦理等功用用 说如果做人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学音乐又有什么用 艺术的形式加以体现,是上古时代礼乐文明的典型 呢?同时在《论语・泰伯》中也有记载:“兴于诗,立 特征。99[1](P108)但礼乐思想的真正形成时期是在周 于礼,成于乐99[4](P93)的内容,即人们应该学习《诗经》 代,因此有周公制礼作乐一说。西周灭亡以后,随之 以立志,以礼制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以音 瓦解的还有其原有的社会秩序。伴随社会进步、经 乐来陶冶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由此可见,在孔子 济发展,东周的天子只能依赖各方诸侯的扶植来勉 的礼乐思想体系中,他将乐教作为完成一个人人生 强维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99[2](P186)的海市蜃楼,而 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且把一个人从成长、成熟至个性 各诸侯国的实力逐渐扩大也直接导致了各国之间连 完善的实现都归功于音乐的影响,所以《论语・宪 绵不断的兼并战争,“不得保社稷者甚众”[3](瑚”整个 问》说道:“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 ](m ”可 社会都处于混乱与动荡之中,礼乐崩坏的时代开始 见,在音乐思想上孔子特别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 来临。孔子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他 为可以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形成移风易俗、安 发出“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的无奈感慨,足以可 上治民的效果。 见孔子对周礼的痛之切而爱之深。为此,恢复周代 其次,孔子还特别重视从音乐的审美视角对音 的礼乐制度变成了孔子的梦想。但是,对周代礼乐 乐的鉴别、美感的体验进行建构,注重由内而外地对 制度的恢复并不意味着孑L子本身的复古与倒退,因 音乐进行体验,反对为学习音乐而学习的形式主义。 为孔子的礼乐思想是对前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特 据相关记载,孔子在与鲁国的一位乐官进行有关音 别是他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提出以“仁”为本体 乐演奏的讨论时,认为音乐演奏应该达到“翕如”、 精神的礼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纯如”、“暾如”、“绎如”的效果,也就是说“音响开始 的时候,好像含苞待放的花蕾,轻轻地舒展,慢慢地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简介:武绍宏(1969一),男,山西太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公共音乐教育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O1月 发声。跟着下来,由小而大,但是很纯正。后来到了 人格的至上。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教育过 程中,应注重将音乐作品的思想性融入进其艺术性, 高潮,激昂慷慨,或非常庄严肃穆,最后这个乐曲奏 完了,但还是余音缭绕,后面好像还有幽幽未尽之 意。这便是成功的音乐。”l_5 J( ∞由此可见,孔子对 音乐演奏的节奏、韵律以及层次等方面都有要求,他 正是用这种对纯美音乐美感的追求态度来强调应该 把如何表现音乐美感,如何用音乐陶冶情感作为音 将他们合二为一成一个相互契合的整体看待。这就 需要我们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训练,特别是文学修 养,拓展他们的人文社科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对艺术 作品深层次内容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同时还要努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造缘由,以及作 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最后,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 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经常分析每个学 生的不同特点,他认为:‘由也果’(6k为子路果敢), ‘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 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 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在此基础上针对每 个人的个性心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 法。”[6]( ”他在礼乐教学中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对 当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义。 三、孔子礼乐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借 鉴意义 当前,我国音乐教育蓬勃发展,但相对于整个教 育事业仍然略显不足。在如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 时代,努力倡导与借鉴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对我国 现代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孔子对音乐的追求是善与美的统一,是内 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只有人首先达到道德上的善, 才有可能把音乐之美完整表现。“孔子让人们掌握 音乐的目的,不是极口腹耳目之谈,主要是抒发人的 思想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孔子认为:“音乐有修 身养性之功能,又有调整社会秩序的作用,是进行自 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社会有用人 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工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和 社会秩序的尺度。”L7 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育 者需要培养学生德技并重的意识,加强学生的思想 道德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感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学会用高尚的道德去体 会与表现美妙的音乐。 其次,孔子挚爱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自己独特 的解读,“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具有 道德律的美学思想。”[8]( 在孔子眼中,音乐教育的 实质是审美教育,是通过对人的音乐素质培养来提 高其审美观与审美能力,并最终达到精神的至崇与 品自身的韵律节奏、音色速度等元素的感知能力,提 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摒弃不良作品对学生 产生的负面影响。 最后,随着各大高校音乐专业的不断扩招,学生 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性格特点上都逐渐呈现 多元化的趋势,对传统一刀切式的音乐教学提出挑 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 全面推进,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学 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因材施教’的内 在需求El益加强。”[9] 一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深 入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尽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与兴趣做到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 为学生划分层次,合理安排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与 目标。另外,教师本身也有必要向孑L子学习无私奉 献精神,真正做到诲人不倦,用自身对音乐的执著来 感染不同类型的学生,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孔子的礼乐思想博大精深,包含了文化、 技能、审美、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现代社会产 生了不可估量的渗透作用,特别是他将道德的教育 与养成看成是体现音乐魅力,领悟艺术灵魂的基础, 这对现代的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赵敏俐.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2](春秋)孔丘.诗经[M].葛培岭,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5. [3]向宗鲁.说苑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春秋)孔丘.论语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9. [5]南怀瑾.论语别裁(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韩星.孔学述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王敏,牛春雨,何丙瑞.中国古典音乐审美[M].郑州:河南文艺出 版社,2009.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9]陈晔,孙忠梅.因材施教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教育 探索,2009(11). 责任编辑袁丽华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