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摄影课程--第四课

摄影课程--第四课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四课:明暗分解实战

第一节:视觉要素

上课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下什么是视觉要素,摄影我们拍什么?前面三节课之后,很多同学在作业的时候不知道拍什么。作业为什么要寻找光斑、寻找明暗。其实这个就是要理解摄影,所谓摄影,就是要把摄者自己的视觉感受用摄影的不同技艺和摄影手段通过不同的视觉画面告诉观众,或精雕细刻的写实描写,或朦胧含蓄的氛围渲染,或抽象现代的理性感悟„„能够把摄者自己最想表现的效果,通过最合理的表现手法诉诸画面,感染观众,也就是最成功的摄影作品了。善于摄影的人,就是能善于抓住不同的“视觉要素”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在照片画面上,让观众感受你所感受的,领悟你所领悟的,从而引起审美共鸣。摄影的“视觉要素”可以是“光”,也可以是“影”;可以是形状、线条、明暗、色彩、也可以是“面”或“立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主要看你画面的主题“着重点”是什么?视觉要素是传达视觉信息的基本单位。形状、明暗、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的配合使用,能够起到互相加强的作用。我们这两课学习的明暗就是视觉要素的一种。

结合下面的图片“桥”看看具体的视觉要素,如何在摄影时抓住现场的“视觉要素”和如何利用与表现“视觉要素”

【1】桥与倒影构成画面主体 【2】桥的倒影成为视觉表现的主题

【3】桥栏与其投影构成画面现代抽象的构图 【4】大光圈,桥的有限的局部,大范围地虚化前后景,画面更加抽象

通过这四张图片应该知道摄影关心的是什么,我们摄影最关心的是视觉要素,我们只是借用题材、题材是一个载体、用这个载体来表达你所要展现的艺术。如上图如果为了拍桥而拍桥,照片显然不够生动。这就像穿着打扮,并不是所有最好的东西都裹在身上就好看,而是色彩搭配、整体协调感。我们要学会在平凡的题材中掌握拍摄的要领,平凡的题材拍好了,出去有好的风光、人文你就会拍的更美。所以我们从基础训练出发,很有必要。

通过练习,我们要体会到,拍一张照片,不仅仅是把对象克隆下来,更要学会思考:我准备拍的这张照片究竟运用了一个怎样的视觉要素,这个要素我用了什么技巧(如影调、色彩等)去表现。一张照片如果突出不了一个明显的视觉要素,那作品难有强劲的吸引力。

第二节:明暗局部曝光

第三课讲述了明暗。所谓明暗,即画面影调、层次上的变化。我们在平凡的题材,找寻一个能获得简化画面的角度,仅去表现明暗的变化。这明暗可以是光和投影、可以是影调的反差等等。技术上第三节课我们寻找光斑是以亮区为曝光标准。我们很多同学的作业没达到这个要求。很多同学还在问曝光的问题,这里我们再讲一下明暗区域曝光问题:寻找光斑,是要求以光区为曝光标准的。这个怎样测光?先设置相机为手动曝光状态,测光一般先用重点,测量大约就行,最后精确的测光以拍完后看相机后面的显示屏。如果暗了就增加曝光量,如果亮了就减少曝光量。就这么简单。

1、 以右上角的光区为曝光标准的。暗区曝光严重不足 2、以左下暗区为曝光标准的测光技术。亮区则严重曝光过度

再一起来看对比图。红圈为准确曝光的区域。

左图以亮区为曝光标准。暗部自然曝光严重不足。 右图 以暗区为曝光标准,亮区自然曝光严重过度

以亮区正确曝光 以暗区为曝光标准。

再看对比图,也是红圈为曝光标准的区域。

学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从根本上掌握曝光。学会在一个现实场景中,能随心所欲地以任意某一区域为曝光标准。

第二,这样有目的曝光,就能让画面部分曝光准确,部分曝光严重不足或过度,以此营造有戏剧性的画面效果。

我想大家一定要过这一个技术关。如果连曝光都老是糊糊涂涂的,老是纠缠在相机有多少种测光方式?哪一种测光好啊等等的过时理论上,那很难再深入到艺术这一座宫殿里。大家做这个作业,一定要在前期(指相机在现场调整拍摄)已经能准确曝光,也就是同一个场景用不同的曝光量各拍一张。后期(指拍完后在电脑上用软件调整)是作为辅助的适当调整。注意不能在曝光上完全地依赖后期。

第三节 继续寻找亮部有主体内容的人或景物

当我们学会了运用明暗去表现这个世界属性,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观察已不再局限于物理的层面上了。它起码多了一样:因光线造成的明暗对属性的影响。艺术表现,你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个客观对象,通过你的拍摄,出来的影像居然会大相径庭。从表象,甚至故事,会生发出很多原本肉眼没看到的现场观感。这确实很奇妙。摄影的魅力就在于此,你能够通过貌似平乏的画面,去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想法。

这种对事物的观察,可以说很专业,也很有难度,但我们将它的操作学习简化。前面的课程我们先通过很具体的光区捕获,继而用曝光技术,随心所欲地控制光区与暗区的曝光,对明暗用光的练习如果你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以后看景物就完全有了一个质变,你不单看属性,更注意光线,所谓与众不同的观察能力就从这里开始了。这一节,在凸显的光区中加入更有内容、或有故事有情节的表现元素,让其画面更生气、更鲜活,因此更为吸引观者。我们在观察光斑、亮区的基础上,又有了准确曝光的技术做底,就可以考虑怎样才能让画面更好看。让我们赏心悦目,印象深刻。只有这些东西掌握了,我们才会在实际应用中自如的发挥。比如:在主体亮区的区域里安排一些内容或人物。

下图是祥子老师在尼泊尔拍的人文,为什么大家觉得好呢,到底好在哪?这就不难理解了。在我们这个明暗分解的课程里,我们的练习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静物到人物。

拍一张片子不要直拍。你原生态的复制,没有一点艺术含量。原生态的克隆,是对象的贡献,你的能耐付出很少。而学习了这个专题系列,就能主动地去制造出人意外的画面效果,我们称为戏剧性变化。这样的照片,我们就可以叫做艺术,因为里面有了你很大程度的本事。这里我用一个很通俗的平民价值观来检验,就是:题材原本平凡得掉土,而拍出来之后就闪亮得耀眼。中间的这一个转换,我们就称为创作。通过这样的学习 ,让我们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下意识,形成一种条件及射式的影像再现。 通过明暗光区让主体人物(或物件 )的夸张凸现。

光区就这么巧,就仅仅打到水果上和摊档老板上,近处的背景都淹没在暗区中。阳光为什么这么巧,因为要懂观察。一百个人在这里经过,没有人发现,更没有人会在街上激动地喊:漂亮的阳光刚好打到水果摊上了!就很希望我们爱好摄影的朋友能这样的看景物,能经常保持这样的激动。 下图的自行车棚,不是直射阳光,因此光线很柔,影调的变化缓慢而丰富。喜欢这种感觉,软软的,很细腻。 画面上,不管是物理的还是视觉的,都很干净。暗背景衬托的单车色彩很少,显得静悄悄。

怎样在平乏的题材里,透出一种心跳的气氛,那它就有了艺术的含量。这种平乏与心跳的反差越大,艺术含量就越高。反之亦然。 所以不少人去找表面很美的题材来拍,这在艺术创作上,就把自己局限了一个较窄的定位。 绝佳美人谁拍都容易漂亮;窝囊的丑女人,你能把她拍得撼人肺腑,这才是真本事。

上面这样的片子,习惯是:选好光区、测试曝光,之后等人进来。多拍几张。

第四课作业:

1、课后找到合适的符合本课内容的好作品1-2张或一组,学会欣赏作品,找出作品的视角元素。在论坛里转载点评。

2、找到有明暗的景物或人,分别以亮部和暗部为基准曝光各一张。有能力喜欢拍人像的同学可以尝试冲光和剪影的拍摄各一张。 3、继续寻找亮部有主体内容的人或景物的场景2张。

要求:

1、新拍片子,有意识的去寻找。切忌用旧片。因为旧片只能说明你曾经毫无意识地碰巧过而已。 2、作业发帖要求。格式: 【摄影作业】-学号-【明暗】-自命题。

3、作品欣赏:格式: 【摄影作业】-学号-【欣赏】也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别人的,转载别人的请注明转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