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初中毕业升学文化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琅邪(yá) B.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àng) C.野蔌(shù) 伛偻(yǔlǚ) 觥筹(gōng) D.颓然(tuí) 提携(xié) 喧哗(xuān)
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他的作品有《春》《背影》《囚绿记》等。
C.《马说》是一篇语言性质的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
D.《春望》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3 . 对下列加点词的语境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趣味,情趣)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人生的使命) C.后来发生了分歧。(意见不一致)
D.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第 1 页 共 10 页
B.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市十六届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济宁市开发区新区条例》。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支金色的钢笔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样,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地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工作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第 2 页 共 10 页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站。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 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 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时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饿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了自己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的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5 . 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在序号处填上相应内容。
故事情节 “我”的情感 开端 ① ③ “她”不改,“我”批评“她”,“她”躲“我”。 发展 “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 暗自逃离 高潮 ② 怒吼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④ 第 3 页 共 10 页
6 . 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7 .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样,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8 . 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任公?请简述理由。 兰花的智慧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⑤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⑥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⑦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⑧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
第 4 页 共 10 页
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9 . 阅读第②段,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 10 . “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回答。 11 . 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12 . 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情景默写
13 . 请根据提示默写。
(1)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论证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夜雨寄北》中虚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军中不解其故
第 5 页 共 10 页
②比次日 ③一霎而绝 ④此去西南十里
15 . 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必有惊之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16 . 翻译下列句子。
(1)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2)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B.无丝竹之乱耳
C.学而时习之
D.至石之半
五、诗歌鉴赏
17 . 古诗阅读 采桑子(其十)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①好,来拥朱轮②。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③,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释] ①西湖:此处指颖州西湖,风光秀美。②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1049年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③辽东鹤:词人22年后辞官如愿归居颖州。
词人感慨“平生为爱西湖好”,结合全词说说“好”在哪里?
六、名著阅读
18 . 《傅雷家书》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________;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________,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七、作文
19 .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运筹帷幄;《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孤独之旅》里杜小康在磨难中成长;《选举风波》里贾里知错就改,在你看过的故事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
第 6 页 共 10 页
请以“我喜欢故事中的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20 . 凭空想象不可取,纸上谈兵往往荒谬可笑,看来还是实践出真知。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写一些吧。(300字左右)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
2
、
第 8 页 共 10 页
三、情景默写
1、
四、课外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
第 9 页 共 10 页
2
、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