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简易中心静脉压标尺的制作
来源:叨叨游戏网
CHINESE GENERAL NURSING,November,2008 Vo1.6 No.JlA 降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定义为心率上升幅度超过2O% 且>lO0/min;心动过缓定义为心率下降幅度超过 20 且<60/rain;异位心律失常指插管期新出现的异 2.4.4心理护理清醒病人气管插管后,凶不适和无 法讲话,常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出现烦躁不安、人机 对抗,甚至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或自行拔管等严重不良 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给予精神鼓励,要 位起搏心律;低氧血症定义为SpO。<90 ,若病人插 管前SpO %90 ,则插管期进一步下降为低氧血症; 心搏骤停定义为出现插管时期新出现的心室停顿、心 室颤动或电一机械分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食管插 让病人学会应用手势,写字等非语言沟通的方法表达 其需要。 3 讨论 管指气管导管进入食管并开始正压通气;误吸指插管 过程中可见声门下新出现的胃内容物及血液 。气管 气管插管作为一项抢救技术广泛应用在临床当 中,气管插管能否顺利完成,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挽救 病人生命的关键。病人通常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插管, 插管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常至少f+I现一种 并发症,且过长时间和过多插管均会增加病人病情恶 变的危险 。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流程, 插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插管后应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气管插管内有无 吸出胃内容物。如果发现气管插管误入食管或进入一 侧支气管时要及时调整长度及位置。如出现低氧血症 时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检查气囊 是否充气,调高呼吸机氧浓度。如出现低血压或心律 备好各样抢救物品及药品,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并 发症的出现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确保围气管插 管期各项工作能顺利完成,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 问。 参考文献: [1]Reynolds SF,fieffnor J.Airway management of the criti c・ally ill patient:Rapid—sequence intulation J .Chest.2005,l 2 7(4): 1397—14l2. 失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使用升压药及抗心律失 常药,出现心搏骤停时及时给予心肺复苏,必要时协助 医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2.4插管后护理 2.4.1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尿量、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并做好记录。 2. 1.2 气管插管的护理 记录气管插管的长度并做 [2]Hagberg C.Complications of managing the airway[J].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2005.19(4):641 659. 好交,如发现移位应及时通知医生。气囊充气后 每4 h放气1次,每次5 min 10 min,避免长期压迫 气管内壁致黏膜缺血坏死。 2.4.3呼口及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气道 的湿化包括蒸汽加温湿化、雾化吸入及直接气管内滴 人生理盐水或痰液稀释液。根据病情定时给予吸痰, f3]刘芬,赵文辉.李声华.插管次数对手术室外紧急气管插管并发症 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9):651—654. [4]刘芬,赵文辉,李声华.手术室外紧急气管插管并发症分析 .f].叶1 国误诊学杂志,2006,19(6):3 72O一3721. 作者简介谭瑞珠、吴少珠、李柳芳、李铁花__【=:作单位:510630.巾山大 学附属第 三医院。 (收稿日期:2008—08—02) (本文编辑 :钊林) 吸痰前应适当增加氧流量及通气量,以防止因吸痰而 加重缺氧和通气不足,吸痰时还应注意无菌操作。 t临床拾零・ 一次性简易中心静脉压标尺的制作 03001 2山西省人民医院郑晓兰,范晓华 三通接头直接与留置的中心静脉输液管相连;接头另一端 与延长管相连,与延长管呈直角方向 再用胶布把延长管与直尺 固定,延长管最低点与直尺零点对齐;延长管第三端与输液器相 连接,输液器直接接生理盐水。在测量时直尺零点应与右心房 中点处同一水平线。 中心静脉压(CVP)动态监测为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指 标之一,在反映危重病人心功能血容量方面有重要的意义。・l占 床所用的CVP标尺主要有2种,一种为传统标尺,即延长管镶 嵌在标尺内槽,111定在输液架或床头,测量时需要对齐水平线, 过程繁琐,水平线对不齐可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另一种为一次 性标尺.测量简便,但费用昂贵,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我科 3 优点 在以上2种标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种简易中心静脉压标尺, 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材料 直尺1把、三通接头1个、一次性延长管1条、输液器1个、 250 mI 生理盐水1瓶。 费用低廉,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避免了传统标尺的测量 不易准确的缺点。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受到了病人和 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 (收稿ft期 2008—0 7—04) (本文编辑王钊林) 2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