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食品安全管理中角色的对策建议
[摘 要]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主导者、引导者、沟通者三个方面分析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应扮演的角色,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引导;沟通
食品行业是一个复杂的、多领域的系统,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按照系统论的理解,应该由、企业、消费者、社会、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交叉作用、共同管理,才能更好地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1 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主导者应完善自身监管
1.1 改革机构并加快职能转型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还是多头管理却都管不好,更重要的是缺乏一个类似于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协调机构,因此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刻不容缓,该委员会直接对总理负责,统一管理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并积极协调其他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在最重要的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环节上努力与国际接轨,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并按此标准严格检测食品安全。
1.2 规范监管执法机关的行为
由于的公共性特征,制定任何一项公共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衡量所制定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唯一标准就是所制定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景。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的执行,那么明确执行主体的角色和职责,规范执行者的行为就成为重中之重,无论是何种情况,其最终目的都是朝着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我国现在倡导的服务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法行政,一个有效的其前提条件是一个依法行政的。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其监管执法机关更应依法行政,按法律原则办事,有法必依。同时在法治的基础上兼顾德治,相辅相成,使获得更多公民的信任,其服务才能被公众所接受,其权威才能在公众中树立。
1.3 提高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是整个组织的核心,没有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再好的组织机构也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提升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基础性建设不可或缺,包括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就要做到公正执法、合理执法、文明执法。充实监管工作人员力量,要对新入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并严肃纪律,加强管理。同时培养工作人员的消费
者保护意识,要时刻以维护广大公民的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要充分认识因内部性和信息不对称致使消费者长期所处的弱势地位,切实履行保障公民健康安全的职责。
2 以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众所周知,食品是由食品生产商加工制造的,那么食品安全和食品生产商就有着必然的重要联系,毕竟只有生产商生产出质量合格的食品才能从最基本上保障食品安全。所以在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食品生产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企业同样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产品提供方的作用是如何来体现的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与沟通,互相交流信息,既可以从了解相关,同样也可以向传递行业信息,以积极配合的管理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行业委员会,通过行业内部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以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提高企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三是重视与以消费者为代表的第三方的信息沟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完善食品行业的内部管理,提高食品质量,时刻考虑为消费者服务,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其生存的关键,信誉同样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好的口碑表现在能够而且必须生产有质量安全保证的产品,这就要通过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来实现。企业不能为了纯粹的经济利益而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根本职责,而拿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制度法律自然有关系,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企业的伦理道德。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我国有与之配套的制度和法律条文,但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层出不穷,除监管力度不大之外,也有企业方面道德缺失的因素,笔者认为:监管固然重要,但从产品质量的源头——企业抓起却又显得更为必要,企业伦理道德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安全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在各企业之间应树立起企业诚信、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食品。各级行业协会也要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一旦有某些企业不遵守,就要对其惩罚,既对其他企业是个警示,同时也可以保证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来说,应对企业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企业提升其商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不仅是商品的生产者、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维护行业规范、促进行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力量。因此,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无论是对企业、对消费者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如何提高企业的道德观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从伦理道德层面来看,应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在整个食品行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提供优质的食品;同时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和技术水平,将食品生产企业的伦理道德水准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评判的一个指标,进而加强企业自身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对诚实守信、产品质量过关的企业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其成为行业内的榜样。第二,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可以出台相关,这些有利于引导企业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比如在税收方面就可以将税收和食品安全挂钩等,也可以将企业的商业道德等写入法律条文,以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素质。商业道德法律化
的目的就在于将其纳入规范,以便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食品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