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来源:叨叨游戏网
咨 I询 zmia

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蒋雪萍

1马铃薯早疫病?1.1症状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

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

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

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

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 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 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 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 色的枯黄组织。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

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

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1.2防治措施(1) 加强栽培管理。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 抗病能力。

(2) 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3) 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

喷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 液。在田d

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杀菌剂80%代森锰 锌可湿性粉剂0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每7喷1次,

共喷3次。2马铃薯晚疫病

2.1症状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青

海省大多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发生危害严重。病原以菌丝体 的形式在田间残留的块茎、有机体,或储藏的种薯中越冬。

马铃薯晚疫病易在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但如 果灌溉、潮湿状况和凉爽的温度持续,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

时期发生,即使在较热、较干燥的地区或季节,受到雨水冲刷 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叶冠底下形成一个潮湿凉爽的微环 境,该病也会发生。病原能够在叶片中迅速传播,侵人健康的 叶片组织,产生新生孢子。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很快 会产生可由空气和水传播的孢子,进行再度传染。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 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 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 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 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

104

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2.2防治措施2.2.1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2.2.2监控天气状况,尤其是8月,以便在需要时采取预 防措施。2.2.3开花前后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 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当环境有利于d

病害发生时,使用 58%甲

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 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治,

每隔7喷1次。尤其在 植株快速生长期,植株每隔几天会成倍地生长,所以关键在

于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3马铃薯黑胫病3.1 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属细菌性软腐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从发芽到生长

后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明显 矮 小,心叶黄化、变小、卷曲,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腐烂 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从脐部开

始变黑,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并产生黏液,有臭味。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依靠带菌种薯传播,通过伤口侵人。 其 发病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利于发病,土壤过湿 时也易引起薯块大批腐烂,造成严重的侵染。3.2防治措施(1) 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

(2) 催芽或晒种,淘汰病薯。(3) 切薯播种时,用55%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种时先将敌g克松与少量kg

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0kg

左右 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55% 敌克松350与15~20干土拌匀后直接撒施在马铃薯播

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及时拔除,或用55%敌克松 稀释500~800液灌根.或在茎基部喷雾。

(作者单位:156200黑龙江绥滨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下施,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