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电缆入地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110kV电缆入地施工为研究对象,从110kV电力电缆构筑物施工作业分析、110kV电力电缆敷设作业分析以及110kV电力电缆附件安装作业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110kV电缆入地施工技术应用中的几方面的关键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110kV电缆入地施工构筑物敷设附件分析
一、110kV电力电缆构筑物施工作业分析
首先,从电缆沟及电缆井的防渗处理角度上来说,未防止雨水浸入电缆沟及电缆井装置当中,而对110kV电力电缆运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现阶段多选取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进行现场浇制与铺设的方式予以实践作业。对于电缆沟装置而言,上部位置需要自下而上的进行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油毡→沥青的敷设作业,并且需要针对施工缝进行有效处理,在确保缝隙湿润的基础之上,需要针对施工缝表面进行一层水泥砂浆的铺设作业,铺设厚度应当控制在1cm~2cm单位范围之内。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为确保110kV电缆入地施工过程当中电缆沟及电缆井防渗性能得到稳定发挥,还需要在入地工程施工前期针对电缆线路规划敷设线路区域范围之内的排水作业予以有效考量,确保整个110kV电缆入地施工作业现场与周边区域市政排水的有效连接。
二、110kV电力电缆敷设作业分析
(一)110kV电力电缆放线施工分析:为确保110kV电力电缆入地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在放线施工前期应当最大限度的防止电缆线路因局部位置的过大受力问题出现非正常
性损伤问题,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缆放线施工前期应当针对最大牵引力予以有效控制。特别是在110kV电力电缆敷设所规划设定的转弯位置而言,牵引力max值应当按照转弯位置弯曲半径参数×侧压力参数的方式予以计算。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现阶段对于110kV电力电缆侧压力的测定数值应当控制在3kN/m单位范围之内。若现场施工过程当中测定发现电力电缆侧压力数值超过这一数值,则应当通过控制转弯半径参数或是调节电缆输送机作业压力的方式予以解决。与此同时,电缆转弯位置弯曲半径参数同样需要控制在20×电缆直径参数的范围之内,防止因过大或是过低的弯曲半径造成电缆受损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电缆入井作业之前需要确保井口及井壁位置不会出现仍然可能导致电缆线路出现碰伤损坏问题的安全隐患,若存在安全隐患,则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安全保护。与此同时,在110kV电力电缆的放线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预先针对管口位置装设喇叭形护筒,确保电缆在通过管口位置的过程当中不会出现摩擦性损伤问题。与此同时,在整个放线敷设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借助于此种方式防止已下放电缆线路对正常放线电缆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考虑到110kV电力电缆在放线作业过程中极易出现扭曲问题,现场施工过程当中需要针对牵引头位置或是牵引绳与钢丝网套中间位置增设消扭活节,通过这一装置与电缆头的有效连接,将可能产生的扭曲作用力予以及时消除。
(二)110kV电力电缆敷设后期处理作业分析:在110kV电力电缆放线施工作业完成之后,还需要针对电缆支架予以合理调节,并且针对敷设完成后电缆线路所对应的标识予以固定处理。首先,从110kV电力电缆支架的调节与控制角度上来说:现场施工在针对电缆沟以及电缆井内电缆线路进行敷设作业的过程当中,支架的增设应当采取分步骤、分批次方式进行,此过程当中对于无法进行上架操作的敷设电缆线路应当予以及时调整。将此种方式替代传统意义上集中进行上架操作的方式能够确保电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防止支架在集中堆放于电缆沟或是电缆井的过程当中所承受的水分浸泡问题;其次,从110kV电力电缆关键标识的明确与固定角度上来说,电缆入地施工作业现场应当安排专业工作人员针对每段电缆线路敷设后期的排列顺序予以严格核对,并需要针对电缆线路竖
井位置、弯曲位置、两侧位置以及工作井位置进行关键标识的固定,确保后续维修养护作业的开展能够有所参照。一般情况下还应当将电缆与电缆支架有效固定,确保整个110kV电缆入地施工后期性能的稳定发挥。
三、110kV电力电缆附件安装作业分析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整个110kV电缆入地施工作业质量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缆结构的安装及处理质量。从工程实践的角度上来说,首先应当保障的是电缆接头在加工及安装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控制。一般情况下,要求施工现场的温度指标控制在10℃~30℃范围之内,要求湿度指标控制在70%比例以上。与此同时,从110kV电缆入地施工工程项目后期运行所呈现出的事故资料角度上来说,电缆线路的接头位置(包括中间接头以及终端接头在内)均属于整个110kV电缆线路运行过程中的事故频发区域。从电缆接头的制作及安装角度上入手,提高电缆线路接头质量是极为关键的。首先,在电缆线路进行接头安装作业之前,首先应当针对电缆线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处理作业,在确保环境温度与湿度要求充分满足的前提之下,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加热处理的方式实现对电缆线路应力余差问题的有效消除,配合打磨处理,确保电缆线路接头位置的光滑性;其次,电缆线路接头安装过程当中需要将较长的接头与较短的接头分次逃入应力锥以及装配件当中。在针对应力锥进行安装作业的过程当中,需要选取胶带缠绕电缆导体,防止出现划伤问题。与此同时,安装过程当中还应当安排专人针对应力锥的位置及其长度予以有效复核,确保该数值能够始终维持在800cm范围之内;最后,在针对所安装电缆接头进行密封处理的过程当中,中间接头应当特别注意防水性能的发挥,通过选取金属铜外壳配合PVC防腐层的方式能够实现对中间接头防水性以及绝缘性的稳定提升。与此同时,对于终端接头应当特别注意防渗油性能的发挥,通过缠绕半导电胶带、PVC胶带以及铅封处理的方式确保其防渗油性能能够得到稳定发挥。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110kV电缆入地施工对于构筑物施工、电缆敷设以及电缆接头制作安装作业的开展均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需要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针对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正确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问题,最大限度的确保110kV电缆线路能够安全且可靠的运行。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110kV电缆入地施工技术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荣.一起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的思考[C].//全国第八次电力电缆运行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8:3-5.
[2] 杨凤民.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在配电电缆网络中的合理利用[J].西北电力技术,2004,32(6):120-121,149.
[3] 许继葵,牛海清,王晓兵等.高压电缆网络短路分流系数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7,33(10):142-146.
[4] 黄聪顺,周启明.高空电磁脉冲作用下地面电缆屏蔽层感应电流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15(9):905-908.
[5] 张碧越.城市配电网电缆入地工程中环网柜基础的设计要点[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可靠性专委会、城市供电专委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05-107.